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地理突显“六新”“四常”

 靠谱高考地理 2015-08-08

今年的高考即将到来,通过一年的高三复习备考工作和有关高考专家对高考的研究和预测。笔者提出高考地理的一些看法与同仁共飨。

一、“六新”──“新考纲、新考点;新课程、新理念;新载体、新焦点”

1.新考纲、新考点

2006年新考纲保持了应有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在稳中求改,稳中出新。突出全面考核考生的人文知识及基本素养,强调考查考生新情景下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运用基本原理和基本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阐释和论证问题的能力。具体改动如下:

地理学科的考试内容从内容的覆盖面和能力要求方面都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改动。主要作了三个方面的改动:

一是删减超出现行教材的非地理性的内容;

二是对大纲中表述不统一的部分进行了改写,使各部分的内容表述更加一致,更加明确;

三是对个别次级标题进行了改写,使之能够概括其下的具体考试内容。具体说明如下。

(1)将自然地理部分“2.大气(2)对流层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的运动”中的“气温水平分布的一般规律”中的“水平”二字删除。改动后为“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这样就使关于气温的两个部分的表述比较平衡,前面是“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后面则是掌握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改动后的文字表述更为简洁、准确、全面,避免了原来的表述似乎有不要求掌握气温垂直分布状况之嫌的问题。

(2)纠正了自然地理部分“2.大气(4)天气、气候与人类”中的一个印制错误。即在气象灾害的表述中,“寒潮、台风、暴雨、大气等气象灾害……”,“大气”是“大风”之误。更正后为“寒潮、台风、暴雨、大风等气象灾害……”

(3)对自然地理部分“3.海洋(1)海水的性质和运动”中表述不全面的地方给予了补正。即原来的“海洋表层平均盐度、温度的变化规律”,给人一种似乎不要求其分布的错觉。改为“海洋表层平均盐度、温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4)自然地理“4.陆地(1)陆地的组成要素”不能涵盖下面的全部内容,存在纲目与细目不尽一致的毛病。在其后增添5个字,改为“(1)陆地的组成要素和地壳变动”,比原来的表述有所改进。

(5)自然地理“4.陆地(3)陆地资源和地质灾害”的第一个细目的最后4个字“资源问题”,过于笼统,将其改为“人类对陆地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使得大纲的该部分要求明确具体,便于掌握。

(6)人文地理“1.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1)农业”的第一个细目“影响农业发展的条件”与工业采用术语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存在不统一的问题。故采用术语表示,改为“农业区位因素”。

这就要求广大考生要注意:往年考得少的内容,并不意味着不重要、无亮点,可能是命题人无暇顾及。稍事休息,短暂停顿,命题人犀利的目光可能触及到昔日“遗忘”的角落。如“海洋矿产和海洋空间”“聚落的形成”“电子通信”“文化景观的构成与特征”等。

2.新课程、新理念

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主要有: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求;重视对地理问题过程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的评价。如“天气变化的过程分析”“3S系统的应用”等。

3.新载体、新焦点

新材料、新数据、新图形、新视角、新焦点,奉献给考生的是新情景,分析新情景,挖掘深藏的内涵,链接学科主干知识,是突破的必由之路。如“地理课外小组的一次地学活动”“一个地理小实验”“一次调查”等。

二、“四常”──“常考主干知识;常用解题方法;常见的基本题型;常练的热点问题”

1.常考主干知识

国家考试中心每年都要不厌其烦地、明白无误地告示天下考生:高考注重对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的考查,特别是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实际上每年的命题也是如此。据统计如下15个内容是年年考的:

1.时间的计算2.气候3.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4.资源5.地形6.农业的区位选择7.工业的区位选择8.人口增长9.城市功能区10.交通运输线11.旅游12.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13.环境问题14.热点地区和国家15.中国的区域差异与国土整治

2.常用的解题方法

地理解题,有规律可循,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做一题胜做万题;高考复习要对典型题型进行深入的剖析,探寻解题方法,加强对重点题型的练习,这样才能在高考中稳操胜券。经常用的解题方法有:

计算法。这种方法的前提,一是要求考生有一定的数学基础,二是要求考生能把握相应的地理意义和地理规律,地理计算是一项重要的地理能力,也是高考中一项重要考点,在历年次高考中均占有一定比重。

比较法。用比较法解题的关键是要有扎扎实实的地理基础,平时要多寻找不同地理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善于从不同角度认识地理事物,用联系的观点看地理事物,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去认识。

图解法。变换视角,变式思维,把图与图进行一下转换,能够变抽象为直观,变困难为容易,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问题进行辨证地思考,可以使所学知识更灵活、更深刻,综合性更强。

3.常见的基本题型

研究题型的特点,掌握同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平时加强对重点题型的练习,不仅能够保证解题的正确性,提高解题效率,还能够达到做一题会一法,统一类的做题效果,从而提高解题能力。有如下几种常见题型:

识记型。如对地理概念、地理数据、地理事象的分布、地理特征等是地理学习必须记忆的内容,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并将其灵活运用,就能解答一些难度较大的试题;

推理型。主要考查考生对地理事物之间关系的概括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题目的情景来源于生活,因而考查学生能力的功能十分明显,这类试题越来越受专家好评,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大;

探究型。一般以简单的题干信息为基础,以一条探究思路为引导,通过分小题逐步给出信息,引导学生用所学过的知识一步一步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4.常练的热点题目

人类长期关注的“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是高考永恒的热点。高考复现率的重点内容,时事地理,对世界格局影响较大的事件,民族、宗教、恐怖主义、科学考察等亦为高考热点、焦点问题。比如:

2006年的热点问题:“十一五计划”、循环经济、松花江污染事件、神州六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和返回、能源问题等。

对热点的复习,一是要细化,全面地、准确地掌握相关内容,二是要深化,使地理区域特征原理化,三是要活化,将整体地区和跨区域局部地区的问题结合起来。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只要把握好考纲,明确地理高考的考试范围,领会高考地理试题的题型特点,运用正确的答题方法,就一定会在高考中获得优异的成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