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酒类百科】皇家酒文化的起源

 RK588 2015-03-14

中国皇家酒文化起源发展三步曲

毋庸置疑,有了国家也就有了皇家,皇家与国家相携相伴。国家到底出现在什么时候?我国已故当代考古界泰斗苏秉琦在论述国家形态时,有古国、方国、帝国三个由低到高的三阶段论,亦称三步曲论。其定义是:“古国是高于部落以上的稳定的、独立的政治实体,即早期城邦式的国家。红山文化在距今五千年以前,率先进入了古国阶段。古国以后是方国时代,古代中国发展到方国阶段大约在距今四千年前。方国或方国部落是指中国夏商之际的诸侯部落与国家。从秦汉开始,中国历史进入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帝国时代。”

  巧合的是,中国皇家酒文化同样可以与中国国家形态三阶段相对应,即黄帝时期——古国时代——皇家酒文化起源期;夏商周三代——方国时代——皇家酒文化繁荣期;秦汉以迄清代——帝国时代——皇家酒文化发展期。中国皇家酒文化可分为起源期、繁荣期及发展期三个阶段,亦可称之为中国皇家酒文化的三步曲。这三步曲之间,都经历了大约二千左右年的时间。中国皇家酒文化与中国文明史一样,上下五千年,一脉相承。

  玉器专家古方说得好:“一部中国玉器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文明史。”我们同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部中国酒文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的文明史。”


夏商周三代:方国时代——皇家酒文化繁荣期

  历经约二千年的发展,中国皇家酒文化从起源,日臻成熟,到夏商周三代,酒文化已空前繁荣。

  诚然,夏商周三代皇家酒文化的繁荣并不是偶然的,是在红山文化的基础上繁荣起来的。从血缘关系上说,夏商周三代国王都是黄帝的后裔。史料是这样记载的:黄帝共有25个儿子,其中14人被分封得姓。14人共得到12个姓(略)。少昊(已姓)、颛顼(次子昌意之子)、帝喾(长子之孙)、唐尧(长子玄孙)、虞舜(次子八代孙)。夏朝、商朝(子姓),周朝的君主都是黄帝的子孙,这些后裔都继承了姬姓。

  夏朝酒文化十分盛行。夏朝有一种叫爵的酒器,是我国已知最早的青铜酒具。乡人于十月在地方学堂行饮酒礼:“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友斯飨,日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sì gōng),万寿无疆。”

  夏王朝,皇家酒文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酒起源的传说很多,其中如《战国策·魏策》:“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钢鉴易知录》:“古有醴酩,禹时仪狄作酒”等记述。这正是夏王朝时期酿酒习俗盛行的具体反映。

  相当于夏代的二里头文化,发掘了墓葬上百座,随葬的酒器盉、觚、爵等占了较大的比重,其中饮酒器不但有陶制品,而且出现了精美的青铜(红铜与锡的合金)制品。夏商周为青铜时代,这是我国历史进程中的一大飞跃。表现在酒文化上,皇家使用了青铜酒器。

  夏桀、商纣喜欢在豪华的玉砌“瑶台”上饮酒,还要在台前挖池盛酒,观众人俯身就池而饮。

  《史记·殷本纪》对先商十四代的世系有明确地记载,“契卒,子昭明立。昭明卒,子相土立。主癸卒,子天乙立,是为成汤。”由此可见,从契开始的商十四代先祖的世系是十分清晰的。

  商族经过八迁,十四代的漫长岁月,辗转入主中原,建立了商王朝。商族从北方到了中原,无疑带去了故乡的原始文化,同时也应带去黄帝时期的酒文化。商王朝在中原吸收多种文化的精华,使商文化蓬勃发展,成了中华民族的摇篮。


从考古发现看,商朝的酒文化已盛况空前。

 到商代,已发展为青铜时代的鼎盛时期。

  商王朝继夏朝之后,是一个酒文化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从王公贵族到黎民百姓,所有社会活动都受到礼的约束,其实质便是酒。酒代表礼,礼又通过酒来表现。皇家青铜酒礼器不仅大量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还大量应用到丧葬活动上。

