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雄秀特出的颜真卿

 爱雅阁 2015-07-13


作者 马新宇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郡望出自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魏晋以降,颜氏即为江左望族,世代以儒雅传家,善小学,留心翰墨。颜真卿幼承家学,并重真、草。颜真卿走上仕途之时,正当唐王朝由盛转衰时期。天宝十二年,颜真卿被杨国忠等仕宦佞臣所排挤,出为平原太守。越明年,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安史之乱”,颜真卿在平原郡率先高举义旗,又与从兄颜杲卿等颜氏家族联合抗击,终因孤军奋战,粮尽城破,颜氏家族30余人殒命贼手。战乱平息后,颜真卿被任命为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授鲁郡开国公,史称“颜鲁公”。不久,又因直言忠谏,开罪权臣,屡遭贬斥。建中四年,适逢李希烈叛乱,皇帝听信奸臣卢杞之言,以不劳师旅为由,遣年高望重的颜真卿亲去宣抚。颜真卿明知奸人加害,亦无惧色,未别亲人,只身前往。威武不屈,守节如玉,终被缢死在蔡州龙兴寺内,时年77岁。

 

在书法史上,颜真卿是继“二王”之后书法成就最高,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书法家。他的楷书端严宏伟,颇具盛唐气象,并与他高洁傲岸的人格相契合,是书法美、人格美浑然一体的杰出典范。颜真卿楷书风格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最初轻健秀逸,源于母族殷氏,而得力于褚遂良、张旭,如《王琳墓志》、《郭虚己墓志》、《多宝塔碑》等;广德(763年)以后,趋于茂密圆劲,成就自家风貌,如《郭家庙碑》、《颜勤礼碑》等。世称“颜体”,又与柳公权并称,有“颜筋柳骨”之誉。
 


唐代士大夫崇尚名节,建功立业的雄强抱负、马革裹尸的慷慨悲歌,常常令人痛心疾首,颜真卿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和典型的悲剧式人物。当英名烈士与盛唐气象随着金戈铁马的滚滚烟尘逝去之后,宋代士大夫纵有万般豪情,也难免生出报国无门、英雄迟暮之憾。苏、黄等豪杰之士,对此颇有感怀。欧阳修认为,“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东坡则说:“吾观鲁公书,未尝不想见其丰采,非独得其为人而己,凛凛乎若见其诮卢杞而斥希烈也。”士大夫的本色和既定立场,使他们本能地倾慕和景仰先贤的英迈气概,对颜真卿其人其书的好感即是明证。事实上,颜真卿在唐代书名不著,而大盛于宋代,正与欧阳修、苏东坡等人的极力推崇和文化阐释密不可分。


     颜真卿一生好尚名节,竭力于人伦教化,书法变法也与此相关,而非纯粹出于艺术自身的考虑。乾元三年(760),颜真卿表奏
肃宗,乞御书《天下放生池碑》题额,以光扬不朽,并说:“缘前书点画稍细,恐不堪经久。臣今谨据石擘窠大书一本,随表奉进,庶以竭臣下屡屡之诚,特乞圣恩俯遂前请,则天下幸甚,岂惟愚臣?”所谓“擘窠”,本指刻印时横直等分的界格,意指把碑刻界格撑满,作笔画密填的篆书大字,后世遂以擘窠指代大字书法。颜真卿晚年成熟的作品如《颜家庙碑》、《郭家庙碑》、《麻姑仙坛记》等,点画均明显加粗、加重,结体以界格内的单字撇捺收缩、字形方整、四围充盈为特征,进而以单字内松外紧的弧曲张力,配合字间、行间的紧密衔接。这种以牺牲单字的灵动舒展为代价,突出整体章法的做法,形成了颜体碑书特有的博大雄浑的气势和审美基调。同时,为了适应这种审美风格,颜真卿也在笔法上做了相应的调整,强化用笔起承转合的提按顿挫,增加直曲变化。以繁复严谨的笔法构成作品的审美基调,法度尽显,威仪尽出。

 

苏东坡对颜书及其历史地位有着极为深刻的评述,他认为:“钟(繇)、王(羲之)之迹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至唐颜、柳,始集古今笔法而尽发之。极书之变,天下翕然以为宗师,而钟、王之法益微。”可以说,颜体留给世人最大的启示并不限于那沉雄宽博的气象,更在于笔法自身的意义。后世取法颜体的人为数众多,但真正能够参透其中奥秘而不为形质所囿者并不多见。清代钱沣算得上学颜有成的书家,所作颜体楷书颇具规模,但结体刻板、用笔单调,大失颜书意趣。清代王澍认为:“学颜公书,不难于整齐,难于骀宕;不难于沉劲,难于自然。以自然骀宕求颜书,即可得其门而入矣。”可谓知言。

当然,书碑本于庙堂雅正清刚的审美基调,端严工稳而风神俨然,但法度的高度强化必然造成程式化的弊端,终不免自掩枢机,有损于个性意趣的发挥。东坡《题鲁公书草》说:“昨日长安二诗文,出所藏颜鲁公与定襄郡王书草数纸,比公他书,尤为奇特,信手自然,动有姿态,乃知瓦注贤于黄金,虽公犹未免也。”砖瓦乃至滥至贱之物,以之作为赌注,自然不会有矜持、紧张之感。行草书与端楷之间审美意趣迥别,也跃然纸上。

 

 “安史之乱”中,颜真卿侄季明被安禄山叛军所杀,《祭侄稿》即为此时之作。既是草稿,又出于悲愤之笔,因此,此作本意在于文辞内容本身而不在书法,多处错讹涂抹即是明证。唯其如此,更具沉厚郁勃、天机自见的神韵。通篇急涩枯润,姿态横生,挥运的抑扬顿挫与文思咏叹同调,最末一行则为“呜呼哀哉”的痛悼心颜之笔,堪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绝世经典。从孙过庭所谓“取会风骚之意”的观点来看,《祭侄膏》较之大名鼎鼎的《兰亭序》也无须多让,“天下第二行书”的盛赞当之无愧。

 


图片
 
八关斋会报德记.

 

图片
多宝塔碑
 

 

图片
告身帖
 

 

图片
祭侄稿
 

 

图片
麻姑仙坛记
 

 

图片
裴将军诗
 

 

图片

 王琳墓志


 

图片
颜勤礼碑
 

 

图片

小字本《麻姑仙坛记》 

 

图片
 颜氏家庙碑.

 

图片
 争座位帖.

 

  图片

颜真卿

 
图片 


郭虚己墓志

  
在为这篇文章选择这两首曲子的时候,马新宇教授授课时描述宋大夫的话一直回荡在我的耳畔 ,一幅画面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一个个历史人物鲜活跳动在我的眼前,仿佛穿越在那个年代,难免不为名士英雄而感怀、唏嘘!“当英名烈士与盛唐气象随着金戈铁马的滚滚烟尘逝去之后,宋代士大夫纵有万般豪情,也难免生出报国无门、英雄迟暮之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