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方哲学史精简笔记

 TLB519 2015-03-05
 

很薄的一本哲学入门书的笔记,但是涵盖的内容还是比较全面的。

这份笔记力求精简地写下西方哲学史的核心发展。重心在于了解各种思想,而不在于派别的划分和发展的变迁。

同时对这些哲学思想均不加评价。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

1、基本问题:

思维与存在(也即精神与物质、意识与物质、精神与世界)的关系。两方面内容:(1)、精神与物质谁为本原,即谁在先的问题,属于本体论的内容。以此区分唯物、唯心主义。(2)、思维能否决定存在,即能否在概念中正确反映现实世界,也即思维存在同一性的问题,是认识论问题。以此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西方哲学分期

哲学传统有三:中国、印度、西方。西方哲学分期:

1) 古代哲学,即古希腊罗马哲学,7 BC 5 AD

2) 中世纪哲学, 5-16 AD

3) 近代哲学,17-19 AD

4) 现代哲学,19世纪中期至今。

 

二、古希腊哲学

1)世界的本原问题,万物从何而来

2)人自身的问题,灵魂不朽与如何达到美德

分为早期(泰勒斯至德谟克利特,自然哲学)、中期(西方哲学第一个黄金期,转向社会问题,普罗泰格拉至亚里士多德)、晚起(衰落期,探讨伦理问题,伊壁鸠鲁至新柏拉图主义)。

 

4、泰勒斯

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哲学家。

水是万物的本原。

“那些永远躺在坑里而不仰望天空的人,才不会掉在坑里。”

 

5、赫拉克利特

辩证法奠基人之一,“晦涩哲人”。

1)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本原问题)

2) 一切皆流,无物常在。(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3) 对立依存而又转化,并以此产生和谐。

 

6、毕达哥拉斯

该派类似宗教。

1) 本原是数,万物是数的摹本。

2) 美德是和谐,是数的比例与关系。

3) 灵魂轮回。

 

7、巴门尼德

提出“存在”这一范畴。世界是不动的存在。

 

8、德谟克利特

原子论:原子与虚空是万物的本原。自然现象是原子运动的结果,有严格的必然性规律。

 

9、普罗泰格拉

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简言之,合乎这个尺度就是存在的,不合乎这个尺度就是不存在的。”这是指向古希腊神意论的。

 

10、苏格拉底

“西方的孔子”,受陷害入狱饮毒酒而死。

1) 认识自己的无知。“我唯一知道的事就是我一无所知。”

2) 美德即知识。道德与知识合二为一。

3) 助产术。引导人思考。

 

11、柏拉图

1)理念论。世界是绝对理念的派生,是理念世界不真实的影子。最高的理念是“善”。

2)回忆说。人生前就有各种知识,只是进入肉体时受到玷污而被遗忘了。学习的过程是回忆的过程。这是先验论的主要来源。

3)理想国。哲学王(理性、智慧)——武士(意志、勇敢)——农民和手工业者(欲望、节俭)

 

12、亚里士多德

逍遥学派。“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1) 实体论。个别事物是第一实体,一般概念是第二实体。

2) 四因说。质料因(材料)、形式因(结构)、动力因(行动)、目的因(动机、目标)。

3) 形式逻辑之父。提出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三段论。

4) 美德就是适中。强调中产阶级的作用,近似“中庸”。

 

13、伊壁鸠鲁

1)快乐主义。快乐本身就是生活的目的。快乐包括物质和精神的。同时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追求知识。

2)原子偏离说。对德谟克利特原子说的修正。原子在运动中可能发生偏离,从而肯定了偶然性的存在。

 

14、斯多噶主义

芝诺创立,与伊壁鸠鲁对立。

1) 宿命论。人是宇宙的一部分,人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宇宙中预先安排好的。

2) 禁欲主义。人不应受感情的支配和奴役,必须排挤激情,达到不动心、不追求物质的“善”。

 

15、怀疑主义

皮浪创立。人只能认识现象而不能认识本质。主张采取淡漠无情、无动于衷、无是无非态度,从而达到不动心的宁静境界。“最高的善就是不作任何判断,随着这种态度而来的就是灵魂的安宁。”

 

16、新柏拉图主义

普罗提诺。世界的本原是太一,即神,是唯一、绝对的存在。太一—宇宙理性—灵魂—物质。人应禁欲修行,以回到太一。

 

