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潍坊:健身气功·易筋经集训日志整理版

 一条小飞鱼儿 2015-08-12

山东潍坊:健身气功·易筋经

集训日志整理版

 

    起势:

  

    站好后先自行调息数次,平静心情,进入练功状态。

 

    掌要注意平贴裤缝(不能像太极拳那样未开步前比较随意),两腿微屈膝,重心右移,左脚轻起轻落,点起点落,成与肩同宽开立步,重心移至两腿间。务必注意两脚尖向前。行列开步宽度大致相同。目光平视。

 

    一、 韦陀献杵第一势:

 

    第一个重音奏出后,屈膝微蹲移重心开步,两臂先微往下沉肩肘微后松,两臂前平举至与肩同高同宽,这样起势浑厚整齐,感觉上不单调,韵味足。

 

    注意大拇指不能上挑(与太极拳区别),互相看一下,有时感觉与实际是有误差的。

 

    垂肘两掌内收相合于膻中穴平齐处,离胸部约一拳的距离,两掌指尖以与地面的平行线为准上调约30度(原来一直以为是以与地面的垂直线为准,这样就差了30度),两掌沿相合,不要过紧,也不要过空。眼看前下方。注意腋下虚空,既不能夹肋,也不能撑肘,凭意会吧。

 

    注意这个动作与太极拳技术的区别:两掌在开始屈肘时即对向相合,大约在收回二分之一处即合好,不停,继续屈肘内收至膻中穴处。头上顶,眼前下看,要有虔诚意识。

 

    二、韦陀献杵第二势:

       
    两肘外开上行,至手臂与锁骨平齐,距身体一拳(此处也存在自我感觉不准确问题,肘、手位都需要注意),指尖相对,不停,前伸平举至与肩同高同宽外展至体侧,松肩,沉腕,然后用力外撑坐腕,力达掌根。两臂平直。此势需要注意两臂外撑时肩关节的松开外放,不仅是手臂上的动作。五指自然并拢,目视前下方。

 

    训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抬肘时手位低于锁骨,肘高手低,手臂不能平直;前伸平举过早外展,不能伸至手臂打开仍与肩同宽;外展侧举后放松时动作幅度、时间不统一。

 

    三、韦陀献杵第三势:

 

    两臂放松(不要下沉),手腕放松至与臂平直,向前平举至与肩同宽内收平屈至锁骨前,翻掌(注意小臂同时内旋)至耳垂下,掌心向上虎口相对。翻掌时下颏略内收,做一个身体重心微前移调整,大致是臀部位置略往前置,上体感觉略后,提踵撑掌时就可以保证高度、重心稳定、身形端正。

 

    需要注意撑掌手臂不能弯曲,两指尖相对,教材要求是两臂贴耳,实际上两臂贴耳后两指尖就重叠了,因此可以参照教学光碟示范做法,两臂距耳约一拳左右,还需要注意两臂与耳距离相等。提踵与撑掌同时到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提踵上托时的速度不一致,上托手掌心偏前,两臂距耳过远,幅度不一致。

 

    四、摘星换斗势:

            

    脚跟缓缓落地(注意落地时脚跟不要内扣),同时两掌握拳,两臂下落至侧上举约45度(同类动作可在训练中站成一列感觉准确位置形成动力定型)。

 

    注意握拳略在先,边握拳边调整手腕至拳背与手臂接近于同一平面,就是说不能保持撑掌时过度翘腕的动作,每一势结束时都应该是略微保持然后放松接下势。上动不停拳变掌,掌心斜向下,全身放松。

 

    此处教材有一个表述是“右臂上举经体前下摆”,老师要求在转腰转体时手臂有一个微小的上弧线再下摆至异侧髋关节外。

 

    此时的注意点较多:重心始终在两腿间不要左右移动,转腰转上体,不转膝盖可略转髋,膝盖在转体时不能内扣或外开,含胸微低头,两肩同高(可先平转再略含胸找对感觉,脊柱是立式拧转,不是侧弯,可与掉尾势相区别),两臂两掌同时到位。这是摘星。然后是转腰转上体至胸部与膝盖脚尖同向,同时两膝直起,髋侧手臂经体前向额上摆至头顶侧上方,同时眼随手走,转头略仰看上手掌心。是否可统一为身体转正时手掌提至额高时即同时完成直膝动作,然后继续完成向上摆掌和转头看掌动作,以保证动作整齐统一。接下来是个过渡动作,两掌摆至侧平举掌心向下。

