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堰河

 昵称503199 2015-08-29

                         大堰河──我的保姆》解读与探究

    预习提示

    这是一首带有自传性的抒情诗。在这首诗里,诗人以幼年生活为背景,集中地描述了自己的保姆大堰河一生的悲苦经历,抒发了他对保姆大堰河真挚的怀念和热情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有评论家说:“艾青最真切的诗情都是献给农民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一个地主阶级的叛逆的儿子献给他的真正母亲──中国大地上善良而不幸的普通农妇的颂歌。这首诗可看作是艾青的诗的宣言书:他至高无上的诗神是养育了他的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普通人民。”这段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读这首诗。

    学习这首诗,要注意如下几点:

    1.由于《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诗,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就是诗人自己。所以,通过上网查看或者课外阅读,追溯诗人的身世,可以为我们找到解读这首诗的钥匙。

    2.这首诗比较长,诗人凭借自己的激情任意挥洒,奔腾起伏,不拘一格。因此,赏析这首诗要理出它的抒情脉络和结构。这首诗以诗人在铁窗中看到飘飘雪花触动诗情开始,追忆儿时被大堰河养育的往事和大堰河的艰苦劳作和悲苦命运,到最后抒写自己的真挚怀念和热情赞美,怀念—眷恋—控诉—赞美,就是诗的抒情脉络,把握它有助理解诗的主题。

    3.要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大堰河这个形象的当代意义。我们可能对大堰河这样的人物很陌生,觉得这类题材离生活太远,但事实上并不远,尤其是农村孩子、贫困地区的学生,身边有许多像大堰河一样的勤劳、善良、贫穷之人;生活中也有许多像诗人艾青这样有着博大爱心的人。通过这首诗的学习,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对我们有启发,有收获。

    课文解读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

               她是童养媳,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第1节,说明大堰河是卑微得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的穷苦的劳动妇女。诗从三个方面介绍大堰河的悲苦低微的身世:没有姓名;童养媳;靠出卖乳汁和汗水谋生。“大堰河,是我的保姆”首尾反复吟咏,突出了诗人与大堰河的特殊关系。

              我是地主的儿子;
              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
              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
              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
              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第2节两句,首句点明自己的特殊身分,既是大堰河的儿子,又是地主的儿子,第2句突出了大堰河和“我”的养育与被养育的关系。这里,诗人运用回环往复的手法,让“大堰河”反复四次,诗节末尾改用第二人称和呼告的形式,强调“我”“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拉近了与“大堰河” 的距离,倾注了对大堰河的特有深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1)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注] (1)瓦菲:房里瓦缝里长的草。

    第3节,介绍了大堰河悲惨贫苦破败的家世。诗通过一连串的排比,在对悲惨凄凉气氛的浓重渲染中,深切地抒发了诗人对保姆大堰河的无限思念,对她悲凉身世的无比同情。诗人描写时善于通过想象和联想,捕捉一些富有特征的意象:坟墓是“草盖的”,出奇的荒凉;故居“关闭”了,檐头的瓦菲已经“枯死”;园田仅仅“一丈平方”,也被“典押”;门前的石椅“长了青苔”,这里早已荒无人烟,一幅幅惨不忍睹的破败景象呈现于读者的眼前。

    诗人看到雪,想起了保姆大堰河,这是写实,诗人确实是在被投入监狱以后的一个寒冷的雪夜,想起了许多人和事,其中包括自己的保姆大堰河。但这也是写虚,有其象征的意义。诗人是借用雪来表示对大堰河的赞美,雪是洁白无瑕的,在诗人心目中,大堰河对自己的爱、大堰河的善良品德就象雪一般的圣洁。雪也是冷酷严峻的,诗人在寒冷的雪夜,在反动派严酷的暴行下,想起曾给予自己无比温暖的保姆,也是合乎逻辑的,所以诗人说:“我看到雪使我想到了你”,以此来表示对大堰河的赞美与思念。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
                 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
                 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
                 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
                 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
                 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
                 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
                 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第4节,描写“我”在大堰河家里的情景。用了八个排比句,通过八个细节,具体地铺叙了大堰河一方面进行无休无止的繁忙的家务劳动,另一方面又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照料着乳儿,时时给他以温暖,处处给他以爱抚,充分表现出大堰河的勤劳、善良,对乳儿无私的爱。诗人深情地回忆起大堰河“厚大的手掌”,这是一双勤劳、温暖的母亲的手。诗人没有用抽象的词句,而是用鲜明的画面,把她的繁重劳动表现出来。通过“搭”、“拍”、“放”、“补”、“掐”、“拿”等手的动作表现出保姆的辛苦和劳累。但是,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堰河仍然用她“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通过对比突出表现了深厚的母子情意。“乌黑的酱碗”、“乌黑的桌子”、破烂的衣服、衬衣上的虱子,突出了大堰河家境的贫穷;“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被柴刀砍伤了的手”,说明大堰河一家人大大小小辛勤劳动,仍然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从侧面控诉了社会的不公,与下面第6节的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

