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也谈哼鸣及其在声乐训练中的运用

 昵称2040955 2015-08-15

也谈哼鸣及其在声乐训练中的运用

之于乡镇学校的声乐艺考生

何春连

摘要:本文概括地论述了什么是哼鸣、声乐学习者需不需要哼鸣以及需要什么样哼鸣的问题,进一步分析了在声乐训练过程中如何运用哼鸣,即运用和联系哼鸣的五大步骤,并对每个步骤中哼鸣的相应作用做了分析。

关键词:哼鸣、咽腔共鸣、声乐训练

一、        哼鸣,声乐学习者需不需要哼鸣,需要什么样的哼鸣?

时至今日,仍有些声乐界认识认为哼鸣就是在闭口状态下发出的轻声鼻

音,即用鼻子“哼”。这是一种片面和落后的认识。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声乐艺术作为一门科学也在进步,我们对它的认识与理解也在不断的加深,众多的前辈和同行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在众多有关哼鸣论述的文献资料中,笔者认为周映辰发表在《中国音乐》2003年第2期的《哼鸣新探——对王秉锐教授声乐教学中哼鸣训练的几点认识》,其中对于“哼鸣”的描述更为科学与准确,笔者借鉴并补充将“哼鸣”概括为:哼鸣作为一种声乐艺术现象,是指在良好气息支持和口咽腔状态下,利用鼻咽腔共鸣体的协调配合,以鼻腔为主要发声通道出口的特殊歌唱形态。深刻理解哼鸣和运用哼鸣对于乡镇声乐艺考生的声乐速成来说尤为重要。

依照着力部位不同,可以把哼鸣分为两种——以鼻腔为主的哼鸣(简称

鼻腔哼鸣)和以咽腔为主、鼻咽腔结合的哼鸣(简称咽腔哼鸣)。前者即是上文提到的某些声乐人士认为的较为片面和落后的哼鸣,因为这种哼鸣出来的声乐效果极其接近鼻音,而鼻音恰恰是我们声乐学习者力求避免的一个毛病,后者即是我们主张在声乐训练和歌唱中运用的正确的哼鸣。

在声乐史上,尽管有些声乐专家极力的反对在声音训练和歌唱中使用哼

鸣,但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大歌唱家卡鲁索、美国大都会歌剧院四十年代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津卡·米兰诺夫、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库尔特·鲍姆、女高音歌唱家丽塔·沙恩以及瑞典男高音歌唱家于塞·比约林、当今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卡雷拉斯、克劳斯等在谈到歌唱技术问题时,都强调了哼鸣在训练发生过程中的重要性,很多大歌唱家认为,“哼鸣可以使音色优美,喉头放松,声音通畅,可以帮助他们很快建立良好的歌唱状态”。我们中国的吴雁泽、戴玉强等著名的歌唱家 都是在哼鸣感觉下歌唱的的典范。

经过实验检验证明,只要认识正确、运用恰当,哼鸣作为一种技术训练

手段在声乐训练和歌唱中是非常有效的。中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沈湘、王秉锐 、金铁霖等教授都极为重视哼鸣练唱。沈湘教授说:“哼着唱好处很多,在练唱时多练哼鸣不仅能够找到‘吸着唱’的感觉,还能得到腔体打开之后声儿在腔里震动的感觉······最重要的是哼鸣容易得到真假混声的感觉,如果在高音区里能把声音轻松自如地 哼出来,当然是共鸣的声音,那么,哼多高,开口就能长多高,而且,唱的高音绝没嗓儿”,“在‘关闭’高音的过程中,加上在鼻腔与鼻咽腔‘哼鸣’的感觉,不仅可以增强声音的通畅感和响亮度,更重要的是,这种在高音区里‘以哼带唱’的方法,给唱高音带来极其省力、极其轻松的方便感”,王秉锐教授认为哼鸣是塑造美好声音的重要辅助手段,是获得头腔共鸣有效、快捷的方法之一。在金铁霖教授的声乐教学中,哼鸣经常是他给学生做的第一个练习(具体见《金铁霖声乐教学》光盘之示范篇,广州新时代影音公司2004年9月 出版发行),足见其对哼鸣 练习的重视。曾经培养了王宏伟、杨阳等著名男高音的解放军艺术学院声乐教授晁浩先生也十分重视哼鸣练习,他把咽腔哼鸣列为突破男高音的第一个方法,他在其教学光盘《突破高音·男生篇》中说“建立一个自下而上的腔体通道,最主要的手段是用咽腔哼鸣,哼鸣的点在咽壁、咽腔后边,我们最通俗的讲法嘛,就是用冷笑的感觉去体会······一般我在教学中,特别强调让大家先找到冷笑的感觉,在这种感觉上在走高音”。