  考古人员在河北藁城台西商代遗址中,发现了一处完整的商代中期酿酒作坊。发现了大量灰烬和陶容器,并发现了桃、李、枣等植物果仁和重8.5公斤的人工培植酵母。在房子附近还发现了两口水井,井内遗有木桶、陶罐等汲水工具。说明当时酿酒业已呈现出专业化倾向,并出现了明确地使用酵母曲来酿酒的实证。此外,从酿酒器具的配置情况分析,当时酿酒的基本过程是:谷物蒸煮、发酵、过滤、储酒等。

  殷商时,中国人独创了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这时酒已上市。商代酒作坊很多,遍布全国。文献中的“卖饮”即“卖酒”。

  商代酿酒的繁荣,大大刺激了皇家青铜酒器的制作。商代青铜器分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四大类。食器中包括鼎、簋等。鼎、簋更是重要的用于祭祀的礼器。青铜器的数量是权力及地位的象征。商代的青铜器名目繁多,如盛酒器壶、尊、彝、盉、觯、鬶、匜、罍等。饮酒器有爵、觚、斝、角等。

  据容庚《殷周青铜器通论》分类统计,在50类青铜器中,酒具占了24类,而且每类酒具均有多种式样。这说明在商周青铜器中,青铜酒具占了很大比重。酒器不仅是饮酒器具,而且成为工艺品,具有艺术价值,成为人们欣赏的对象。古人云:“美食不如美器。”

  记载酒文化的最早文字是商代甲骨文。甲骨文中就有“酒”字,但不是现在的写法从水,不属于“水”旁,而只是写作“酉”。古文字学家罗振玉说:“酉”(酒),像酒从尊中挹出之状。尊,是酒器。“酉”(酒)是一个象形字,描绘的是一个圆口、细颈、宽肚、尖底的瓶子或坛子,正在倾斜着向外倒酒。

  周代大力倡导“酒礼”与“酒德”,把酒的主要用途限制在祭祀上,于是出现了“酒祭文化”。周代的酒礼成为最严格的礼节。尊老敬老在以酒为主体的民俗活动中有生动的体现,形成了周代的“酒仪文化”。周代“乡饮酒礼”十分盛行,乡里百姓冬闲的时候饮酒聚餐,反映了当时酿酒及饮酒的普及。

  周代已有酒肆,如《墨子》中讲到“酤酒”即买卖酒。周初,酒楼已经出现。周代,酿酒工艺已有很大的提高,并总结了前人的“秫稻必齐,曲药必时”的酿酒经验。周朝设了酒政官并制定了酒法。

  在周代,周公曾专门作《酒诰》以禁酒。但总体上是时禁时放,禁相对却是短暂的。

  周代已进入了礼制的社会,有了《周礼》,把酿酒、买卖酒及饮酒等都规范了起来。

  夏商周三代为中华文明进程中的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有学者说,中国酒文化兴于皇家,丰富于民间,说得非常符合实际。

  说到夏商周三代的青铜器,在中原地区发现并不罕见,但在西辽河古文化区发现却令人感到震惊。在这要介绍的是辽宁西部的喀左青铜器窖藏。经考证,该窖藏是西周初年燕国祭祀时埋藏的青铜礼器。发现地是辽宁西部喀左县西南大凌河两岸丘陵地带的山岗上。从1941年以来已先后发现了6次。据不完全统计,已出土青铜器50件,年代从商末到周初。出土青铜器均为重要的礼器,它们是:鼎、簋、盂、甗、罍、卣、壶、盘、尊、瓿、鬲等。其中一些鼎、甗、盂上都刻有重要的铭文。

  喀左青铜器窖藏这么多青铜器的发现,实为重大发现,震惊了考古界,对研究周初燕国历史有重要帮助。当然,对研究周朝的祭祀文化更是难得的实物资料。这些青铜器中有不少是皇家青铜酒器。

  平泉境内也时有青铜器的发现,如春秋墓出土的青铜簋、铜提勺,汉墓出土的战国青铜盉,为温酒器。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进入了铁器时代,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对酿酒的进一步发展起到更大促进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礼记》中有“六必”的记载,是酿酒时要掌握的六大原则问题。

