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的本质和行为规律》

 优雅a 2015-05-28
人的本质是什么?是什么主宰着这种能改造自然和自身,能赋予宇宙以存在的意义,有无限的创造力、无穷的欲望和兴趣的存在物。
  
  人的本质是对物质和精神享受的无限追求。
  
  人与动物的本质差别是:人的存在目的是追求享受,动物的存在目的是追求生存。人也追求生存,但人若仅仅追求生存,便与动物没有本质差异。人追求生存的目的是追求享受,追求生存是为追求享受创造条件和基础,因为生存是享受的前提条件。
  
  其实动物也有追求享受的行为,鸟儿总是想把栖身的窝巢造得舒适些,狼总是想找些肉味甜美的小动物饱餐一顿,如果你给狗一张木板床和一张弹簧床,它总是躺在弹簧床上。但动物并不能创造自己的享受对象,动物的享受满足的只是本能的、生理上的需要。动物的欲望是受其本能支配的,这是一种动物性的、最基本和低级的欲望。因为这是一种动物性的欲望,所以人也具有这种欲望;但这种欲望在人本身只是作为无限的欲望的基石。人的本质植根于其本能和动能,本能是动能的基础。动能是人满足自己无限的享受欲望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施展必须有一个依托,它不能像魂灵一样随处漂荡,就像人只有活着才能满足自己的欲望,动能只有在本能这块厚实的土地上才能任意驰骋。本能是不变的,所以本能欲望也是不变的,本能欲望就是生存欲望。动物的本能欲望是生存,动物的本质只植根于其本能,所以动物的本质就是求生存,动物每天的忙碌,只是为了生存。
  
  若我们定义动能为存在物具有的自己运动或主动与他物联系的能力,那么动物也具有动能,但人与动物的动能有本质差异。若定义动能为改造和创造他物的能力,那么只有人赋有动能。人之为人,即因为人能改造他物,创造在自然条件下难以产生的万物,并在创造万物的过程使世界遵循人的愿望和意志运动发展,成为人的世界。
  
  动能是一种能动的、会变化的能力;这种能力随着高级动物的活动而变化发展,这种高级动物必须运用这种能力实现自身的本质。动能的发展是有条件的,即它有必要得到发展,或者说,它的发展成为必需的,而只有当赋有这种能力的存在物需要它发展,它的发展才成为必需的。这种动物需具备什么才会要求他自身的动能得到发展呢?这种动物自身需具有一种欲望,这种欲望的满足有赖于其动能的发挥;如果这种欲望是无限的,是从低级向高级无限发展的,那么这种能力就会从低能向高能和多能无限地发展。
  
  人若不具有探索宇宙秘密的欲望,不想到其他星球旅行,就不会具有创造宇宙飞船的能力。人的任何一种特定技能都是在特定的欲望支配下产生的,欲望产生于能力产生之前,满足于能力产生之后。人若满足于骑马代步,没有以车代步的欲望,汽车就永远不会成为现实之物,人也不会具有制造汽车的技能。动能在它体现为创造力之前,只是一种潜能,人的欲望,是使它从潜能发展成为活生生的创造力的条件。动能作为潜能,是一种无限的能力,作为现实存在的创造力,则总是有限的。
  
  人的动能与其本质有很有趣的关系。动能是这种特殊的动物所赋有的能力,产生于这种存在物的组成物质及其组织结构,本质也是被物质组织结构所决定。如果人不具有动能,其本质就不能实现,但地球上不存在不能实现其本质的存在物。若人只赋有动能,而不赋有追求享受的本质,动能就失去存在的意义。反之,动物既不具有动能,也就不赋有追求享受的本质,不能产生美感。世界上的事物总是那么巧妙,就像动物的机体一样。
  
