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青小语》(《丹道传薪·元青卷》校对摘录)

 大山860 2015-06-17

《元青小语》(《丹道传薪·元青卷》校对摘录,本书原名《丹道科学》,请关注出版信息)

1、世人都很讨厌的,不可不去讨厌。世人都很害怕的,不可不去害怕。因为世人的某种意识动向是看不见的物质能量聚合。世人的集体意识也是一种合理的天象意识。“人之所畏,不可不畏”,人人畏惧的东西一定有其中的道理。人与人互相影响,别人畏惧的自己不可不畏,谨慎小心是良策。

2、意识常在恍兮惚兮之中,是清静修炼的一种意境状态。没有主观意识的出现,处事时用的是无为的意识,不用计算,不用筹划,凭着无为的意识感觉去办事情,对所有的事物不用心去对待,任下意识自然地去处理。“沌沌兮”,从心理现象来说,对所有的事物的感觉都像在梦中一样,一切外在之物都像梦中的假象一样。以精神为真实,以物象为虚假,什么象都难以在心里立位。这种清静状态几近于道。对事情的了解比较透彻,不去盲目地采取行动。对世上的一切事物都以平静的心态对待,不喜欢去热闹繁华的地方消遣时光,喜欢在清静的地方净化自己。“我独闷闷”,对待世上一切事物的态度是冷静的方式,与世俗人的流风气习惯相反,离热闹,守清静,去浮躁,守谨慎。

3、以修道的决心守住自己的清静处下,与世人的风气不混为一团,与世人不同的处事态度会招来世人的不理解和反对,以修道的决心来充实自己的精神而不去理会世人的反对。世人都昏昏察察地忙于阳性的事物之中,而老子则抓紧生命的年华时光顽强地守住道的清静。“独顽似鄙”,说明了不流入繁华的市场潮流之中去。别人追求的自己不去追求,别人不去追求的自己却去追求,别人都富有,老子守清贫,别人不愿意做的而他能做到,似乎像傻子一样。正因为这样“鄙陋”,才获得了道的智慧。老子的外在是鄙陋的,而内心是乐观的。老子所有的行为状态与世人相反,虽然与世人混同在世,但精神境界与世人完全不同,老子所追求的世人不会去追求。正因为与世人相反,则是道性的体现。道与常态相反的本质性在于无为、自然、清静、朴实、诚信。老子的所有是道之本质的体现。“我独异于人”,也说明了老子精神就是道的化象。

4、有道在上,人还愁没有开悟的一天吗?人世间的事情以及各类事物的变化,本来就是知识的大课堂,有道心的人一定能从其中悟到知识的奥妙。自然地去求知,不会使人感到痛苦。

5、人的迷糊在于对阳性的追求,视财物名利为所喜。众人对那些名利的渴望就像春天登楼观景一样的心情,名利就如同春天的景色一样哪有长久的?老子对以上内容的感叹,是感叹世人的匆忙,并总结了世态的根源,将自己处在清静之中而珍惜道的时光来充实自己。老子对世俗习气的回避,不浑同一起,不希望外物影响和干扰自己的修道。老子以清静寡欲来抵御外物的干扰,以内心的快乐来体悟道的妙处。正因为不浑同于世俗潮流之中,专一守静,心不入尘染之中,混沌状态如婴儿一般。老子对道的信念坚定不移,身处在生活和世俗的环境中而不得不常常担心浑浊的东西会来影响自身。以“乘乘兮若无所归”的概念来形容从生活和世俗中修道也是没有尽头的,反映了老子长久修道的坚定精神。老子与众人的追求是反向的,众人追求阳面有为的财物以及名利和荣华富贵,而老子则追求道。众人在生活中都有所私余的财物,而老子却积累的是道的精神。众人忙忙碌碌互相交往,老子清静,远离世俗,而像被遗弃了一样。众人相互比较聪明和才智,而老子却浑浑沌沌没有与人交往的机巧。众人有了功绩喜欢显耀,而老子则以谦虚、不彰来对待自己的功德。众人喜欢急急忙忙地处理事情,而老子喜欢深思细悟,了解根源,谨慎负责地处理事情。老子认为人生如同无边的海洋,人的意识心念也如同在海洋中飘荡。众人在海洋的漂流中用有为去获取利益,而老子则用道的无为在生活的海洋去获取自然知识。众人所不学的老子去学;众人所追求的老子不去追求;众人所没有的老子却有。老子以鄙、以静来守道。众人喜欢山珍海味,而老子则喜欢清贫的生活。众人贵食物,而老子贵的是宇宙中天地的阴阳之气。老子以道气为道的乳汁,以道为母亲。人们贵食物,老子贵食母(道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