               我是地主的儿子,
               在我吃光了你大堰河的奶之后,
               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
               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

    第5节,写“我”离开大堰河回到家中。“吃光”二字写出了大堰河为哺育乳儿耗尽了全部的心血,诗节的末尾突然改用设问句“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不仅使情感陡然掀起波澜,形象地表现了大堰河对乳儿依依不舍和无限疼爱的心情,也逼真地写出了一个幼儿的纯真无知。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我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
               我摸着父母的睡床上金色的花纹,
               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叙乐”的匾,
               我摸着新换上的衣服的丝的和贝壳的纽扣,
               我看着母亲怀里的不熟识的妹妹,
               我坐着油漆过的安了火钵(1)的炕凳,
               我吃着碾(2)了三番的白米的饭,
               但,我是这般忸怩不安!因为我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注](1)火钵:类似盛炭火的火盆。(2)碾:niǎn。

    第6节,写“我”回到自己生活优裕的家中时,像陌生的新客一样忸怩不安。这一段诗人从吃、穿、住等方面极力铺叙了地主家富裕豪华的生活,“红漆雕花的家具”、“睡床上金色的花纹”、“新换上的衣服的丝的和贝壳的纽扣”、“油漆过的安了火钵的炕凳”、“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这些与大堰河家里的贫穷构成强烈的对比,辛勤劳动的人如此贫苦,不事稼穑的人如此富有,表现这世界的不公道。“天伦叙乐”的匾与“新客”、“我呆呆地看着”与“不熟识的妹妹”、“生我的父母家里”与“忸怩不安”,诗通过这一系列矛盾的意象与在大堰河家里形成对比,反映了在大堰河家中虽然贫穷而充满欢乐和洽,在自己家里虽然富贵而毫无感情,表达了“我”对大堰河及其一家深挚的爱与深沉的留恋。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
               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
               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
               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
               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第7节,写大堰河到“我”家来帮佣。用了六个排比句,描写大堰河不论冬夏,不分寒暑,年复一年地承担着繁重的劳动:洗衣、做菜、喂猪、熬汤、收麦、晒豆……诗反复铺排“她含着笑” 不停歇地劳动,让我们很自然地想起鲁迅写祥林嫂到鲁四老爷家开始做工的那一段:“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就可懂得“笑”里所包含的深刻悲剧意味。大堰河的“含着笑”,一方面说明大堰河的要求多么卑微,她的生活目标多么地容易满足,另一方面也说明在旧时代穷苦人要谋生,必须在主子面前强颜欢笑的辛酸,渗透着诗人对她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首尾的反复,表现了大堰河用她的一切,先是乳汁,后是双手,为“我”和我的一家所作的牺牲,表现了一个社会底层劳动妇女的忍辱负重、做牛做马的艰辛。

               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
               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
               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
               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
               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
               贴在灶边的墙上,
               大堰河,会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
               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
               ……
               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

    第8节,进一步写大堰河对她的乳儿真挚的爱。诗人通过几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真切地表现了她对乳儿的感情:年节里,她为乳儿忙着切冬米的糖,把乳儿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显要的位置上,她情不自禁地逢人便夸赞自己的乳儿,她甚至还作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乳儿得到了幸福,她也得到了幸福,可见,大堰河把自己一生的命运和乳儿紧紧地联在了一起。这几个感人的细节,反映出大堰河像爱她自己的儿子一样爱她的乳儿,充分表现了大堰河美丽丰富的内心世界。

                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

                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

                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

                大堰河,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第9节,写大堰河临死时一家人的悲痛。丈夫“为她流泪”,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说明她在家人心目中的位置,受到丈夫、儿子的热爱,这正是由于她勤劳、无私的品德。她死时,还牵挂着自己的乳儿,轻轻呼唤他的名字,可见其爱的深沉。首尾反复“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表现了作者的哀悼与歉疚。

