分享

萧通吾脉学

 春满庭苑 2015-03-02

萧通吾脉学

脉象是通过位数形势等方面来体察。左候心(心包)肝(胆)肾(膀胱小肠),右候肺(胸中)脾(胃)命(命门大肠)。

常脉,男子之脉左大为顺,女子之脉右大为顺。南尺恒虚,女尺恒盛。

诊脉,浮沉迟数虚实六大纲脉。浮脉类,浮取轻手取之。凡洪芤革濡弦六脉。沉脉类,重手取之,凡伏牢二脉。数脉类:脉来一息六至,凡促动紧疾四脉。迟脉类,脉来一息三至,凡缓涩结代四脉。虚脉类,举按无力,凡散细短弱微五脉。实脉类,实脉举按有力,凡长滑二脉。

诊妊娠病的脉象:育龄妇女一向月经规律,突然过时不来,脉见缓滑流利,两尺滑甚者为阴血冲盛,是为育胎之正常脉象。可诊为妊娠。如果月经不行,脉见两手寸关滑尺脉浮而细小,也为妊娠。为素体阴血不足,故尺脉细小。但此细小之脉按之不绝,故而补养阴血以保其胎元。

不孕之脉象:妇人贵在经血调畅,若经血不足,很难受孕。凡不孕者,脉见两尺滑动于脉槽之外者,属于寒湿伤于胞宫之不孕症,多见白带频下腰困,下肢浮肿等症状。若两尺脉沉细短者为气血虚寒之不孕症,多见于月经错后,白带清稀,少腹冷痛等症。也有脉见左尺斜向下行者,兼见月经不调,经行不畅,经来腹痛,为子宫不正之不孕症,须矫正子宫做体疗治病。

妊娠恶阻的脉象:多因肝阴不足,肝气火旺的恶阻病。如果脉见右关虚滑者,必是胃气虚逆的恶阻症,其治法各有不同。

产后病1产后腹痛的脉象:脉细沉进之寒湿脉形,这是因为产后气血两虚,受寒湿之邪侵袭,使子宫寒凝气滞,故出现少腹冷痛,应以养血和血祛寒之剂治之。
2.产后浮肿:多见沉迟缓之象,由于产后脾气虚弱,水湿不运以致纳呆便溏,全身浮肿,应该和血健脾,利湿消肿之剂治之。

3.产后乳汁不足,多半由于肝郁气滞,乳络不通,或者是气血两虚,不能生化乳汁所致。凡是肝郁气滞的乳汁不行,而乳少者,脉多见弦涩之象。若是气血虚弱者乳汁缺少,脉象多见微细或者细弱。

萧通吾(山西名医)脉学

浮脉1.左寸脉浮主伤风头痛,目眩恶寒发热。浮兼虚迟,主心气不足,出现心悸气短恍惚不安等症。若浮而兼散则表示心气耗散,精气将绝,出现烦躁不安等危候。若浮而洪数,则为心火炽盛,出现心胸烦热失眠多梦,甚则狂躁谵语,喜笑不休,面赤口渴口舌生疮等症状。

2.左关脉浮多主肝木有余,脾土受克,因而出现脾虚腹胀的证候。若浮而兼数则主肝胆火旺,风火上行,出现头晕目赤耳鸣等候。浮而兼促为怒气伤肝,出现胸胁满壅滞不通等症状。

3.左尺脉浮,主热在下焦膀胱,临床可见小便不利或者淋涩疼痛。浮而兼芤则主热伤阴络,男子出现尿血,妇女出现血崩带下。若浮而兼迟,则系阴寒积冷,出现寒疝腹痛。若浮大无力,则属房事不节,积劳伤肾,出现腰困头晕耳鸣健忘遗精等症。

4.右寸脉浮多主风寒袭肺,肺气不宣,故有咳嗽吐清稀痰,鼻流清涕,头痛恶寒的风寒表证。若风寒入肺,日久化热,热邪壅肺,肺失清肃而出现咳喘息促,咯吐黄痰咽痛口渴或者胸痛,咳吐脓血腥臭痰,右寸脉常浮而兼洪。若肺气不足,寒痰不化,咳嗽气短吐清稀痰,多见于浮而兼迟之脉,若浮而兼细,则主肺阴被灼,常见气短或者咳痰带血,口燥咽干声音嘶哑等症。

5.右关脉浮,主脾胃虚弱,出现纳谷不香,脘腹闷胀,大便稀溏,当胃阳不足,饮食停滞恶心呕吐时,右关常出现浮大而涩。若浮而兼迟,主脾阳不足,纳差腹胀脘痛喜按,口淡不渴,四肢不温。

6.右尺脉浮,主下焦风热,大便秘结不畅。若热伤阴络,肠风便血脉多浮而兼数。右尺浮而兼虚主元气不足,多为久病伤损或者先天禀赋不足所致。失眠左寸尺脉浮而细滑,主心肾阴虚,虚热上扰心包痰热内扰,枕中丹合二陈汤加石斛枣仁。