  《礼记·月令》有:“孟秋之月,天子饮酎。”按《说文解字》的解释,酎是三重酒,是酿酒的规章。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皇家酒文化的繁荣时期。

  黄帝时期——古国时代——皇家酒文化起源期


红山文化与红山诸文化

  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的重要考古文化。因1935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后的发掘而得名。该文化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辽宁省西部,河北省北部地区。红山文化在苏秉琦划分的中国考古学六大考古区系类型中,属于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区系类型,也称西辽河古文化区。红山文化距今五六千年左右。主体为5500年前。红山文化以彩陶、“之”字形陶器、细石器和一种特有的掘土工具石耜为其基本特征。红山文化玉器精美绝伦,如玉猪龙、云形器等。红山文化大型祭祀遗址祭坛、女神庙、积石冢及大型金字塔形建筑为中国所罕见,震惊世界。

  为什么红山文化是黄帝族的文化?苏秉琦如是说:“炎帝对应仰韶文化,蚩尤族对应大汶口文化,是学界的共识。如此一来,红山文化龙鳞纹彩陶就只能属于大战前后的黄帝族了。”他还斩钉截铁地说:“黄帝时代的活动中心只有红山文化的时空框架与之相对应。”

  以往,关于黄帝故里,众说纷纭。

  2011年8月,第六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在赤峰市举行。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平,经16年研究认为,黄帝族很可能发祥于红山文化核心区所在的内蒙古赤峰和辽宁朝阳地区。这一结论是通过大量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的证据研究得出的,这一颠覆性的观点与苏秉琦此前的论断不谋而合。

  黄帝时期——皇家酒文化起源的物质基础

  陶器的发明是皇家酒文化的先决条件。

  陶器是皇家酒文化的物质基础之一。陶器的发明解决了酒文化的酿酒、储酒及饮酒的器具问题。红山文化陶器渊源至少要追溯到前红山文化查海文化的八千年前。查海陶器主要是罐类,有直腹罐、鼓腹罐和斜腹罐等,分大中小三类。到了七千年前的前红山文化赵宝沟文化时期,陶器种类有了增加,出现了筒形罐、尊形器、钵和碗等,陶尊上还出现了神鸟纹饰。到了红山文化时期,陶器种类又有了增加,有罐、盆、瓮及筒形器等,此外,还出现了精美的彩陶。在红山文化手工业中,制陶占有重要地位,比前红山文化时期有了很大发展。在老哈河东岸的敖汉期白斯朗营子四楞山前,发现一处红山文化窑场,考古人员发掘清理出六座窑址,这说明当时制陶业已有相当规模。

  在酒文化早期是酒食不分。如大型盛储粮食的陶器,同时可能为储酒器,各种饮食器可能也是饮酒器具。

  农业的兴起——皇家酒文化的物质基础

  苏秉琦说,农业的出现就是文明的根、文明的起源,这一起源可追溯到一万年前至八千年前。

  据最新的农业考古研究表明,世界上最早的水田稻作和旱地粟作农业,分别起源于中国南方的江淮地区和北方的中原及辽河一带。

  2003年,兴隆洼遗址居住面和堆积层中,发现了1500余粒碳化谷物标本,这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粟类谷物颗粒实物遗存。经鉴定,这些谷物包括黍和粟两种人工栽培植物遗存。其中黍的比例占90%,粟占10%。经“灰象法”测定,两种作物的年代距今7700年。

  2010年7月30日兴隆洼文化“华夏第一村”出土的粟,申报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经历了二千余年漫长地发展,到了红山文化时期,农业得到空前发展。所收获的粟、黍等谷物数量应当空前多了起来,除了可供红山先民饱腹以外,应该有相当剩余,因之,为酒的酿造业提供一定数量的原料成为可能。

  陶器的发明和农业的兴起为黄帝时期酿酒起源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祭祀催生皇家酒文化的起源

  祭祀是人们表达对自然神祗和祖先神祗的崇拜祈求愿望的特定仪式。祭祀的最高尚的意义就是为人类的明天美好祈福。自从有了神的信仰,原始的祭祀也就随之产生。祭祀本身是沟通人神的活动,它的意图在于让神享用人们的供品而赐人以福佑。祭祀的对象包括天、地、山川、日、月、星辰等自然神以及祖先神、农神、谷神等人神。