    “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 大堰河在还没有吃上乳儿的喜糖,喝上乳儿的婚酒,让乳儿媳妇叫她婆婆时就死了。大堰河在还没有弄清造成她悲剧命运的原因,没有明白解脱她悲惨命运的道路时就死去了。

    这一节描写大堰河的死与上一节描写大堰河的梦形成强烈对比,诗以乐衬悲,表达对大堰河的同情。“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娇美的媳妇亲切的叫她‘婆婆’、……”,“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在这里诗人运用电影的对比蒙太奇手法,展现了两副画面,以甜美的梦境与凄惨的去世进行对比,暗寓了在黑暗的社会里,大堰河追求的理想只能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

               大堰河,含泪的去了!
               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
               同着数不清的奴隶的凄苦,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同着一手把(1)的纸钱的灰,
               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注](1)一手把:即将近一把,形容数量极少。

     第10节,写大堰河的殡葬。“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是对大堰河的悲惨一生的概括;“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正是大堰河悲惨一生的归宿。在这里,作者巧妙地运用数字对比,“四十几年”、“数不尽”是巨大的数字,突出她受苦时间之长,灾难之深;“四块钱”、“几束”、“几尺长方”、“一手把”是极小的数字,突出她所得之少,在极大极小的对比中,强烈地控诉了这黑暗社会的不公。

               这是大堰河所不知道的:
               她的醉酒的丈夫已死去,
               大儿做了土匪,
               第二个死在炮火的烟里(1)
               第三,第四,第五
               在师傅和地主的叱骂声里过着日子。
               而我,我是在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
               当我经了长长的飘泊回到故土时,
               在山腰里,田野上,
               兄弟们碰见时,是比六七年前更要亲密!
               这,这是为你,静静地睡着的大堰河
               所不知道的啊!

    [注](1)第二个死在炮火的烟里:艾青后来说,死在炮火中的不是二儿子,而是三儿子。二儿子叫蒋正根,1983年才去世。

    第11节,写大堰河死后她一家人的悲惨遭遇,写诗人自己走上革命的道路。这里,诗人从大堰河的悲惨一生又进而写到她一家人的遭遇,从更广更深的层面揭示了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诅咒和控诉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诗人由一个“地主的儿子”转变为“在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兄弟们碰见时,是比六七年前更要亲密”,这些都说明诗人真正地成了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
               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
               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
               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
               呈给你吻过我的唇,
               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
               呈给你养育了我的乳房,
               呈给你的儿子们,我的兄弟们,
               呈给大地上一切的,
               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
               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第12节,这是呈献给大堰河的赞美诗。这一节与开头呼应,诗人由回忆转入现实,时间又回到“今天”。诗人的感情也达到了高潮,用了八句排比,直抒胸臆,向大堰河呈现强烈的爱与衷心的赞美。“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这后三句使“大堰河”的含义更广泛了,大堰河这一形象的意义在于作者不仅仅是对大堰河个人的讴歌与赞美,他是把大堰河看作是人类的保姆,作为旧中国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化身,歌颂她们勤劳、宽厚、善良的崇高品格,揭示贫苦农民世代受压迫、受剥削的悲惨命运,发出了对旧世界的有力控诉,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这就扩大了诗歌的意境,深化了诗歌的主题,表达了诗人热爱所有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紫色的灵魂”该怎么理解?从视觉心理学的角度,各种不同的颜色都有不同的象征意义,白色象征纯洁,绿色象征生命,蓝色象征海洋,也表示安静。紫色是一种痛苦的、压抑的颜色,紫色也是一种高贵颜色,古代的官服也是紫色的。杜甫诗《一去紫台连朔漠》,紫台就是皇宫。艾青在诗中的紫色是强调苦涩、忧郁、压抑的方面。体会一下全诗吧,字字句句都在强调大堰河一生所承受的痛苦,紫色的灵魂,就是痛苦的灵魂,悲哀的灵魂。但从另一方面想,一个人的灵魂,由于承受了太多的苦难、太多的凌侮、太多的折磨,那么,这个人的灵魂也便因“承受太多”而“尊贵、伟大”!

               大堰河,
               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
               你的儿子,
               我敬你
               爱你!