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1.左寸沉为心阳不振,寒饮停胸,故有胸痛胸满。

2.左关沉多因饮食不节,脾胃受伤,寒痰结聚,气血搏击而成妶癖所致的腹痛若是寒郁肝络,影响肝气的舒畅调达,常感胁肋刺痛

3.左尺沉主肾经寒邪,男子则腰背冷痛,尿频小便浑浊,女子则血寒闭经。若沉而兼细主肾气不足,腰膝酸软,小便淋漓不尽。

4.右寸沉主肺中停痰蓄饮,肺失宣降,常见咳嗽气喘,呼吸困难,如见沉紧滑脉为寒邪郁闭,肺气失宣出现咳嗽气喘吐痰稀白,口不渴,鼻塞流涕或者兼见恶寒发热等症。若见沉细滑脉为肺阴不足,干咳少痰而出现骨蒸寒热。

5.右关沉多主脾胃虚弱。

6.右尺沉,命门火衰所致,腰膝冷痛或者五更泻或者下利日久不愈,脾阳虚弱发展到肾阳也虚实,右尺脉多见沉而兼细。

尺脉:主寒证,有力为寒积,无力为虚寒,但邪热结聚阻滞血脉流行也可以见迟脉,但迟而有力,按之必实。1.迟脉主阳虚阴盛的虚寒证。左寸脉迟主心阳不足,寒湿痹结胸膈,常有胸闷不畅或者胸痛之证。

2.肝主筋,其脉布两胁,若寒积肝经,营气不能畅达四肢手足四肢发生拘挛或者胁下疼痛,左关常见迟脉。

3.左尺脉迟主(1)肾气虚弱,气化不足的尿频遗尿(2)寒湿下蓄膀胱的小便淋浊(3)寒凝血滞的闭经少腹冷痛。

4.右尺迟主脾胃虚寒,纳运失常,故见纳呆腹胀便溏,泛吐清水,口淡不渴,四肢不温。

6.右尺脉迟,肾阳不振,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阳出现五更泻,少腹冷痛腰膝酸软无力。

数脉1.左寸数,心火亢盛,多见面赤口渴口苦生疮。喉为肺之门户,心火上炎,热邪壅肺,所以咽喉疼痛,痛苦难当。

2.左关数主肝火上炎,头晕目痛耳鸣口苦烦躁易怒。

3.左尺数膀胱热小便红赤淋沥不畅,尿涩而痛。

4.右寸数,邪热壅肺,咳嗽吐痰色黄粘稠或者咯脓血腥臭痰,咽痛口渴等肺痈。

5.右关数,肾火燔炽,口渴思冷饮嘈杂呕吐牙龈肿痛。

6.右尺数,命门火旺,五心烦热,颧骨红盗汗,火扰精室遗精,治以滋阴降火。另外,关于迟脉与数脉的分部主病问题,验之临床,一般三部皆数或者皆迟,而单部脉出现迟或者数并不多见。由于脉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若阳虚外浮而见数脉,必数大而无力,按之豁然而空,上述三者鉴别还应该脉证合参。

滑脉1.滑脉主痰主热,左寸滑主痰热内扰心包之失眠心悸。若见滑而实大之脉主心经积热,痰热蒙蔽清窍,症见心悸舌硬,甚则狂乱不知,骂詈不避亲疏。

2.左关滑,肝经有热,症见头痛头晕耳鸣口苦尿赤。

3.左尺滑主热在膀胱,常见小便短赤不利尿尺尿涩热痛甚淋漓不畅。

4.右寸脉滑,为痰热阻肺,出现咳嗽胸闷痰稠色黄或者呕吐痰涎口干头晕。

5.右关滑,脾经有热,多因宿食不消化所致的有吞酸嗳腐恶心呕吐口臭。

6.右尺滑主(1)命门火旺,热逼苓泄的滑精头晕耳鸣腰脊酸痛(2)湿热下注大肠的肠鸣下利。妇人赤白带下。实邪壅盛于内,气实血漏,故脉来往甚为滑利,应指圆滑,平人脉滑而冲和,是营卫充实之象,故也为平脉。妇女妊娠也常见滑数脉,是气血充盛而调和的表现。

涩脉: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病蚕吃叶与滑脉相反1心阳虚则胸阳不振,塞阻心脉则血瘀络道失和,出现胸闷心痛时左寸脉多涩而有力;若左寸脉涩而无力,多主心血不足,常见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面色无华。