  《左传》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礼记·祭统》云:“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祭祀贯穿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进程中。

  酒的社会功能,首先是用于祭祀。在原始蒙昧的社会,祭祀就是一切。从远古以来,酒是祭祀时必备的供品。酒者,天之美醁。酒是上天赐给人类美好的东西,人间不敢独自享用。这在文献资料中多有记载。

  在远古时期,美酒用于祭祀确实屡见不鲜。有了远古祭祀,也就有了酒的这一祭品。

  史前祭祀形式多样,规模有大有小,规格有高有低。其中坛祭——地上祭祀和庙祭——房屋祭祀,都是规格很高的祭祀形式。

从考古发现看,到目前为止,在我国境内发现史前的祭祀遗址有多处,形式有多样,规模有大小。但规模最大、规格最高、最典型的祭祀遗址是辽西朝阳市凌源、建平交界的红山

文化牛河梁祭祀遗址


在距牛河梁不远的辽宁省喀左县东山咀,还有一处红山文化时期的祭祀遗址,这里应该是红山文化先民黄帝族祭天祭地的地方。

  说到祭祀还必须介绍一下与牛河梁仅百公里之遥的平泉于2004年发现的红山文化组雕石像。经考证,它为黄帝族的族徽。在一件22厘米高的石雕像上共雕刻了人物(男祖、女祖—神人)、动物(神龟、神牛、神鸟)、图形(太阳神)等八个形象。所表现的是红山文化先民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及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内容。其雕刻手法包括圆雕、镂空、高浮雕、打洼及线刻等技艺。这件黄帝族徽,集史前红山文化先民多种崇拜及多种雕刻手法于一身。这件罕见的黄帝族徽,不仅对研究原始宗教、原始信仰、原始图腾及原始艺术等是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更为我国五千年前礼制形成的文明探源工程提供了绝好的石证。经进一步研究,笔者还大胆地认为,它还应该是在大型祭祀活动时用于沟通天地的神器。到目前为止,同样的黄帝族徽没有发现第二件,因此它具有惟一性和珍稀性,是一件国宝级文物。

  有一百余位考古学家、史学家齐聚牛河梁,又有许多外国学者纷纷到来考察。他们一致认为,牛河梁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史前圣地,同时也是世界文明中心之一。

  考古发现证明,祭祀文化至晚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已出现。如前红山文化中的兴隆洼文化。

  祭祀活动由室内走向室外,规模由小到大,形成也由单一发展到多样,到了红山文化时期的黄帝时代,已经形成了坛、庙、冢具备的礼制,已经成了国家行为。这一礼制,成了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皇家酒文化与祭祀文化相携相伴。自从有了祭祀文化,用于祭祀的祭品——酒,也就开始酿造了。酒文化伴随着祭祀文化走过了五千年的漫长岁月。黄帝时期,祭祀文化催生了皇家酒文化的起源。

  黄帝时期是皇家酒文化的起源期。以黄帝为首的五帝,是最早最大的皇家。

  秦汉以迄清代——帝国时代——皇家酒文化发展期

  从秦代开始,我国已进入了帝国时代,已成为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版图也在不断扩大,汉代以后因之。

  就秦代开始的全国而言,历代皇家的泰山封禅祭祀活动几乎接连不断。

  封禅是古已有之的礼仪。按照《史记·封禅书》解释:“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封禅祭祀前后延续了千年之久,几乎贯穿整个封建社会,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精神文化现象。

  如前所述,祭祀文化随着宗教的出现而产生,到了红山文化的黄帝时期,已成为文明要素中的礼制。上下五千年常胜不衰。当然在祭祀文化中皇家的酒文化也如影随形,相伴始终。

  秦汉时出现了“酒政文化”。统治者出于政治的考虑,实行了禁酒,提倡戒酒,以减少五谷的消耗,但最终屡禁不止。

  汉代,酒的用途进一步扩大。东汉名医张仲景用酒治病,酒文化深入到医疗领域。祭祀神灵和祖先、调和人伦,成了汉代酒文化的基本功能。

  汉代已掌握了多宗酒的酿造技术和知识,有了专用的酿缸和滤缸,有了多种盛酒和饮酒的器具,包括陶器、青铜器、瓷器、玉器、金器、银器和漆器等,用于酒器的材料更多了。汉代,饮酒之风盛行,饮酒量大被认为是豪爽的行为,形成独特的酒文化。