  人的本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形而上的东西,它如何主宰着,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于人自身呢?它不是一种激素藏在人的五脏六腑,也不是一种能被意识的精神,而是一种形而上的客观精神,它只能作为人认识的产物被意识到。意识是一种有时间性的东西,人无法每时每刻都在心里意识着同一个东西,但人的本质却每时每刻都支配着人,主宰着人,决定或规定人的思维和行为。而且它的主宰是实实在在的、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人的任何思维和行为都出自其本质,表现其本质,唯一目的是实现本质。就像精神虽然是一种看不见的东西,但却实实在在地具体地存在于人的心中。我们必须假设一个具体的能被感受到的东西来表述或描绘人的本质是如何主宰人。这个东西就是存在于人自身,不被意识到但却无时无刻不在使人产生追求享受的思维活动和行为的欲望。这个无限的欲望就是本质的具体化身或存在方式,相对于各种形象具体的,有时间性和有限的欲望它是形而上或抽象的,相对于本质它是具体可感的,我们可称它为人的本质欲望。
  
  具体有限的欲望产生于形而上的无限的欲望,这种具体的欲望必须被意识着,有明确的目的,由此支配人的行为。人想在天空飞行,才会研究制造飞机。这种欲望的产生和存在有时间性,因而是有限的。一种欲望满足后,新欲望就会产生,如此反复,以至无限。不论是物质享受还是精神享受,都表现为这样一个无限的过程。能实现的欲望不论其总和有多大,总是有限的,它能体现为一个无限的过程,表现出无限性,是因为它是形而上的、无限的欲望的产物,所以它潜在地具有无限性。形而上的欲望不以具体和形象的形式被人意识着,人不能直接感觉到它,只有具体形象的欲望才能使人产生具体特定的行为。本质欲望对人的主宰表现为使人不断产生新的更高级的享受欲望。
  
  本质的无限性表现在具体欲望的发展变化过程。所谓无限,并非指数量的无限,而是指质量的无限。质的无限表现为具体欲望从低级向高级无限发展,新欲望总是比旧欲望高级。一般欲望同能力是同步发展的,因为欲望的实现以现实的能力为条件,但本质的无限性也表现在超越自身能力的欲望,这种欲望一般以幻想的形式表现自身。
  
  形而上的本质欲望是无限和无意识的,有限和形象具体的欲望则是一种意识。本质欲望产生一切有限的欲望,主宰人的一切意识活动,因此人的意识活动的规律是被本质规定的,即人的意识皆产生于实现本质的需要,意识活动的唯一目的是实现本质。无意识的本质如何产生和主宰意识的活动呢?我们可借用康德的“先验统觉”或“纯粹统觉”、“自我意识”来具体阐明人的本质欲望同人的思维、行为和世界的关系。康德说:
  
  “‘我思’之伴随于我所有之一切表象,必为可能之事,……………故一切直观之杂多,与此杂多所在之同一主观中之‘我思’有必然的关系。但此种‘我思’表象乃自发性之活动,即不能视为属于感性者。我名此表象为纯粹统觉,以与经验的统觉相区别,或又名之为本源的统觉,盖因此为产生‘我思’表象(此表象必须能伴随一切其他表象,且在一切意识中,常为同一不变者)之自我意识,其自身不再能伴有更高之表象。此种统觉之统一,我又名之为自觉意识之先验的统一,盖欲指示自此统一发生先天的知识之可能性故耳。”〔1〕
  
  “故视为先天的所产生之‘直观杂多之综合的统一’,乃‘统觉自身之统一’之根据,此统觉乃先天的先于我所有一切确定之思维者。”〔2〕
  
  “我就直观中所授与我之杂多表象,意识此自我为同一的,…………..此等于谓我先天的意识此‘表象之必然的综合’,此即名为统觉之本源的综合统一,凡所有授与我之一切表象,必须包摄在此本源的综合统一之下。”〔3〕
  