 

    接另侧动作时应统一上手摆落高度。两个动作间的过渡动作注意边向外摆边内旋翻掌心向外。

 

    存在的主要问题:拳变掌时有停顿,右转摆掌特别是左转摆掌时没有上弧线,右转的幅度、手臂轨迹不一致,因为先右转后屈蹲,容易出现左膝前顶右转问题,重心不在两腿间,摘星后有停顿现象,换斗时起身速度与手臂轨迹不统一。左势亦然。

 

    五、倒拽九牛尾势:

 

    (这个动作与上个动作的衔接有疑问,就是对过渡动作的理解,因为教材中不明确告知左右势,而是只告诉一势,说明另势与一势动作相同方向相反。这样就牵扯到过渡动作是否在内的问题。而教材P4128-29间也确实衔接不好。大家意见不太一致,最后确定按教学光碟示范,不包括过渡动作。)为方便队员交流,从这一动作教材原文为宋体,楷体部分为细节要求。

 

    动作一:接上式。双膝微屈,身体重心右移,左脚向左侧后方约45度撤步;右脚跟内转,右腿屈膝成右弓步;同时,左手内旋,向前、向下划弧后伸,小指到拇指逐个相握成拳;拳心向上;右手向前上方划弧,伸至与肩平时逐个相握成拳,拳心稍高于肩;两拳心均向上。

 

    动作二:身体重心后移,左膝微屈;腰稍右转,以腰带肩,以肩带臂;右臂外旋,左臂内旋,屈肘内收;目视右拳。

 

    动作三:身体重心前移,屈膝成弓步;腰稍左转,以腰带肩以肩带臂,两臂放松前后伸展;目视右拳。

 

    动作四:身体重心前移至右脚,左脚尖收回,右脚尖转正,成开立姿势;同时两臂自然垂于体侧;目视前下方。注意此动作是脊柱为轴左右旋转,重心转换,弓步转为前虚后实的四六步,小腹运气。要求撤步时先转腰屈蹲,撤步脚的角度和幅度基本统一,后脚落地的同时前脚跟向内碾转,前脚脚尖方向为斜前方45度,据此调整前后脚的宽度和角度,为了统一动作,要求后脚与前脚的角度为45度,即后脚尖向正前方,注意两脚不要站在一条线上,保持约20厘米的宽度;胸部方向为正前方;逐指握拳要做得明确略有交代;重心后移时一定是后腿先屈膝盖,保持重心平稳移动,不能中间高起到位再落下,可参考太极拳裆走下弧的要求去做,但髋部略先后移;在重心后移的同时还要向右转腰,要注意后腿屈膝时不要内扣,是向着脚尖方向屈膝;前臂后拽旋拧时注意是一条直线,不能走成内弧或外弧,到位时拳心向外,小臂与地面略外开,不要垂直;胸部方向为右前方,即与前脚尖同向。重心前移时注意两臂是放松伸展,特别是后臂不要在肩后,应与肩部同向。此势结束后与下个动作之间的衔接动作参照此势左右势的衔接处理,即后脚前收身体直立的同时前脚跟外展(教材中没有明确做法)至脚尖向前。老师示范了一个后坐旋臂的动作,告诉大家重心后移时髋部略早些,上体微前俯,头也略低,感觉内劲饱满准确。此势还要注意后坐与旋臂同时到位,前膝不能挺直,肘膝上下相对,小臂不能外开,肘不能在身后。需要解决的问题:统一撤步的方向宽度,统一两臂的高度,前臂拳略高于肩,主要是后臂。还有放松伸展时两拳的拳心方向,从教材看,似乎是前拳拳心向上,后拳拳心向后;现在大家的做法是前拳拳心向前。注意动作中眼随手走,收脚成开立姿势时眼视前下方。右转腰撤左脚时,左掌不要主动伸肘前摆,统一保持屈肘,有控制地向前下落再后摆,以免喧宾夺主。撤步屈蹲时转腰转胯,便于统一撤步方向存在的主要问题:撤步的方向幅度不统一,教材要求是斜后方45度,我的理解是以前脚尖为准,脚跟内展45度,划一条脚的延长线,在距延长线大约20厘米处确定后脚脚跟位置,脚尖向前方。具体做时先屈蹲转腰,提起左脚因放松会微内收,注意不要做过了,然后向后撤步即可,舒服而且动作统一。两臂的伸展幅度不统一,后臂因为转腰不到位会出现向后别的现象。后坐旋拧时腰容易转过分,前俯的幅度不统一,弓步展臂时转腰转肩的速度不一致。