2.左关脉涩主肝血不足,不能濡养筋脉,故有胁痛以及周身疼痛甚则头晕眼昏爪甲枯陷等症。

3.左尺脉涩主肾经亏虚的症候,男子多见遗精腰膝酸软健忘失眠头晕耳鸣;妇女则出现血虚闭经或者月经涩少不易受孕。

4.右寸脉涩,主肺气虚弱的疾患如咳嗽气短倦怠懒言声音低怯,背劳自汗等。

5.右关涩为肾阳不足,寒凝血滞的胃脘刺痛痛有定处。

6.右尺涩主血虚津亏,肠燥便秘难解。若孕妇见涩脉因血虚不足以养胎,故有坠胎之虞。

主病:伤津血少,气滞血瘀,挟痰挟食,精亏血少,不能濡养经脉,血行不畅,脉气往来艰涩,故脉涩而无力。气滞血瘀或者食痰胶固,气机不畅,血行受阻则脉涩而有力。

虚脉: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主虚证。1.左寸脉虚心血亏,惊悸怔忡不得眠。虚脉的出现是由于正气亏损所致。左寸虚主心血不足心失所养,不能藏神,故有心悸不安失眠头晕等症。

2.左关脉虚,主肝血不足,血虚不能濡筋脉,故有身烦热或者全身酸困无力。

3.左尺脉虚主肾精亏虚,肾虚失其封藏固摄之权,因而出现滑精早泄,尿后余沥,下肢痿软酸困无力。

4.右寸脉虚,主肺气亏虚,卫阳不固,故常见自汗咳嗽气短懒言,动则加剧。

5.右关脉虚,主脾气虚弱,不能健运,故纳少食后腹胀,脾虚生化不足时则有身倦乏力面色萎黄。若水湿不运则浮肿便溏。

6.右尺脉虚为命门火衰,下元虚弱,肾阳虚则形寒肢冷阳痿不举滑精早泄,宜固精益气温补肾阳之法。

气血不足以运其血,故脉来无力,血不足以充于脉,故按之空虚,故虚脉包括气血亏虚以及脏腑诸虚。

实脉:实脉浮沉皆得脉大而长,微弦应指幅幅然。阳气盛而正气不虚。1实脉为三焦邪热所致,故左寸见实脉,主心经积热壅盛所致,故左寸见实脉,主心经积热,轻则口靡舌烂,心烦咽痛,重则喜笑不休,发狂怒骂。

2.左关脉实,主肝经气火郁结,症见腹胁疼痛目赤肿痛口苦头痛尿黄。

3.左尺脉实主膀胱积热,常见小便淋漓涩痛,伤及阴络则尿血。

4.右寸脉实主肺经有热,常见咳嗽气喘痰黄胸闷咽痛口渴等症。

5.右关脉实主中焦气积不通,多见脘腹胀满,若见浮实之脉则主脾色气积之噎膈反胃症。

6.当下焦实热壅滞而见腹痛便秘等症时,右尺常见实脉。

实脉为邪气实而正气不虚,邪正相搏,血气壅盛有余之脉,故脉来充实有力,病主阳热邪盛郁结不散的大热大积大聚以及疼痛诸疾。临床常见的症状有谵语发狂噎膈反胃呕吐便秘腹疼痛等,其兼脉的主病是:实而滑,主痰凝热积,实而数,主腑热积滞,实而弦长,主肝气横逆,实而兼洪,主热邪充斥三焦,这样就抓住实脉辨证的要点了。

长脉:主病,肝阳有余,阳盛内热等有余之证。说明:若脉长而和缓是中气充足,升降流行畅通,气血都无亏损是健康人的脉象,所谓“长则气治”。若肝阳有余,阳盛内热,则脉象长而弦硬,凡长而有兼脉,多是病脉。长脉:首尾端直超过本位。长脉不干大小,迢迢自若,如循长竿,末梢为平,如引绳如循长竿为病。1.左寸脉长,主心火过旺,常见心中烦闷失眠多梦。

2.左关脉长,主肝气有余,胸胁胀满疼痛,多肝气横逆,胃失和凉时则出现呃逆嗳气。

3.左尺脉长,多见于下焦寒气随冲脉上逆,少腹攻冲作痛之本豚症。

4.右寸脉长,主肺气壅盛不通,出现胸满气瘪或者见咳喘疾患。

5.右关脉长,主脾气瘀滞,胃失和降,故而胃脘胀痛恶心呕吐呃逆为患。

6.当右尺出现长脉时是为胃气充沛,身体健康不作病脉,所谓“长则气治”。

长脉在临床辨证时主要分辨平脉之长与病脉之长。长而和缓柔匀是有胃气之脉,为无病之平脉。凡脉长而醒满则为病脉,多主阳热炽盛,气逆火亢,常见于癫痫奔豚痰浊等症。其兼脉的主病是长而滑为痰火壅盛,长而弦为肝气过旺,长而牢多主积聚。

短脉:首尾俱短,不能满布。短脉不及本位,应指而回,不能满部。

1.左寸见短脉主心气虚弱心悸气短失眠自汗。

2.左关脉短主肝气郁结,气郁不畅则胁肋胀痛满闷不舒善太息精神沉默不欲饮食。

3.左尺脉短多见于寒气郁滞的小腹疼痛,若系妇女则多见月经淋漓不断是肾虚不能固摄。

4.右寸短主肺气虚弱常有咳喘无力气短懒言周身乏力自汗出。

5.右关短主脾虚气滞,胃失和降,故多有纳呆脘闷嗳气呃逆之证。

6.右尺短主命门火衰,阳痿不举,滑精早泄形寒肢冷。

短脉主病:有力为气郁,无力为气损。说明:短脉是指脉来觉短常度气虚不足无力鼓励血行,故脉短而无力,所谓短则气病。也有因气郁血瘀或者痰滞食积阻碍脉道以致脉气不伸而见短脉,但短而有力,故短脉不可概作不足论。应注意脉之有力无力。

