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焦病及其治疗规律

 sjjun619 2015-08-21

一、三焦生理功能:

     它能够布散原气,通行水液,五脏六腑,营卫经络无不与之相关。
气本无形,它的存在是通过脏腑经脉的功能活动来休现的,原在人体上部推动心肺营运气血,在中部推动脾胃腐熟水谷,在下部推动肾、膀胱分别清浊。上焦、中焦、下焦的功能,正是对原气作用下,人体上中下三部脏腑功能活动的概括。三焦原气达于十二经脉,并在五脏六腑所属的十二经脉上各有一个相对集中的部位称为原穴,通过原穴可以调节脏腑原气,调整脏腑功能。气行则水行,三焦主通行原气,故能通调水道,输布水液。故《素向·灵兰秘典论》曰“三焦者,决读之宫,水道出焉”。

二、三焦病及其及其针灸治疗规律

     虚者为三焦原气不足,表现为脏腑功能低下;
     实者为三焦气滞,表现为决渎失司,脏腑机能障碍。

1、 虚证-原气不足,脏腑亏虚:

        三焦虚证主要指三焦虚寒证,其原因或为肾中原气不足,三焦原气虚衰;或为外邪侵袭,损伤三焦原气。
       三焦原气不足必然会影响到五脏六腑,使脏腑亏虚,功能低下。

(1)心肺居上焦, 上焦原气不足,则心肺原气亏虚;心悸气短,胸中隐痛,咳嗽喘息,语声低微,自汗恶风
           心气虚则推动无力,血运不畅,气虚血滞出现胸闷胸痛,神无所主则心悸怔忡。肺气虚则气短喘息,咳嗽无力,语音低微。《圣济总录》指出“上焦如雾……其气虚寒,则令人精神不守,引气于肺,咳嗽、语声不出,膈寒之病生焉”

补益原气,调理上焦: 膻中、太渊、神门、大陵、心俞、肺俞

《难经》指出“上焦者……其治在膻中”。膻中,为任脉的穴位,能调理原气,故为“气会”,又是心包经之募穴,能够理气行血,主治上焦心肺病,原穴和其相应的背俞穴相配伍,共奏补虚扶正之效。

(2)脾胃居中焦,中焦原气不足则脾胃气虚,水谷不得腐熟运化,清气下流,浊气不降,产生一系列病证。

腹痛飧泄,饮食不化,霍乱吐利,面色萎黄,倦怠无力,或兼见水肿。

肓俞,太白、冲阳、脾俞、胃俞。

《难经》指出“中焦者……其治在脐旁”。肓俞位于脐旁五分,是足少阴肾经的穴位,能够调补肾中原气。肾中原气足由中焦原气旺,脾胃之气健。脾原太白健脾益气,胃原冲阳补益胃气,配以脾俞、胃俞,俞原相伍以增强补虚扶正之力。

(3)肝、肾、膀胱居下焦。下焦原气不足,则清浊相混,二便异常,若水液泛溢则为水肿。

①小便清长或小便频数,甚则遗尿,下利清谷或三更泄泻;
②小便不畅,点滴而出,余沥不尽,甚则癃闭;大便涩滞不畅

阴交,太冲,太溪、京骨。肝俞、肾俞、膀胱俞。

《难经》“下焦者,治在脐下一寸。”阴交为任脉穴,在脐下一寸,正为肾间原气所居之处,刺之能调补下焦原气,通利小便。原穴配背俞原补益原气,调理下焦。

2、实证──三焦气滞、决渎失司。

无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都可使三焦原气运行不畅,导致三焦气滞,气行则水行,三焦气滞,决渎失司,出现水液运行的障碍。

(1)上焦气滞则心肺气机不畅,肺气不得正常宣降,心血不得正常运行。

证见:胸闷憋气,气短痛,肺胀满膨膨而喘咳,或心悸怔忡。

治则:调畅原气,疏理上焦

处方:膻中、太渊,神门、大陵、中府、巨阙

方义:膻中调理上焦,畅达气机,理气行血,心、肺、心包经原穴激发原气,增强其推动作用。中府、巨阙分别为肺,心的募穴,募穴和原穴配合以畅达气机。

(2)中焦气滞则气机痞塞,脾气不外,胃气不降,水谷不得运化腐熟。

证见:脘腹胀满,甚则胀痛,气机痞塞。

治则:调畅原气,疏理中焦。

处方:天枢、太白、足三里,中脘

方义:脾原太白调理脾气,足三里、中脘募穴,下合穴相配,和降胃气,天枢为大肠经募穴,根据“和 胃必通肠”之理,以通畅和胃应该指出的是,《难经》只指出中焦治在脐旁,并没有明确具体穴位,多数注家都认为脐旁即天枢穴。杨甲三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中焦病分虚实,治疗当分补泻,天枢和肓俞均在脐旁,肓俞为肾气穴,具补益作用,能补火实土。天枢是胃经腧穴,又是大肠经募穴,故偏于通肠和胃。因此中焦病属实者用天枢;属虚者用肓俞,同时可用灸法。

(3)下焦气滞则决渎失司。《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三焦病者,腹气满,小腹尤坚,不得小便窘急,溢则水留,即为胀”。这里的三焦病从症状上看,主要是下焦病。

证见:小腹胀满,小便不利或癃闭,大便不畅,水肿。

治则:调畅原气,疏理下焦

处方:阴交、太冲、太溪、天枢、中极

方义:阴交调畅原气,太冲,太溪疏理下焦气机,小便不利者取中极能利膀胱,大便不畅为主者用天枢通降大肠腑气。

        以上是三焦病治疗规律。但三焦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上中下三焦之病可以相互影响,分之则为三焦,合之则为一腑。故治疗时要分析具体病情,合理配伍,以免生搬硬套。

        综上所述,三焦病针灸治疗时在调理原气,在躯干以任脉为主,结合局部取穴,上焦病取膻中,病在下焦取阴交。任脉隶属于肾,通贯三焦,故其穴能调节三焦原气,古代文献和现代临床都证明膻中以调理上焦气机,任脉脐下的穴位多可补益原气,调畅下焦气机。中脘也是治疗中焦病的要穴,但因其为胃经募穴,故多用于中焦实证。脏腑原穴既能调补原气又能调畅气机,故虚实均可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