三、中世纪经院哲学

17、基督教早起演变

产生于公元一世纪的巴勒斯坦和小亚细亚一带的底层人民。被罗马帝国征服和压迫的人民期待救世主基督降临,建立永久幸福的“千年王国”,主张人人平等、财产公有。长达300年的时间里被列为非法。

2世纪起,上层人加入了基督教,并逐渐取得领导权,并建立教规,对其进行改造。宣传逆来顺受的宿命论和敌我不分、爱仇如己的调和论(如果有人打你的左脸,你应该把右脸也送过去)。

313年,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宗教,后来还取消了其他的宗教,确立其唯一合法宗教的地位,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18、教父学

教父们对教义的系统化、理论化。

1) 上帝是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

2) 创世说。六天创造万物,第七天休息。

3) 原罪说。上帝以自己的样子用泥创造了亚当,并用亚当的一根肋骨创造了夏娃,他们居住在伊甸园。他们受蛇的引诱而偷食智慧果,被逐出伊甸园赶往尘世。从此作为亚当夏娃的后代生来就是有罪的,这就是原罪。

4) 救赎说。人无法自救,只能等待救世主的拯救。

5) 天国报应,天堂地狱。

 

19、教父哲学

对教义合理性的哲学论证。代表是奥古斯丁(“上帝的圣者、西方的导师”)。

(1) 信仰高于理性,理性为信仰服务。人的知识就是关于上帝的知识,从此哲学开始从属于宗教了。

(2) 上帝之城(幸福天国)与尘世之城(罪恶王国)。教会掌管发放通往天国的通行证,国王应当服从教会的权利,教权至上。

 

20、经院哲学

教父学的继续与发展。

1) 哲学是神学的婢女,哲学的唯一对象是上帝和《圣经》。

2) 以《圣经》和亚里士多德(知识领域)为至高无上的权威,对其盲目迷信,蔑视实际经验。

3) 烦琐论证,又有烦琐哲学之称。

4) 后期一部分人开始转向对自然和人的研究,力图摆脱神学束缚,为近代资产阶级哲学奠定基础。

 

21、唯名论与唯实论之争

经院哲学中的对立倾向,斗争的中心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即哪个更实在。“实”与“名”是指“一般”的性质。

唯实论:一般先于个别,个别和特殊是幻影,一般是唯一实在,代表人物安瑟伦。

唯名论:个别是唯一实在,一般和共相只是名称,代表人物洛色林。

 

22、托马斯·阿奎那

性格沉默、温顺而被称为“哑牛”。“天使博士”、“经院哲学之王和神学之王”。著作《神学大全》。

1)“哲学是神学的婢女。”神学探究的是超越人理性的至高无上的东西,而哲学和科学探讨的是人类理性所能把握的东西。神学高于哲学。

2)灵魂不朽。人的质料是肉体,形式是灵魂,灵魂占支配地位,是不朽的。

3)证明上帝的存在。有五条,其中第一条提出“第一推动者”。第一条说任何事物变化都有一个动力因,而推动者又被自身以外的其他事物推动,因此必然存在一个自身不动却能推动他人的推动者,即第一推动者,它就是上帝。

 

23、英国唯名论哲学

阿奎那之后,唯实论逐渐衰落,唯名论兴起,这同时标志着经院哲学解体。英国的罗吉尔·培根、邓斯·司各脱、威廉·奥康是其代表,同时他们在政治上表现出鲜明的反对教权、支持王权的倾向。

 

24、罗吉尔·培根

“奇异博士”。否认一般的独立实在,认为只有个别事物才是真实的。自然不产生一般的马,而是产生许多个别的马。因此认识必须从具体实在出发,经验是知识的源泉。

 

25、邓斯·司各脱

“精微博士”。决定事物之间区别的是形式,而个性则是不可改变的最后形式。因此只有个别事物才是独立于理智之外的最真实存在。但是他承认共性的存在,认为事物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26、威廉·奥康

“无敌博士”,司各脱的学生。维护王权,反对教权。曾对当时的国王说:“如果你用刀剑保护我,我将用笔来保护你。”极富战斗精神,因此被称为“无敌博士”。只有个别事物才是真实存在的,一般只是作为符号存在人们心中的东西。