  汉代的贵族和官僚,将饮酒视为“嘉会之好”。每年正月初一,皇上在太极殿大宴群臣,“杂会万人以上”,足见其场面之壮观。普通百姓的婚丧嫁娶、送礼待客、节日聚会,都是畅饮的大好时机。可见酒习俗在民间的广泛。

  酒税政策始于汉昭帝始元六年(前181年)。自西汉以后,除隋朝外,中国历代都曾对酒类开征酒税,两宋酒税最重。酒税是历代国家重要的财政收入之一。

  汉代,饮酒逐渐与各种节日联合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酒节日。

  汉代“初榷酒酤”,又称“酒榷”,即为酒的专卖。

  魏晋南北朝时期,酒有了合法地位,酒禁大开,允许民间自由酿酒,私人自酿自饮现象已相当普遍,酒业市场十分兴盛。

  这一时期,饮酒出现了“曲水流觞”的习俗,把酒道向前推进了一步。

  唐代,酒文化与文人墨客大结缘,出现了辉煌的“酒章文化”。酒与诗词、音乐、书法、绘画等相融相兴,蓬蓬勃勃,多姿多彩。“酒催诗兴”是唐文化最凝炼最高度的体现。

  唐代饮酒大多在饭(食)后,正所谓“食讫命酒”、“食毕行酒”。这种“饱食徐饮、欢饮”饮酒之道,既养生,又获得欢聚的乐趣。

  宋代,为唐代酒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比唐代的酒文化更丰富。酒肆在宋代饮食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分官营和私营两大类。二、三层高的酒楼在城市拔地而起。酒文化在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绘《清明上河图》中多有体现。

  在宋代,发明了蒸馏法,从此,白酒成了中国人饮用的主要酒类。

  宋代,瓷酒器完全占据了酒器的主要领地,官、定、汝、均、哥五大名窑及景德镇窑,都生产了大批精美的瓷制酒器。器形主要有瓶、杯、盏、注子温碗和倒装壶等。

  北宋与辽,在历史上是又一个南北朝,长期的和平环境,取得了辽宋双赢互利的结果,北宋的经济得到了发展,辽也成了空前繁荣的王朝。在大辽的版图上城廓林立,各业兴旺,其中酒文化也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大好局面。仅就辽代为中京大定府泽州的平泉而言,已发现辽代遗址246处,辽墓18处。在辽墓中几乎都有酒器鸡冠壶出土,包括单孔式、双孔式、提梁式、横梁式、圆身式及扁身式等,式样齐全。此外,还有凤首瓶、鸡腿瓶等多种盛酒器。

  辽朝除了朝廷酿酒外,还有遍及全国的大大小小酿酒作坊。辽朝输出输入的商品中都有酒类,输入的酒中有北宋的法酒。可见酒的种类之多,酿酒及饮酒量之大。

  辽朝在皇都上京设有曲院,管理酿造工场,专为皇室达官贵人造酒。还在宫内设酒人(酒官),专门管理用酒。辽朝在中京设商税都曲院,同时设商税都曲院都监和曲院判官。还在南京及各边境榷场(边境口岸)设茶酒监使,专门监督管理酒的征税及有关酒的商业活动。辽朝“唯酒课纳上京”,说明酒税直接入国库,实行专管。在辽朝的各种税中,酒税为大宗。

  宋代发明了蒸馏法已能酿白酒,这可以从考古发现得到证实。据鸟成荫在《灿烂的中京酒文化》中考证:“近几年,从中京城(今属辽宁宁城县,与平泉相邻)附近大型作坊遗址出土了做蒸馏酒用的‘铜质冷却器’看,辽代已经熟练掌握了发酵酒和蒸馏酒的技术。”这是宋辽时期发明了蒸馏法,能够酿制白酒的确凿根据。