洪脉:洪脉极大,状若波涛汹涌,来盛去衰。主病:气分热盛。1.左寸脉洪是心热盛,目赤口疮头痛症。

2.左关脉盛是肝经邪热,灼伤肝阴。络脉失其濡养,而致遍身疼痛烦躁易怒。

3.左尺洪为膀胱有热,因而小便淋漓酸痛不爽,甚则出现尿血。


4.右寸脉洪,主热邪壅肺,多因外感温热之邪或者风寒犯肺,郁而化热,使肺失清肃,故咳嗽气急鼻粗口燥咽干等症。

5.右关脉洪主胃火燔炽,常有恶心呕吐齿印肿痛便秘口渴。

6.右尺洪大肠有热,症见大便秘结,热邪阻络则便血腹痛。

说明:内热充斥,脉道扩张,气盛血涌,故脉见洪象。若久病气虚或者虚痨失血久泻等病症,见洪脉则多属邪盛正衰之危候。

大脉:脉体阔达,但无汹涌之势,这是与洪脉区别要点。脉大主邪盛病进。又主虚。辨邪正的盛衰区别在于大脉的有力无力。

微脉: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1.左寸脉微,主心气心血俱不足,故有惊悸怔忡失眠健忘等症,若血虚不能上营于脑髓,则头痛而晕。

2.左关脉微主肝阴肝阳俱不足,气血虚衰而出现胸闷气短四肢怕冷拘挛等症。

3.左尺胃多为肾经亏损,阴伤血败的症候。男子则遗精腰酸乏力,女子则崩中下血。

4.右寸微主肺气不足,常有咳嗽气短痰多清稀倦怠懒言畏风形寒等症。

5.右关脉微主脾胃虚寒。

6.当名门火衰,元养下虚时,右尺见微脉。

主病:阳衰少气,元阳下虚时右尺见微脉。说明:阳衰气微无力鼓动,故见微脉。轻取之似无是阳气衰,重按之似无是阴气竭,久病脉微是正气将绝新病脉微主阳气暴脱,但邪不太深重者尚可救。

细脉(小脉):小脉即细脉“小与大相反细”。细脉小于微而常有细直而软,若出现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的症候时左寸多见细脉。

1.阴虚不足,心失所养,而出现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的症候时左寸多见细脉。

2.左关细主肝血不足,故有两眼涩痛视力模糊乏力头晕。

3.左尺细主肾阴虚常有腰酸腿软倦怠乏力头晕耳鸣遗精等症。

4.右寸细主肺阴不足多因劳损所伤或者久咳伤肺或者燥热伤耗肺津所致,肺阴不足虚热内蒸,故发热如潮水一样有定时,每于入夜即发热盗汗。又肺阴不足,失其清润肃降之机,故口干咽燥,声音嘶哑。

5.右关细主脾胃虚弱,健运失常或者湿邪困脾,故有饮食之味,口淡粘腻肠鸣腹胀大便稀溏等症。

6.右尺细主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阳丹田寒冷出现腹泻完谷不化时,常用温补肾阳之剂。

主病:气血两虚诸虚劳损,又主湿病。说明:细脉为气血两虚所致营血亏虚不能充盈脉道,气不足则无力鼓动血液运行,故脉体细小而软弱无力。又湿邪阻压脉道也见细脉。若湿热病昏谵语见细数脉是热邪入营血或者邪陷心包之候。

