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怡神养生防病法 驾驽七情法

 理智书香溢 2015-06-06

怡神养生防病法

 怡神是指使心境开阔,使精神愉快。怡神养生防病亦即通过调养精神以达预防疾病的目的。中医历来重视养生防病,历代养生家把调养精神作为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之基本法。《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了“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强调防重于治。《素问·上古大真论》言:“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说明“养生贵乎养神”。怡神之法概括起来有:驾驽七情法、微笑愉悦法、收心养神法、调控得失法、烦闷疏泄法、阴阳平衡法。

1.驾驽七情法

 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背离中庸之道,就会由常态的喜、怒、忧、思、悲、恐、惊,变成异态的大喜、愤怒、忧愁、思虑、悲哀、恐惧、惊慌,甚至走向变态过激的狂喜、暴怒、过忧、穷思、极悲、盛恐、骤惊。为此,驾驽或者调控偏离常态的七情尤为重要。

【作用功效】

使脏腑气血平稳和缓、循环不息,不至于断续、偏颇或者大起大落而滋生疾患。

【具体方法】

不宜过喜:喜悦一般对健康有益,但如果得意忘形,超出了人体的承受能力,也会造成心气迟缓、心神散越,甚至死亡。如遇大喜之事我们要以平常心对待,不应随之暴饮暴食,贪杯海喝,甚至酒后驾驶,以免乐极生悲,因此应该适当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要过度兴奋。

切忌暴怒:暴怒是最强烈的一种心理改变,具有巨大消极作用。现代研究指出,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可使人体潜在性疾病急剧进展最终暴发甚至死亡。怎么控制和驾驽我们过分的怒气呢?过怒时要想想别人不如你的悲哀,要充分理解别人的立场,要懂得如何转移暴涨的情绪,或者先大喊一声,或者先深呼吸数次,等冷静之后再处理问题。容易发怒的人,要经常提醒自己不要发火,谨记“长寿应止雷霆怒,求健须息霹雳火”。平时要培养和养成良好的性格,加强自身修养,气度要大,目光要远,以事业为重、淡薄私欲,顾全大局,摒弃小利。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要以德为准、宽以待人。清末林则徐易于动怒,所以,每到一处,总要把“制怒”二字写成大匾,高悬梁上,以时时提醒自己。

不要钻牛角尖:思为脾志,五行属土。过思之证为脾失健运之饮食乏味、脘腹闷饱、纳呆厌食、四肢怠惰、以致失眠健忘等。所以,对待社会上、学习工作上或生活中的某些事情,倘若“百思不得其解”时,最好先不要去 “解”它,因为越“解”越不顺,暂且放一放,退一步,也许就海阔天空;换个时间、换个角度,也许就茅塞顿开。因此,我们遇事百思不得其解时不要钻牛角尖,该放手时就放手。要知道,心中不顺则易致“气结”,气结伤脾。

不宜过度惊恐:恐为肾志,五行属水。恐惧之证为坐卧不宁、闻响则惊、二便失禁、遗精滑泄、骨骼痿软、形瘦羸瘠等。凡事应自我反省,同时广其见闻,坚其定识,拓宽知识面,可助逐渐摆脱恐惧畏怯心理状态。应该三思识别引起恐之事或者物,终至知之者不怪才不会恐。

不宜过度忧悲郁闷:忧和悲均为肺志,五行属金。忧悲之证为肺气消散、治节失职、形容惨戚、毛发枯萎、形体憔悴等。生活中应拥有知己朋友,以便倾诉衷肠,或可使愁闷的心情豁然开朗;也可以奋制忧,如一个人处于逆境中,往往精神萎靡不振,这时,不妨学习阿Q精神,泰然处之,或多做户外活动,以动解忧,如骑马、跑步、打球、练拳、游泳,这样,沮丧的情绪就会得到控制。

【适宜人群】

适宜于各类人群,尤其适用于工作压力大、上进心过强、情绪波动大且自控能力较差等人群。

【注意事项】

1)在驾驽调控情绪时不要太强调客观以免适得其反,该宣泄时要适当宣泄。

2)七情的驾驽以控制本情的过激为主。

二〇一一年二月三日星期四

摘自

韦艾凌 周宾宾主编

《养生之道 中医壮医防病92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