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郝氏《伤寒论》笔记14

 钟家台 2015-03-18

郝氏《伤寒论》笔记14

2、小陷胸汤证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病位只局限在上腹部),按之则痛(上腹部有压痛感觉,提示实证,但不像大陷胸汤证那样有石硬,反跳痛、肌紧张),脉浮(主有热)滑(主有痰)(热证的浮脉:轻取即得,重按滑数有力:里热盛,鼓动气血,气盛血涌,血管扩张。此浮脉与主表的浮脉不同:举之有余,按之不足。但这种主热的浮脉后世以滑数脉代之)者,小陷胸汤(痰热结于心下,清热除痰开结)主之。(138

小陷胸汤方

黄连一两(苦寒)(清热)  半夏半升(洗,辛温)(除痰)    栝蒌实大者一个(苦寒)(润下除痰)

临床:胸脘部属于痰热之疼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或脉滑数)均可用:心绞痛,肺,胸膜炎,肋间肌肉、乳腺炎、胃、胆、胰、十二指肠而引起的胸脘部疼痛。

3、寒实结胸:

寒实(寒邪与痰水相结,有胸膈脘腹的疼痛而无热证)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白散(温寒逐水,涤痰破结)。(141

白散方

桔梗三分(味辛苦,微温)(分指比例,不指重量)   芭豆一分(去皮心,(皮心毒素高)熬黑(炒黑,巴豆油毒性高),研如脂,平温)   贝母三分(味辛苦平)

右件三味为末,内芭豆,更于臼中杵之,以白饮(白:稻,饮就是汤,即米汤,因干燥的药方不好和,与米汤调和利于吞咽)和服。强人半钱(身高体重多,0.5g),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增加药物辛热之性,促进药物吸收,也可补津液)(另还有桂枝汤进热粥以外散、理中汤进热粥以温内),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制约药物的辛热毒性,减少药物的吸收)。身热,皮粟不解,欲引衣自覆者,若水以潠之、洗之,益令热却不得出,当汗而不汗,则烦。假令汗出已,腹中痛,与芍药三两如上法。

藏结

何谓藏结?答曰:如结胸状(胸膈脘腹的疼痛拒按像结胸一样),饮食如故(因邪在脏不在腑,而结胸证饮食不正常),时时下利(内脏阳虚,运化失司,阴寒不化,而结胸证无下利),寸脉浮(寒由外来),关脉小细(阴虚)沉(阳虚)紧(里寒盛,也主疼痛),名曰藏结。舌上白胎(苔)滑(白滑苔:阳虚痰凝,正衰邪实,攻补两难)者,难治。(129

藏结无阳证(藏结疼痛,须与少阳肋痛阳明腹痛鉴别),不往来寒热(一云寒而不热)(不是少阳病),其人反静(不是阳明实热扰心之烦躁懊恼、太阳病阳郁化热),舌上胎滑(阳虚痰凝)者,不可攻(不可用苦寒攻下)也。(130

病胁下素有痞(一般痞指自觉胀满阻塞不通症状,但此痞指肿块)连在脐傍(巨大的肝脾肿大,病程日久,寒积内凝,气血壅结所造成的),痛引少腹(疼痛向少腹扩散),入阴筋(寒凝痉挛,使阴筋挛缩)(缩阴证、缩阳证)(此为血瘀,阴血枯竭,真阳衰微,经脉拘挛,预后不良)者,此名藏结。死。(167

八、痞证

心下痞:心下胀满堵塞不通的一个自觉症状。

若不是主证是兼证则不归于痞证。(五苓散证、桂枝人参汤证)

脉浮而紧(太阳伤寒),而复下之,紧反入里(邪气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软,没有有形的病理,痞只是自觉症状),但气痞(气机的壅滞)耳。(151

中焦(半上半下)是人体阴阳气血水火气机升降的枢纽

胃气的斡旋(协调)作用:中焦胃气对人体阴阳气血水火气机升降有主动的调节和控制作用。

当胃气虚或受邪气之干扰,使中焦斡旋失司,枢机不利,则气壅滞于中焦,而成心下痞。

1、热痞:无形热邪留扰中焦

心下痞,按之濡(按压上腹部,按之柔软,故为气机壅滞),其脉关(候中焦)上浮(主热,扩张血管所致,不主表)(无形邪热留在中焦,热痞(若无形邪热留在上焦为虚烦证))者,大黄黄连泻心(心指心下,胃脘部)汤(泻热消痞,中满者泻之于内,泻指通里,非通大便)主之。(154

大黄黄连泻心汤方

大黄二两(味苦寒)(大黄泡可清热,又可解酒。大黄不可煮超过30分钟,不然有效成分散失)   黄连一两(味苦寒)

