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柬埔寨高棉菜除了Amok还是Amok一样,越南的吃,看上去似乎除了pho(粉)就是pho的乏善可陈,但事实上也并非如此单调。 首先不能太迷信在国外吃的越南餐厅。说回来,在奈良也吃过一次越南菜,日本的东南亚菜馆多是本国人过来开,一股脑营造那种风韵,就像印度餐厅都带着一股日式咖喱味一样,越南菜的问题也是好看、足够像,但不够接地气儿。 (奈良越南餐馆的春卷) (这碗升级版的越南粉浮着黄黄的油花儿,用的是柱状的细米粉) 这一点上,我认同蔡先生说的,“小贩食品,是绝对在家里做不出来的,因为三四碗东西,汤料一定下得不足,店里热的汤,只用一个巨大的桶,几十斤肉,几十斤骨头,甜味方出,而且是天天做,月月做,年年做,累积下来的经验,才能掌握。”
到了这个长条形的国家,重头戏自然是典型的小贩食品越南粉pho,从西贡开始一路吃粉到河内,pho是我第一个学会也印象最深刻的越南文单词。国内南方生活的日子里也吃了不少粉,肠粉米粉河粉到陈村粉抱罗粉土豆粉红薯粉绿豆粉……而越南一般所谓的pho呢,口感上最像河粉,宽窄厚度每个城市都不同,那越南牛肉粉特别在哪里呢? 一是它的汤底,用牛骨熬成,加姜、甘蔗、八角还有鱼露等国内不常用的料;二是吃粉时的配料,标配就是生豆芽、小柠檬、生辣椒,还有一盘罗勒叶,有时还会混入鱼腥草和薄荷叶。吃的时候往汤汁里挤上柠檬汁,加入香料叶子和生豆芽即可。 对于狭长的越南来说,从南到北,pho这个东西自然随着纬度和当地人的习惯,发生了各种变异。 西贡范五老街附近吃到的就是这样最典型的牛肉粉了,4万5越南盾(合15元),不便宜但用料足。没有明显的招牌,只见乌泱泱的坐满了皮肤黝黑的本地人,桌子快摆到路中央去。 一个大锅扑腾扑腾滚着高汤,上来一大碗汤粉,上面飘着葱花,和半浮沉若隐若现的胡椒牛肉片,粉是细软的,像极了穿奥黛姑娘的水蛇腰,入口即断,却没有江南素面那股烂糊味。 在大叻,我们就吃到一种颜色黄蜡蜡的扁粉,摊主会给你从一锅烧的红艳艳的猪肉里捞起汤浇上,加入花生末,还有一种脆脆的芝麻薄饼。黄面比起河粉多了嚼劲,但仍是有点脆生生的,只是颜色好看。 在会安,这粉又变异一种叫Lao cao的东西,基本上类似干捞河粉,加上脆饼、小蛋黄、花生末和罗勒叶。 而到了河内,在一家非常热闹的小店发现粉的新类型。像粉丝那么细的粉做底,如果干捞则会淋上稠稠的肉汁、偏甜,里面有菌菇和香菜叶,同样加脆饼,额外有一碗猪骨汤配两根小油条。 除了粉之外,在越南的20天里吃得最多的主食就是街边摊的Com了,即我们这儿荤素菜加米饭的快餐。一般肉菜就是猪扒啊鸡肉之类,还有炒蛋、青菜、萝卜等家常菜,基本上是3万盾一餐(折合约10元),荤素搭配可自选,加上一碗汤。 在顺化找到过一家比较大的Com店居然有20多种菜品,包括鱿鱼啊猪蹄等。而印象最深是却大叻市中心的一间,别的配菜天天换,却每日都有很好吃的香茅猪扒,导致连续几天睡到中午自然醒,睁开眼睛就往那家店奔。要知道,在越南找到一个价格OK东西也不会太甜太怪的地方,多不容易!
接下来就是越南其他东西的主题了,一个字“甜”,这个甜度直到中东才被埃及人所超越!几乎所有标着“with milk”的滴漏咖啡里都加着厚厚一层炼乳,我的常规做法就是先要一杯热咖啡,然后再要一大碗冰块,边稀释边喝,基本上能把一小杯咖啡喝到10倍的分量。 (别被这黑乎乎的咖啡迷惑了,底下沉着半杯子炼乳啊!) 所以说,越南的甜品会是怎样一个甜的程度呢?可想而知。第一次快把我甜到吐的甜品,终于在大叻出现了。 原料大致是五谷杂粮之类的豆啊莲子薏米花生,但偏偏是煮得又稠又腻,一勺捞起来,简直就是新鲜出锅的拔丝地瓜即视感。几样混合成一小碗后,在我们想用肢体语言表达不要加糖之前,老板就狠狠地舀了一把炼乳进去。结果只能又要一大碗冰,在大叻寒冷的晚上瑟瑟发抖地吃着甜死人不偿命的甜品。 相对来说,河内夜摊的类似甜品倒很好,除了以上这种,还有热乎乎的姜汁汤圆,特别的是用绿豆和椰青做的内陷,口感绵软又带有椰子清香,暖暖的红糖姜汤做底,实在妙不可言。 咖喱倒是没什么特色,总体感觉咖喱味淡,还是偏甜,不像泰式咖喱那样浓烈。 越南春卷倒是,不论是炸的还是用粉皮直接包的,胜还是胜在蘸的sauce。据说还有人特别迷满大街都卖的法棍,越南法棍的吃法是往里面加混合馅料,主要有鸡肉、火腿、熏猪肉、蛋丝、香草、萝卜丝、黄瓜等等,每个摊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搭配方法。 越南的食物真说不上有多么特别多么美味,正如会安那传说中大名鼎鼎的“白玫瑰”,名字多炫丽,无非是用粉做的近似半透明的皮,里面裹肉馅,类似馄饨样,上面撒上肉松再配酸甜酱汁。 一路下来,吃得最畅快的是几乎每天和七姑娘分一整个榴莲,以及便宜到死的释迦果;还有西贡范五老街的那杯百香果芒果沙冰,不约而同,跟好多去过西贡的朋友说起,居然都有这间小摊的共同记忆。 吃得最舒服的,则是大叻寒冷夜晚的海鲜小火锅,以及香茅田螺。 方法倒和家乡这边类似,把螺肉挖出来之后,和了肉和香菇、姜粒等,复尔填充进去,只是多了一片香茅叶。蒸熟之后不仅有香茅特别的味道,吃的时候也特方便,只要拿着香茅叶一抽就把整个肉馅带出来了。 吃得最销魂的,那当然是大叻山坡道上的榴莲雪糕椰子冰;而吃得最恋恋不舍的,自然得数在大叻每天至少三杯的滴漏咖啡。 这么说来,好像大叻成了越南美食之都似的,再加上它怡人的温度和好到让人想哭的蓝天白云,如果只去一次越南,一定要去大叻才行。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也不够!!! PS:谢谢大叻开始的每一顿饭都有“非典型性懒人吃货”七姑娘陪伴,对吃执着到接近顽固的主页君有时候会因为想吃一样东西吃不到而郁郁寡欢上三天,此时有一个总是随我心意的饭搭子是何其幸运的一件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