提出“剃刀原则”,对此后英美哲学均有重大影响。奥康剃刀是指我们能用感官验证的只有个别和具体的事物,因此没有必要在在此之外加上许多无用的抽象概念。人在思维过程中应遵循节约和经济的原则,剔除掉滥用概念。

 

四、文艺复兴哲学

文艺复兴标志着中世纪哲学的终结和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的兴起。思想家利用和改造古代文化以对抗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以满足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其三大主流思想:人文主义思潮、新教哲学、自然哲学。

27、人文主义思潮

颂扬人性,提倡人道精神,以人为中心的世俗文化。把研究的对象从神转为人。思想核心:

1) 追求享乐,反对禁欲。

2) 高扬理性,反对盲从。

3) 以自由平等对抗封建等级专制。

 

28、但丁、彼得拉克、薄伽丘

但丁:“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是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神曲》

彼得拉克:供职于教廷的“桂冠诗人”,揭露教廷的黑暗。“我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薄伽丘:《十日谈》。

三人并称文学三杰。

 

29、马基雅维利

《君主论》:政治是一个权利的竞技场,没有天经地义的胜利者,谁有实力谁就是统治者;政治与到的无关,成功的政治者都是不择手段的。“加害于人要一次完成”,“给人恩惠应该一点一点来”。教会称他为罪恶的导师,但也对现在的自由政治奠定了基础。

 

30、托马斯·莫尔

《乌托邦》,最早的空想社会主义。

 

31、新教哲学

包括路德与加尔文两人的哲学思想。实际上完成了基督教的资产阶级化,在某种程度上挽救了基督教。

     

32、马丁·路德

因信得救,廉价教会,反对赎罪券。“无需事功,单有信仰就能释罪、给人自由和拯救。“

 

33、加尔文

预定论:一切都已在上帝创造世界时安排好,人只能受制于上帝的权威,而不能受制于世俗教会的权威。因信称义:心中有上帝才是真正的“义”。

 

34、自然哲学

人文主义专注于对人的研究,自然哲学将自然放在研究的第一位。自然哲学家有达·芬奇、哥白尼、布鲁诺等。

 

35、达·芬奇

提出观察、实验,理性方法,数学方法等科学方法。认为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母亲,智慧是经验的产儿。

 

36、哥白尼

提出日心说,推翻了一千多年来教会钦定的亚里士多德—托勒密地心说。《天体运行论》

 

37、布鲁诺

坚持和发展哥白尼的日心说,最终被火烧死。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没有固定的形态,但这些形态都是物质的变化。世界统一于物质,根本不存在上帝。

 

五、近代英国哲学

英国近代哲学承袭了1314实际唯名论传统,产生了不同于欧洲大陆的经验论哲学(此时欧洲大陆流行的是唯理论)。经验论哲学强调知识来源于经验,而不是天赋的。又分为唯物主义经验论(知识来源于客观经验,培根、霍布斯、洛克)与唯心主义经验论(知识来源于主观经验,贝克莱、休谟)两大派别。

 

38、弗朗西斯·培根

掌玺大臣,身居高位,仕途得意。著作《新工具》。崇尚科学精神和科学知识,重视实际效用。“知识就是力量”。

1) 四假象说。人在认识中存在许多偏见与障碍,培根称之为假想,并归纳为四种:种族假象(人的天性、人类种族特点)、洞穴假象(教育、环境、习惯等给人的局限)、市场假象(词语不当引起的认知混乱,如同市场上的叫卖混淆了是非好坏)、剧场假象(流行的思想只是舞台的戏剧,尽管精彩但不是真实的。人们不把真实的东西奉为权威就会摧残科学)。

2) 知识源于经验。

3) 归纳法。亚里士多德三段论演绎法从一般公理得出个别结论,缺点在于公理与命题的表述可能不可靠。培根提出由个别推出一般的归纳法。

 