    第13节,运用呼告的手法,直接抒发诗人对大堰河的崇高敬意和深深的爱戴之情。最后两节是全诗感情发展的高潮,由回忆、叙述转为直接的讴歌、赞美。末尾这一节诗行的排列可谓匠心独运,五行分别为三字十二字四字三字二字,形似心脏,暗示诗人写的都是由衷的肺腑之言。

    特色鉴赏

    1.诗歌离不开意象,常见的意象有比喻意象和描述意象。在《雨巷》一诗中,“丁香”可以看做是诗人迷茫的内心追求,它是比喻意象。而这首诗几乎通篇用的都是描述意象,它选择日常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大量细节构成一幅幅画面,由诗人饱含深情的笔墨把它们化成叙事性的诗句,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和情感冲击力。大堰河一生都在永不停息地劳动:缝补、洗衣、煮饭、喂猪、抚养孩子,酷热的夏天到禾场里晒粮,严寒的冬天到结冰的池塘里洗萝卜,没有片刻的空闲和休憩,通身闪耀着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的精神。她宽厚善良,忍受着生活和精神的一切苦难。虽遭地主的剥削和酗酒的丈夫的打骂,仍然“含笑”地活着。为了生活,她用乳汁养育“我”来支持她的家。在紧张的劳动之余,还要为丈夫和儿子们补衣服、包伤口、捉虱子。她用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我”要回家,她竟伤心地哭。她从不抱怨命运的不公平,善良的心里只有爱和给予,她“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用巨大而深沉的爱哺育着“我”和她的儿女们。她有美丽高尚的精神世界。大堰河是童养媳,被生活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力,甚至连名字都没有,但她的内心世界十分美丽。在年节里,为了她的乳儿,“忙着切那冬米的糖”,“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绘声绘色地描绘了她对乳儿的爱。即使在梦里,梦见的也是乳儿“有了娇美的媳妇”,并亲切地叫她“婆婆”,多么崇高、纯朴而善良的心灵,感人至深,动人肺腑。      

    但是,高尚、善良的大堰河最后竟“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着诉不尽的奴隶的凄苦,/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形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悲惨地死去,一个美好的人物,一颗美好的心灵就这样地被毁灭了。她的毁灭使人产生怜悯和悲愤,激起我们对毁灭她的那个社会的无比憎恨和愤怒。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悲剧美。

    读罢本诗,令人哀凄与悲愤俱来,怀念与赞美共生,究其原因,除诗人说真话,抒真情外,便是得益于生动逼真的细节描写。

    2.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1)排比: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或相近、语气一致和意义相关的词句或段落构成,用来铺陈描述、议论说明或抒发感情。它能增强语言的气势,产生节奏感和整齐美,增强文章的条理性和感染力。本诗共12节,就有七节诗运用了排比。它们或是再现大堰河善良慈祥的音容笑貌,或是突出大堰河的勤恳耐劳,或是叙述她对“我”的亲昵爱抚,或是极写她死后的悲哀和凄凉,这种排比句式的运用,有如长江大河、高瀑急流,酣畅淋漓地倾泻了作者对保姆大堰河深情的怀念和赞美,对旧社会的无比憎恨和愤怒,激情磅礴,一泻千里。

    (2)对比: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人物、事物或同一人物、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並举出来加以对照比较。运用对比能突出事物的矛盾和差別,使文章观点鲜明,說服力強。本诗作者巧妙地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主题。如诗的第4段和第6段,诗人把两个家庭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描写,虽未作任何评价,但黑暗的社会制度的不合理已经明显地显现出来,不能不激起人们对旧世界的愤恨与诅咒。同时,又把在家里做“新客”和在大堰河家里受到爱抚进行对比,清楚地显示出诗人的亲疏和爱憎。用大堰河生时的勤劳和死后的凄凉对比,激起人们对旧社会的憎恶,用她美好的梦境和悲惨的结局对比,抒发诗人的无比同情和悲愤。对比,使诗的意境更加深邃,再现了广阔的时代画面,极其深刻地表达了作者无比深广的同情、悲愤和怀念。

    (3)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叫反复。反复可以接连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间隔,这就是连续反复;反复也可以在接连使用的词语或句子中间,隔有其他的词语或句子,这就是间隔反复。作者在多至九节诗里都巧妙地运用了间隔反复,这是本诗感人至深的重要原因。他善于用诗节的第一句点明主旨,引领下文,诗节中间用排比句式铺叙大堰河的辛劳及对“我”的疼爱,倾诉她的悲惨遭遇和“我”对她的无限怀念,再在末尾句重复使用第一句。但这绝不是简单的重复,它就像海浪和潮汐一样渐渐蓄势,贮满感情,然后迅疾回扑,猛烈撞击读者的心扉,一唱三叹,回肠荡气,即使铁石心肠,也经受不住这回环往复的感情潮水的冲击,读罢使人潸然泪下。

    问题探究

    对于这首诗,有两个问题常常引起我们中学生的争论:第一、有人说,这首诗宣传了阶级斗争的思想,已经不适用于我们这个时代了。那么,应该如何看待这首诗表现出来的阶级观念,应该如何看待这首诗的主题思想?第二、有同学说,这首诗不押韵,不讲平仄,每一节句子多少不一,每一句字数多少不等。诗歌讲究节奏,这首诗节奏也不整齐划一,这是“诗”吗?