由此可见,哼鸣作为一种声乐技术训练手段和特殊的歌唱形态,无论从

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来看,对声乐艺考生甚至声乐学习者都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二、   哼鸣在声乐训练中的运用——哼鸣练习的五个步骤。

声乐艺考生在平日的训练中,均会不同程度的遇到各种问题,比如:在

练声和歌唱过程中,中低音区基本上能唱的“送松、通、活”,在唱b2、c3(此处针对高音部来讲)时用假声也能够很好地唱“亮、柔、纯”,或者在往高音唱的时候会被卡住。所以,如何将低中声区和高声区毫无痕迹的有机结合、做到完美过度,或者在音色统一的前提下如何在高声区将假声“吹响吹大”,是很多声乐学习者在声乐训练和歌唱中遇到的难题之一。

(一) 开口、无固定音高的“喊唱哼鸣练习”。

具体要求是:脖子挺直,面带微笑,嘴唇微开,两肋(横膈膜处)拉开,口鼻同时吸气,喉头下降,软颚自然微微向前向下垂,口咽腔积极调整其形状,特别是后咽壁有被拉伸的感觉(以使咽腔行程一个有光滑声音反射面的共鸣室),声带自然闭合,从鼻腔最后面的咽腔壁处发出无固定音高、下滑的哼鸣声音,即“哼鸣的点在咽壁、咽腔后边”,经鼻腔穿鼻而出。沈湘教授在谈到哼鸣时也强调,“哼出来的声音一定要柔和,不能有挤卡的声音,更不能感到嗓子有股劲儿,完全把声音哼在上面的鼻咽腔和后面的咽管里”。此时,喉头、舌、上下颌关节要保持吸气时的放松状态,以保证声带处于一种自然的适度紧张的游离状态,即较松弛而又适量的挡气状态。

这种练习很像是京剧演员的喊嗓的感觉,所以我们叫它“喊嗓哼鸣练习”。

这种练习要根据个人不同的声音(音色)和音域特点来决定“喊唱”的高低,初学者可以在中声区里“喊唱”,有一定基础的声乐学习者可以在中高声区里进行训练,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种练唱一定要在良好气息的支持下进行,否则,会适得其反。通过反复磨练,使咽部的肌肉特别是咽腔弓得到锻炼。另外,这种练习,使得我们非常容易将声音‘拢柱’。特别是关闭高音的时候,它的作用尤其重要”。另外,这种练习 ,使得我们非常容易获得歌唱通道的感觉,即金铁霖教授所说的“后通道,u通道”,从而使我们的声音能够从下到上,连贯、毫无换声痕迹的来回 “畅游”。

(二 )有固定音高的哼鸣练习。如:m

要求同(一),只是将无固定音高换成了固定音高,用中等偏小的音量从

c1半音上行练习到e2即可。

在做这条练习的过程中要做到嘴巴的开合不影响哼鸣的声音,用金铁霖

教授的话说:“哼鸣表现出来的是声音位置和通畅的感觉······嘴巴是相对要解放的,在哼鸣的时候,嘴巴可以闭上哼鸣,可以张开哼鸣,也可以嘴巴随便活动,不影响哼鸣”。这样,歌唱的通道就逐步建立起来了,“这条通道的本身,一般来讲,是u通道,u母音形成的通道是一个后通道的感觉”。这条通道的感觉至关重要,它使喉头得以稳定,使我们的声音明亮靠前但又不至于喊叫。

