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外科为何变弱了?

 雨润秋实 2015-07-19


(本文为健康报·医生频道原创作品,转载请标明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外科教研室主任 裴晓华


  北京地区中医外科历史辉煌,燕京外科作为中医外科的重要流派之一,其名医大师比例、医疗技术水平都曾在全国居首。但近年来,在经济利益驱动和其他一些因素的冲击与影响下,中医外科尤其是中医外科外治的一些手段和药物正在被忽视和停止应用,这对发展中医外科乃至中医事业都是不利的。

  中医外科究竟弱在哪儿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中医外科和内科的发展不均衡,外科明显弱于内科。从地域而言,中医外科又出现南北发展不均衡的情况,虽然近年来也在不断发展,但步伐不大,凝聚力不足,学术氛围不高,辐射力度不够,学术创新力不强,学术继承队伍后继乏人。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传统外用药物减少

  外用药是外治法的重要环节,中医外治的膏丹丸散等剂型是经典剂型,溃疡油、红纱条等是在北京使用数十年的效佳价廉药物,因为售价赶不上成本,作为自制剂,已被药房停止制作。一些广受老百姓欢迎的一用就好、一贴就灵、一抹就止的药物已经逐步退出医疗市场,如拔毒膏等甚至已经停产。外科外治用药基本上被价格高昂的化药、合成药物辅料所代替。

  2.传统外治技术失传

  中医外科与内科的显著差别之一在于其外治法的应用。中医外治法具有巨大的技术含量,由于其操作直观、见效迅速、质控方便,被诸多外科专家一致认为是继针灸、推拿走向世界后,目前最有希望向国际推广和出成果的部分,但由于一些原因所困,目前面临着发展的困境。

  随着传统剂型的停产及使用减少,一些药物的制作方法,如膏药制作等也后继乏人;老药工的技术无人继承,面临失传的局面。由于无药可用或药物由西药代替,中医外科研究的中医局部辨证用药及局部敷药的经验技术将被废弃。此外,许多疗效显著的外治技术,如火针烙法等也因经济收入不高,逐渐被淘汰。

  3.队伍建设困难

  中医院校的毕业生在一无药物、二无效益的前提下,改行者大有人在;或即使身处外科,也很快被西化,二级医院的中医外科所占份额极低,基本处于毫无特色、发展彷徨的境地。行业的兴旺取决于人才,若中青年医师目前所处学习空间及可塑平台任其发展,将造成中医外科后继无人的局面,中医外科走向消亡只是时间问题。

  4.理论传承及创新都不足

  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学科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燕京外科流派的理论传承及创新方面等都存在不足。一是北京对燕京外科流派的理论体系、诊治经验缺乏统一的整理总结,大部分中医外科医师对燕京外科流派的特点、学术渊源知之不足;二是随着疾病谱的改变,新的治疗热点不断出现,如在泥石流救灾、汶川地震等重大创伤性疾病中中医外科外治技术彰显了很大的优势,如何将经典外科理论应用到新的疾病谱中,有待于理论上的创新、科研上的摸索、经验上的总结、技术上的辐射。

  5.科研没有标志性成果

  近些年中医外科专家未能形成标志性成果,如重大新药、有国际影响力的文章、重大奖项等,未能将现有的优势病种进行科学、系统、规范化的总结;目前临床疗效确切的外用药也未能充分揭示其机制,并使其产业化。

  守住阵地 我们急需做点啥

  振兴以北京地区为首的北京中医外科绝非一朝一时,也绝非一人之力可以完成,它需要广大中医外科同仁的积极参与,也依靠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和鼓励。笔者认为,目前急需完成的任务体现在以下几点:

  1.扩大诊疗范围,把握主阵地

  在保持传统优势学科主攻方向的基础上,顺应疾病谱的变化,培育和发展新增长点,扩大中医外科阵地,凡临床疗效显著、中医优势特色明显的疾病,就必须重点研究和积极发扬。融合中西医之长处,解决西医目前难以解决治疗难点,如手术后窦道形成、血管介入治疗后血管再狭窄、腹部手术后肠梗阻等。

  2.坚定信念,继承、弘扬中医特色

  中医外科学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技术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如煨脓长肉法与湿性疗法、拔火罐与负压引流、局部辨证论治体系与创面床准备理论等,无不体现了世界医学最先进的思维理念。

  中医外科学是保留中医传统特色优势最多的学科,我们要对中医外科重要的治疗原则,如消、托、补等进行系统的整理及研究,规范中医外科疾病名词术语,对诊疗规范进行研究,使其特色更鲜明、优势更突出。

  3.创新外治药物与技术,提高临床疗效

  多数传统制剂的剂型、色泽、味道、给药方式等较难适应现代临床的需求,要提升中医外科传统外治法的技术含量,建立新技术、新方法,最大限度发挥外治法的疗效。

  此外,还应打破“手术是西医的东西,中医不能手术”错误观点的束缚,纠正限制中医开展外科手术的行为,积极开展手术疗法;同时在相关收费项目中体现手术疗法等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的劳务价值,或建立中医特色技术补偿机制。

  4.注重人才培养,造就名中医群体

  人才的成长必须有适宜的“土壤”,确保在二、三级医院中独立设置中医外科临床科室;在高等层次上形成以国医大师、中医泰斗等为核心,以中青年为学术骨干,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中医特色的诊疗团队,促进中医外科事业的传承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