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不会将心比心,未来少三分胜算

 cntagu 2015-06-04

【一】

为什么同理心最富有价值?

经济学家里夫金说:同理心是人类进步的主要驱动力,人类要想继续生存,必得更多的同理心。

同理心为何如此重要?

①同理的力量是文明的基础

花样滑冰运动员哈丁的保镖埃克卡得,参与谋划了对哈丁1994年冬奥会花样滑冰金牌的主要竞争对手克里根的袭击。克里根在袭击中膝盖受伤,很长一段时间都难以行走,因而在关键的训练期间只能待在场外休息。

当埃克卡得在电视上看到流泪的克里根,他突然感到悔恨,向一位朋友说出了自己的秘密。最后,袭击者终被绳之以法。

使埃克卡得坦言自己罪行的力量,正是同理的力量。拥有同理心的人,可以感受到别人的痛苦,从而正视自己所犯下的错误行为。

②在人际交往上,同理心能获取信任

同理心让我们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使对方觉得自己受到重视和赞赏,从而让交际双方顺利展开交谈。正如沟通大师吉拉德曾说:

当你认为别人的感受和你自己的一样重要时,气氛才会融洽。

③在商业上,同理心是产品设计的出发点

IBM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时面临着瓦解。当时的CEO经过深思熟虑后,发起了“熊抱活动”。他将50名高层经理派出去,听取顾客的真正需求,并思考公司怎样才能满足他们。出人意料的是,“熊抱运动”为IBM挖掘出了许多机会。在某种意义上,这项策略扭转了公司的命运。

正是同理心,让IBM意识到是要与顾客之间达成思想上的统一,着眼于顾客的需要,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设计产品。而这一切却是他们赢得客户的核心要素。

④在职场上,同理心有利于留住人才

一项针对38000名领导的研究表明,注重同理心领导风格能够营造更加积极和创新的公司文化。

这些领导起关键性作用的行为也很简单:让员工提出新观点是一种很轻松的事情,而不使他们遭到无情的拒绝。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领导愿意站在他们的角度认真听取他们的看法,这个简单的步骤就能让员工感到自己受到了重视。

【二】

什么是同理心?

同理心(Empathy),又叫做换位思考、共情,指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即于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

比如电影《皇家赌场》中,邦德被击中要害部位时,观影的男人们也不禁打个寒战、双腿一紧;人们走在街上,看到乞丐身上的溃烂伤口就会觉得自己身上也瘙痒难受。这就是同理心在起作用。

一般来说,同理心具有以下四种特性:

①接受观点;

②不予评论;

③识别他人情绪;

④与其自然交流。

值得注意的是,“同理心”与“同情心”并不相同。心理学家戈尔曼指出:

同情心是指对别人的遭遇感到同情,但并没有体会到和别人一样的感受;

同理心起源于一种对他人困扰的身体模仿,个体通过模仿引发相同的感受。

同情心通常会有这样的表达,如:“假如我是你……”、“噢,真可怕”、“呀,你太可怜了”……表达出如果自己处于相同情境,一定会同情对方的境况;而同理心,则指理解别人可能会有的感受,不一定包含同情的因素。

【三】

为什么做到同理心那么难?

①对他人关注的减少

美国最新研究显示,现在学生同理心程度与30年前相比降低了40%。

导致这种原因,主要是由于当代科技、社交媒体等减少了我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我们更多的深陷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更难做到以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这就是同理心产生的第一大障碍。

②对环境的理解差异

举个例子:

同时失业的两个人,他们的经历和反应可能完全不同。A丢了工作,可能是因为年龄、工作类型和个人信念等原因,所以他的反应是生气和怀疑,甚至还感到十分疲倦。

而同样也丢了工作的B,也经历了相同的伤心与担忧,但同时还觉得又有了新的机会。这或许因为他一直有一个尚未实现的梦想。

人与人之间所处的位置、环境、背景不同,即使是相同的情况,产生的想法也会大不相同。这就是同理心产生的第二大障碍。

③换位思考技能的缺乏

能够预期、了解他人的想法,自然少不了换位思考的技巧。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般情况下,缺乏相应技能将不利于同理心的产生。这些技能包括:管理情绪、察言观色与积极倾听等等。这些技能的缺乏正是同理心产生的第三大障碍。