    对于这两个问题,你的看法是什么?深入探讨这些问题,无论是对本诗的理解还是对诗歌的认识都会是很有帮助的。

 

    探究思路:

    第一个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正确地全面地把握作品的主题。

    在阶级斗争年代里,文学作品往往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进行政治解读,在这种方法指导下,这首诗的主题解读,就变成了一个地主的儿子对自己所属阶级阵营的背叛和对被压迫阶级的同情,并坚定地成为劳动人民中的一员。因为诗中也提到,诗人虽然出身地主家庭,但他是吃了劳动人民的奶而长大的,所以是与中国大地上的农民有着割不断的情缘的农民的儿子。作为地主儿子的诗人,彻底抛弃了自己的出身,把大堰河的儿子称为“我的兄弟们”。但在新的时代里,阶级分析方法渐渐过时,至少已经不是惟一的文学分析方法,而是众多方法之一种。是否可以因此就否定它呢?回答是不能。首先,诗人创作这首诗的年代,也正是那种阶级意识非常鲜明的时代,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为了革命理想,抛弃自己富有的家庭,告别自己剥削阶级的家庭出身,投身革命运动,站到被压迫者一边,为人民的解放而战斗,这是普遍的现象。艾青也属此例。他的诗中表现出来的阶级意识和阶级观念,也是非常真诚的,不是空喊口号做出来的,所以,这一点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作实事求是的分析。其次,当今时代,社会仍然存在严重的不公,像大堰河这样勤劳善良却又命运悲苦的下层人比比皆是,需要有更多的人去关注、帮助这些弱势人群,所以,适当用阶级分析的眼光来看这首诗也是需要的,至少可以唤起一些人的良知。

    这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许是更重要的一方面,诗虽然表达了鲜明的阶级意识,但没有丝毫剑拔弩张之势,没有咄咄逼人之威,全是人间真情的自然流露。诗人对大堰河的深切感情,也都表现在娓娓动情的叙述之中,像是自然流淌的感情之河。诗人透过铁窗,仿佛看到大堰河那“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那“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那“被典押了一丈平方的园地”,那“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情不自禁地产生无限的悲悯和同情;大堰河生时,把全部乳汁和真情无私地献给了人间,献给了大地,她有过那么多朴素而美丽的梦幻,但是却含泪地去了!诗人的情感醇厚而深沉,忧郁而悲壮,让人潸然泪下,也让人荡气回肠,这是一首人世间真情的赞歌。不错,这首诗也是“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诗人诅咒“不公道的世界”,控诉了社会的黑暗与不义。但是有爱就有恨,有恨才有爱。诗人恨这不公道的世界,正是源于他对千千万万的大堰河的深沉的爱。所以说大堰河是一条流淌着爱的河,它流遍了全中国,流遍了全世界,滋润着所有读者的心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堰河的真正的主题是抒写爱,抒写人世间最真诚、最纯朴的爱。而这正是这首诗强大的生命力之所在。

    人世间最可珍贵的莫过于真情真爱。亲情,友情,夫妻情,师生情,学友情,祖国情,就属于这最纯洁无瑕的真情,它不会被权势玷污,它不会被铜臭熏黑,它不会因处境的改变而变形,它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磨灭,它永远如春天温暖我们的心田。

    读着艾青的诗,让我们也像诗人艾青一样,爱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吧!爱生我养我的父母吧!爱关心我抚育我的亲人吧!爱患难相处生死与共的妻子与丈夫吧!爱教育我栽培我的老师吧!爱同窗共读、互切互磋,互琢互磨的学友吧!从这里启航,你就能驶向爱的海洋。