  “仅此本源的统一有客观的效力,至统觉之经验的统一,则仅具主观的效力。”〔4〕
  
  先验指先于一切经验,统粹指不包含经验的成分。欧洲哲学的所谓经验有两种:外在经验和内在经验。外在的经验产生于人的感官与外界事物的接触或联系活动,我吃了某种动物的肉,看见汽车或飞机,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某种知识或技巧,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认识气侯的变化规律或某种动物的活动规律等等,你的意识或思维对外界事物的了解或认识,就是经验。内在的经验产生于人的思维、想象、情感等意识活动,你想象一匹有翅膀在天空飞行的马或一个外星人的形象,根据对物质运动规律的认识在思维中构造汽车或飞机的组织结构和外表形象,根据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设想未来社会发展过程必然产生的社会形态和完美的社会形态,在情感活动中产生欢乐、悲哀、愤怒、妒嫉、怜悯等等感情,就是内在经验。经验的统觉是经验的产物,我经验这块糖是长方形的,硬的,甜的,所有这些性质统一于这块糖,这就是经验的统觉。社会人的行为必须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人们学习这些行为规范并以其为根据自觉遵守或被惩罚后被迫遵守,行为规范通过人的意识规定人的行为,这种意识就是经验的统觉。客观的效力指客观必然性,指对整体或所有人都具有必然性。主观的效力指对某个体有效或能产生作用。经验的统觉仅具有主观的效力,身体伏况不同的人对同一块糖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经验,有人可能觉得这块糖没味道或是酸的、苦的等。法律和道德不是必然地能统一或规定社会每一个人的行为,否则就无须暴力机器的存在。
  
  纯粹统觉作为先验的东西并不是一种表象。欧洲哲学的所谓表象是以感觉和知觉为基础,是感觉、知觉和思维等意识活动的产物。你在动物园看到一头大象,回家后又想起这头大象,它的形象出现在你的大脑,这就是表象。你想象一头狮头人身或人头鱼身的动物,也是表象。黑格尔也称抽象概念如马、树、战争等为表象。我们可以广义地定义表象为人的意识或精神活动的产物,但纯粹统觉不是一种意识,而是一种无意识的东西,因此不能称其为表象。康德称其为表象,是为了表述和解释的方便。我们可以更广义地定义表象为与人的意识活动有关系的一切东西。因为与人有关系的无意识的东西与人的意识活动有关系,而且只因为有这种关系,无意识的东西才存在,所以可以定义纯粹统觉为一种无意识的表象。
  
  纯粹统觉之所以是一种无意识的东西,因为康德认为它“必须能伴随一切其他表象,且在一切意识中,常为同一不变者”。纯粹统觉与意识活动及其一切产物如表象、概念、经验和抽象认识等有如下关系:(1)它“先天的先于我所有一切确定之思维者”,即存在于一切意识活动及其产物之先;(2)它“在一切意识中”,“伴随一切其他表象”,它存在于一切意识活动及其产物之中;(3)“凡所有授与我之一切表象,必须包摄在此本源的综合统一之下”,一切意识活动及其产物都统一于纯粹统觉;(4)“仅此本源的统一有客观的效力”,它与意识的关系具有客观必然性。因为人的任何一种意识活动或其产物都不可能先于、存在于和统一其他一切意识活动及其产物,所以纯粹统觉只能是一种无意识的东西。康德称这种本源的统觉为自我意识,因为人的自我意识是一种无意识的东西,且先天存在于和统一人的一切意识活动及其产物。意识活动是有时间性的,相对于意识而言纯粹统觉是一种无时间性的东西,否则它就不能每时每刻主宰着人的一切意识活动和行为。纯粹的涵义是相对于杂多而言,纯粹统觉本身不是任何杂多意识的一种,它才能既先于又贯穿和统一一切杂多的确定的有时间性的意识和行为;它在一切之中,一切在它之中,但它又能超越一切,统一一切,使一切成为它的或为它的存在。
  
  但康德没有认纯粹统觉为人的本质,而是认它为人的能动性;人能认识和统摄感性世界万物,即因为人赋有这种属性。他认为知识中的两种成分:一是感性事物,二是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东西,前者来自于现象世界或经验,后者产生于人的纯粹统觉。感性世界存在各种各样的因果关系,这是具有客观必然性的东西,人的感官或感性思维并没有或不能从现象世界发现认识这种关系,因此它是自发地产生于人的理性思维,而思维所以能产生这种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东西,即因为人赋有能动性。康德称这种产生于思维的东西为思维范畴或知性概念,他的范畴表有四组十二个范畴,他认为这些是最高或最普遍的范畴,这些类范畴之下可以列出属于它们的种范畴,种范畴下又有属于它们的范畴,这样一直分化或特殊化下去,可以得到一个由范畴构成的整体或世界,纯粹统觉通过这些范畴的中介统摄现象世界或感性万物于自身。
  