(三)、用哼鸣来带动其他母音的练习。比如:m-nao

做这个练习时先发出一个如上要求的轻声哼鸣,然后再哼鸣的感觉和位

置上唱nao,借助哼鸣所形成的良好共鸣腔体通道,来美化和扩大nao这个又浊鼻音声音带出的ao音。这个联系可以长到f2,要放开的唱,以保证声音的明亮和音色的统一。

这样会非常方便的体会到哼鸣的引导作用,正如莫威在《声乐文化的哲

学》中认为的那样,“正确的哼鸣是最有价值的练习,他可以引导到正确的发声”,这种引导能使我们非常轻松的找到正确歌唱的声音位置,体会到美妙声音中的“亮芯”。

(四)、用哼鸣的感觉做其他练声练习。

我们在掌握了正确的哼鸣的方法和感觉以后,就可做中高声区的从哼鸣

向其他母音(比如aeiou五个母音)的转换练习。

这个练习可以根据各个声部的具体情况唱到高声区,特别是高音声部声

乐学习者可以练唱到hight c(甚至更高),但要注意保持各声区和音色的统一。

在做这个练习的时候,f2以下的音要在稳定灵活的气息之上充分开放的

唱,在哼的点上唱(也就是金铁霖教授所说的在通道里唱)。到了#f2g2、降a2时,在气息落底的同时上口盖要有一个明显上抬的感觉,这样,经过喉咽腔共鸣的声音就能够非常方便的“喷射”进入被延长了的共鸣腔——鼻咽腔和头部的各窦体里,在“面罩”处鸣响起来,这样一来声音豁然开朗,进入了一个宽广的新天地,这正是我们长期追求的声音和音色。沈湘教授说“‘哼唱’高音时先从‘挂住前面’的位置上向后哼,前、后通气,哼出来的高音则沿着鼻咽腔的弯弧壁向前反射。”金铁霖教授在其声乐教学光盘中说:“唱高音啊,气息一定要落底,才能获得很好的头声,第二个,一定是在通道上完成的,就是所谓后通道和u通道······高音就很轻松”。我想,咽腔哼鸣也许不是解决“在通道上完成”歌唱的最好方法,但是,目前来看,咽腔哼鸣是最方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金铁霖教授在其声乐教学光盘中说,我们可以“直接进入后通道,不明

显的换声,它(母音)都在后通道里,它的色彩通过它的支店本身的闭合来体现,它这个母音应该是在整个的后通道体现出来,至于母音是什么字都可以”,并且“你用哼鸣带出的声音不影响声音的联系性和统一性。”这段精彩的描述和沈湘教授大力提倡的“贴着咽壁吸着唱”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不约而同的指出了哼鸣的妙用!

通过哼鸣来带唱其他的母音的练习,不仅可以得到丰满的共鸣,饱

满、高位置的头声,可以非常有效的扩展音域,统一音区,矫正声音,美化音色,扩大音量。最为重要的是它可以让我们找到整体共鸣、全身唱的歌唱状态和感觉,应提倡考生多多加以练习和巩固。

(五)、歌唱中哼鸣的运用。

一切发声练习都是为了歌唱,哼鸣练习也不例外。哼鸣练习中训练出来的统一的声区、美丽音色和美好音质以及可强可弱的音量,为我们唱好歌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若能够根据作品风格去迥异灵活运用,再假以时日,一定会高质量完整的完成所演唱的作品。那么在歌唱中如何运用哼鸣呢?

