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夏遗珍_玉器33_良渚神人纹玉琮

 百眼通 2015-06-19

  时间:新石器时代。出土地点:浙江余杭。材质:玉。现藏: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玉琮,后世又称“辋(wǎng)头”,是一种用来祭祀地神的法器。根据《周礼》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神人纹玉琮是玉琮中的精华,被称为“琮王”。

  神人纹玉琮呈黄白色,有规则紫红色瑕斑,高8.8厘米,直径17.6厘米,孔径4.9厘米,重6500克。玉琮为扁矮的方柱体,内圆外方。中有对钻圆孔,俯视如玉璧形。

  玉琮琮体四面中间由约5厘米宽的直槽一分为二,由横槽分为四节。四面直槽内上下各刻一神人兽面图像,共八幅。

  神人脸作倒梯形,鼻子宽阔,以弧形勾画鼻翼,嘴巴阔且扁,嘴内用一条横长线、七条紧短线勾出上下两排十六颗牙齿,头上戴的内层为帽,外层为羽冠。上肢及腰,下肢弯曲,三足如鸟爪。神人的胸腹部以浅浮雕凸出威严的兽面纹,重圈为眼,有桥形额部,宽鼻、鼻翼外张,阔嘴,嘴中间以小三角表示牙齿,两侧外伸出两对獠牙。图案的线条细如毫发。

  玉琮形体宽阔硕大,器表光洁,规矩谨严、纹饰独特繁缛,代表了当时先进的琢玉工艺。

  专家们推测,内圆外方的形状,可能是原始先民“天圆地方”宇宙观的体现。在当时,每当丰收或祭日时,就举行隆重的祭祀典礼,良渚先民就用它来与天地神灵沟通。因此,玉琮是良渚人所用的宗教法器。神人兽面的形象,可能是良渚人崇拜的“神徽”。

  20世纪70年代初,浙江省余杭县长命乡的一个农民在翻地时,意外地挖出了一些古玉器。过文物部门鉴定,这个农民挖出来的古玉,是属于距今5000年前的玉器。

  考古人员沿着这个线索寻找,最后找到了一个叫反山的地方。说它是山,不过是比其他地方高出4、5米的一个大土堆,这个土堆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由人工堆筑的熟土堆。1986年,考古人员在反山墓地的八座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玉器多达3000余件,仅玉琮就有21件。在12号墓中,神人纹玉琮被平正地放置在墓主关骨的左下方。

  反山墓葬属于“良渚文化”。良渚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一支重要的古文化,距今约5300年—4000年。1936年,施昕更在家乡余杭县良渚镇,首次发现了大批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器、石器和玉器。以后,考古工作者在太湖周边的许多地方,又陆续发现了相类似的遗存。l959年,以夏鼐为代表的中国考古家,将这些史前文化遗址正式定名为“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玉器数量很多,玉雕技艺精湛,以琮、璧、钺最多,造型宏大雄浑,风格严谨深刻,纹饰以神秘莫测的神人兽面纹为主要特征,与北方红山文化玉器相映生辉。

  2002年,神人纹玉琮被列入64件禁止出国展出的文物清单。现藏于浙江省考古研究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