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员比较多的公司,一般是怎么管理业务员的

 brqtjrw 2015-03-12
这是组织管理的幅度问题。所谓管理幅度,又称管理宽度,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中,管理人员所能直接管理或控制的部属数目。这个数目是有限的,当超这个限度时,管理的效率就会随之下降。因此,主管人员要想有效地领导属,就必须认真考虑究竟能直接管辖多少下属的问题,即管理幅度问题。   管理幅度设计考虑因素   对企业来说,确定管理幅度需考虑以下影响因素:   1.计划制定的完善程度。事先有良好、完整的计划,工作人员都明确各自的目标和任务,清楚自己应从事的业务活动,则主管人员就不必花费过多的精力和时间从事指导和纠正偏差,那么主管人员的管辖幅度就可以大一些,管理幅度大,管理层次就相对少一些;反之,计划不明确不具体,就会限制一个管理人员的管辖范围,管理幅度就相对较小。   2.工作任务的复杂程度。若主管人员经常面临的任务较复杂,解决起来较困难,并对企业活动具有较大影响,则他直接管辖的人数不宜过多;反之,可增大管理幅度。   3.企业员工的经验和知识水平。当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较强,管理经验丰富,在不降低效率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加其工作量,加大管理幅度;同样,下属人员训练有素,工作自觉性高,也可采用较大的管理幅度,让他们在更大程度上实行自主管理,发挥创造性。   4.完成工作任务需要的协调程度。如工作任务要求各部门或一个部门内部需要协调的程度高,则应减少管理幅度,以较为高耸的结构为宜。   5.企业信息沟通渠道的状况。当企业沟通渠道畅通,通讯手段先进,信息传递及时,可加大管理幅度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是组织结构的基本范畴。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是影响组织结构的两个决定性因素。幅度构成组织的横向结构,层次构成组织的纵向结构,水平与垂直相结合构成组织的整体结构。在组织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通常成反比例关系,即管理幅度宽,则管理层次少,反之亦然。   (一)管理幅度   管理幅度,又称控制幅度,是指一名主管人所能够直接领导、指挥和监督的下级人员或下级部门的数量及范围。决定管理幅度宽窄的主要因素一般有三个:   (1)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性格、知识、才干、精力、经验、习惯、年龄、动机、作风等;   (2)组织的正式规定,如规章、制度、规划、纪律、责任、待遇、惯例以及技术设备、氛围、人际关系、权力的集中程度等;   (3)社会的总体发展水平、社会对组织的需求、社会道德风尚及意识形态,以及与组织有关的家庭或家族意志等。   管理幅度与专业化的横向分工相联系,国家行政组织分工采用的基本标准主要有:   (1)按职能划分,即将性质相同或相似的工作归类组成一个组织单位,由该单位全权负责处理这一类行政事务。这有利于权力统一、责任明确、提高效率,但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能造成协调困难、妨碍综合优势发挥。   (2)按程序划分,即按工作程序或设备技术标准组建单位。其优点是有利于充分利用现代科学知识与技术,促使有效的技术合作,节省人财物力。其缺点是有可能造成技术官僚倾向,重视技术手段轻视法律政策,淡化公共行政的社会公益目的等。   (3)按地域划分,即按自然、社会和历史条件划分行政区域,在此基础上组建行政单位,辖区一切行政事务均由其掌理。这种划分行政权力集中,因地制宜,有利于照顾地方利益和反映地方意见,但处理不当也可能出现地方本位主义或挟地自重现象,妨碍国家的整体进步和发展。   (4)按人或物划分,即以管辖对象(人或物)为划分标准组建行政单位。这种划分好处是对象明确、职责清楚,有利于不受干扰、全力以赴,但也可能肢解行政职能、割裂机体,妨碍整体行政功能。   (二)管理层次   管理层次亦称管理层级,是指组织的纵向等级结构和层级数目。管理层次是以人类劳动的垂直分工和权力的等级属性为基础的。不同的行政组织其管理层次的多寡不同,但多数可以分为上、中、下三级或高、中、低、基层四级。前者如通用的部、局、处三级建制,后者如国务院、省政府、县政府、乡政府四级领导体制。但无论哪一种层次组建方式,其上下之间都有比较明确和严格的统属关系,都是自上而下的金字塔结构。   管理宽度确定的方法   70年代,美国洛克希德导弹与航天公司(Lockhead)对管理中依据的变量与管理宽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他们验证了若干决定管理宽度的重要变量。这些变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职能的相似性?   指一名主管人员领导下的各部门或人员所执行的职能的异同程度。显然,下属职能相似程度高,则管理宽度可较大。?   2.地区的邻近性?   指一位主管人员领导下的单位或个人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或分散程度。下属较为集中的,管理宽度可较大。?   3.职能的复杂性   指要完成的任务和要管理的部门的特点和工作性质的难易程度。?   4.指导与控制的工作量?   它包括领导一方与被领导一方的工作能力、业务熟练程度、需要训练的工作量、授权的多少,以及需要亲自关心的程度等。?   5.协调的工作量?   指本单位与上级单位、同级单位之间,以及与下属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所需花费的精力和时间。?   6.计划的工作量?   指用来反映主管人员及其所在单位的计划工作职能的重要性、复杂性和时间要求。 在明确了决定管理宽度的变量依据之后,该公司把这些变量按困难程度分成五级,每级规定一个权数,表示影响管辖人数的重要程度。   ?总之,管理宽度问题存在于各类、各级组织之中,它是研究和具体设计组织结构时要考虑的最基本的问题。我们知道,管理宽度的确定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但这诸方面因素影响程度的不同,决定了管理宽度的弹性是很大的,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数值。因此,这就要求处于各级主管职位的主管人员应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随机制宜地考虑各种影响因素,运用各种方法,来确定自己理想的管理宽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