39、霍布斯

《利维坦》。受培根影响很大。

1)自然哲学。物体就是物质实体。世界上只存在因果必然性,否认偶然性的存在。

2)这种的经验论。知识来源于经验,但为了保证知识的可靠必须借助理性的推理。在经验论的基础上重视分析、演绎。

3)政治哲学。他的人性自私论成为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基础。

4)契约论。由于人性自私将导致战争状态,为了寻求和平,每个人愿意将自己的一部分权力让出来,交给它来维护和平,抵御侵略。这个组织就是国家,这个过程就是契约的过程。霍布斯把这样的国家比作《圣经》中巨大的海兽利维坦。他认为最好的国家是君主专制国家,但霍布斯所称道的英君主专制实际上是为资产阶级政权服务。

 

40、洛克

1)心灵白板说。反对天赋观念,一切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人的心灵好比一块白板上面没有先天的标记,知识来源于后天的经验。

2)知识是观念的联系。

3)分权理论。继承霍布斯人性自私论与契约论。但他认为契约是人民与统治者平等进行的,统治者也受契约的限制,人民可以推翻违反契约的统治者。君主没有绝对的权利,国家权力应该分为行政权、立法权、联盟权。这是最早的三权分立理论,也为英君主立宪做出了准备。

 

41、贝克莱

哲学的目的是维护宗教,反对无神论。“存在就是被感知。”感觉经验不是外物的反应而是主观的感受。事物不独立于感觉而存在,而是心灵所感知的感觉的一种组合。事物存在只因被人感知,人的感觉之外无物存在,感知不到的东西是不存在的。

 

42、休谟

《人性论》。继承了贝克莱的一些观点,但没有宗教倾向。

1)不可知论。认知的基础是经验,但经验从何而来人们永远无法知道。它究竟是客观世界的反应,还是人心灵的创造,还是上帝的赋予,人类无法解释。

2)因果关系是人主观上的联想。太阳从东边出来只是一种偶合,所谓必然性只是人心中形成的习惯。事实上我们无法确定明天太阳会不会从西边出来。因此休谟从根本上否认客观必然性,把科学知识看作主观、偶然的东西。

3)人性论。人性自私,趋乐避苦。人是“无赖”,必须引入法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六、近代法国哲学

在英国兴起经验论的同时,欧洲大陆流行的是其对立派别唯理论。它强调理性思维的可靠性而不是感觉经验的可靠性。其奠基人是法国哲学家笛卡尔。18世纪法国发起启蒙运动,产生了伏尔泰、孟德斯鸠等大家,对此后德国古典哲学产生了直接影响,对后世西方有深远的影响。

 

43、笛卡尔

开创唯理论。也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家。认为真理清晰、确定,力图使哲学如几何学一般。

1)普遍怀疑。怀疑是哲学的出发点。笛卡尔认为我们所获得的知识、信仰是不可靠的,感觉和理智都可能出错。因此为了获得真理就必须对已有的知识进行一次普遍的怀疑,这就是笛卡尔普遍怀疑的原则。

2)我思故我在。笛卡尔在普遍怀疑的同时,认为只有“我在怀疑”这件事是确定无疑的,否则就会产生矛盾。而怀疑(思考)时的我必然是存在的,即“我思故我在”。这是最确实可靠的第一真理。笛卡尔强调“我思”的重要性实际上就是强调了思维主体—人的重要性,也就是近代哲学的主体性原则。

3)理性是唯一可靠的。感觉很可能会欺骗我们,只有理性得来的知识才是可靠的。这种强调理性知识,否认感性认知的观念就是唯理主义。

 

44、启蒙哲学

启蒙即强调人和人的理性,反对封建愚昧与专制。启蒙运动使“18世纪成为主要是法国人的世纪”。早起启蒙哲学的代表是伏尔泰、孟德斯鸠;此后唯物论发展,形成“百科全书派”,代表为狄德罗、拉美特里等;

 

45、伏尔泰

推崇儒家文化,认为西方人不能像中国人一样是最大的不幸。在书房中挂有孔夫子的画像,也被称为“西方的孔夫子”。

1)反对笛卡尔天赋观念的观点,同时反对笛卡尔几何学一样的证明。他继承了洛克观念是通过感官得来的观点。他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不容怀疑的。

2)反对宗教,抨击教会恶行。

3)理性支配历史。从前是迷信支配历史,从他开始理性将支配历史。他认为最符合人类理性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式或英国式的君主制。

 

46、孟德斯鸠

资产阶级法学的奠基人。《论法的精神》

1)一切为法所支配。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事物的规律就是它的“法”。自有知识做法律允许的事情,平等只体现在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

