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鞍桥

 wps0321 2015-05-18
马鞍桥

王太生

马鞍桥,不是哪条河上某座桥,而是青花瓷盘一道菜。一说,烹饪术语,装盘时,平放两端,中间架起摆一行;一说,鳝鱼段与猪肉合烹,形似马鞍而得名。

盘中也有山水形胜,曲折起伏

。一碗青菜汤,微波轻漾,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是西湖,一汪干净的水,筷子是行船的竹篙,碗中亦有水草袅袅。

《扬州画舫录》中提到的小山和尚马鞍桥,与“吴一山炒豆腐、田雁门走炸鸡、江郑堂十样猪头、汪南溪拌鲟鳇、施胖子梨丝炒肉……”并列扬州名菜。清代诗人林兰痴的《邗江三百吟》,“藏时本与龟为伍,烹出偏以马得名;解释年来谈铗感,当筵翻动据鞍情”,夸赞这道菜。

说起来文诌诌的,其实就是红烧鳝鱼。

红烧马鞍桥,主材是黄鳝。滑溜难捏的黄鳝,江淮一带又叫长鱼,在水中能竖直的前半部分身体浅浅游,嘴巴伸到水面呼吸,栖息在池塘、小河、稻田。夏天,少年手持竹夹,在稻田里捕黄鳝。黄鳝不是农人特意放养到稻田里的,长江的水,流入小河,小河的水淌进土渠,汩汩流淌清亮的水,黄鳝也就跟着来了。

汪曾祺在《鱼我所欲也》中絮叨过鳝鱼宴:“一桌子菜,全是鳝鱼。除了烤鳝背、炝虎尾等名堂,主要的做法一是炒,二是烧。鳝鱼烫熟切丝再炒,叫作‘软兜’;生炒叫炒脆鳝。红烧鳝段叫‘火烧马鞍桥’。”

扬州菜选料讲究、重本味、擅炖焖、清淡鲜嫩、造型别致。这一点,在我数十年与扬州友人的交往,在富春、何园、小盘谷,吃过的扬州菜得到验证。

至于擅长烹制马鞍桥的小山和尚,虽品牌、名气不及天宁寺做豆腐羹、甜浆粥的文思和尚叫得响,在食客中也是有不少粉丝的。《扬州画舫录》里也透露,“释方珍,字席隐,号小山,居城中地藏庵。工诗画,陈古渔《所知集》中,谓其作画不让古人。”可以想象,小山和尚是位长得慈眉善目,上得庙堂,下得厨房,擅诗画、庖厨,气定神闲的僧人。

小山和尚烹制的马鞍桥,其口感、味道,肯定比普通人家烧煮出来的好吃。只是现在开餐馆的,还没有人扛他的牌子。

红烧马鞍桥的特点是色泽酱红、鳝段酥香,汤汁稠粘。小时候,外祖母做红烧马鞍桥,黄鳝当然卖鱼的小贩剁头去尾,留骨,要不然软塌塌的,吃起来没有劲道。宰杀洗净,切成长段,五花肉剁成与鳝鱼等长的片,用开水滤过,入姜、葱煸香,五花肉至熟,入鳝段、大蒜小火续焖,烂时改用旺火收浓汁。

孩时,我对这道菜不以为然,年龄不同,口味似有不同。一道名菜,成了家常菜,富贵盐商的燕子,飞入寻常百姓人家,这是时间的必然。只可惜,现在野生的鳝鱼少了,做马鞍桥的大黄鳝奇缺。春天里,我到水乡访友,回来后在网上晒几张农家窝棚里就餐的图片,一老者见到后惊呼:还有马鞍桥!

马鞍桥,黄鳝烹煮曲缩似拱桥。一道菜,春红柳绿,野草闲花,盘中也有世事百态,少年、僧人;食客、厨子,相遇一座桥上,低头望,饕餮美食,芸芸众生。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