④信息储备的差异

心理学博士伊丽莎白曾做过一个研究:受试者分别扮演“击节者”和“听猜者”两类角色。击节者拿到一份列有25首著名曲目的清单,包括《祝你生日快乐》和美国国歌《星条旗永不落》等耳熟能详的歌曲。每位击节者选定一首,然后在桌上把曲子的节奏敲给听猜者听。听猜者的任务是根据敲击的节奏猜出正确的歌名。

研究发现:听猜者预测成功的概率只有2.5%。事实上,击节者一边击打节拍,脑中可以很轻易地想起歌曲的旋律。而听猜者在事先不知道对方敲击的是哪首歌的情况下,就不能感知到旋律。信息储备的不同增加了思考对方心理的难度。这就是同理心产生的第四大障碍。

【四】

怎样提升“同理心”能力?

同理心难以做到,你知道你的同理心处于什么等级吗?精读对此曾做过调查,截止6月3日调查结果如下:

从显示数据可以看出,达到A+1以上高水平同理心能力的比例仅有41%。如果你也属于这其中的一员,一起来学习如何提升“同理心”能力。

同理心的拥有与个人的认知能力、人生阅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你可以通过阅读名人传记与小说,或是增加社会实践等来提升同理心的能力。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时间的慢慢积累。

不过,同理心是有条件、有方法提升的,具体可参考以下6个步骤。

【步骤一】

不妄揣测他人的行为

S小姐毕业数年,相亲无数次,却一直没有觅得如意郎君,亲戚都说她眼光高,而她所要的,不过是一个良人与她谈天说地罢了。

有一次,男友说好要上她家吃饭,母亲也高兴得忙前忙后,搜罗了小城各种好吃的食材。结果到了吃饭的前一天晚上,男友却给S小姐发了条短信:“对不起,我明天不能来了。我家里说太仓促,以后吧。”S小姐连忙回拨,却始终没人接听。最后,他们分了手。过了很久,S小姐从旁人嘴里得知,那次上门拜访的泡汤,是因为男方的家人不喜欢她。

亲戚们并不知道S小姐恋爱中曲折的故事,他们知道的只是S多年来的相亲不成,年近三十嫁不出去,便想当然给她扣上了一个难搞、眼光高的帽子。

不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他人的行为,有助于养成同理心,同时,也避免给他人带来伤害。不妄揣测,不以恶意看人,是最起码的尊重。

【步骤二】

拥有“下一个人”思维

到过日本的人会发现,日本的厕所里大多都会写着:“为了下一位使用者,请保持干净”。这是一种叫“下一个人”的概念,每个日本人在很小的时候,都被普及过这种思维。

他们知道,用厕所时,我就是上一个人的“下一个人”,上个人为了我保持了干净,不满地扔纸各种脏东西,我用的时候就很舒适。而如果我不保持干净,想必下一个人也不会去清理公共厕所。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为日本全体国民都有这样的意识,所以全日本的厕所都很干净。

“下一个人”思维既利于他人也利于自己。差异只在于时间。只要把眼光放长远一点,良性循环一旦形成,好事总会回到你身上。学会“下一个人思维”,你也就学会了换位思考。

【步骤三】

准备好接收对方的情绪信号

管理自己的情绪,将自我情绪搁置一旁,可以让我们顺利接受到别人的情感信号。当我们与他人的情感达到高度默契时,我们就会产生同理心。

相反,当我们沉浸于自己的强烈情感中,我们就很难留意到他人的心理活动,最终会导致自己忽视那些帮我们与他人维系友好关系的细微信息。

要想拥有同理心,就要意识到自我内在的情感信号,并尽可能让自己保持足够的冷静,以便接受他人微妙的情绪信号。

【步骤四】

积极倾听对方

积极倾听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感兴趣

对别人说的话表示兴趣,愿意并能够去倾听。也许我们没法做到对所有的事情都保持高度兴趣,但是可以试着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慢慢的我们就会变得开始感兴趣了。