2)三权分立、权力制衡。“一切有权利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利”,因此应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最早采用的是美国1787宪法。

3)地理环境决定论。国家的自然条件与当地的生活情况密切相关。立法者的责任就是在不违反政体的前提下,顺从天然禀赋来处理政务。

 

47、卢梭

《忏悔录》、《社会契约论》、《爱弥儿》、《新爱洛伊丝》。

1)社会不平等的探讨。私有制是不平等成为现实的关键。不平等分为三个阶段,其中暴君专制是不平等的极点,他造成一切人的“平等”——大家在暴君面前都没有权利与自由。

2)人民主权说。人民主体在契约过程中是主权者。法律是人民公意的体现,任何个人不得凌驾于法律之上。

3)教育理论。《爱弥儿》。

 

48、法国近代唯物论哲学

启蒙运动高潮时,法国哲学也进入唯物论哲学。其标志是《百科全书》的编纂,因此也称为“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有狄德罗、拉美特里、爱尔维修、霍尔巴赫。

 

49、狄德罗

《百科全书》的主编与这一学派的领袖。

1)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思维依赖于物质。与神学思想针锋相对。

2)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3)提出认识的三种方法:观察的方法,思考的方法,实验的方法。

 

50、拉美特里

受医学界机械唯物论影响很大。提出“人是机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51、爱尔维修

人是环境的产物。人有趋乐避苦的本性,并把它称之为“自爱”。他认为利益支配个人的行为,也支配着社会,也是衡量道德的标准。提出社会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即著名的功利主义原则。

 

52、霍尔巴赫。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世界观系统化,建立为严密的哲学体系。著作《自然体系》成为18世纪“唯物主义的圣经”。但是带有宿命论色彩。“人是自然产物,存在自然之中,服从自然法则,不能超越自然。”即人服从于自然的必然规律,没有一刻是自由的。

 

七、近代德国哲学

德国哲学在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世纪,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构建的德国古典哲学是西方哲学字古希腊以来两千多年哲学发展的汇总。

 

53、莱布尼茨

1)单子论。世界本原是有能动性的、不可分割的精神性的单纯实体,他称之为“单子”(与物质性的“原子”相对)。它具有知觉和意识、欲望,且有等级之分,上帝是绝对完美、至高无上的单子。这显然是唯心主义的。

2)预定和谐论。上帝在创造单子是已经预先协调好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它们普遍联系而相互制约,即“预定和谐”。

3)心灵像有花纹的大理石。这些花纹就是人的禀赋、潜能、习性。人的这些秉性只有通过感觉刺激才能清晰起来,正如大理石的花纹只有通过雕琢才能清晰起来一样。这对康德的影响很大。

 

54、康德

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创者。生活刻板而严肃,淡泊名利,独身一生。早起研究自然科学,提出潮汐假说和星云假设,都为后世所证明。后转入哲学研究,发表“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构成了完整的哲学体系。被喻为哲学的“蓄水池”:以往的哲学都流入此地,以后的哲学都由他流出。

1)先天综合批判。知识来源于判断,判断可分为先天和后天两种。知识是天赋和演绎、经验与归纳的结合。认知分为“感性”“知性”“理性”三个阶段。

2)“自在之物”不可认识。人们的认识对象有两个,即现实的和抽象的(如上帝、灵魂、自由等)。前者称之为现象世界,可以认知。后者为“自在之物”,是我们根本不可能认知的,因此它不是一个认识问题,而是一个信仰问题。

3)理性为自然和行为立法。理性分为理论的理性和实践的理性。前者是知识的必然法则,后者是行为的必然法则。他认为自然界本身没有因果关系,也没有必然性和规律性,这些都是人主观强加于自然的,即理性通过先天综合判断为自然立法,使人获得必然性知识,使科学成为可能。

4)人是目的。理性的人都应当把自己和他人都当做目的来看待,而绝非仅仅当做手段。

 

55、费希特

康德的学生。但他认为既然自在之物不能认识,它也就是完全多余的。由此他提出了“自我”哲学。自我就是认识的主体,非我就是认识的客体。自我设定自身,自己产生并规定自己,是第一性的;自我设定非我;自我设定自身与非我的统一。突出了主体的能动性。

 

