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史长河--石峁文化璧形玉器赏析

 RK588 2015-03-30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高家堡镇秃尾河支流洞川沟内石峁村两侧的山梁上,三面环沟,平面呈不规则形,总面积超过400余万平方米。城址最早建于龙山中晚期,兴盛于龙山晚期,夏时期毁弃,是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的史前城址。2006年石峁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石峁遗址是我国北方地区一个重要的玉文化区域中心,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玉器。在2012年石峁遗址的发掘过程中,出土了玉铲、玉璜等6件完整玉器,有力证明了石峁玉器的确实存在。根据已发表的资料得知,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国收藏石峁玉器达数百件之多;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收藏126件;西安半坡博物馆收藏4件;榆林上郡博物馆 ;神木县收藏家胡文高先生收藏约400余件,榆林市国有收藏单位收藏200余件。石峁文化璧形玉器是石峁玉器中很重要的一个类型,有器薄、打磨光滑、开片及钻孔技术成熟、残器改制等特点,玉质属软玉,硬度在5.5~6之间。现将榆林民办博物馆及胡文高先生收藏个别璧形器与读者共赏,敬请指正:

台湾邓淑萍著《古玉图考导读》再次将吴大徵的《古玉图考》中外缘有齿棱的璇玑纠正为牙璧,故笔者把这类型器都称之为牙璧。石峁玉器中的牙璧不仅形式多样,而且数量也较多,仅在胡文高先生收藏的四十多件牙璧中,形状就几乎没有完全一样的,真可谓是千姿百态。石峁文化璧形器应属玉礼器或者配饰。

牙璧 :新石器时期。直径12.2厘米。青玉质,呈白、绿、黑三种颜色,可谓色彩斑斓。扁平圆形,中穿孔,单面钻孔,孔周琢磨平滑。肉边有三个齿状突出,各齿间有三条不等的边,边缘磨成刃状。整件玉器打磨光滑,玉质温润。神木石峁出土。

牙璧 :新石器时期。直径15.8厘米。白玉质,褐色沁。扁平近似椭圆形,中穿孔,单面钻孔。肉部较厚至缘渐薄,有裂缝一条,缘凹凸呈椭圆形,有不规则齿牙。玉质莹润,沁色自然,造型独特。神木石峁出土。

高领牙璧 :新石器时期。石英岩质。通高6.9、筒径6.5~6.7厘米。体呈筒状,腹部中央外扩凸出一周呈牙璧状,内缘较厚至外缘逐渐变薄,外缘斜出三个同方向回旋的牙;筒孔略大,一端残一豁口,上下各突出四个支牙(上下各残缺二支牙),两两相对,用作支撑整件器物。器物外表琢磨光滑,制作工艺技术成熟。笔者认为该件玉器属神木石峁文化类型的佩饰,是目前榆林市境内出土唯一一件,功能与用途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考证。榆林市境内征集。

新石器时期。直径10.6厘米。白玉质,褐色斑,稍沁。扁平圆形,中穿孔。好小于肉,单面钻。器薄如纸,肉部一面完全是仅用开片平整,可看到开片留下的刀痕,不曾琢磨。另一面琢磨光滑。整体光素古朴,玉质润泽。神木石峁出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