濡脉:浮而细软,主病,诸虚又主湿。1.左寸濡主心阳不足,卫气不固以致汗出如珠,气虚血弱心失所养,故怔忡心悸。

2.当肝血不足,血不营筋周身疲困无力,左关往往出现濡脉。

3.左尺濡多主精血亏损,男子则遗精滑精,女子则尿频小便淋漓不净。

4.肺合皮毛主宣发卫气,肺气虚则卫气不固,故自汗乏力恶寒发热咳嗽气短右寸脉多见濡脉。

5.右关脉濡主脾气虚弱,不能健运,故纳少腹胀消化不良,脾虚水湿不运,则肢体浮肿,身倦无力。

6.右尺脉濡主肾阳虚,阳虚不能温化脾阳故有大便溏泻或少腹冷痛。

说明:濡脉脉位表浅,细软无力,轻取可以触知,重取反不明显,虚证与湿证均可出现精血虚而不荣于脉,故主诸虚。

弱脉:极软而沉细。1.左寸弱主心阳虚,心悸气短自汗形寒肢冷,面色苍白等症。

2.肝血不足,不能濡养津脉出现四肢筋急挛缩痿软无力或者手足震颤肢体麻木实左关常出现弱脉。

3.左尺脉弱,主肾气不足,肾虚膀胱不固小便频数,尿后余沥要为肾之府,肾虚则腰脊酸痛,肾虚不能上充于耳故耳鸣听力减退。

4.右寸弱主肺气不足,肺气虚故咳嗽无力,气短懒言恶寒自汗。

5.右关弱主脾胃虚寒,肺气不足,不能健运,故纳少,食后腹胀大便溏,脾气虚发展为脾阳虚时则口吐清水,四肢不温气怯形寒。

6.右尺弱主肾阳虚衰,性机能减退则阳痿,肾气不固则滑精早泄。

弱脉主气血不足,说明:弱脉沉取方得,细弱无力,不任重按,主气血不足诸症,血虚脉道不充,气虚则脉搏乏力,病后正虚见脉弱胃顺,新病邪实见脉弱为逆。

紧脉:脉来绷急,状如牵绳转索,主病寒痛宿食。1.左寸脉紧寒邪袭表的头痛目痛项部发僵头痛发热恶寒的表寒证。

2.当寒邪滞络出现胁肋疼痛,四肢拘急的病症时左关见紧。

3.左尺紧主寒郁下焦,常有少腹冷痛腰痛膀胱气化不行,小便不畅。

4.右寸紧主寒邪束表,肺气郁闭不得宣降,故咳嗽气喘。鼻为肺窍,风寒袭肺故鼻塞流清涕,肺卫被郁则恶寒发热身酸痛。

5.肾阳素虚饮食不洁,过食生冷或者脘腹受冷以致寒凝于胃而发腹痛呕吐时右关常出现紧脉。若右关出现紧滑脉时多系食积不化的脘腹胀痛厌食嗳气或者呕吐酸等症。

6.右尺脉紧多疝气。奔豚症的小腹疼痛。

紧脉说明:寒邪侵袭人体阻碍阳气寒邪正气相搏以致脉道紧张而拘急,故见紧脉。寒邪在表,脉见浮紧,寒邪在里,脉见沉紧。剧烈疼痛宿食之紧脉也是寒邪积滞与正气相搏的缘故。

缓脉:一息四至,来去怠缓。1.左寸脉缓心气虚,常见心悸气短,也主风邪外袭项背筋脉拘急不行。

2.肝血虚弱引起的头晕月经涩少或者闭经疾患,左关常见到缓而无力的脉。

3.左尺缓主肾气虚弱,肾虚膀胱不约,故小便频数二清,腰为肾之府,故肾虚则腰困神疲乏力。

4.右寸缓主肺气不足,肺虚则无力推动卫气和津液输布以温煦肌腠皮肤故有肢体或者皮肤麻木不仁背部酸困不适。

5.右关缓主脾气虚健运失常,食欲不振,食腹胀便溏水湿不能运化,阻塞气机则见头重如裹身体沉重,下肢浮肿沉困无力等。

说明:缓脉主湿病脾胃虚弱,湿性粘滞,气机为湿所困或者脾胃虚弱,气血不足以充盈鼓动无力,故脉见怠缓,有病之人脉专和缓是正气恢复之征。若脉来从容不迫,均匀和缓是正常人脉象。

弦脉:端直以长,如按琴弦。1左寸弦主寒邪郁闭,肺阳不宣,引起的胸胁疼痛。若左寸脉服弦者为伤风引起的头痛症。

2.左关为肝胆脉位,左关沉弦或者弦而有力为肝气郁结,气郁不畅故胸胁胀满或者胀痛,时以长出气为快。

3.左尺弦主寒疝小腹胀痛或者坠痛。若系脉弦有力则主肾虚所致的腰酸腿困滑精早泄等症。

4.右寸弦主痰饮停胸,多见胸胁难闷咳嗽气喘痰多而清稀。

5.右关脉弦主脾胃寒凝气滞脘腹疼痛喜按喜温,若系肝气犯胃,胃失和降,出现脘腹胀满呃逆嗳气食欲不振,右关则常见沉弦之脉。

6.右尺脉弦主病同左尺,治以温药与理气之剂,才能使寒散痛止。

弦脉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脉象,多主肝胆疾病痰饮疟疾寒疝等。

兼脉的主症是:浮脉为风,沉弦主寒,主气滞,弦数诸肝火或者肝胆湿热,弦涩为气血瘀滞或者寒凝血络,弦滑主痰饮,弦紧寒与痛。弦脉主病:肝胆病诸痛痰饮疟疾。弦是脉气紧张的表现,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以柔和为贵,邪气滞肝,疏泄失常,气机不利诸痛痰饮阻滞气机脉气因而紧张则出现弦脉。张仲景云“疟麻黄自弦”虚痨内伤中气不足,肝病乘脾也主弦脉。若弦而细劲如循刀刃,便是胃气全无,病多难治。