  值得称道的是河北省青龙县水泉村1975年出土的金代造蒸馏器,俗称金代烧酒锅。沉睡了800多年的金代烧酒锅一出现,立即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国内外学者纷纷发表文章,称“烧酒锅”的出土,打破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说的烧酒始创元代的旧有说法,把中国蒸馏酒的历史推进了整整一个朝代。该文物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烧酒器,烧酒锅所带来的技术进步,解决了千万年来造酒技术的难题,使中国破天荒地造出了白酒(烧酒)。

  元代仿宋代,设立酒务官管理酒业,《酒小史》记载,元代酒的名目繁多。

  明代设宣课司、通课司管理酒政。明代名酒有近百种,酒坊五十余座。明清以后,酒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专用酒”已十分流行,如元旦饮椒柏酒,正月十五饮填仓酒,端午饮菖蒲酒,中秋饮桂花酒,重阳饮菊花酒。京城达官贵人崇尚黄酒,而中下层百姓则喜欢价廉味浓的烧酒。

  明清两代是中国历代行酒道的又一高峰。饮酒特别讲究“陈”字,“酒以陈者为上,愈陈愈妙”。酒令五花八门。把普通的饮酒提升为讲酒品、崇饮器、行酒令、懂饮道的境地。

  清代的酒店业随着酿酒业的发达而扩展,大小酒店遍布城乡。以京城为例,出现许多老字号。

  清代在今天冀、辽、内蒙交汇的地方,流传着“拉不败的哈达(赤峰),填不满的八沟(平泉)”之美誉,说明清代的八沟与赤峰已成为塞外的商埠,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在这条沟通华北与东北及内蒙的商道上,可谓车轮滚滚,驼铃声声。据说,当时每天进出八沟的大车有八百多辆。

  平泉古称八沟,雍正七年(1729)设八沟直隶厅。八沟直隶厅署理喀喇沁右旗、喀喇沁中旗、翁牛特左翼旗、翁牛特右翼旗、巴林厅旗及巴林右旗等六旗地内的汉民事务。辖区东西270公里,南北405公里,至巴林旗的北境595公里。当时有“八沟厅管得宽”的说法。

  八沟有二十里长街之称,街区内商号林立,茶楼酒肆鳞次栉比,五行八作,烧锅当铺,一应俱全。

  据吴宝泉在《中国酒源论稿》中考证:“康熙至民国初期,是平泉酿酒的鼎盛时期,境内有大小酒坊烧锅22个,年酿白酒700余吨,黄酒15吨。古八沟酿造的‘高梁烧’,成为平泉的特产,在山西、山东、内蒙古、天津及河北等地享有盛名,并代为清宫廷窖藏御用酒。以上说明,清代酿酒饮酒从皇家到民间的进一步普及。

  平泉县博物馆收藏了发现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新建宁远桥记碑”。该碑记载了清咸丰元年(1851)为建“宁远桥”捐款的商号,共186家。其中有不少酿酒烧锅都在其中。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八沟繁荣的酒业情况。

  朝鲜人柳得恭撰写的《滦阳录》中是这样描写平泉州的:“九边风雨百年空,河朔商车处处通。口外繁华君听取,垂阳十里市楼空”。他又写道:“九月十四到平泉州,热河(承德)渐近。人物殷庶,市肆繁华,甲于口外蒙古部落。男女僧尼往热河叩头而归者,繈(qiǎng)续不绝于道”。

  这是作者看到的清代平泉州的富庶与繁华,这是它曾经的辉煌。

  结 语

  综上可知,中国皇家酒文化经历了黄帝时期古国时代的起源期,夏商周方国时代的繁荣期,秦汉以迄清代帝国时代的发展期,即中国皇家酒文化的三个阶段,亦称中国皇家酒文化的三步曲。中国皇家酒文化和中国文明史一样,上下五千年,一脉相承,延绵不绝。

  常言道,有传承才会有发展,有发展才会有不朽。山庄老酒文化的渊源最早可追溯到五千年前的黄帝时期。红山文是山庄老酒皇家酒文化的神。

  山庄老酒皇家酒文化上下五千年,底蕴厚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中国皇家酒文化研究院

   承德避暑山庄企业集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