56、黑格尔

近代西方哲学发展的顶点。后世的哲学几乎都是建立在对他思想的批判上的。

1)思维和存在统一于绝对精神。绝对精神就是存在于人脑之外的思想概念,是事物的本质。而事物、存在不过是思维的外壳。如一个人是否称得上朋友,取决于他是否符合“朋友”这个概念。

2)客观唯心论体系。分为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三部分。

3)辩证法思想。世界不是静止的事物的总和,而是发展的过程;矛盾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真理是相对的、具体的,是一个不断接近的过程。发现了质量互变(量变引起质变)、否定之否定(事物不是绝对的肯定或否定,而是肯定与否定的统一)的规律。

4)存在就是合理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现实即具有必然性,合理即合乎绝对精神。合理的事物即使暂时没有存在,将来也一定会存在。第一句具有保守性,也是黑格尔的哲学为什么能够为普鲁士王国钦定为官方哲学的主要原因;后一句又具有革命性。

 

57、费尔巴哈

人本哲学。中心为题是以自然为基础的“人”,以人和人性作为出发点。精神、思维是附属于肉体的。

1)是人创造了上帝,而不是上帝创造了人。

2)人是思维和存在统一的基础。

3)人是道德的主体。道德必须以人的本性为依据。

 

八、现代西方哲学的科学主义思潮

19世纪是西方哲学史上的重大转折点,西方哲学开始了它的现代时期。这一时期主要可以划分为三大思潮:科学主义思潮、人文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科学主义思潮主张科学看待一切。科学之研究现象而不研究本质,因此认为哲学也应之研究方法论,而不应研究世界的本原和最一般规律。人的价值问题被排除在科学之外。其主要包括:实证主义、实用主义、分析哲学和科学哲学。

 

58、实证主义哲学

哲学只能局限在经验范围内,应当抛弃思辨的 方法,借用经验科学将知识汇总起来,而不是研究客观世界最一般的规律。代表人物孔德、斯宾塞、马赫。

     

59、孔德

1)实证原则。知识都来自于对经验的归纳,因此应把只是局限在主观经验范围内,不讨论经验之外是否有事物存在。同时认为思维与存在的第一性问题是人的认识能力不能解决的,应当取消。

2)思维发展的三个阶段。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实证科学阶段。形而上学是以抽象的概念来解释一切,实际上是神学的变相;实证阶段里人们不再相信绝对的概念,将对现象的解释和研究都局限在现象世界里。

3)创立社会学。并将社会学与物理学对应,划分社会静力学(社会秩序)和社会动力学(社会进步、社会变迁)。

 

60、斯宾塞

实证主义集大成者。以进化论作为实证哲学的基础,认为社会也是进化的,遵循适者生存的规律。他认为英国人是最适应社会进化的,并以此来为英国的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辩护。

 

61、马赫

将孔德的实证主义与科学联系起来,创立了马赫主义哲学。

1)物是要素的复合。要素即色香味等主观的感觉要素。

2)思维经济原则。类似奥康的剃刀,思维也应遵循经济的原则,并且这一原则也是评判理论优劣的标准。

 

62、实用主义哲学

美国发端的哲学,并至今仍是美国的国家哲学。奠基人是皮尔士,进行系统化的是詹姆士。胡适的老师杜威也是重要代表人物。

1)有用即真理。真理就是满足人的客观需要、愿望的观念,是使人成功的观念。否定了客观真理标准的存在,因为评判的标准总是因人而异的。这也体现了为我所用、兼容并包的精神。

2)科学探索五步法,即思维五步,由杜威提出。一是疑难的情境;二是确定疑难的所在;三是提出解决疑难的各种假设;四是对这些假设进行推断;五是验证或修改假设。后胡适总结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3)主张社会改良。社会进步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反对革命,重视教育正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63、分析哲学

20世纪上半夜西方哲学的主流。有两个重要成果:一是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标志的现代物理学;二是对数学基础的研究而产生的数理逻辑。分析哲学就是试图使哲学科学化、逻辑化、技术化。并认为哲学问题本质上都是语言问题,因此关键是对语言的分析。代表人物有罗素和他的学生维特根斯坦。

 

64、罗素

分析哲学奠基人。(三种激情支配了他的一生:对真理不可遏止的探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止的同情;对爱情不可遏止的追求)