春季健康人常见脉弦而柔和者不属病脉。

动脉:动乃数脉见于关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1.动主阴阳气血不和,互相搏击的病症。故左寸出现动脉常为心阴不足心阳亢奋的心悸病症。若是妇女,月经停闭别无它证,左寸出现动滑流利之象,便是妊娠征象,不为病脉。

2.左关动,一为阴寒邪盛,经气受伤的经脉拘挛腹肋疼痛,一为胆气不足,最易感受惊恐病。

3.左尺动多主肾阴不足,阴虚火旺,男子则热逼精泄,女子则血崩为患。

4.右寸脉动主阳不胜阴的自汗出或者动摇。痰热内结的烦热喘咳症。

5.右关脉动主脾胃不和寒热错杂的胃病腹泻下利等症。

6.右尺动至阴不胜阳的发热或者热伤阴络的便血。

按语:动脉是脉来滑数有力,其形如豆厥厥动摇,浮沉皆可见的一种脉象,是紧滑数短的一种复合脉,它不仅可见于关部,而且在寸关尺皆可见到的,动脉的出现是由于阴阳相搏,气血不和,使脉气不能流通舒展,遂使阴阳气血之搏击冲动而出现滑数有力,其形如豆,所以临床多见于惊恐心悸发热自汗疼痛疾患亡血失精等症。

促脉:促脉来去数时一止复来,如厥厥趣徐疾不常。1.左寸脉促主心火亢盛,多见心胸烦热心悸失眠多梦,盛则狂躁谵语喜笑不休。

2.左关脉促主肝经淤血积蓄,胁肋刺痛局部灼热。

3.左尺脉促主相火过旺,热逼精泄的滑精病,若热灼肾阴则有头晕耳鸣腰酸盗汗等。

4.右寸脉促主痰热阻肺咳喘喉中痰鸣。

5.右关脉促中焦停饮带有肠鸣脘闷纳呆。

6.右尺促主病与左尺同系命门火旺,肾阴被灼的滑精腰酸头晕。

促脉的主病多为阳热亢盛气血郁结痰食停滞,热毒斑疹,热毒肿痛等实证热证。由于邪热亢盛,气血痰食搏击不通以致邪热急于外出出血脉又运行不畅,故脉来数而有时又一止,但必有力,亦主久病阴伤,真元衰惫,阴阳不能接续故脉来促而无力。李中梓说:“促脉之故的于脏气乖违者十之六七,得于真元衰惫者十之二三。”可见促脉之有力无力,其主病截然不同,必须细心辨认,方不至于贻误病机,影响治疗。

结脉1左寸脉结主心阳不足,寒痰瘀阻而出现心悸气短胸闷疼痛的病症。

2.肝气郁结不畅气滞血瘀所致胁肋刺痛,胸闷太息为快的病症,左关常出现结脉。

3.左尺结主肾精亏损精虚则不能灌溉筋骨,使筋骨失其濡养而出现下肢痿软无力,这种疾患必须用温补肾阳的药物治疗。

4.右寸结主肺气不足,寒痰壅结不化咳喘胸满等症.

5.右关结主脾虚失运,食滞于胃的麻袋嗳气吞酸脘腹满痛。

6.右尺结主命门火衰,阴寒积聚,出现精冷阳痿妇女宫寒不孕等症,这些疾患重用温阳益气之剂治疗。

结脉是搏动迟缓时而一止少顷复来的一种脉象,其间歇无一定规律,不同于代脉有规律性的间歇。临床多出现于阳虚阴盛气血痰食停滞的症候,它既可以单独见于一部,也可以六脉俱结,其主病有所不同。一般说来,一部见结脉多结而有力,主气血痰食停滞的或寒邪阴凝的腹痛疝气癥瘕实证,治以理气散结。六脉俱结者,多结而无力,主心阳心气不足,气血虚实的虚证。治以温阳益气或者养血通络。

代脉:代脉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脉至还入尺良久方来。代脉主要反映脏气衰微,充阳不足的疾患,如心气虚弱的心悸怔忡气短和中气不足脾肾阳虚的呕吐泄泻,这些虚弱慢性疾患严重,需认真治疗,方可挽回危候。在暴病中因为七情郁怒跌仆损伤或者惊恐以及中寒腹痛也可以出现代脉,这是由于脉气一时不能接续所致,只要调治及时,气血和畅,其脉自复。在妇女怀孕二三个月时,由于气血不足,脾肾虚弱或者恶阻较甚,偶然也可以见到代脉。

代脉主病:脏死衰弱,风证痫证七情惊恐跌打损伤。

说明:脏气衰微,气血亏损,元气不足以致脉气不能衔接而止有定数,至于风证痛证七情惊恐跌打损伤诸病而见代脉是因病而致脏气不能衔接,脉也见歇止,体质异常或者妇女妊娠也可见到代脉,这些都与脏气衰微或者一脏元气之代脉有所不同,不可概作病脉论。

