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洪师讲“勾子手”的用法和“三节”的变化和应用。

 安然362 2015-06-26

今天洪师讲到“勾子手”的用法。他说:“此次去上海,遇到你师叔冯志强,我们研究推手中的手法变化,发现在用捋和採时,他只抓我的手指,而不抓手腕;我为了破解其法,就用勾子手随着转化,再反拿他的手指。从上海回来之后,我理解出勾子手的妙用,在于擒拿和反擒拿。由此我推测,陈师晚年使用捋和採时,手法发生了变化,专拿人的梢节,找对方最薄弱的环节。”

 

接着洪师又给我讲解并亲身试验了“三节”的变化和应用。

 

洪师说道:三节不明,全身是空。我们练习太极拳,不仅要知道三节的部位,更重要的是要弄明白三节的配合变化和应用的方法。

 

三节又分外三节和内三节。我们今天着重讨论外三节,但对于内三节,也要有个认识,内三节是指内劲的分节,头为根节,腰为中节,足为梢节。

 

外三节当然是指身体外形的分节。以躯干而论,足为根节,身为中节,头为梢节;以手臂论,则肩为根节,肘为中节,手为梢节;以下肢论,则胯为根节,膝为中节,足为梢节。而且还要知道,三节之中又有三节;再以手为例,则腕为根节,掌为中节,手指为梢节。

 

对于三节的配合和应用则更为复杂,不仅多变,而且还可以循环运用。例如双方相对,总是先以手相接,被引则用手挤,挤被化则用肘击,肘被化则用肩靠;双方近身之后,又可以向相反的方向转回,从挤、肘、靠变为靠、肘、挤。

 

也有另一种情况,如果对方是急退步向斜方向引我,我的挤、肘、靠全部落空,而对方的引劲仍在继续;我则跃进前腿,向后转身(右手被引,则向左转身),右手继续向前顺缠化劲,以背部贴住对方的胸部,用背靠发劲;如果背靠也被化,则随着身体的继续左转,依次用左肩靠,左肘击,左手挤。这种变化又包含了身体左右的三节:一只手臂为根节,身背为中节,另一只手臂则为梢节。

 

功夫高的人,善于用梢节,因为用梢节,动作小而且快,更容易遇敌制胜。但是要知道,即使是梢节,应用时也是循环变化的。我们以手指为例,里缠(逆缠)则大指为根节,小指为梢节;外缠(顺缠)则小指为根节,大指为梢节(中指为中节)。再以每一根手指来区分,又可以分出三节,这是极小极密的三节。

 

由此看来,三节不但大处有,小处也有;竖着有上、中、下三节;直的有前、中、后三节;横的有左、中、右三节等等。至于三节的配合变化,全在你们自己去心神领会,不是老师都能讲得到的,所以拳谚云:“能给以规矩,不能给以巧”,“巧”是练出来的,这一点需要你们在练习中多加揣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