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潮语考释之潮语小考(六)

 广东黄汉光 2015-07-13
潮语考释之潮语小考     詹玉池         
【抛】 pha 《广韵》平声肴·匹交切。抛网pha-mang:撒网。明·何景明《津市打鱼歌》:“小船取速不取多,往来抛网如掷梭。”     
【齿巴】bà《集韵》步化切。《集韵》:“~牙,齿出貌。”《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萧雅一脸麻子,眼眍齿~,好似飞天夜叉模样。”       
【早起】tsá-khí早上(不同于起床的tsáu-khí)。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俺等了一早起,没有吃饭哩。”            
【漖】 kà 《集韵》去声效·居效切。 水分多。《玉篇》:“漖,水也。”               
【撽】khà《集韵》去声效·苦教切。敲击。《说文》:“撽,旁击也。”《庄子·至乐》:“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髐然有形,撽以马捶。”成玄英疏:“撽,打击也。”      
【势头】 “势头”,有二义: 一、威势势力,用威摄力量来恐吓人家;二、情势,指事物发展的趋势。这是一个通俗流行的口语,潮语不时也有这个说法。如说“伊个势好硬,个个都惊伊”。词例:一义。《醒世恒言》第十六卷《陆五汉硬留合色鞋》:“那老儿与一官宦人家薄薄里有些瓜葛冒着他的势头,专在地方上吓诈人家的钱财,骗人酒食。”《红楼梦》第一百回:“单可恨这些夥计们,见咱们的势头儿败了,各自奔各自的去也吧了。我还听见说帮着人家来挤我们的讹头。二义。《老残游记》第十四回:“县大爷看势头不对,恐怕小埝守不住,叫人赶紧进城吧。”郁达夫《她是一个弱女子》:“看她的势头,似乎又要站起来打了。”  
【称心】“称心”是适意,心情舒畅,心绪愉快的意思。潮语义同,有下面的几种说法:放假日,我和学校几个少先队员,带着清洁卫生的工具:抹布、扫帚、水桶,到邻居的一户老妇人家,洗地,擦桌椅,扫除垃圾。做了一个多钟头,大家干得好称心。那位老妇人也感到好欢喜”、“你愁眉苦脸,有什么事不称心”、“星期天,我和几个同班同学,一同到古城的几处著名的景点玩一玩,称心极了”等等。词例:晋·陶潜《时运》诗:挥兹一觞,陶然自乐,人亦有言,称心易足。”《红楼梦》第四十六回;“你这个爽快人……有什么不称心的地方儿?”林觉民《绝笔书》:“称心快意,几家能够。” 
【礼教】“礼教”原指礼仪的等级,《左传?庄公十八年》:“礼亦有数”,今潮泛指“礼节”。  
【法度】“法度”本指“规矩”、“制度”。《书?大禹漠》:“做戒无虞,阁失法度”;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庭。”今潮“法度”均为“方法”、“办法”义,如“伊无法度”(他没办法)。  
【新妇】媳妇。汉乐府《为焦仲卿妻作》:“新妇初来时,小姑姑扶床”,“新妇”指的就是“媳妇”。       
【大家】婆婆。唐代赵磷《因话录》:“昨夜大家小不安适,使人侍之”,“大家”指的就是“婆婆”。      
【度脾、度】潮汕地区为满周岁小孩做生日称做“度脾”,这是古代习俗的沿袭。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之五《育子篇》:“生子百日置会,谓之百脾;至来岁生日,谓之周碎。”《说文》:“孵,周年也。”  
【井花水】  潮语称新汲之井水为“井花水”。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法酒》:“秔米法酒:糯米大佳。三月三日,取井花水三斗三升,绢簁麹末三斗三升,秔米三斗三升。”亦作“井华水”,如《宋书·刘怀慎传》:“平旦开城门,取井华水服。”《本草纲目·水》“井泉水”条[集解]引汪颖曰:“井水新汲,疗病利人。平旦第一汲,为井华水,其功极广,又与诸水不同。”    