革脉:浮而搏指,中空外坚如按鼓皮1左寸革主心气心阳俱不足,心主血脉,气为血帅,心气不足,鼓动无力,气血不能正常运行,因而心悸气短,活动后加重,脏气虚不敛,故自汗胸阳不振,心脉瘀阻,故心胸闷痛。

2.左关脉革,主气滞寒凝的腹痛病,聚散无常,病无定处或者少腹冷痛腰酸腿软妇女白带频下。

3.左尺脉革……

4.右寸革为肺气不足,寒凝壅滞的咳嗽气短咳咳吐白痰胸闷不畅。

5.右关革,主脾胃虚寒,常见脘腹疼痛喜温喜按,需用温热药物治疗。

6.右尺脉革主肾元虚惫,虚痨失精,女子则半产崩漏下血。

革脉主病:半产漏下,亡血失精。说明:革脉的外强中空,恰似绷急的鼓皮,由于正气不固,精血不能藏,以致元气无所恋而浮越于外,所以主亡血失精半产漏下。

牢脉:沉按实大弦长。牢脉似沉伏实大而长微弦。1左寸见牢,主心经气血凝滞的伏梁病,表现为肚脐上至心下突起的包块大如手臂久不愈合,令人心烦睡眠不安扰肚脐做痛。

2.左关脉牢至肝积病,表现是左胁下有肿块突起状如覆杯,胁肋疼痛久则咳嗽呕逆,多因肝气郁结淤血停聚所致。

3.左尺牢主奔豚症,亦曰奔豚气,是由于下焦寒气上冲所致。临床特点是发作性的少腹气上冲胸,直达咽喉腹部疼痛胸闷气积头晕目眩心悸而惊,烦躁不安,发作过后如常人或者主妇女血癥,多因月经期间邪气与血结聚阻于经络而成,主要症状是少腹有积气包块急痛阴道内有冷感或者见腰背痛等。

4.右关寸脉牢主肺积息贲,临床表现有胸背痛吐血伴有发热恶寒咳嗽呕逆气促等症。

5.右关脉牢,主脾胃阳虚结聚胃脘疼痛反酸呕逆不欲食症状。

6.右尺牢脉为下焦寒疝癥瘕积聚小腹疼痛症和积是有形而且固定不移动,痛有定处,痛在脏属血分,积聚中焦病变为多癥瘕下焦病变以及妇科疾患为多,因而有不同的名称。

牢脉脉来沉实有力,弦长而大,惟沉取可见,谓之牢脉。多为阴寒内结邪气有余,气血凝积不散结为有形的癥瘕积包块,故牢脉多见于寒证实证,单纯虚证和热证者少见。

牢脉主病:阴寒内实,疝气癥瘕。说明:牢脉实大弦长,轻取中取均不应,唯沉取始得,坚牢不移,多是病气牢固,证属虚寒内积,阳气沉潜,牢脉主实有气血之分,无形痞结是实在气分,若牢脉见于失血阴虚等症便是危候。

散脉:散无根至术不齐,主病元气离散。散脉主脏气衰微,气血大虚的症候,久在久病临危时才能见到的一种脉象。当孕妇临产前也可以见到散脉是气血不足之故。1左寸脉散主心气不足,心阳亏耗的心悸怔忡恍惚等症。

2.当水饮滞留于四肢出现痛肿而浮肿的溢饮病时,左关可以出现散脉。

3.左尺散脉主肾气败绝下元虚弱。

4.右寸脉散主肺气大虚正气不固的大汗淋漓体倦懒言川促气短等症。

5.右关脉散主脾气虚弱脾阳不振的水湿不运,聚水成肿的臌胀病水肿病。

6.右尺见散,主肾阳衰弱元气衰败的危重疾患。

散脉举之浮散而不聚,稍加重力按之则无,散漫无根蒂,故有“散似杨花无定踪”之说,表示正气耗散,脏腑之气将绝的危候。

芤脉:浮大中空,如按葱管,主病失血伤阴咳血呕血衄血。1左寸芤主上焦热盛,迫血妄行,常见咳血衄血。

2.肝郁化火灼伤血络出现吐衄以及妇女血崩症候时左关见芤脉。

3.左尺芤主热在膀胱的尿血,治疗应是清热凉血。

4.右寸脉芤主肺经炽热,常见咳血胸痛呕血等症。

5.右关芤主胃热吐血或者脾虚统摄无权的便血,也可以见到芤脉。

6.右尺芤主热伤阴络的大便出血。

历代医家皆以葱管的形状作比喻来说明芤脉的形状,如李中梓说“假令以指候葱,浮候之着上面的葱皮,中候之正当葱的空虚处,沉候又着下面之葱皮。实际芤脉的主要特征是四周浮大中空空虚并非浮沉取之有惟独中取不见”。

芤脉是一切大出血后不久出现的一种脉象,如果失血已久脉象多见虚细热无力二不会出现芤脉,在急性大出血的症候中因病机不同,故虚实有别。

说明:芤脉浮大无力按之中虚即上下两旁皆见脉形而中焦独空,因突然失血过多,血量骤然减少,营血不足无以充脉或者津液大伤,血不得充,血失阴伤则阳无所附而散于外,故见芤脉。

