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指南推荐 ▎ 房颤如何控制心室率

 医学草屋 2015-05-23



房颤时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多由于快心室率和不规则心律所引起,控制心室率不仅可减轻症状,对于部分房颤患者而言心室率控制后可改善心功能。那么对于控制心室率的推荐药物有哪些?控制目标为多少比较合适呢?

小编为读者们整理了最新的2014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律学会(AHA/ACC/HRS)房颤指南,其对于房颤心室率控制的推荐如下。

Ⅰ类推荐

阵发、持续、永久性房颤患者,推荐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控制心室率(证据级别:B)。

无预激的急性期房颤患者,推荐静脉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以减慢心室率;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需要电复律治疗(证据级别:B)。

活动时出现房颤相关症状的患者,应该进行运动时心室率控制评价,按需要调整药物治疗以维持心室率在生理范围(证据级别:C)。

Ⅱa 类推荐

对房颤症状的管理治疗,心率控制(静息心率<80次/min)策略是合理的(证据级别:B)。

无预激的危重患者,静脉用胺碘酮对心室率控制可能有用(证据级别:B)。

当药物治疗不能充分控制心室率以及节律控制又无法实现时,房室结消融联合永久性心室起搏治疗可合理控制心室率(证据级别:B)。

Ⅱb 类推荐

只要患者保持无症状以及左室收缩功能正常,宽松的心室率控制策略(静息心率<110 次/min)可能合理(证据级别:B)。

当其他措施失败或禁忌时,口服胺碘酮对心室率控制可能有用(证据级别:C)。

Ⅲ类推荐

有害:以前未曾尝试用药物进行心室率控制时,不应进行房室结消融联合永久心室起搏而改善心室率控制(证据级别:C)。

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应使用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剂,由于可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进一步恶化(证据级别:C)。

房颤合并预激的患者,禁用地高辛、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剂或静推胺碘酮,由于其可能增加心室反应,并可能导致心室颤动(证据级别:B)。

永久性房颤患者,不应使用决奈达隆控制心室率,因为其增加卒中、心肌梗死、全身性栓塞或心血管死亡联合终点的风险(证据级别:B)。

>>>链接:推荐级别与证据级别

推荐级别

Ⅰ类: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某诊疗措施有益、有用和有效。

Ⅱ类:某诊疗措施的有用性和有效性的证据尚有矛盾或存在不同观点。

Ⅱa 类表示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倾向于有用和有效;Ⅱb 类表示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尚不能充分说明有用和有效。

Ⅲ类: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某诊疗措施无用和无效并在有些病例可能有害,不推荐应用。

证据级别

证据级别A:资料来源于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或汇总分析。

证据级别B :资料来源于单项随机临床试验或多项非随机试验。

证据级别C :专家共识和(或)小型试验结果。

作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房颤中心 刘兴鹏

本文节选自杂志2015年第5期文章,转载请注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