右二味,以麻沸汤(滚开的沸水)二升渍(浸泡5-10分钟)之,须臾绞去滓(取大黄寒凉之气,去中焦无形之热,薄其苦泄之味,以防直下伤胃),分温再服。

热痞兼表:先解表后攻里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热痞),恶寒者(表证),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里虽未实,但大黄黄连泻心汤有攻里的作用,故不可先攻里,应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164

2、热痞兼阳虚:中焦无形热邪+肾阳虚表阳虚

心下痞(热痞)而复恶寒(因无发热,故为肾阳虚,表阳不固,温煦失司),汗出者(肾阳虚,表阳不固而汗出),附子泻心汤(寒热错杂,寒热同治)主之*。(寒热共用前还有栀子干姜汤)(155

附子泻心汤方

大黄二两   黄连   黄芩各一两 (清中焦无形之热)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别煮取计(另外再煮,10g,30分,10g以上,1小时。高压锅则20分。破坏乌头碱))

右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泡三黄),须臾,绞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3、痰气痞:胃气虚+痰邪之气机壅滞

伤寒五六日,呕(胆热犯胃,提示少阳病)而发热(热郁胆腑,可见到持续的发热。少阳病热有二:1.在经:往来寒热,因少阳是弱阳,抗邪不持续;正邪相争,互有进退,正气占优势则发热,邪气占优势则恶寒。2.在腑,热郁胆腑,邪气完全化热,可持续发热。呕吐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适用小柴胡汤),而以他药下之(少阳是弱阳,禁汗吐下(少阳是一份阳气,阳明是二份阳气,太阳是三份阳气),这种攻邪的办法不能驱除少阳的邪气,只能白白耗伤少阳正气),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虽未大错),必蒸蒸(盛,兴盛貌)而振(寒战盛的样子),却(再,原来有发热,后寒战时候,发热暂时没有了,寒战之后,又出现发热。)发热(正与邪争,正气欲祛邪外出的一种亢奋的表现)汗出(战汗作解的过程:1.寒战:邪与正争,正邪相争,邪气占优势。邪气一看你吃了药了,正气在药力的作用下开始凝聚力量抗邪了,邪气一看,你要抵抗我,因为正气毕竟在误治以后有点挫伤,所以邪气就立即调动它的势力,来和正气相争。这时原来发热的症状展示藏匿,而出现明显的寒战。2.发热:正与邪争。正气在药力的作用下,蓄积力量奋起抗邪,能够与邪相争的时候,出现了明显的发热。3.汗出:正胜邪却。若只战不汗,正不抗邪;只热不汗,正虽能抗邪却不能驱邪。此二种都要接着治疗)而解(但误下正气受挫,吃了小柴胡汤后战汗作解)。若心下满,而硬痛(少阳之邪与胸膈之间的水邪相合出现结胸证)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只是胀满柔软而无明显压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不可)与之,宜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甘调)。(149

(注意鉴别:输液反应后,也可寒战,发热,后则虚脱)

(少阳半表半里枢机不利:调整人体气的升降出入,而中焦半上半下枢机:调整人体的升降)

半夏泻心汤方

半夏半升(洗,辛平)(辛开散其结)  黄芩(苦寒)(苦泄除其满)  干姜(辛热)   人参(以上)各三两(甘温)(调补中焦之虚)   黄连一两(苦寒)   大枣十二枚(掰,温甘)   甘草三两(炙,甘平)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煎:药液加热浓缩,不加药,与煮不同。为了使方剂中的药物寒热并行,攻补同施,更好的和解,《伤寒》有七方需要煮后再煎,其他六方为: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旋复代赭汤、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而《金匮》则煮煎不分),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金匮》:呕而肠鸣,半夏泻心汤主之。

主证:中焦(心下痞)、上焦(胃热气逆而呕)、下焦(脾寒气陷而下利),舌苔厚腻

病因:胃虚痰扰,斡旋失司,枢机不利

(现用于慢性胃肠炎之呕吐下利胃胀证)

4、水气痞:胃气虚+水邪之气机壅滞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外感病解表后伤了里气,胃气虚)心下痞硬(中焦斡旋失司,枢机不利,自觉堵塞严重,其实按之软),干噫(ai同嗳,感叹词才读yi),食臭(臭xiu:气味,胃热上逆,有饮食味、馊腐味),胁下有水气(水邪),腹中雷鸣(脾寒气陷又兼水邪,可见小便少,轻度水肿)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157)(可加茯苓化水邪)

生姜泻心汤方

生姜四两(切)  甘草三两(炙)  人参三两干姜一两   黄芩三两  

半夏半升(洗)  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

右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