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曲“巧体”拾趣

 虹72 2015-03-29


散曲“巧体”拾趣

 

 
    元代散曲作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殿堂里一颗璀灿的明珠,为世人喜闻乐见、广为传承。其中不乏在形式上逞才弄巧,翻新出奇的曲作。人们把这种以形式上追求新奇变化的体裁称之为“巧体”。其中种类繁多,现仅举出几例,以供读者鉴赏玩味。
独木桥体。通篇押同一字韵。如张养浩[塞鸿秋]:“春来时看雪梨花会,夏来时云锦荷花会,秋来时霜露黄花会,冬来时风月梅花会。春夏与秋冬,四季皆会。主人此意谁能会。”全篇都押一个“会”字韵。如行云流水,奇巧而别致。
    叠韵体。即每句中除韵脚外,都用叠字韵,但各句所叠的韵不必相同。如元人梨园黑老五[粉蝶儿]:“从东陇风动松呼,听叮咛定睛睁觑,望苍茫圹广黄芦,却樵夫遇渔父。递知机携物,便盘旋千转前湖,看寒山晚关滩渡。”此曲意在写景,而笔法上除韵脚及第四句“却樵”二字外,每字都用叠韵字,近乎绕口令,妙趣横生,饶有兴味。
    顶真体。又称联珠格。前一句末字即为后一句首字,前后蝉联。如无名氏[越调·小桃红]:“断肠人寄断肠词,词写心间事,事到头来不由自。自寻思,思量往日真诚志,志诚是有,有情谁似,似俺那人儿!”这支小令生动地表现了一位女子飘飘忽忽、捉摸不定的隐忧以及害怕爱情失落的微妙心理。作者采用联珠写法,自然浑成,语言的回环往复与情思的缠绵至深搭配的完善和谐,人物心态刻画的细腻入微。
    叠字体。通篇由叠字构成。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乔吉的[天净沙]《即事》:“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此曲着意刻画了女子的容貌风韵和爱情的幸福美满。前四句用春天的莺燕双双飞舞、花柳婆娑多姿来形容两情相洽的女子,后三句赞美女子言谈举止端庄娇媚,极富有韵致,一切都恰到好处。“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通首叠字,一气入注,宛如“大珠小落玉盘”之势。
    嵌字体。分别为几种形式。有的每句都嵌同一个字。如张可久[凭阑人]《江夜》:“江水澄澄江月明,江上何人搊玉筝?隔江和泪听,满江长叹声!”每句都嵌一个“江”字,言虽浅而意深。有的在各句中分嵌限定的某些字。如贯云石[清江引]《立春》:“金钗影摇春燕斜,木杪生春叶。水塘春始波,火候春初热,土牛儿载将春到也!”这里表现了春到人间、万物荣欣,一派生气盎然的景象。每句之首分另冠以“金、木、水、火、土”五字,每句句中又都用一个“春”字。如此特殊的嵌字形式,居然写得文意并茂,语言清新活泼,其深厚之艺术功力可见一斑。又有的则是嵌数目,如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第三折[十二月]:“原来是一枕南柯梦里,和二三子文翰相知。他访四科习五常典礼,通六艺有七步才识。凭八韵赋纵横大笔,九天上得遂风雷。”[尧民歌]:“想十年身到凤凰池,和九卿相八元辅劝金杯。他那七言诗六合里少人及,端的个五福全四气备占伦魁。震三月春雷,双亲先行报喜,都为这一纸登科记。”二曲先顺嵌一至十的数目,再逆嵌十至一的数目。前者表现了文章礼乐的才华横溢与纵横驰骋,后者尽现了功名成就后的官场交往以及喜悦心情。形式上嵌入的数字颠倒自如,精雕细琢;承接自然悠美,琅琅上口。不失为嵌数目体的佳作。
    反复体。每句中的字面,颠倒重复,反复而言之。如刘庭信[双调.水仙子]:“恨重叠、重叠恨、恨绵绵、恨满晚妆楼,愁积聚、积聚愁、愁切切、愁斟碧玉瓯......”这曲小令表现了“恨”与“愁”等一系列忧悒与苦闷的心情,作者熟练地使用回文格与顶针格等修辞手段,又多用叠词点缀,全曲字面流丽工细,严谨整齐,无丝毫堆砌做作之感。
    重句体。一篇中多处用同样口气的句子,遣词略有变化。如汤式[蟾宫曲]:“冷清清人在西厢,叫一声张郎,骂一声张郎。乱纷纷花落东墙,问一会红娘,絮一会红娘。枕儿余,衾儿剩,温一半绣床。月儿斜,风儿细,开一扇纱窗,掩一扇纱窗。荡悠悠梦绕高唐,萦一寸柔肠,断一寸柔肠。”此曲是作者借人们熟知的《西厢记》中人物的口吻,抒发了一种恋人的心绪,从高昂走向低沉,从激情走向凄婉,步步深入,缠绵宛转,回肠荡气。可谓心态毕现于口,仿佛如见其形,又恍若如闻其声了。
    集药名体。即集药名而成曲,如孙叔顺[粉喋儿]套曲中的[迎仙客]:“行过芍药圃、菊花篱、沉香亭色情何太急。停立在曲槛边,从容在芳径里。待黄昏不想当归,尚有百部徘徊意。”这是一篇属于幽默、嘲谑一类的作品,极富有诙谐与游戏趣味。作者巧妙地嵌集了“芍药”、“菊花”、“沉香”、“停立”(葶苈)、“从容”(苁蓉)、“当归”、“百部”等药名,使读者情不自禁地步入了猎奇的花草迷宫,谐笑成趣,韵味无穷。
    综上所述,“巧体”形式还有短柱、连环、集谚、集剧名、集调名等多种表现形式。因篇幅所限,不一一列举。“巧体”集内容与形式于一身,谐奇巧寓趣味于一体,为元代散曲注入了新颖、奇妙的艺术特色,为提高读者的想象能力与作品艺术欣赏的可塑性和再造力做出了可喜的贡献,不愧为我国古代文学园中一束绚丽的奇葩。学习借鉴元曲的“巧体”艺术,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学艺术,推动现代化文学艺术的百花齐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和深远的历史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