提出逻辑原子主义。逻辑原子即最基本的事实,如“这个是白的”“此大于彼”等。他们不可再分,与真实世界一一对应,是分析的终点,也是其他命题的根据。分子命题则与复杂事件对应。这成了语言分析哲学的基础。

 

65、维特根斯坦

哲学奇才。创立了两个哲学体系,并且后一个哲学体系恰恰是为了反对前一个哲学体系的。主要观点:

1)凡是能够说的事情,我们都能说清楚;凡事不能说的事情,我们就应该保持沉默。人们所能认识的世界就是语言逻辑所限制的世界。他区分了三种命题:有意义的命题,即自然科学命题;缺乏意义的命题;没有意义的命题,即对世界本质本原的探讨。这样他几乎否定了所有的传统哲学命题。(但自相矛盾的地方在于他自己的哲学命题是否有意义?

2)语言游戏说:后期哲学的主要观点。语言只有在使用中才有意义,单独地去谈词语是没有意义的。语言就像游戏一样必须遵守共同的规则,才能使大家理解。因此也不存在私人的语言。

3)家族相似论。事物没有共同的本质而只有交叉重叠的相似。

 

66、科学哲学

专门研究科学是什么、科学的方法是什么、科学如何发展的哲学。代表人物波普尔、库恩、费耶阿本德。

 

67、波普尔

当代影响最大的科学哲学家。

1)否证论。科学探索是一种试错法。理论的检验不是去证实他,而是去找到它的缺点。理论的科学性在于它在一定条件下能被拨到,不能被驳倒的是非科学的(如宗教)。

2)三个世界理论。物质世界、精神世界,精神活动的产物构成的世界(知识和艺术作品)。世界3是人造的,可以通过世界2来改变世界1

3)逐步的社会工程。反对历史决定论和社会革命论,更明确地反对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根本无规律可言,社会改造也只能是逐步的。

 

68、库恩

范式理论。“范式”是某一科学家集团在某一专业领域内的共同信念。它规定了该学科的共同传统、思想和前进方向。科学的发展就表现为范式的完善与更迭。

 

69、费耶阿本德

“反对方法、怎么都行”。只要能增进知识、促进创新,宗教、神话什么方法都可以使用。科学哲学至此逐渐没落。

 

九、现代西方哲学的人文主义思潮

否定西方资本主义的科技文明,把人作为哲学的研究核心,探讨人生的意义与自由。强调人的非理性存在。

 

70、唯意志主义

强调个人的感情意志是一切存在的基础与出发点。叔本华与尼采。

 

71、叔本华

仇视女人。《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1)世界是我们意志的表象。世界的一切都已被赋予了和人相关的意义。人的真正存在是他的意志而非理性。而意志就是人的生存欲望。

2)悲观主义人生观。人的欲望总是得不到满足,因此总是痛苦。摆脱痛苦的唯一途径是抑制欲望。带有虚无主义的宗教色彩(佛教)。

 

72、尼采

痛恨女人。诗人般的哲学家。

他的哲学主要是在传统价值全面崩溃的时代,人如何重新确立生活的意义。他的答案是:解除理性和道德的压抑,使生命本能健康发展;发扬人的超越性,创造精神文化;以审美的眼光看待生活,而不是以科学和伦理衡量一切。

1)上帝死了。实际上是反应欧洲当时信仰危机和价值的真空状态,没有信仰,没有寄托,人们面临着巨大的精神危机。

2)权力意志。含义有二:追求生命力表现、创造、扩张的生存意志;“意志就是支配”,包涵命令与服从的必然性。

3)超人。权力意志强盛、生存本能旺盛的新型个人。与基督教驯化的人相对立。

4)重估一切价值。以权力意志作为尺度。

 

73、生命哲学

以人的生命为主题。

 

74、狄尔泰

生命哲学奠基人。

1)生命是世界的本原。 (2)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是对立的。

 

75、柏格森

1)生命是一种绵延 (2)直觉高于理性

 

76、现象学\胡塞尔

目的在于寻找绝对真理,肯定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1)先验的第一哲学。哲学的研究对象是“纯粹意识”。

2)现象学的还原方法。又称悬搁法或括号法。把一切传统知识和外部世界存在的问题置于括号中,不予考虑。因为意识对现象的把握是本质的直观,而应将其他都排除在外。

3)意向性理论。指意识在自身活动中构造出种种对象的能力。

 

