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少阳论治颈椎病 医治疗此病, 多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肾虚血瘀,气虚血瘀,痰瘀互结、外感风寒血瘀。肾虚血瘀型 多用六味地黄加活血药或右归饮加活血药治疗,气虚血瘀型多用补阳还五汤类方治疗,痰瘀互结型 多用化痰药加活血药治疗,外感风寒血瘀型多用葛根汤加活血药治疗。无论哪种类型基本都加用葛 根一药。 自我行医以来,遇到此种病患者无数,多久治不愈,痛苦异常。我亦按上述证型辨证论治,或加或 减,或几型并作一型,结果获效者寥寥,治愈者几无。多年来,我反复探索,上下寻求,亦没有突 破。如此苦闷多年,几乎也认为此病疗效一般,对于攻克此病,失去了信心。甚至认为中医对此病 的治疗,同西医一样,无能为力。 论》中有关少阳的理解。对少阳病的新认识,加速了我对颈椎病中医治疗的进程。此病除颈椎病表 现外,往往还兼有少阳病症状,只是患者不以为然,医者忽视罢了。
比如:咽干、口苦、头目晕 眩、手足冷、胃不好、疲乏无力、眼干眼涩、耳鸣耳聋、不欲食、脉象弦等等等等。于是,我认为 此病与少阳有关。再根据其他兼症,比如头沉、失眠多梦、胆怯易惊、心悸、呕吐泛恶、胃脘嘈 杂、脉象滑等,认为此病应与痰湿有关。于是,我创立了一个方子:柴胡汤合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加减,开始试用于临床。 不想,用之临床,效果非凡,常常三到五剂药即获效果,三周左右症状消失。大喜过望,赞我中医 实非等闲!《黄帝内经》有云: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果非虚语。欢庆之余,不敢保守,特将 此方献给诸中医同仁,以备临床试用,以解患者苦痛。
其方具体如下: 克 白芥子10克 苏子10克 生姜3片 大枣6枚 失眠多梦者,加枳实10克 竹茹10克 远志10克 石菖蒲10克 胆南星10克 明的是,阳明有热的石膏症,
具体有:头昏蒙不清者,多眠者,烦躁者 身热体温不高者,易汗 者,口干舌燥者,口渴者,大便不畅者,失气臭者,脉滑有力者,不一而足,全在医者临床自见。 只要见上症之一者,生石膏一药但加无妨,绝无弊害。 此方的应用要点必见少阳证、痰湿证、脉象弦滑,或有少阳证而脉象只滑者,此种脉象药后滑减,弦象必出。当然,医者治病,不可胶着,切莫执此一方而应百病。不过,此型患者较多,故用之多效矣。 案例一: 项背强几几,双臂疼,易汗,头蒙沉不清,咽干咽阻,口干舌燥,口苦,多梦,脉象弦滑有力。诊 断为:少阳阳明合病兼痰湿。 处方:柴胡30克 黄芩15克 半夏20克 党参15克 炙甘草15克 茯苓15克 陈皮15克 莱菔子 15克 白芥子10克 苏子10克 生姜3片 大枣6枚 五付 水煎服 赵淑兰,女,47岁,河北省安平县野营村人,两臂两手麻木,晨起尤重,头不清楚,自述有颈椎增 生,心下胀满不舒,热则烦躁欲奔,失眠多梦,脉象弦滑迟有力。诊断为:大柴胡汤合痰湿、生石 膏证。 处方:柴胡30克 黄芩15克 半夏20克 枳实15克 芍药10克 大黄10克(后下) 茯苓15 克 陈皮15克 莱菔子15克 白芥子10克 苏子10克 生姜3片 大枣6枚 另,葛根汤治疗外感风寒、津液不足型颈椎病尤确效,临床我曾用此方治愈两例,几年后遇到患 者,说未曾复发,足见仲景方治病,药证相应,无不效者。
平素忙于坐诊,偶来论坛,幸遇同道,借贵处把我对颈椎病的经验分享一下: 病因:局部气滞血瘀,或者相关脏腑功能退化着重表现在颈椎上。
方子:桂枝10-15 白芍30-60(量大时酌加苍术) 葛根30-60 鸡血藤30-60 秦艽10 威灵仙10 甘草10 其他的随症加减 像牛膝 木瓜 桃仁 红花 乳香 没药和补肾的 理气止痛 化痰的什么的,好掌握。还是着眼局部的气滞血瘀,十之八九收效。另外我是配合针灸的,针灸取穴除了常用的,重点在阿是穴,也是膏按摩的常做手法的地方。另外推荐中药热敷,效果很好,现在年轻人懒得喝汤药,外敷不错:伸筋草 五加皮 红花 川椒各100 布包浸湿上蒸锅蒸30分钟,温度适宜时热敷,效果不错。 重点:少阳治颈椎。我的看法是非常可行啊!我平时治胃病常选柴胡剂,对胃疼的病人经常用到版 主的方子,意外收获就是颈椎病的患者随访时告诉我,脖子、后背不疼了、不沉了,后来反思:有 的医家认为少阳的半表半里也包括肌肉外表的那层膜,筋膜?大家都认同颈椎病的疼痛为神经卡呀 造成吧?那么调和半表半里的筋膜,使筋膜内部的压力减低,从而止疼没错误吧?适当的加些理气 化痰活血的药不就行了?于是我就试探着来,效果居然很好,不过就是比葛根汤慢,葛根汤用对 了,一副药就明显见效,我一般都开3剂,有的年轻患者1剂好了,推荐朋友过来的就问我:能不能 给开1剂,要不回头我好了,懒得喝,还得扔了,浪费。 关于葛根: 葛根,多年生藤本科植物,生长于岩石之上,且能起地底之阴精以滋润周身,柔和调达,现代医学 的愈风宁心片就是葛根,还有输液用的葛根素,都是可以治疗冠心病的活血药。那么背项强几几用 它就对了,血瘀用它就对了,痉挛用它就对了(像什么胃肠痉挛,肌肉痉挛,就等于654-2了,它 调达啊),滋润骨关节用它就对了,它起地底之阴精滋润啊,除了生津止渴还这么个功效,这是我 自己理解的。