我认为,这个问题一定要个语言放在一起探讨,因为尽管我们歌唱的语言丰富多彩,但是“音由字来”。如果不注重歌唱语言问题,不但会出现读字不准确的初级错误,还会出现“一字一音”、歌唱不连贯的歌唱现象,最终会导致声乐水平停滞不前甚至使整个歌唱事业搁浅,所以我认为歌唱中哼鸣的运用要和语言一起探讨。从这个角度讲,要在歌唱中很好的运用哼鸣,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要重视歌唱的语言。咬字吐字要准确、到位、清楚,不含混不

清,具体讲就是要把“字头、字腹、字尾“交代的非常清楚——突出字头。延长字腹、字尾归韵。字头的准确与否是我们咬字清楚与否的关键;字腹是我们腔体共鸣的主要载体;如:a、e、i、o、u等,发出正确到位的母音是我们歌唱共鸣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方法;字尾的归韵是保证字的完整和声腔美的重要手段。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2、       每个字都要利用哼鸣的引导作用“贴“到共鸣腔里(即通道、

感觉上的后咽壁)完成,并且字的完成不能影像哼鸣形成的这条通道。

这里我想起了迦契亚说过的一句话:“歌唱家的真正的嘴是咽部,因为

声音的不同的结构是咽部造成的,脸上这个嘴不过是让声音透过的一个门道而已。”所以,歌唱中我们要学会利用哼鸣的引导作用把每个字都“贴”到共鸣腔里,形成在“通道”里歌唱的良好歌唱状态和习惯。沈湘教授说,“哼唱的感觉可以通过哼鸣的练习来获得。”

3、     在歌唱的过程中,“哼”的感觉始终是存在的。

首先要特别强调的是哼的点在“后咽壁”处,而绝非在鼻子,否则会导

致鼻音的出现。

其次,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哼鸣在歌唱的中高音区过度和高声区时作用

更为明显,因为它让我们十分容易的获得头腔共鸣,“运用鼻腔和鼻咽腔,即上方气息通道,使得声音从喉头进入到鼻梁后面的鼻腔的通道里(即鼻咽腔),声音才会获得充分的泛音,从而显得辉煌。这是获得头腔共鸣的必由之路,也就是美声学派所推崇的声音放置机制”。笔者认为,无论对美声学派还是中国民族声乐学派的声乐学习者而言,哼鸣都是获得共鸣和“声音放置”的最好方法之一。

我国著名的歌唱家吴雁泽在做客《艺术人生》时说,学生时代曾经备受

高音的困扰,甚至“连G都喊不出来了”。但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听了郭兰英先生的独唱音乐会并请教后,郭先生告诉他,“傻小子,我是有个感觉,叫‘一线牵’,音乐会从头到尾都是鼻子牵着我,用鼻子这条线牵着我整个感觉在走”,吴雁泽先生欣喜若狂的根据这个“一线牵”的感觉练习,豁然开朗,找到了声音统一和通向高音的钥匙,在其声乐技术成熟的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并且时至今日仍能完美驾驭高音C。我们不能不说这个“一线牵”的哼鸣感觉和歌唱状态是吴雁泽歌唱的秘诀和宝刀未老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在我们分析,这里的“一线牵”、鼻子牵着我、“鼻子这条线”等指的就是哼鸣以及有哼鸣所形成的歌唱通道的感觉。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的!当今著名的男高音戴玉强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听他唱歌,哼的感觉特别明显,正式吴雁泽先生所说的那种“一线牵”的感觉。由此,笔者认为吴雁泽和戴玉强是我们中国歌坛在哼鸣感觉和状态下歌唱的典范。

三、   结语部分

实践证明,咽腔哼鸣在我们的基础的声乐训练和歌唱技巧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结合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练习,不可对其视而不见,甚是排斥,故笔者根据实践总结了哼鸣练习的五个个步骤。通过这种哼鸣训练,不仅可以美化音色,扩大音量,扩展音域,得到丰满的共鸣,饱满、高位置的头声,还可以形成正确的歌唱通道,矫正大多数声乐艺考生声音“紧、挤、虚”等等问题,让他们更好地完成“速成”,使声区渐趋统一,从而提高歌唱能力,延长歌唱寿命,而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让我们找到整体共鸣、全身唱的歌唱状态和感觉。

故此,由于笔者的水平有限,如有不当之处,希望各位专家和同行批评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