【草蛨】  蚱蜢古有诸种异称。《方言》卷十一:“蟒,宋魏之间谓之蚮,南楚之外谓之蟅蟒,或谓之蟒,或谓之螣。”晋郭璞注:“蟒,即蝗也。……亦呼蚱蛨。”《说文》:“蟅,虫也。”王筠《句读》:“按即今北人所谓蛨蚱,江南人谓之蝗虫。”《说文新附》:“虴蜢,草上虫也。”《玉篇》:“虴,竹百切。虴蛨,蟅蟒也。”《龙龛手鉴·虫部》:“蚱,蚱蜢,虫也。”蚱蜢属草上虫,故潮人称为“草蛨”。  
【白墡塗】  白垩即白土,潮语称为“白墡塗”。《神农本草经》卷四:“白垩,味苦,温,无毒。治女子寒热、癥瘕、月闭、积聚、阴肿痛、漏下、无子。生山谷。”《名医别录》云:“白垩,一名白善。”马继兴等先生注云:“一名白善,《吴氏本草》(见《一切经音义》卷五十九)作‘一名白墡’。”(1)《太平御览》卷九八八《药部五》“白垩”条云:“《本草经》曰:白垩,即白善土也。生邯郸。”白垩,《唐本草》(寺本)亦写作“白恶”,古人以土之黄色者为正色,白者为恶,因讳言“恶”,故改称“善”,复加土旁作“墡”为专用字,与“垩”作“”相似,居延汉简屡见“”字,如“六月癸未受檄载,以己丑到燧,得十五石。”(《居延汉简释文合校》173.23,173.10)(2)“口不塗。”(214.82)潮语以白垩为“白墡塗”,沿袭古称,“塗”为“土”之同源字。  
【鲑鱼】[kuai1]       河豚,潮语称“鲑鱼”,亦古语之遗。《山海经·北山经》:“(敦薨之山)敦薨之水出焉,西流注于泑泽……其中多赤鲑。”郭璞注:“今名鯸鲐为鲑鱼。”鲑,字亦作“”。唐陈藏器《本草拾遗》卷六“鱼”条有详述:“鱼,肝及子有大毒,入口烂舌,入腹烂肠,肉小毒。人亦食之,煮之不可近铛,当以物悬之。一名胡夷鱼,以物触之,即嗔腹如气球,亦名嗔鱼。腹白,背有赤道如印,鱼目得合,与诸鱼不同。江海中并有之,海中者大毒,江中者次之,人欲收其肝、子毒人,则当反被其噬,为此人皆不录。惟有橄榄木及鱼茗木解之,次用芦根、乌蓲草根汁解之。此物毒疾,非药所及。”(3)宋罗愿《尔雅翼·释鱼》:“今之河豚。……一名嗔鱼。”《本草纲目·鳞部》“河豚”条下云:“鱼,一作鲑……豚,言其味美也。○,谓其体圆也。”鲑,《广韵·齐韵》作“古携切”。“”为“鲑”之声符替代字,《六书故》音“均规切”。      
【廉】     廉,潮语用为表棱角之量词,《潮汕方言词考释》有详考(4),今略作补苴。《神农本草经》卷四:“连翘……一名三廉。”马继兴等先生注云:“一名三廉,《和名类聚抄》卷二十引《本草》作‘一名三廉草’。”(5)连翘别称“廉”或“三廉草”,当由其茎呈三棱状而得名。   
【飞尸】    潮语称突然间咽喉刺痛而吞咽困难为“食着飞尸”。“飞尸”本为神名,汉王符《潜夫论·巫列》:“土公、飞尸、咎魅、北君、衔聚、当路、直符七神。”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卷一以飞尸、遁尸、风尸、沉尸、尸注为“五尸”,云:“凡五尸,即身中尸鬼接引也,共为病害,经术甚有消灭之方,而非世徒能用。”(6)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三“飞尸候”云:“飞尸者,发无由渐,忽然而至,若飞走之急疾,故谓之飞尸。其状,心腹刺痛,气息喘急胀满,上冲心胸者是也。”(7)又卷四十二“妊娠飞尸入腹候”云:“飞尸者,是五尸中一尸也。其游走皮肤,贯穿脏腑,每发刺痛,变作无常,为飞尸也。”所述症候虽与潮语“飞尸”略有出入,论其语源理据并无二致。《本草拾遗》卷六“鲩鱼”条:“鲩鱼,无毒。主喉闭、飞尸,取胆和暖水搅服之。鲩似鲤,生江湖间,内喉中飞尸上,此胆至苦。”此处“飞尸”当近于潮语所指。     
【时行】潮语称流行病为“时行”,“行”读[h?觗1],与通常读[k?觘?觔1](行走)读[haη1](操行)异,故宜表而出之。古称流行病为“时行”、“时行病”、“时气病”、“天行”,如《肘后备急方》卷二“治时气病起诸劳复方”:……“即得病,曰阴易,杀人甚于时行,宜急治之。”《诸病源候论》卷九“时气候”云:“时行病者,是春时应暖而反寒,夏时应热而反冷,秋时应凉而反热,冬时应寒而反温,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病无长少,率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潮语“时行”当即“时行病”简称,犹言“天行”。同书卷四十六“时气病候”云:“时气病者,是四时之间,忽有非节之气……其气伤人,为病亦头痛壮热,大体与伤寒相似,无问长幼,其病形证略同。言此时通行此气,故名时气。世亦呼为天行。”  