②不分心

在与别人交谈时,我们常把更多注意力放在我们之后的发言内容或者想法上,对于别人的发言无法做到集中注意力。在出现分神时候,你要强迫自己把注意力转移到对方谈话上,只有高度注意,才能让我们收获更多。

所以下次在和别人的谈话中,要学着不要打断别人,也不要妄加评论。不要催促别人,要有耐心。尊重他人的感受,并试着理解别人的情感。

【步骤五】

学会察言观色

言语是一种自我表现的手段,而且在不知不觉情形下,它还会表现出说话者内心的情绪。我们可以根据对方的言语或措辞分析出其内心的真相。只有当我们判断清楚对方的情绪、内心的想法后,才能理解对方当下行为背后的原因。

①说话方式

一般而言,人对他人不满,或者有敌意,人的说话速度就会变得迟缓,给人木讷的感觉;假如某人有愧于心,或者刻意欺瞒,说话的速度则会不经意加快。

②说话音调

在与人交谈时,当双方意见相左,如果一个人提高说话的音调,则表明他想压倒对方。而那些心怀企图的人,他们说话时往往会有意地抑扬顿挫,营造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③措辞的习惯

习惯使用第一人称单数“我”的人,其独立性和自主性通常比较强;而喜欢用复数“我们”的人,则多为缺乏个性、被集体埋没、随声附和型的人。

在日常对话中常常使用难懂的词语,专业术语或者夹杂外语的人,实际上,更多的是在用晦涩难懂的词汇掩饰自己内心的弱点。

【步骤六】

提升你的“心理推测能力”

什么是“心理推测能力”?先来看一个笑话:

2个猎人外出,到了丛林里,其中一个倒地不起,呼吸好像没了,眼神也呆滞了。另一个赶紧掏出手机呼叫紧急救援服务。他上气不接下气地叫道:“我朋友死了!我该怎么办?”

接线员说:“冷静,我能帮你。首先确定他是否死了。”

片刻的寂静后,是一声枪响。此人回到电话上来:“好了,现在做什么?”

这个笑话的笑点在于,猎人对接线员的指示有两种潜在理解,却选了错的。最后,由于猎人想全力帮忙的念头太强,以致于压过了他保住朋友命的念头。

从这个笑话的背后,我们明白:要真正领悟他人的理解方式,你必须觉察到自己和别人的所知与所愿。这就需要运用“心理推测能力”,即考虑别人的信念和愿望的能力。

这种能力可以通过使用慎重行事的策略来提高。

其中一个策略就是检查。比如你在写作时,可以简单地迫使自己检查每个术语,看看是否有行话,也就是你知道,而并不是你所有的读者都会懂的词语。

另一个策略是,告诉对方哪些可以忽略,哪些是他们必须知道的东西。比如指路时,你可以做一些提示:一直走你看到红色的门为止;还会有个一个粉红色的门,但不是你要找的门。

6个步骤说完了,看起来比较容易,不过就好像体育运动一样,只有持续的练习,才能形成习惯和本能,变成你真正掌握的技能。

回到今天微课的标题“如果不会将心比心,未来少三分胜算”。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很简单,前面提到,美国研究显示,现在学生同理心程度与30年前相比降低了40%。如果将心比心变成了一种稀缺的技能,那么,不言而喻,如果你能掌握,未来就多三分胜算。这也就是所谓高智商职业经理在高情商老板下打工的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