学生来了,到此为止。不足之处,多批评,一定要批评,我才能多进步。 经验很好,值得学习。葛根汤应用必须符合其应用条件,不必一见颈椎病就加葛根,如果不符合应用葛根的条件,加用也未必有效,不知同意此观点。另,也不必见痹症就加祛风散寒除湿药,若不对症,效果也必不理想。另,颈椎病本太阳病,但其引起之原因乃少阳病兼痰湿所致,故治在少阳。太阳病有外感引起的,也有内伤引起的,关键要辩证。不知对此有何理解? 少阳病之我见之所以论述少阳病,是因为临床当中少阳病最多,占比例最大,故而才有如此想 法。古来对于《伤寒论》一书的阐述,多运用脏腑经络理论,即使是中医泰斗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刘渡舟也在自己的《伤寒论》讲稿中明确阐明:《伤寒论》没有了脏腑经络理论就失去了依据和实 质,就没有办法可讲。足见运用脏腑经络理论阐释《伤寒论》在人们心中的根深蒂固。然而,近些 年来,随着冯世纶教授方证对应理论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对其导师胡希恕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起 来。而胡氏的以表里半表半里三个病位理论来阐释《伤寒论》的学说,却像一枚原子弹在中医界里 爆炸了,虽然并没有影响到多数人,但,相信不久的一天,人们就会发现其巨大的能量的潜在的实 力。当然,这样说,并非否定脏腑经络学说,其也是中医世界里的一个瑰宝圆。二者如能都能够娴 熟运用,必为不可多得之大医。这里论述的只是对《伤寒论》少阳病的见解,希望能对中医同人有 所启迪和帮助。 记得我曾写过一篇《少阳病总述》的帖子,是从少阳为枢的角度来理解少阳的,但,也把少阳病的 治疗范围给予了扩大。此处不做论述,这里讨论的是用脏腑经络理论阐释少阳病与用半表半里的病 位理论阐释少阳病的比较。 用脏腑经络理论来阐释少阳病,少阳指的是胆和三焦。因为《伤寒论》原书中论述的许多症状却并 不局限于此,于是,医家们就又用肝胆相表里,胆病必及于肝来解释,所以就有了少阳病也涉及于 肝之说。又用了五行学说木克土,来说明胆病及胃。另外,少阳病还涉及到许多部位,如:肺、 心、脾等等。虽然医家们用了种种理论,把这些问题也都从理论上说了过去,但,临床应用起来, 却心无定见,致使少阳一病蒙冤多多,滥治误治,久而不愈。出现这样的结局,是因为人们在意识 里已经让胆和三焦替代了少阳,而无论经典还是教科书当中,都对胆和三焦的辩证又不甚明确,故 而使得人们无所适从,只能茫然失措了。从上面的分析,就可以看出脏腑经络理论在阐释少阳病上 的缺陷和局限了。 例如:胃脘痛一病,若胃脘痛,脉弦者,若用脏腑经络理论辨证论治,一般多属于肝胃不和,而治 以疏肝和胃之剂。然临床如此治疗者,有效有不效,并不太理想。我写了一篇关于胃脘痛的中医治 疗的帖子,可以参看。又如:哮喘一病,脉弦滑有力者,若用脏腑经络辨证,则很难说出其为何种 证型,即便用尽治疗哮喘的方子,也必不见效。诸如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在例举。当然,这只 是脏腑经络辨证不完善的一些地方,也正是我们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些地方改进了,我们的治病水 平必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用半表半里的病位学说来解释少阳病,就显得要灵活多了。那就是,不论什么病,什么部位的病, 什么脏腑经络的病,只要符合少阳病的,就一律按少阳病论治,哪怕病人患的是一个表证。我写了 一篇《从少阳治疗颈椎病》的帖子,就是论述表证从少阳论治的例子,可参看。这样说,也许显得 太过笼统,太过模糊,那么,诊断少阳病的标准是什么呢?就是《伤寒论》中的那句话:但见一症 便是,不必悉具。这句话就是诊断为少阳病的灵魂。我的临床经验是:一症加脉弦。比如:咽干, 脉弦,就可以用小柴胡汤主之。这是我多年临床验证了的东西,决不是信口雌黄。这样解释少阳病 虽不与具体脏腑经络相结合,但,却包括了所有的脏腑经络,大大扩展了少阳病的治疗范围。胡希 恕在诊断少阳病时,用了排除法,即阳证之中,既不是表证也不是里证,剩下的就全都是半表半里 证。我不同意此种辩证方法,因为临床之中确也有阳证既不是表证也不是里证,还不是半表半里证 的,所以,我采取了有少阳见症的,才可确诊为少阳病这一方法。 例如:上例之胃脘痛,脉弦,即可确诊为少阳病而用柴胡汤加减治疗,确可收到立竿见影之效。 而哮喘之脉弦滑有力着,辩证为少阳病之大柴胡汤证加减,也确可收确切之疗效。由此二例也可看 出半表半里病位辩证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少阳病如此,太阳病阳明病亦是如此,同理可解。以上是我的一点儿体会,当然,这些体会的基础是建立在胡希恕胡老的学术之上的,虽也稍有些微的不同之处。写下来供同道参考,希望各位多多交流,多提宝贵意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