  康德这个思想是错误的,因为人的能动性不过是一种能力,它能认识感性事物中具有客观必然性的东西,如事物的运动规律和本质等,如果现象世界不存在因果关系或规律,思维就决不会产生因果关系这个范畴。黑格尔批判康德的哲学为主观唯心论,他称自己的哲学为客观唯心论;他认为具有客观必然性的东西既是我们的思想,同时又是事物自身赋有的规定。但康德关于纯粹统觉及其与意识的关系的思想是正确的,他主要是从认识的角度论述两者的关系,黑格尔则从实践和改造世界的角度阐释这种关系,他说:
  
  “自我是一个原始的同一,自己与自己为一,自己在自已之内。当我说‘我’时,我便与我自己发生抽象的联系。凡是与自我的统一性发生关系的事物,都必受自我的感化,或转化成自我之一体。所以,自我俨如一洪炉,一烈火,吞并销熔一切散漫杂多的感官材料,把它们归结为统一体。这就是康德所谓纯粹的统觉,以示有别于只是接受复杂材料的普通统觉,与此相反,纯粹统觉则被康德看作是自我化〔外物〕的能动性。”〔5〕
  
  “因此我乃是一纯粹的‘自为存在’,在其中任何特殊的东西都是被否定或扬弃了。…………….凡是在我的意识中的,即是为我而存在的。我是一种接受任何事物或每一事物的空旷的收容器,一切皆为我而存在,一切皆保存其自身在我中。每一个人都是诸多表象的整个世界,而所有这些表象皆埋葬在这个自我的黑夜中。由此足见我是一个抽掉了一切个别事物的普遍者,但同时一切事物又潜伏于其中。所以我不是单纯抽象的普遍性,而是包含一切的普遍性。……………动物就不能说出一个‘我’字。只有人才能说‘我’,因为只有人才有思维。”〔6〕
  
  黑格尔这个思想与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的思想相同。“与自我的统一性发生关系的事物”即与人的感官和意识发生联系的的事物,指外界或自然界万物。人所以能认识万物的运动规律,创造在自然条件下无法产生的万物,把“一切散漫杂多的感官材料”“转化成自我之一体”或“归结为统一体”,即因为人赋有纯粹统觉。黑格尔像康德一样认纯粹统觉或自我意识为人的能动性,未能认识它是人的本质。因为他们尚未能认识人的本质,因此未能认识人的本质与本质属性的关系。
  
  能动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它是一种能力,本质则是一种无限的目的或欲望。人的能动性虽然赋有无限性,但它是潜在的无限性,现实的能动性是一种有限的能力和这种能力从有限向无限发展的过程。本质的无限性是现实的无限性,它是一种无限的动力,只有现实存在的无限的动力才能驱使人无限地认识和改造世界从而实现自身本质的无限性。纯粹统觉能贯穿和统摄人的一切意识活动,即因为它本身是目的;因为意识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性的活动。当然可以说意识活动统一于能动性,因为意识活动是能动性的表象;但人认识改造自然和创造万物的活动是产生于人的内在目的,而不是产生于人的能动性。能动性是人具有认识能力和创造力的原因,因此也是人赋有人的本质的原因。能力是从属于目的的,不从属于某种目的的能力是一种无意义的存在。人无论发现什么东西——无机物、植物、动物、固体、液体、气体——总是要研究它,认识它的组识结构和运动规律。产生这种行为的原因是人的本质目的,它就是要“吞并销熔一切散漫杂多的感官材料”,把它们“转化成自我之一体”,即通过认识和改造万物使世界统一于人的本质目的,而不是统一于能动性。所以无时无刻主宰着人的意识和行为的纯粹统觉是无限的本质欲望,而不是能动性。
  