【内伤】[lai6 siaη1]。  传统医学中“内伤”有二义,一为病因,即因七情六欲过度而伤损脏气为“内伤”,如《汉书·艺文志》:“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一为病名,指创伤损及肢体深部组织及脏腑、气血之病患。以上二义潮语通常读为[lai6sie1],而专指痨病则读[lai6siaη1]。俗语云:“好合癞滒同床,孬合内伤对门。”   
【空心肚】  空腹,潮语称“空心肚”或“空心腹”,“肚”亦腹也。古时以为饥饱服药关乎疗效,《神农本草经》卷一《序》云:“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空腹”或称“空心”,《肘后备急方》卷三“老疟久不断者”方:“藜芦、皂荚各一两(炙),巴豆二十五枚。并捣,熬令黄,依法捣,蜜丸如小豆。空心服一丸,未发时一丸,临发时又一丸,勿饮食。”敦煌写卷《杂方术·疾风方》:“……取黑名,余药弃之。晒干,盒中盛之,每日空心酒下四十丸。”  
【数念】[siou3 niam7]。  《诗·邶风·终风》:“寤言不寐,愿言则嚏。”汉·郑玄笺:“言我愿思也。嚏读当为‘不敢嚏咳’之嚏。我其忧悼而不能寐,汝思我心如是,我则嚏也。今俗人嚏,云:‘人道我。’此古之遗语也。”郑笺以汉代民俗证古语。且此俗流播至今,潮语尚然。人嚏,则云:“有人在数念你。”“数念”,说起,犹汉代语所谓“道”也。古或以嚏为不吉,《燕北录》“戎主太后喷嚏,近侍臣僚齐声呼‘治夔离’,犹汉人呼万岁也。”现代广州人嚏则云:“大吉利市。”  
【窜鼻空】[suanη1 p?觘7 kaη1]。  物体气味浓郁熏鼻,潮语谓之“窜鼻空”,窜,《广韵·换韵》作“七乱切”,潮语通常读为[ts‘uaη3]。窜,《集韵·桓韵》作“七丸切”,可知潮语读为平声作[suaη1]亦有来由,只是声母略变而已。马王堆帛书《养生方·[勺]》:“以汁染布三尺,阴干,辄复染。汁索,善裹布,勿令粗口。用,取大如掌,窜鼻空,小养(痒)而热。”整理小组读“空”为“孔”,且注云:“窜,《荀子·大略》注:‘容也’”(9)今按,“空”因有孔义,《考释》论之綦详(10),毋烦读破。鼻窦狭小,难容如掌药布,可知注误。《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臣意诊脉,曰:‘内寒,月事不下也。’即窜以药,旋下,病已。”唐·司马贞《索隐》:“谓以熏熏之,故云窜,音七乱反。”前揭帛文“窜”字用同《史记》。   
【败酱】  螃蟹生病,潮语或称“败酱”。家兄伟文语云,“败酱”为蟹之血液病,其血浓浊,乍死旋臭。初以为指“病酱”,后因药名而知当作“败酱”。《神农本草经》卷四:“败酱一名鹿肠。味苦,平,无毒。治暴热、火疮赤气、疥瘙、疽、痔、马鞍热气。生川谷。”  
【俭啬】[k ‘iam6 siak4]。  吝啬,潮语俗称“咸啬”,实为“俭啬”之音变。《诗·魏风·葛屦序》:“其民机巧趋利,其君俭啬褊急,而无德以将之。”《南史·曹武传》:“武性俭啬,无所饷遗。”潮语用法同此。  
【控】[koη3]。  敲击,潮语或称为“控”。《庄子·外物》:“儒以金椎控其颐。”成玄英疏:“控,打也。”《集韵·江韵》:“控,打也。”《说文》:“,从上击下也。”《齐民要术·种瓠》:‘《氾胜之书》曰:种瓠法……著三实,以马箠其心,勿令蔓延。多实,实细。”正用击义。控、同源犹如“空”、“壳”同源,“鸿”、“鹄”同源。《考释》指出,潮语“毃[k‘ok4]”合于古书“击头也”、“击也”之训(11),毃与“控”亦音近义通,毃、《广韵·觉韵》同作“苦角切”。  
【坉】[t‘uη7]。  以泥沙杂物填水,潮语,曰“坉”,如俗“搬山勿坉窟”(宁可搬山也不填水池)。《玉篇·土部》:“坉水不通,不可别流。”《集韵·混韵》:“坉,塞也。”又《魂韵》:“坉,草土填水曰坉。”古籍本用“屯”字表阻塞,“坉”当由“屯”字孳乳而来,《广雅·释诂三》:“屯,聚也。”聚集与阻塞义相因,《水经注·河水》:“长津硕浪,无宜以微物屯流。”“屯流”犹言“坉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闹闹穰穰,屯街塞巷,都来看迎大虫。”“屯”与“塞”互文见义。 