77、存在主义

从揭示人的存在入手,解释世界存在的结构和人生的意义。

 

78、海德格尔

推崇道家。曾效忠纳粹。

1)人的“此在”。

2)人存在的基本状态和情绪。基本状态是烦,基本情绪是畏,最大的畏是死。“烦、畏、死”是人生最基本的内容。只有面对死亡才能从虚无中正是自己的存在。为死而生,在有生之年最好的实现自己。

3)认识世界的看护者。人类的科技在破坏世界,最理想的状态是“诗意的栖居”。

4)语言是存在的家。语言不应该成为一种技术、工具,而是生命与存在本身。

 

79、萨特

拒绝诺贝尔奖。波伏娃。《存在与虚无》

存在先于本质。其一,人的存在先于人的本质;其二,事物的本质是由人赋予的。

他人是地狱(极端个人主义)。对人类前途悲观。

 

80、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学派。展现了人类最原始的一面。

1)无意识理论。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意识(冰山露出水面的小小部分);潜意识(时隐时现);无意识(冰山的主体,驱动整个冰山的运动)。无意识又有两项主要内容:一是各种本能,如性本能、自我保护的本能、死的本能;二是被压抑的心理活动,它们往往违背了社会伦理道德,如俄狄浦斯情结等。无意识无所谓道德标准,它们总是寻求机会发泄。一种重要表现即梦。此后弗洛伊德又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人格结构:超我、自我、本我。超我是人格中的高尚部分,是后天在社会中形成的,坚持道德原则;本我是原始的无意识的心理冲动,坚持快乐原则;自我负责协调两者并受两者挤压,坚持现实原则。自我受到的不协调挤压往往造成焦虑和压抑,形成心理疾病。

2)性欲学说。无意识的能量是性的本能冲动,弗洛伊德称之为里比多。人的性与表现分为口唇期、肛门期、性器官期三个阶段。如果里比多在某个阶段受阻,就会引起性变态,这就是歇斯底里的病因。但他同时认为社会中不得不对本能加以限制,如果被压抑的性本能转变为了科学文化中的创造力,就实现了“升华”。他认为人类文明正是这种升华。

 

81、法兰克福学派

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最有影响的学派。

 

82、马尔库塞

资本主义社会中最权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单面人》

1)单面的社会和单面的个人。资产阶级利用各种手段调和了冲突,只会顺从而没有反抗,就形成了“单面”的状态。

2)爱欲与文明。人的最基本的本能是爱欲,劳动是最基本的爱欲。人的解放是爱欲的解放,爱欲解放的核心是劳动的解放。

3)现代革命论。要求性解放,建立非压抑的的全面的社会。

 

83、哈贝马斯

1)当前资本主义已经进入晚期资本主义。一是国家政权的干预更强有力;二是科技日益成为第一生产力。人民的生活受到技术的全面控制,人性受到奴役与压制。

2)交往行动理论。要求交往行为不受国家干预,为人们提供一个平等协商的环境。

 

84、解释学

     

85、施莱尔马赫

1)解释是心灵的创造性活动。解释是指对文本的解释。人们对文本的理解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并提出两个原则:历史性原则,指理解文本时必须结合作者所处的具体条件来理解;整体性原则,指理解不可以脱离整体语境。

2)解释学是避免误解的艺术。

 

86、伽达默尔

1)理解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

2)偏见与视域。理解总是受一定条件制约的,因此不可能完全消除偏见;理解的过程其实是作者和读者两种视域融合的过程。

3)人通过语言拥有世界。

 

87、后现代主义哲学

反对社会日益的制度化,强调科技的消极影响,反抗现代工业文明对人的束缚与造成的精神的失落。德里达、利奥塔、罗蒂、詹明信。

1)反对本质主义。事物根本不存在本质。

2)反权威和中心论。不存在客观真理。权威和中心都是霸权主义和专制主义的 表现,倡导多元和宽容。

3)反科学至上、科学霸权主义。科学只是工具性知识,不能给予人生意义而只会导致人性的扭曲。相反他们倡导文学艺术。

4)游戏的态度。一切都是偶然的、不连续的,不确定的。反对崇高、宏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