  统粹统觉或自我意识也不是一种“空旷的收容器”,因为它不是一个空洞和毫无内容的东西,它必须具有某种性质或与一切事物有某种内在必然的关系,才能“接受任何事物或每一事物”,并通过“否定或扬弃”而使“一切皆为我而存在”。就象磁铁能吸引一切铁,黑洞能吞噬宇宙的任何物质,原因在于它们本身具有的性质和物质的运动规律;空旷的收容器是无法自我化或统一万物于自身的。自我意识也不仅仅是一个收容器,它本质上是一台发动机,它源源不断地产生人的一切意识,人的欲望、意志、情绪、感情、思维、幻想、梦想、理想………..皆产生于它。同时它又无时无刻地联系、融合、统一着接受于自身之外的东西和产生于自身之内的东西,它通过意识的中介,使一切皆为我而存在和转化成自我之一体。
  
  其实动物也有自我意识,动物同人一样,一切意识和行为皆产生于、统一于一个目的——实现自身的本质。动物也是一个“我”,是主体。但动物不能意识到自身的目的,说不出“我”,因为动物不赋有理性或能动性,只能作感性思维。动物的自我意识是下意识的,人的自我意识既是下意识的,也是能被意识或作为特定的有时间性的意识产生存在于大脑,但它本质上是下意识的;因为它存在、贯穿于人的一切意识和行为,但人在自己的意识中却很少意识到它。你在细想今天在街头见到的一个美女时并没有想到“我在想一个美女”,你在吃饭时也没有老想着我在吃饭,你在作某种逻辑思维时并没有同时伴随着“我在作逻辑思维”的意识,就算产生这个意识,它也无法存在、贯穿于你的整个思维过程,因为这会烦死你甚至使你无法思维。实际上,我们一般在同别人打交道时才会说“我”,才意识到我。
  
  下意识的本质欲望同特定的有意识或作为明确目的的欲望的关系与自我意识和意识的关系基本相同,即无意识的主宰有意识的,或有意识的产生和统一于无意识的。实际上,本质是通过自我意识的中介主宰意识活动;如果本质或本质欲望是纯粹无意识的,那么自我意识则处于无意识和有意识之间,它能被意识到,能存在为特定的意识,但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意识(意识只能存在为特定的意识)则不具有这种普遍性。所以自我意识赋有无意识和意识两种性质,纯粹无意识的本质和意识活动的中介物必然是这样一种赋有两种性质的东西,就像私有制社会过渡到公有制社会的中介物必然赋有私有制和公有制两种性质或成份。
  
  自我意识的所作所为皆产生于、统一于一个目的——实现人的本质欲望或我的本质目的,所以本质欲望是自我意识的灵魂或本质,或反过来说,自我意识是本质的代理人、仆人,是本质欲望的形象或具体化;因为本质欲望通过自我意识的中介后总是呈现为“我想要什么”或“我希望得到什么”这样一种具体的形式。本质欲望对人的主宰作为一个永恒的、非时间性的过程,就是自我意识的无意识和有意识的过程,它本质上是无意识的,但它能转化自身为意识,因此它统一无意识的东西和有意识的东西于自身。它能产生无限量的意识,同时又能使所有的意识统一于自身无限的本质欲望,所以它能统一无限的东西和有限的东西于自身。它本身作为一个无限的过程,就是无限的本质和意识活动统一的过程,人实现自身无限的本质目的的过程,人体现自身和精神的无限性的过程,世界无限发展的过程。
  
  如果说世界的发展具有无限性,其原因第一是自然和世界可被无限地改造,第二是人自身具有无限性。因为人是使世界超越自然界向前发展的条件,是世界运动发展的动力。没有人,世界就是自然界,自然界永远是有限之物,它不具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因为自然条件本身是有限之物,所以人自身必然赋有无限性。人的无限性必然是其本质的无限性,因为本质主宰人的一切意识和行为,只有无限的本质才能使意识活动和行为具有无限性。本质的无限性是现实的,不是可能的,因为动力必须是现实的存在,只有现实的无限动力,才能使世界无限地发展。但本质实现的无限性,则是存在于现实世界的可能性或理想。无限本身是形而上的东西,它的形象或现实存在——无限本身是一个现实存在物——是一个无限的过程。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已阐明:至善或自由、平等、博爱本身是永恒无限的绝对的东西,它赋有可能性和现实性两种性质,它既是可能的存在,又是现实的存在,同时又是两者的统一,它本身是一个无限的过程——无限地实现自身或趋近于完美境界的过程,或可能的理想的世界与现实世界对立统一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人无限地实现自身的本质欲望和展现自身的无限性的过程。人崇尚和追求至善,因为至善是人无限地实现自身的本质的条件,换言之,如果无法创造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人类世界,人将难以实现自身的无限性,无法无限地实现自身的本质。
  