 

    六、出爪亮翅势:

 

    动作一:接上式。身体重心移至左脚,右脚收回,成开立姿势;同时,右臂外旋,左臂内旋,摆至侧平举(此势似乎证明不包括过渡动作),两掌心向前,环抱至体前,随之两臂内收,两手变柳叶掌立于云门穴前,掌心相对,指尖向上;目视前下方。

 

    动作二:展肩扩胸,然后松肩,两臂缓缓前伸,并逐渐转掌心向前,成荷叶掌,指尖向上;瞪目。

 

    动作三:松腕,屈肘,收臂,立柳叶掌于云门穴;目视前下方。先轻推后重推,逐渐瞪目,收掌缓慢如海水退潮。两臂向前摆至与肩同宽时再屈肘内收,注意收掌位置是肩胛骨喙突内陷处,比太极拳同类的收掌位置明显偏外,两大臂不夹不撑,可以体会刚好在保持手掌立位时腋下的感觉;展肩扩胸时注意两掌心相对,腕部不要内旋,扩胸是肩胛骨相合不要有明显的肘关节后撑动作;松肩后两臂前推时注意掌型由柳叶掌渐变为荷叶掌,到位时五指分开,掌心也是由相对渐变为向前。(此处统一为推出距离一半时完成掌心掌型变化,即掌心向前五指分开。提示前后推掌的劲力变化与外在表现)特别注意眼神是逐渐瞪目,五趾抓地。前推掌时重心不前移。收掌时注意放松,松开脚趾,屈肘掌心向下(不要太过软),即将到位时坐腕立掌。老师强调推掌时虽是排山倒海的要求,但不是形之于外,不能用拙力,要用意识。同时老师也提出,不论哪势动作,都不要力竭而为,要留有余地。存在的主要问题:展肩扩胸不充分,有的肘后撑过度,有的则肘位基本不动;放松前推时有的出现边放松边前推,造成速度不统一,而且显得扩胸不充分;推掌的速度不统一,放松、收回的速度也不统一。既要强调听懂音乐,看不到其他队员的动作严格按音乐节拍去做,更要强调看和跟。

 

    七、九鬼拔马刀势:

 

    动作一:接上式。躯干右转。同时,右手外旋掌心向上,左手内旋掌心向下。随后右手由胸前内收经右腋下后伸,掌心向外;同时,左手由胸前伸至前上方,掌心向外(应该是前下吧)。躯干稍左转;同时右手经体侧向前上摆至头前上方后屈肘,由后向左绕头半周,掌心掩耳;左手经体左侧下摆至左后屈肘,手背贴脊柱指尖向上;头右转,右手中指按压耳廓,手掌扶按玉枕,目随右手动,定势后视左后方。

 

    动作二:身体右转展臂扩胸;目视右上方,动作稍停。

 

    动作三:屈膝,同时上体左转,右臂内收,含胸;左手沿脊柱尽量上推,目视右脚跟,动作稍停。重复做三遍。

 

    动作四:直膝,身体转正,右手向上经头顶上方向下至侧平举,同时左手经体侧向上至侧平举,两掌心向下,目视前下方。两肘合时合臂团胸,看异侧脚后跟,两肘开时肩胛内收,膝不转不扣,马步不变髋不转或略转,尽量拧转脊柱,使呈S形

 

    这个动作的难度在于脊柱拧转的幅度大于摘星换斗势,而下肢和髋部的要求相同,所以要多加练习。注意后手是指尖向上,屈蹲拧转时含胸转头略低头,两肘尖内合(注意上手是扶住头部,不要用力扳转头部;后手既要保持向上的高度,又要肘尖前合),起身回转时注意展臂扩胸,后臂不要放松,不要跟着转动,肘尖基本是向外的。

 

    身体左右转展臂的幅度统一要求胸部转动45度,头部放松跟转,不要过度转头,这是教材特别提示要求注意的,眼睛看左右上方。

 

    注意屈蹲拧转只是高度变化,重心始终在两腿之间。开始的过渡动作教材要求是两掌原位不动,左手内旋右手外旋。右手从腋下后穿与前手前摆时身体不转,前掌心向前下,后掌心向左略偏后上,前手左摆时再转体。

