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给书店丨繁华静处遇知音

 真友书屋 2015-05-26

 


两年前,作家艾英携新书在慢书房做分享,两年后,她用笔写下对那一刻的美好回忆。如今已过两年,慢书房发生了很多变化,读者越来越多了,书籍越来越多了,可慢书房的由衷始终不变,仍然是一群热爱阅读的人守候着一家热爱阅读的书店。


文/艾英,常州作家,《在季节深处微笑》作者


2013年早春,我在新浪微博偶见慢书房。这句主题语,以及一朵云里繁体字“书”的标志、140字的“慢品好书”“慢书慢读”推介、“慢沙龙”读书分享会,让我心生欢喜,加了关注。


慢是一种个性,一种精神。在高度紧张、忙碌的时代,人们被裹挟其中,脚步越来越快;社会呈现多元化状态,书店和书籍的生存遭遇挑战,读书成为一件奢侈的事,一种寂寞的行为。但总有人愿意沉浸于文字世界,收获精神享受。


初夏,我的两本书《在季节深处微笑》、《于时间边缘静修》出版。想到苏州有一群媒体同行和作家朋友,把大家召集一起,赠书,喝茶,聊天,该有多好?可是在哪里聚呢?


慢书房!


我在微博上私信慢书房,说明意图,得到回复。拨打负责人罗先生手机,他热情而爽快地说:“好啊,欢迎!”


盛夏的一个周六下午,我从常州乘动车到苏州。苏州作家、画家蔡猜到火车站接我。在热闹的观前街,我俩试图找到靠近临顿路的蔡汇河头4号。过一座小桥,拐进颜家巷,走到丁字路口时,不见广告和路标,不知该往哪走。打罗先生手机,他告诉我,朝北直走,看见某火锅城即到。


终于,有落地窗倒映书影,隔窗一片绿植、一张吧台,这就是慢书房。推开蓝色小门,看见海报:“阅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写作使我们的生命得到什么?常州作家艾英携新书在慢书房与您漫谈阅读之美。”


与年轻的罗先生相见,放下带来的书,我仔细打量这间书店:面积有100多平方米,绿萝、吊兰等绿色植物点缀其间;几张原木桌椅,质朴而素净,读者两三人低语或独自捧书在读;黑色书架上各类书籍摆放有序,中间一排桌子新书排列整齐,以文学、音乐、电影、戏剧、美术、历史为多,有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柴静的《看见》、龙应台的《目送》、饶平如的《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等。有的书因翻阅次数太多,包上牛皮纸书衣。墙上手工捏制的没有形态、面孔、表情的“慢师傅”陶像,是慢书房精神象征——重塑本我,保持纯真。


三个“70后”和“80后”合伙人身兼大学教师、广告人、儿童摄影师,在自我实现人生价值同时,创造一个文化空间,倡导慢生活;三四百位会员在此慢慢读、静静品、轻轻说,彼此成为朋友。


罗先生告诉我,慢书房两个星期举办一次读书会,由他主持。当晚,男人一杯红茶,女士一杯柠檬茶,我与熟悉的朋友和陌生的读者交流阅读之美、阅读之乐,过程轻松而愉快。赠书给老友新朋同时,一些读者购买我的书,我为大家签名,写下“人生有书最快乐”“岁月静好闲读书”等寄语。


其实,我的书能销多少并不重要,有人分享就好;我欣喜,见到老朋友、结识新朋友;我欣慰,在苏州找到自己梦想中的地方……走出慢书房,周围商铺灯火熄灭,唯有此地有灯光明亮。这当是城市之光,精神之光吧?


这一年多来,我关注慢书房,并更了解慢书房:其微博拥有1.5万粉丝,有微信公众账号,并被评为江苏省十家“最美书店”之一。邮箱里,每月收到慢书房新书预告及活动安排邮件。我只是遗憾,不在苏州生活,不能常来慢书房。


2014年初秋的周六上午,我与好友霞再访慢书房。细心的罗先生短信详述地址,但我俩仍在嘈杂的街中街、幽静的巷中巷兜兜转转,好不容易才找到。

书房依旧清雅宁静,充盈书香茶香咖啡香花草香。一个身穿白衣绿裙女孩,打电话告诉对方自己的方位。过了一会儿,一个身着橙色衫裤的女孩来了,两个人轻声聊天……


我忽然联想,这种迷失和寻找颇具象征意味,仿佛当下许多人共同的精神状态,而精神殿堂总在最高、最远、最偏僻、最隐秘之处吧?


我和霞在翻阅架上的书,我买了李娟的《我的阿勒泰》,她买了子梵梅的《一个人的草木诗经》等书。我问霞,对慢书房印象如何?她说,这里闹中取静,让人感到身心皆安。确实,与一街之隔的商店相比,慢书房安静,甚至冷清,其生存并不轻松,但经营者少有浮躁和急切,具备韧性与不畏,这里不仅能买到书,更能获得安逸和闲适,感染一种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


苏州是我喜欢的城市,它被文化浸润得温情厚重的氛围、滋养得气定神闲的气质,吸引我一次次前来。有什么样的城市,什么样的市民,就有什么样的读书氛围。一项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3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苏州每人平均读书5.4本,高于全国水平。苏州不止经济发达,环境优美,让人们的物质生活丰盈;更有那些图书馆和书店,让人们精神生活充实。我羡慕生活在苏州的朋友,觉得他们是天下最幸福的人。


因自己的两本书,我结缘宁静幽雅、散发自然和人文气息的慢书房,是一件美好而幸福的事。下次再来,相信我不会迷路,可以慢慢品味书和苏式生活……


——2015年5月19日《常州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