  人无限地实现自身本质的过程就是无限地提高自身本质实现程度的过程。一般来说程度这个概念具有有限性,它一般用于衡量现实存在的有限的东西。我们能够想像无限的程度的概念,但要界定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恐非易事。因为事物的程度是可以衡量或计量的,而要衡量无限的程度恐非人力所能及。但人的本质实现程度则赋有无限性和有限性两种性质,因为它虽然用于衡量有限的东西,但这个有限的东西具有无限性,它潜在地是无限的,它能够无限地发展,它永恒地在无限的过程中奔驰向前,冲向无限。无限的境界是这个有限的东西的目的或本质,这个有限东西的存在状态是动态,不是静态,它永恒地奔向自身的目的。因此在它身上,无限和有限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两者的统一既是可能的,又是现实的,同时这个统一本身是一个无限的过程。所以人的本质实现程度衡量的是无限性与有限性或理想的可能的东西与现实的东西统一的程度。因为这个程度的背景是无限,前景也是无限,或者说从无限出发又向无限奔去,而且它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东西,而是——作为类的或整体的本质实现程度——永恒地处于运动之中,因此要具体界定它仍是艰难无比。
  
  现实世界中,个体的本质实现程度有差异。两个人,一个年收入10万元,拥有房子和汽车,室温自动调节,进酒店吃饭。另一个年收入2万元,租房住,夏日享受酷热煎熬,常上快餐店吃饭。从物质享受方面说,前者的本质实现程度比后者高。个体的本质实现程度一般处于三种状态:提高,降低,或固定不变。一个人失业,其本质实现程度就降低。发达国家的物质享受程度比发展中国家的高。
  
  人和动物都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万物处于必然的相互联系,物与物的联系是遵循规律的。动物与自然的联系规律是动物只能生活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因此在不同的自然环境生活着不同种类的动物。非洲的大象狮子难以生活在北极的冰天雪地,有着厚厚脂肪的北极熊无法生活在炎热的非洲。动物的存在,是其自身适应自然环境变化的结果,能适应自然环境变化的动物才能生存。动物之适应自然环境是被动的,即动物自身必须随着自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是被自然改造。如地球的温度发生变化,动物的身体能适应变化了的温度,才能生存;与动物的生存相联系的自然物发生变化,动物自身能够相应产生变化,才能生存。肥壮的北极熊,奔跑在非洲草原的斑马等,是被动适应自然的产物。
  
  同动物相反,人之适应自然环境是主动的、自觉的、有目的的。所谓主动有两种涵义:第一,人不是通过改变自身机体的组织结构和功能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而是研究万物的运动规律,发现和创造能使人适应变化了的环境的物质,如制造刀枪能制服野兽,掌握造火的技能和制造衣服,在地球变冷时也能生存,而无须生出厚厚的脂肪或粗糙的皮毛。第二,人主动积极地改造自然,创造在自然条件下难以产生的万物以满足自身的本质欲望。人的主动性表现在人总是不自觉地被自身本质支配着去改造自然万物以实现自己的享受欲望。几十亿年后地球将要毁灭,那时候也许人已经发现了宇宙空间与地球相同的星球,制造了无数宇宙飞船,所有的人都能适应失重状态的飞行,那么在地球大爆炸之前,人类已经挥泪向地球告别了。或者人没有发现与地球相同的星球,但能够制造巨大的、具有与地球相同重力的宇宙行星,使它环绕另一颗恒星旋转,从而使人类和几十亿年的文明成果不会毁于一旦。在人的大脑深处,蕴藏着一个不易被察觉的意识:宇宙存在的意义是人之存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