 

    为了统一动作,要求在身体转正时两臂基本成水平。手不要抱头太紧,注意肘尖方向统一。

 

    此势接下势过渡动作要求与摘星换斗同:也是上手边向上向外摆边内旋至掌心向上向外。

 

    另外,2月1日老师讲课时说明,这两势动作只要保证膝部向前重心不移,髋关节可略转

 

    存在的主要问题比较多也比较严重。右转合掌时转腰的幅度不统一,左肘的位置不统一,有的转腰出现重心右移身体前俯,为了承接下一个动作,我们统一要求左肘尖向前,高度就是后边动作展臂时的高度,这样基本是小臂的前后伸展,容易统一前后臂的高度。

 

    左转时也要注意转腰和摆臂的速度幅度均匀统一。动作过程中会出现转腰和含胸的幅度速度不统一,强调看和跟,中间的过渡动作会出现手臂上下分展打开右转的时点和幅度不统一。与下势的衔接也会出现上述现象,而且开步也不容易统一。

 

    我们是以音乐定位。另外还出现队员前俯过度、拧转不足的现象,任姐说屈蹲同时先转腰再前俯即不容易做过。

 

    八、三盘落地势:

 

    (与上势的衔接包括中间的过渡动作)左脚向左开步同肩宽,脚尖向前。

 

    动作一:屈膝下蹲;同时沉肩坠肘,两掌逐渐用力下按至约与环跳穴同高,两肘微屈,掌心向下指尖向外,目视前下方。同时口吐“嗨”音。

 

    动作二:翻掌心向上,肘微屈,上托至侧平举,缓起直立;目视前方。幅度为微蹲、半蹲、全蹲。统一开步宽度、屈蹲高度和按掌角度,第一次约45度,第二次约100度,第三次全蹲。

 

    开始下蹲口吐嗨音,蹲到位收音。

 

    两掌上托下按要有内劲表现,注意手腕和肘部的渐变。下按时先松肩松肘,两掌有明显下按意识,而不是放松到只控制下落的速度和幅度;上托时同样注意肘部和腕部的变化,屈肘上托才能表现出劲力感,渐变为肘腕掌在一个平面内。

 

    老师要求意注两掌,不能只是上下的摆动。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上下肢动作不协调,一般第一蹲因为幅度小还能顾及手臂,第二蹲往往出现手臂先到位只剩下肢动作现象,起身上托也容易出现手臂托不到位,第三蹲还会出现刚起身时过猛速度过快现象,主要是因为下肢力量不足,在训练开始我们即加入了桩功,马步桩和虚步桩。还有翻掌下按和翻掌上托很难整齐划一,我们要求尽量把动作简单化,按掌到位后略一松腕松肘即外旋翻掌,不能出现提腕撑肘再下落翻掌的动作,那样就过了。上托到位也一样,腕肘微松几乎是原位内旋翻掌下按。

 

    九、青龙探爪势:

 

    动作一:左脚收回半步与肩宽;两手握固,两臂屈肘内收至腰间,拳轮贴于章门穴,拳心向上;(先收脚再握固)目视前下方。然后右拳变掌,右臂伸直,经下向右侧外展,略低于肩,掌心向上,目随手动。

 

    动作二:右臂屈肘屈腕变龙爪,指尖向左经下颏向身体左侧水平伸出,目随手动;躯干随之左转90度。

 

    动作三:爪变掌,随之身体左前屈,掌心向下按至左脚外侧(教学光碟是先变掌屈肘收至左肩前,再沿身体下按);目视下方。躯干由左前屈转至右前屈,并带动右手经左脚前划弧至或右脚外侧,手臂外旋,掌心向前握固(教学光碟是逐指握固)。目随手动视下方。

 

    动作四:身体直立,右拳随收于章门穴,拳心向上;目视前下方。握固后拳变掌上摆时高度同胸,不要过高,先屈肘再扣腕变爪同下颏高,注意手型,穿爪时先眼随手走至颏下头转正,再转腰带臂前穿,线路是一条直线,不能走内弧或外弧,眼随手走。此处很容易随转腰重心前移,防止的办法是先转腰催肩催肘催腕前伸,转体的同时注意头向上顶,保证重心平稳。屈肘同时变掌,沿身体一侧直线下按至左脚外侧中心位置,向右划半圆时停止位置与下按位置左右对称,在右脚外侧中间处转手心向前握固,起身时手臂放松,身体从右侧位直接直起,不要回转到正前方再起身,还要注意身体前屈时塌腰,不低头,头的角度大致与身体在一个平面内。起身时也要塌腰,腰板略似一整体,不能弓背起身。