【设使】假使。曹操《自明本志令》:“设使天下无孤”。   
【好势】好的意思。江淹《云山赞序》:“壁上有杂画,皆作山水好势”。  
【步辇】步行。《唐语林》:“上令左右以步辇召之”。     
【古意】即殷勤待客的意思。杜甫《登兖州城楼诗》:“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知晓】即知道。韩愈《与崔群书》:“仆愚陋无所知晓”。   
【读册】读书。《唐书》云:“中书令读册”。  
【落暝】(mên5意为时至夜晚(注:暝,现多作“夜”,林伦伦老师考其本字为冥,通暝)。白居易《和雨中花》有:“人生不得似龟鹤,少去老来同旦暝。何异花开旦暝间,未落仍遭风雨横”;《和酬郑侍御东阳春闷放怀追越游见寄》有:“暮钟远近相互动,暝鸟高下飞追随”;《东楼南望八韵》有:“送秋千里雁,报暝一声猿”;《秋晚》:“觉寒蛩近壁,知暝鹤归笼。”明代江南才子王韦《秋居杂兴》“池面迎秋爽,山腰落暝阴;鹭窥霜藻立,蝉抱雨枝吟。”      
【目】(mag8)”即眼睛,潮语保留古汉语传统,仍称为“目”,这在先秦典籍中比比皆是,教科书中随处可见,诗歌更是不胜枚举,如世人熟悉的唐王之涣《登鹳雀楼》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眃】(hung1)”指朦朦胧胧,《文选·张衡〈思玄赋〉》有:“缤连翩兮纷暗暧,儵眩眃兮反常闾”。即是此意。眃现多叠用,方言口语常用为“眃眃”,形容眼睛、目看东西不很明朗的状态。
 【睒】(iam2)”看,窥视,扬雄《太玄》有:“初一:瞢腹睒天,不覩其畛。测曰:瞢腹睒天,无能见也”,大意约为迷迷糊糊、懵懵懂懂看天空,什么都见不到。“睒”在古诗赋中亦习见,如南宋岳珂的《徽宗皇帝秋赋御书赞》有:“鸾翔龙翥兮,太平之踪。神睒鬼哭兮,太平之工”;如南北朝庾信的《枯树赋》有:“若乃山河阻绝,飘零离别;拔本垂泪,伤根沥血,膏流断节;横洞口而欹卧,顿山腰而半折;文袤者百围冰碎,理正者千寻瓦裂;载瘿藏瘤,藏穿抱穴,木魅睗睒,山精妖孽。”       
【个】gai5在潮语作为量词的时候听起来似乎比较“土”,如个物、个杯、个神经等等,不过 “个”在雅词中多有出现。如宋柳永《小镇西》有:“意中有个人,芳颜二八。天然俏、自来奸黠。最奇绝。是笑时、媚靥深深,百态千娇,再三偎著,再三香滑。”宋汪元量《柳梢青》有:“缓引壶觞,个人未醉,要我吟诗”。这例“个人未醉”,与日常口语完全相同,常混酒场者,一年下来听它个百十回也不多。    
【瞀】(bhu7)”指眼花头晕,昏昏沉沉,错乱等,现方言口语常常叠用“瞀瞀”来形容人的精神状态欠缺,不很清醒等。屈子《九章·抽思》中有:“低徊夷犹,宿北姑兮。烦冤瞀容,实沛徂兮。愁叹苦神,灵遥思兮。路远处幽,又无行媒兮”。这里的“瞀容”,以眼睛的无神进一步说明面色的憔悴。宋玉的《九辩》有:“慷慨绝兮不得,中瞀乱兮迷惑。私自怜兮何极?心怦怦兮谅直”。卓文君的《诀别书》有:“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唐王维《宋进马哀词》有:“忽思瘗兮城南,心瞀乱兮重昏”,等等这些,其中的“瞀”意义与潮语同。唐韩愈《南山诗》有:“初从蓝田入,顾盻劳颈脰。时天晦大雪,泪目苦蒙瞀。”则直指眼花貌,与方言口语“目眃眃”义同,也有不少人习惯说“目瞀瞀”,这两者并无对错,事实上亦通用,无什大区别。   
【擿】sêg4掷,丢,乱扔。《庄子·月去箧》“擿玉毁珠,小盗不起”。《史记·刺客列传》“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宋苏东坡的《乐全先生生日以铁拄杖为寿二首》有:“三年相伴影随身,踏遍江湖草木春。擿石旧痕犹作眼,闭门高节欲生鳞。”唐皮日休与陆龟蒙的《北禅院避暑联句》中,陆龟蒙承句后启句有“岂独断韦编,几将刓铁擿”。唐皮日休《奉和鲁望白菊》还有:“玩影冯妃堪比艳,炼形萧史好争妍。无由擿向牙箱里,飞上方诸赠列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