伏脉:重来推筋着骨始得,甚则伏而不见。1左寸若见伏脉主心阳不振的心悸气短恍惚不定。

2.左关伏主寒邪郁闭,肝气不得舒畅而引起的胁肋或者腰间窜痛。

3.左尺脉伏主肾精不足,寒气凝聚力的疝瘕腹痛等症。

4.右寸伏寒痰壅闭肺气不宣症见咳喘胸闷气急。

5.右关脉伏主胃寒食积脘腹剧痛呕吐频作胸闷不适霍乱等症。

6.左尺脉服主命门火衰,寒凝湿阻的小腹痛泻痢清谷。

伏脉的出现,其因有三:一是因暴病邪气闭塞。气血凝结,阴阳潜伏,不能宣通脉络。二是久病气血虚损,脉气不充致脉来沉伏着困骨。三是因一时气托脉气不相接续而出现伏脉。但是这种情况较为少见,因此伏脉的主病多为实邪内伏,阴阳郁结不通的病症。如果暴厥寒闭火闭气闭霍乱吐泻等症,。但也有久病正虚心阳不振的危重病症或者脾肾阳虚久泻不止的虚证。总之临床上见到伏脉不是急症。总之临床上凡见到伏脉不是急症就是危候的虚证,都必须采用积极的措施进行急救治疗,万万不可大意。

主病:邪闭厥症也主痛极。

说明:伏脉较沉脉部位更深着于筋骨,常见于邪闭厥证痛极因邪气内伏,脉气不得宣通所致。若两手脉伏同时太溪与呒阳脉都不见的属于险证。

疾脉:脉来急疾,一息七八至。疾脉主真阴衰竭,孤阳亢盛,阴竭阳极的危重症候,伤寒病发热过高,结核一类久病虚弱疾患,也可以见到疾脉。凡急性病短暂出现疾脉时多有心悸气短心肾恍惚不定。若久病体虚持续出现疾脉往往提示病情危重,须积极进行治疗,否则长危及生命。主病:阳极阴竭,元气将脱。说明:疾脉是真阴竭于下,孤阳亢于上而气短已极之象。伤寒温病在热极时往往有疾脉。疾而按之益坚是阳亢无制真阴重危之候。若疾而虚弱无力是元阳将脱之征。劳瘵病也可以见到疾脉多属危候。

人迎气口脉

人迎脉:在左手关前一分,其脉上不达寸下不及关,独居寸关之间,人迎脉的脉形多见浮紧细洪数滑七种脉象。历代医家认为人迎脉多主外感六淫的病症,我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除了外感证外还可以出现肝气火旺痰热上壅,血热经多等疾患。如果痰热扰于心包出现胆热不寐。人迎脉多见滑大而数,若为滑大而结当主痰气凝结气机不畅的胸痹证。又若为虚大多为肝阴不足,肝经有热而头晕口干胁痛等症。若妇女见人迎麻黄虚大者,多是胞宫虚火旺,迫血妄行的月经过多疾患。

气口脉:气口麻黄在右关前一分,其脉上不下达寸下不及关。独居寸关之间,在气口常见的脉象有濡色结紧沉动滑大虚大等八种脉象。气口脉主内伤七情之证,若气口脉滑大者主伤食证。气口脉滑大而数主肺胃有热,气口脉缓大者为脾虚湿味浊不降。气口脉虚大为脾胃虚弱。气口脉虚大而短主肺气不足。

月经病的脉象:月经来潮时的正常脉象,一般来说经前正直经水将要来的时候,气血冲盛,欲做经血而来,故脉多见六脉弦长滑,或者是两关脉滑大。如果值月经已来,气血和畅以事经下,其脉必见细滑或者缓滑之象。精后气收血止,其脉皆空,故脉见虚缓或者细缓之象。如果月经错后而来,弱偏于血虚为主者,兼见吃脉沉细而弱,如果偏于血中寒郁者,兼见两尺脉沉细而弱。如果偏于血中寒郁者兼见两尺沉弦涩。

妇人脉:1诊月经麻黄:妇人左关脉忽然洪大于右手,口不苦身不热,腹不胀是月经将至,关脉调和而尺脉绝不至的,月经多不利。

2.闭经:妇女闭经有虚实之分,尺脉虚细涩,是血少的虚闭症;尺脉弦涩是实闭症。

3.诊妊娠脉:妇人婚后月经停止脉象来滑数冲和兼有饮食异于平常,嗜酸或者呕吐等现象者,才是妊娠真候。若午睡初起脉必滑疾有力,不可劇断胎孕脉象。

短脉与动脉:二者在脉形上均有短缩之象,但是短脉是形状短缩且涩常兼迟满不满三部,动脉其形如豆常兼滑数有力,“医术”论短类于动而衰于动。动脉形滑而且数短脉形涩而必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