 

    存在的主要问题:接上势过渡动作握固收拳的速度不一致,穿爪的速度有差异,屈肘收掌时腰随之转动造成下按时掌位不到脚外侧而是前外侧,划弧转腰的幅度、速度不统一,有的到位后腰又回转至向前,还有的穿爪时手臂上行不成一直线。

 

    十、卧虎扑食势:

 

    (教学光碟拳心先向里,举至过肩再前扑;蛹动时后移很少,定势时瞪目塌腰)

 

    动作一:右脚尖内扣约45度,左脚收至右脚内侧成丁步;同时身体左转约90度;两手握固不变;目视左前方。

 

    动作二:左脚向前迈一大步成左弓步;同时两拳提至肩部云门穴,并内旋变虎爪向前扑按,如虎扑食,肘稍屈;目视前方。

 

    动作三:躯干由腰到胸逐节屈伸,重心随之前后适度移动;同时,两手随躯干向下、向后、向上、向前绕环一周。随后上体下俯,两爪下按十指着地;后腿屈膝,脚趾着地;前脚跟稍抬起;随后塌腰、挺胸、抬头、瞪目;动作稍停,目视前上方。

 

    动作四:起身,双手握固收于章门穴;身体重心后移,左脚尖内扣约135度;身体重心左移;同时,身体右转180度,右脚收至左脚内侧成丁步。

 

    此势动作难在蛹动。老师放大动作幅度,详细进行示范讲解:重心略后平移,髋部后移,等于是尾骶部先后突,此时因惯性原理上体略呈前伏状,腹部内收;随之腰背部突出,髋部前送;腰背部前送,挺胸,重心还原。

 

    这个动作的要点是上体放松,特别是腰部背部肩部,借蛹动将腰部力量带动两臂划弧前扑。

 

    两臂放松回收前扑的动作不要过大,手型略放松,前扑时再成虎爪。

 

    为了加深印象,老师以腰的左右转动带动肩臂肘腕关节为例,讲解动作技术规格。

 

    特别注意蛹动挺胸时上体不能后仰,头不能低也不能仰,始终看前方。蛹动后先身体下俯再塌腰挺胸前脚跟尽量抬高膝部前送,可以更好地形成反弓形状。

 

    两爪距脚不要太远。左右势的过渡动作和下势的衔接动作都要注意起身时,后腿屈膝碾脚跟上体直立不要弓背,左右势过渡身体转向原正面时两掌即完成握固;与下势衔接时两掌即放松下落掌心向里。整个动作在表现虎的威猛时要有沉稳感觉。

 

    存在的主要问题:蛹动幅度、速度不统一,容易头随蛹动低或仰,我们要求放松颈部,上步脚的幅度和高度不统一。

 

    下俯时有的低头弓背,有的挺胸仰头。我们统一要求不低头不弓背,从腰部前俯,上体和头部放松但有所控制,手触地时背基本是平行于地面。反弓不明显,我们要求前膝往前顶,脚跟不要抬过高,后腿尽量伸开脚跟向上(上步时两脚距离不要过远,容易出现脚跟内扣现象)。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待议:卧虎时反弓不明显,有的队员前脚跟抬得很高,膝前跪很多,这样整个身体就比较长,反弓明显,但缺点是手位过于偏前支撑体重,不能保持虎爪形状,起身时借力动作过大;另有队员上身较直手位偏后反弓形状也可以,健身气功杂志有一期封面即是上身很直的运动员,缺点是手几乎无法触地。

 

    十一、打躬势:    

 

    (节节拔伸,幅度递增)

 

    动作一,起身,重心后移,随之身体转正;右脚尖内扣,脚尖向前,左脚收回成开立姿势;同时,两手随身体左转放松,外旋,掌心向前,外展至侧平举后屈肘,两掌掩耳,十指扶按枕部,指尖相对,以两手食指弹拨中指击打枕部7次(即鸣天鼓);目视前下方。

 

    动作二:身体前俯由头经颈椎、胸椎、腰椎、骶椎,由上向下逐节缓缓牵引前屈,两腿伸直,目视脚尖,停留片刻。

 

