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冷月:书法不是为了让人一看觉得惬意而创作(附生前影像)

 御云斋艺术馆 2015-08-18

点击「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更多精彩


赵冷月

1915-2002


6月27日,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主办,赵冷月书法教育基金会承办的“海上明月——赵冷月百年诞辰书法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共展出赵冷月各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精品书法作品约100件。

展览现场

赵冷月(1915.32002.11)别署缺圆斋,晚号晦翁浙江嘉兴人。曾任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史馆馆员。初从晋唐楷、行法度,于各类书体无不穷究其递变之迹。中年后转学汉隶北碑,尤勤于《张黑女墓志》、《郑文公碑》、《龙门二十品》、《张迁碑》等。自谓“博采众长,遍临百家”。晚年提出“松绑”艺术观,在“有法”和“无法”中寻求自我赵冷月自称并非为变而变的“晚年变法”坚持“无一日不抄碑临帖”,在创作中又力求“破法”,书法创作风格的丰富、多变在现代书法家中无出其右

赵冷月作品在书法界曾受质疑,及至今日则被业界广泛认可,时间跨度达20年,在这20年中,赵冷月书法引来大批追随者,对中国当代书法创作带来重大影响。这位独树一帜的海派书法家创一代书风,被誉为上海书坛的骄傲。生前出版有《赵冷月墨迹选》、《赵冷月八旬书法集》、《当代书法家精品集—赵冷月卷》等多种。


赵冷月谈书法




书法不是为了让人一看觉得惬意而创作

赵冷月


书法是关于用笔、结体、行气和布局的艺术,其中用笔是基础,用笔不过关,就谈不上书法,进不了书法圈子。结体是亮相,就像京剧演员在舞台上出场时的亮相,结体好,就像演员亮相时光彩照人。不过,用笔和结体固然重要,但就书法而言,这些还只是基础部分。评判书法作品艺术水准的高下,取决于行气和布局。只有行气和布局,才能使书法作品真正拥有生命,真正活起来,真正成为艺术。行气表达的是生命和谐和活跃,而布局展现的是生命的大和谐、大活跃。所以就行气和布局而言,布局是更高层次的艺术境界。

苏州邓尉有四裸柏树,名叫“清、奇、古、怪”。艺术的本源是自然。书法作为艺术,自然也可以有这样的四美。这四美中,清是命脉,有了清,才有奇、古、怪,这就是雅。倘若没有清,那么奇、古、怪,就不美,就是俗。俗是什么?俗就是病。只要是书法,只讲奇、古、怪,不讲清,就不是好书法。有句古诗说:“要留清气满乾坤。”有了清气,为人就堂堂正正,字也堂堂正正。少了清气,奇、古、怪就是俗,就是病,就是野狐禅书法作品没有现代、古代之分。现代人的书法不必追求所谓的现代感。

书法的难能,在于它的无法。而且在法之上还有“道”,还有“神”,还有“仙”各个境界,书法的境界,说到底就像远古一样超凡脱俗。

我的书法作品,不是为了让人一看就觉得惬意而创作的。有的时候,仅仅是为了宣泄自我的情感。

简单地梳理一下从事书法的过程,我在笔墨技巧上花的时间虽然不少,几乎每日临池;但在思考书艺上花的时光更多,以致朝思暮想,废寝忘食。

我是个八十多岁的人了,我感到书法实在太难了,其难不亚于攀登蜀道。正因此,书法也太具有魅力,时时吸引着我。我立下的最高心愿是:能够追求到古人那种不囿成法且极富天趣的书法意韵,达到他们那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我认为,这个心愿的实现需要两点支撑,一是要有“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的超然的心态;同时,也需要在作品中体现出“以有限的形态表现无限的意蕴”。就眼下来看,前辈大师们创造的那种自由心态和高超水平是令人钦羡的。我不能,那么,只能尽量地做到不择笔、不择纸,如是,则自认为有了进步。

不俗就是好。我的作品是否离“俗”了,这是别人评论的事。我从事书法艺术几十年,是从规范化的“法度”中走过来的,不知不觉中早已陷入“俗”套了。好在在我后期从艺的生涯中,已由唐宋帖学而入汉魏六朝的碑学了。这是我从事书法艺术的重要转折,它逐步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对书法艺术的认识。我从汉隶和北魏中感受到那种疏放简远、典雅高贵的意韵。脱“俗”是件难事,但我毕竟从以往那种讨人喜欢的书法中走出来了,从而有一种庆幸感。当然,我并不认为自己脱离了传统书法的法度,相反,在漫长的过程中,我对法度的理解早已超越了一般人的认识。

长期以来,许多人都把规范化与书法的法度等同起来,认为没有前者也就没有后者,我不苟同。事实上,法度有一种随机性,存在着变幻,孕涵着生命力。而书法一旦被规范化,就没有了随机性和生命力,这样的书法便是美术化了。书法的法度不是一把绘图尺。真正的法度,无论是用笔法度或章法法度,都忽隐忽现于历代书家的大手笔之中,我们可以从中感觉到一些原则化的东西。

我想,对法度的认识,很容易把人引入危险的漩涡之中,而难以自拔。我便是从此入而又艰难地由此出的,于是,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我对书法法度认识的超越过程,与自己艺术水准的提高是同步的。

孙过庭说:“通会之际,人书俱老。”我自有“通会”之感。虽然“通会”,却尚未能驰骋于书法的化境之中,是惟一的缺憾。有缺憾,便有追求。我想,对自己来说 ,或许八十岁才是一个开端罢。

赵冷月生前唯一影像资料


赵冷月书法同赏

APPRECIATION

赵冷月书法


赵冷月书法


赵冷月书法


赵冷月书法


赵冷月书法


赵冷月书法

关于我们

欢迎您订阅《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微信:

点击右上角的“…”按钮,选择查看公众号,或直接点击文章标题下方的“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进入我们的公共平台主页,点击“关注”或在“添加朋友”功能中,选择“查找公共号”,搜索我们的公众微信账号:meishuwenhua


中国美术传媒网:www.zgmscm.com

新浪微博:@美术文化周刊
公共微信:meishuwenhua
商业合作:meishuwenhua@126.com
咨询电话:010-64272927/64292039

制作:馥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