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美丽叫等“待” ——结合教学实践谈“阅读就是对话” 168教学网址|168博客网址- 默默无闻的教育教学博客 莱州市金城中学 于鸿丽 在提笔开始写作业的瞬间,我想到了今年春天我们学校童老师到博兴实验学校进行同课异构的情景: 这次同课异构的授课内容是现代诗人牛汉的诗歌《华南虎》。这首诗写于十年动乱时期。1973年6月,作者到桂林看到被囚禁在笼子里的老虎,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回到干校写下这首诗,表达了对倔强不屈的精神和人格的礼赞。整首诗感情激荡,具有一种崇高的悲剧美。 根据诗歌的文体特点,经过反复磨课,我们语文组达成共识——运用诵读法,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来领悟诗歌的内涵,品味诗歌的语言和意象。但怎么读、采用哪些方式去读,我们却发生了争执:一种意见认为在导入新课后,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将学生带入到一个特定意境,从而达到情感的共鸣,使课堂达到高潮、出现亮点;另一种意见认为先让学生自由地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每一次诵读都提出具体的要求,诸如:读准节奏、读出情感等,继而让学生展示读,在此基础上如果学生没有达到理想的诵读效果,再由老师范读,引领学生进入诗歌所表现的意境。 两种意见争执不下,最终的结果是由于学生反复品读占用时间太多,不能完成课堂的学习目标而选择了第一种作法。童老师在这次同课异构活动中因为优秀的个人素质、绘声绘色的范读得到了专家领导的一致好评。 但我却不甚认同当时关于“范读”时机的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的个人积累、生活经验、阅历、性格、关注的角度等不同,对文本的解读、阅读的感受等皆不同。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对作品的原初反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实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完成与作品的对话、与老师的对话。 那么,阅读教学如何实现这种对话,达到“让三颗心跳起来”的学习效果?我认为要有以下基础和条件 一、要尊重学生的阅读过程。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变成一个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这就要求每个教师关注学生独特的内心世界,以平等心态和学生交流,尊重学生的个性,允许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读文本,允许他们拥有不同的阅读理解,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更允许他们有一个“犯错误”、“耽误时间”的学习过程。就像上述的《华南虎》的教学设计,无容置疑,学生根据每一次的诵读要求自由地反复地诵读诗歌可能会耽误很多时间,学生的展示阅读也可能不会出现我们所期望的亮点、达到我们所设想的高度,但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由把握诗歌的节奏,到揣摩诵读的感情,再到身临其境设想诗人的境遇,期间的学习过程是何等美丽!期间的感受、体验、理解又是多么珍贵!设若我们老师在学生还没有很好的解读诗歌的基础上,就将自己对诗歌的理解通过“范读”的形式很煽情地传递给了学生,将华南虎的那种悲壮美经过我们的“咀嚼”喂到学生的嘴里,我们的学生又如何品尝到咀嚼过程的甘甜?又如何体验那种灵魂的震撼和感情的共鸣,实现与作品与作者的对话?又如何欣赏到学习过程中的旖旎风景?因此,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让我们尊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多一点儿耐心,少一点儿恨铁不成钢的揠苗助长,少一点儿嫌学生耽误时间的越俎代庖。教师好比农夫,我们只能为幼苗除草、松土、浇水、施肥,而不能代替幼苗生长,代替桃李开花、结实。 二、要相信学生的阅读潜能。 我们的语文教学是学生的母语学习,学生自幼就有主动学习的潜能、阅读求知的潜能、表达交流的潜能、探究、创造的潜能、自我完善的潜能。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洒脱一点,放手一次——学生已经会、学生自己能学会、学生通过互助能学会我们就坚决不讲,取而代之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体验、领悟,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记得,2010年我参加了莱州市的优质课评选,授课内容是鲁迅的《故乡》。在学习小说中的人物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让学生来为杨二嫂配音。学习的过程是自主揣摩练习——小组内交流分享——展示——评价。当学生经过上述学习过程,将杨二嫂的尖酸刻薄绘声绘色地演绎得淋漓尽致时,在场的评委老师瞠目结舌,我也至今记得学生的那种兴奋、当时场面的那种“火爆”。试想,如此等等,杨二嫂的性格特征还用得着我们老师口干舌燥地分析总结吗?学生在感受、体验、品味的过程中已经自己解决了。因此,让我们相信学生阅读的潜能,大胆地放手一次。 三、要搭建轻松学习的平台 阅读教学过程其实是一个对话的过程,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老师、同学对话的过程,就像视频里方老师所言“让三颗心一起跳动”。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个性阅读起引领作用,为学生搭建一个适度的平台,让学生能够自由地思考,充分展示个性和智慧,能动地谋求自身发展。在这个“平台”上教师要民主对待学生,善于倾听,学生要敢于表达、乐于表达。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彰显,个性思维才能得到解放和发展,个性品质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 “阅读就是对话”这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老师的重视。但在日常的教学中,尤其在优质课评选、示范课展示等活动中,由于各种原因,例如:教师角色的定位不准,不少教师想通过自我才艺的展示形成课堂的亮点,达到课堂的高潮;或者是因为担心学生的阅读时间太长完不成学习任务;或者因为考试成绩需要,刻意地追求“标准答案”等原因,这种对话还没有真正达到“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的理想境界。 那么,请让我们慢下来,就像牵着蜗牛散步一样,慢下来我们就能够“闻到花香”, “感到微风”、“听到鸟叫,听到虫鸣”、“看到满天亮丽的星斗”。 慢下来,你会发现思维的对话是如此美好, 慢下来,你会发现阅读的途中有动人的风景, 慢下来,你会发现孩子们的美丽可爱。 记住,有一种美丽叫“等待”。 请您点击博文右边及下面广告页面,或许给你带来意外的惊喜,或许给你增添一定量的人气,有了你的支持,我相信彼此间的友谊倍增,博客效益剧增,不妨试试,合作愉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