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期吃“高钠食物”可致脱发、肥胖、高血压,现在知道还不晚!

 胜者唯王 2015-04-04


导读:2015年1月,美国一家权威饮食健康机构进行了一次饮食方式的评比,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全美专家基本达成了共识。


今天发姐给大家分享一则自己看到的消息:美国 New & World Report 年度饮食方式评比中,全美22位医学营养专家一致认定,DASH饮食方式是世界上最健康的饮食方式,这是DASH连续第五年被评为年度最佳饮食方式,算是得到了主流医学界最高的认可。


什么事DASH饮食呢?简单的说就是“低钠”饮食,这个饮食从健康角度、尤其是高血压人群设计的长期饮食方式,目的是减少食物中“钠”的摄入量,并且多吃富含钾、钙、镁等有利健康的微量元素。


“钠”吃多了有何健康隐患?


“钠”这个东西,不是不好,而是不能吃太多。钠是维持人体水平衡和新陈代谢的重要生命元素。成年人每日摄入钠宜为1100~3300毫克,按照DASH的要求则是2300毫克,个别患者建议是1500毫克。如果钠摄入过多,你的细胞会处于一种缓慢失水的状态,皮肤干燥、总是口渴、浑身软弱无力、睡不醒,全身像是被抽去了力气一样但就是找不到原因。再严重下去,高血压、肾虚、脑组织受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也许你20多岁感觉不到,到了30、40岁,病来如猛兽!想再去问为什么也没有意义了。


中国人实际摄入“钠”是一个什么情况呢?有研究表明,中国人口味普遍较重,日均摄入钠高达5000毫克以上,几乎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2倍。在这个大环境下,中国人高血压、脱发、肾虚等发病率年年飙升,和“高钠”的饮食习惯关系很大!


“钠”从何而来?


饮食中大部分的钠是以氯化钠的形式存在的,这是食盐的主要成分。所以,盐分太重是“高钠”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也有些食物本身是“高钠食物”,比如下面这些:


皮蛋、咸肉、大红肠、黄油、人造黄油、腊肉、咸牛肉、酸黄瓜、熏火腿、鳕鱼片、乌贼干、牛肉香肠、青橄榄、午餐肉、燕麦片、消毒干酪、土豆片、椒盐卷饼、香肠、海藻、虾、熏鲱鱼、苏打饼干、酱油、番茄酱。


看好了,上面这些食物是绝对不建议经常吃的,因为他们含钠太高,吃一次身体都得很长时间才能调整过来。钠的代谢要用肾,吃多了肾受不了。而且高钠会刺激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这种激素也会导致男性雄性脱发加重,为什么发姐总是说饮食清淡,因为重口味饮食从很多方面来看都是会加重脱发的。


最后发姐特意给大家提醒一下,下面几种食物是最不推荐的经常吃的:


1、泡面

普遍上一包泡面的钠超过2000毫克(折合成氯化钠有5克以上)!一般限盐的标准是6克每天,这一包面吃下去一天的指标都快用完了,但其他营养元素肯定不够。


2、皮蛋

皮蛋含钠严重超标,还有铅等重金属。吃皮蛋一定要就着醋和姜末吃,可以一定程度上解毒,但还是不适合多吃。


3、红肠

有人爱吃红肠,因为很够味。这种食品在制作过程中加了很多盐,而肉是最嗜盐的,由于制作工艺长,时间充裕,“钠”几乎全部进入肉里了,名副其实的高钠食品。


当然除此之外,任何腌制的、盐泡的、灌装的等太咸的东西,其实都不利于健康。


怎么降低饮食中的“钠”?


很多人也知道,吃盐多了不好,但是就是喜欢这种口味,接受不了清淡。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发姐给大家三条建议:


1、逐渐控制吃盐量

一次性把每日吃盐的量突然降低下来,很多人都接受不了;但是不当回事的该怎么吃还是怎么吃,那也是对自己健康的不负责任。所以发姐的建议就是:慢慢来。逐渐减少烹饪中的盐,积极去接受这种习惯,给味觉适应时间,一旦适应之后,等于是给健康投入了人生最大的保险!

2、使用低钠盐

现在有一种盐专门就是“低钠”的,用部分氯化钾、氯化镁代替部分氯化钠的食盐。其咸度与普通食盐相当,但钠含量减少1/4~1/3。除少部分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外,此种低钠盐可以代替普通食盐应用。

3、多吃水果蔬菜

水果蔬菜是最好的东西,一方面它们本身含钠少,另外其中的水分可以起到稀释钠含量的作用,比单纯喝水效果更好。


4、少吃加工食物

腌制的、罐头类的,还有泡菜、酸黄瓜这类食品,为了口味和保鲜的需要,在加工过程中含钠都很高,还有更致命的致癌成分,能不吃就尽量不吃。记住一个原则:新鲜的永远比速食的好!


发姐之前看过一个脱发需求的市场调查,排名第一是广州而不是北京和上海,整体来看,南方比北方脱发问题更严重,这和南方饮食普遍口味较重肯定是有关系的。俗话说“三十岁前人找病,三十岁后病找人”,你对健康什么态度,它以后对你就是什么态度,还是积极从现在开始改变吧!

关注中医

你需要的一切健康知识我们都拥有,中医知识在手,从此疾病没有。博大精深中医文化,自己医治身体问题,你的私人医生尽在中医。微信ID:vipzyi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