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邪+湿邪 心血管病人莫大意

 驿站hi0688 2015-03-29

寒邪、湿邪扰人心血管受煎熬春暖花开,不少心血管病人以为寒冬已过发病的高峰期就过去了,殊不知,在这寒气仍未完全消退,“倒春寒”随时可能“杀回头”的时节,加上湿闷的“回南天”反复出现,脆弱的心血管仍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陈教授指出,每年春季,急性心梗等心血管病意外的发生率也会出现一个小高峰。气温变化大、空气湿度高,从中医的角度来讲,寒邪仍未完全消退,而湿邪又来添乱,寒、湿夹攻,易导致人体气血运行不畅。而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在“倒春寒”的寒湿和“回南天”的闷湿交相煎熬中,本来就血管弹性差甚至伴有血管硬化、狭窄的老年人,如未及时保暖、有效祛湿,心血管病风险并不比寒冬小。但因天气相对没冬天寒冷,很多人还是容易大意,忽略了日常的防护,轻则出现胸闷、心悸、乏力、短气等症状,重者甚至面临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等危象。提醒适当“春捂”防寒稳定情绪防“肝郁”

“春捂秋冻”,可能年轻人不太以为然,但在这种时节,一次降温添衣加被稍不及时,本来抵抗力相对就弱的中老年人更容易着凉,甚至致血管强烈收缩、导致血压波动过大。所以,早晚时分,多看天气预报,温度明显下降时适当“春捂”。出门时更要视气温变化增减衣物,若遇到起风,还要护好头面,做足防寒措施,避免风寒刺激添意外。

另外,中医认为春天是容易“肝郁的季节”,应稳定情绪,尽量避开容易产生过度烦躁、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不良因素的刺激,以免影响情绪、导致血压波动大。日常做到起居有序、睡眠充足,若感困乏,中午应适当休息调养精神。若遇回南天湿度过高、阴气过重,湿邪侵犯人体,易觉四肢沉重乏力、精神不振,建议可适量运动助体内阳气生发。
      春光明媚时,大家户外活动相对增多,心肌耗氧量也会加大。值得提醒的是,老年人要注意控制活动时间和强度,特别是有冠心病的中老年人,活动量莫太大,做运动时更忌太过剧烈,以免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绞痛甚至心梗意外。建议有心血管病的中老年人,宜选些柔和的运动,比如散步或打太极拳、练气功、八段锦等,以助炼精气神、强筋健骨。但运动时应以不增加心率为宜,或是心率稍有所增,但休息后恢复良好、无胸闷、气短等不适感为宜。而遇到空气湿度太大或出现灰霾时,则应减少户外活动。
     养心:别盲目受游医蛊惑 莫轻信保健品治病
      除了日常起居、运动和情绪的调节,乍暖还寒时节,吃些什么可助“养心”?
     “这是很多人最关心的问题。”陈教授称,经常有人向他“诉苦”,说被诊脉判断出有“心脏病”,可能是“心血虚”或“心阳虚”什么的,并被推荐过用所谓能“补心”、“救心”、“养护血管”的“保健品”来“治疗心血管病”,隔段时间感觉不对头才上门求医。
      “他们多因缺乏心血管保健知识被骗了。要‘养心’,先要认识中西医所讲的‘心’的区别。”陈教授介绍说,中医理论是以哲学为基础,而西医是现代自然科学。如,中医所指的“心”的主要功能是主神明(即神经心理精神)、主血脉(心血管);西医说的“心”是解剖学的心脏概念。中医“治心”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所得的症状与体征综合分析,归纳出多种证型,如心血虚、心阳虚、心阴虚,从而定出治疗原则与方药。但有这些中医证型的人群,并不一定存在西医所讲的心脏的器质性病变。
      “所以,下次不靠谱的江湖游医说你心血虚、心阳虚、心阴虚是有心脏病,千万别轻易上当啊!”陈教授提醒说,是否出在心血管的器质性病变,应到正规医院找专科医生咨询是否需要做相关检查来排除,不太可能把一下脉就下结论的。而那些望一眼就声称人家有冠心病、高血压病,并热衷于介绍各类无副作用的“保健品”的,更可能是江湖骗子。如果真有病,保健品本身并不能治病,还可能延误治疗,即使免费送,也莫贪小便宜随便吃。
     治心:西医治急症中医擅调养 中西结合患者获益大
     若查出有心血管疾病,是找西医治还是让中医调养更有效呢?
      “其实,中西医各有所长,是优势互补的。”陈教授以“除草”打比方解释说,西医治心用药靶点明确、目的性强,好比看见一片杂草,西医除草的方法是“连根拔”,特点是迅速、见效快;而中医会先分析长杂草的原因,如果是地太湿,就先除湿,让地全干了,杂草也就逐渐枯萎而死。像高血压、冠心病,通过药物快速降压是西医的优势,而整体调节是中医的优势。所以,临床遇到急危重症用西医西药治疗,而当病情控制住后,可考虑用中医药调养,中西医结合更让患者受益。
       陈教授指出,很多患者遇到病情好转后,担心用药存在副作用,便悄悄停了药。特别是在做完支架介入治疗之后,心血管科医生开的药不少人未能坚持服用,中途停药导致病情反复。一项从2001年至2010年的相关统计发现,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入院住院率虽然高了,治疗的质量也不错,但是出院之后的整体情况并没有完全改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患者出院后不按医嘱服药,随便停药导致复发甚至病情加重、猝死。所以,有必须放支架治疗的人群,出院后一定要按医嘱坚持用药。如果出现有副作用或担心其他问题,应跟医生具体沟通,切莫擅作停药决定。
     汤方:健脾宁神温中解郁 教你四道“养心汤”
     针对喜欢煲汤调养的街坊,陈教授结合不同人群所出现的症状,开出如下四道“养心汤”:
      健脾养心汤方:淮山30克、党参30克、砂仁10克、陈皮10克煲去脂猪肚一个。适用于冠心病、高血压病患者用西药后,脾虚所致嗳气、纳差、胃闷疼。
       宁神养心汤方:党参15克、玉竹30克、百合30克、大枣5枚煲鹧鸪。有助养心宁神,对冠心病、高血压病人用西药后,表现气阴两虚所致之心悸、失眠、焦虑者,起协同西药治疗的效果。
      温中养心汤方:党参20克、胡椒5克、陈皮5克、煲去脂猪肚一个。适用于用冠心病或高血压病患者用西药后,整体辨证属中焦虚寒的胃脘痛患者。
     解郁养心汤方:鲜玫瑰花30克、百合30克、陈皮10克、生姜10克煲水鸭。适用于冠心病或高血压病患者,用西药处理后见心烦失眠、焦虑忧思、纳呆肢乏肝胃不和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