    动作三:由骶椎至腰椎、胸椎、颈椎、头,由下而上依次缓缓逐节伸直后成直立;掌位不变。目视前下方。

 

    重复三遍,45度,90度,180度。三次的幅度以背部中间段为准。注意两肘尖向外,每次前俯后头部的放松动作不要过分明显。第三次的前躬特别提请注意上体保持钩状,不能放松塌腰。

 

    存在的问题:音乐节奏按三躬时长一致,好听好记,但有明显不足:躬速不一致,队员会习惯了一种速度后很难及时调整,造成后面两躬不到位,特别是第三躬。

 

    起身和下俯幅度速度不统一,到位的位置我们是用线做标志形成动力定型,但控制过程比较困难,多练、多看、多提醒。还有一个问题是打躬时身体如钩,习惯了那种弯曲感觉,有的队员会出现起身时骶椎复位不完全的现象,以至上体呈略前倾状。

 

    十二、掉尾势:

 

    起身直立后,两手猛然拔离两耳。两臂前伸十指交叉相握,掌心向内。屈肘回收再翻掌前伸掌心向外。然后屈肘转掌心向下内收于胸前;身体前屈塌腰,抬头,两手交叉缓缓下按;目视前方。

 

    动作一:头向左转,同时臀向左前扭动;目视尾闾。两手交叉不动,放松还原至体前屈。

 

    动作二,头向右手转,同时臀向右前扭动;目视尾闾。

 

    动作三:两手交叉不动,放松还原至体前屈。三遍。

 

    注意摆臀时重心不要左右移动,两交叉手也不能重心移动。

 

    在训练中发现在摆尾中,有的队员向右摆重心左移,同时肩部也反向移重心,提请特别注意,还应注意掉尾都有还原的动作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转头摆臀的速度不一致,下按时我们统一要求头随身体放松下落,但不故意低头,手触地的同时统一抬头。在转头到前看的过程中头不再放松,而是保持前看,便于动作统一。根据队员出现的转头、前看时间不统一的现象,我们按照音乐节奏将全部转头的动作分解明细,按照左转-回转-保持-右转-回转-保持的程序,将每一个转头动作固定在音乐节奏上,保持匀速转动,结果一次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收势:

 

    两手松开两臂外旋(此时似乎应该松膝,全套功法结束,双腿特别是膝部应从“紧”回到“松”的状态,赛后曾经参加过一次省里的培训,看到许多学员是这样的做法,并就此问题请教了授课老师,他也认为此时应该松膝,但不能故意屈蹲。

 

    (两臂的外展时机也有不同理解,从教材的图示看,在起身的同时两臂就开始外展,而看过部分比赛录像,是起身成直立后再开始外展——后记);上体缓缓直立;同时两臂伸直外展成侧平举,掌心向上,随后两臂上举,肘微屈,掌心向下;目视前下方。松肩屈肘,两臂内收,两掌经头、面、胸前下引至腹部,掌心向下,目视前下方。

 

    两掌分开外展的初始特别注意两臂是在身体两侧外展,不要偏后;身体直立时两掌应恰到侧平举;两臂上举合抱时注意肘部的渐变为圆满。

 

    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速度不统一,我们是固定下开始和结束的时点后平均分开,掐着秒表计时调整。

 

    多练多看多磨合。开始时口令提示起落,逐渐到提示落;有时换队形成列式训练,这样就可以跟着随着,速度弧线统一,形成动力定型。

 

    健身气功许多动作互相看不到,无法靠看和随统一,就要求队员在听懂音乐、记熟音乐的基础上用眼睛余光跟和随。为了解决后排队员的依赖心理,我们还采取了单排训练法,即要有主动地听,也有被动地随,而不是全把精力放在跟上,丢失了神韵,也不利于队员以后的发展。

 

    自21日开始配乐合练,为了熟悉音乐节奏,方便讨论和跟做,大家围成一圈练习。老师要求除了记住动作要领外,在训练时要加上意识,才能更好地形之于外。


 

    网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92e16201016z5u.html

 

视频: 潍坊代表队老师易筋经训练录像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E4MDQzODQw.html

 

视频: 2010山东省首届健身气功交流大赛潍坊代表队易筋经比赛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E4MDQwMTEy.html

 

视频: 2010山东省首届健身气功交流大赛潍坊代表队五禽戏比赛视频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E4MDM5Mjcy.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