    第二个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诗的特征和有关诗的一些基本常识。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诗,而且是世界公认的伟大的优秀诗作。我们为什么会怀疑它不是诗呢?这说明我们还不知道什么是诗,也不明白诗有自由诗和格律诗的区别。什么是诗?简单的几句话很难说清楚,我们暂且借用西南师范学院“中国新诗研究所”所长吕进教授的说法:“诗是歌唱生活的最高艺术,它通常是诗人感情的直写。”这是说,从内容来看,诗首先是抒情的艺术,诗的本质在于抒情,通常是诗人感情的直写,是诗人人格的显露,是诗人心灵的展示。“诗歌唱生活”这一命题,强调了诗的抒情美。《大堰河—我的保姆》最出色的特征,就是抒发了对千千万万的劳动者最真挚最深浓最纯朴的感情,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堰河—我的保姆》才是真正的诗。

    根据句式、节奏和音韵等安排上的不同,诗歌可以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格律诗是指依照固定的格套和严密的节奏与韵脚而创作出的诗体。中国古典诗歌大都属于格律诗,在古典诗歌里,一般对每首诗的行数、每一行的字数、各个词的音韵和词性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在新诗创作中,格律诗的特征集中体现在闻一多提出的“三美”主张:音乐美(音韵、音节)、绘画美(词藻)和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都是典型的现代格律诗。自由诗是指表达形式活泼自由、不拘一格,在语词和诗句组构中不受格律的影响和制约的诗歌。胡适的说法是:“话怎么说,诗怎么写”。《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自由诗,诗歌的谋篇构段、句式选用和语言风格与全诗沉痛深情的基调相适应。诗以叙述的笔调开头,语言平淡而朴素。结尾分行断句,既强调了“你的儿子”——大堰河的儿子,表达了鲜明的阶级感情,又与开头相互映照,产生复沓回环的艺术效果。许多诗段首尾重复,回环往复,余味不绝。诗句朴素自由,节奏缓长,运用排比和反复修辞手法形成诗歌内在的韵律。如第4节,“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抱在怀里,抚摸我;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在你拿起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在这一节里,诗人用相同结构和节奏(在……之后)的诗句反复咏叹,而且首尾重复,借助联想进行铺叙,构成了一个个大堰河为生活操劳的生动画面,并且诗句长短无定而有内在韵律,音调和谐,情味极其深长,整个诗段显得既明朗单纯而又多姿多彩。

    总之,《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的思想感情、语言的表现手法以及诗歌的篇段句结构形式结合得非常完美,诗人充分运用了诗歌这一艺术手段抒发了爱与憎。正因为如此,所以它在我国诗坛乃至世界诗坛上都享有崇高的地位。

    训练提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典押(  )   荆棘(  )   忸怩(  )   火钵(  )

    团箕(  )   冰屑(  )   叱骂(  )   檐头(  )

    2.说说下列诗句中几个词语的含义:
  (1)“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这里前一个“养育”的意思是____________;后一个“养育”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2)“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这里的前一个“梦”指的是____________,后一个“梦”指的是____________。
  (3)“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这里第一个“为了”是__________词,表示__________;第二个“为了”是__________词,表示____________;第三个“为了”是____________词,表示____________。
    (4)诗人在第三节中写道:“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诗句中对大堰河的称代,由“她”而改换为“你”,在第十一节中也有这样的称代变化。这种称代上的变化,在表达上的作用是                              

    3.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诗歌中的第4、6、9、10等节,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B.诗歌的第7节,作者用排比的手法,写出了大堰河艰苦的佣人生活,突出了大堰河的勤劳。

    C.诗歌第10节,作者排列大堰河殡葬的凄惨,其主要目的在于突出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境况。

    D.诗歌的第4、6两节,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对两个家庭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描写,虽未加评论,但却激起了人们对旧世界的愤恨与诅咒。

    4.对“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为她内心盼着乳儿成长,成才成家,幸福美满。

    B.之所以不能对别人说,是因为大堰河认为自己的梦永远也不能实现。那种世俗的血缘关系,无形的阶级鸿沟,使她只能把殷切的愿望埋在心里。

    C.乳儿的幸福就是她的心愿,她已经把自己的命运和乳儿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D.大堰河的梦是不可能实现而最终也没有实现的空想。

    5.对下面诗句进行朗读时,你认为处置不当的一项是: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A.第一句要读得缓慢,“厚大”要突出要重读,“抚摸我”要读得轻柔,但却强调。

    B.接下来连续八句“在……之后”要读快一点,突出大堰河的繁忙和辛劳。

    C.最后一句再读得缓慢,要有深情。

    D.“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 / 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 / 衣服之后”这个诗句的节奏安排没有错。

    6.对下面诗句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这里的“自己”就是指代诗人自己。

    B.“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既回到了“家”,却又只是“客”,矛盾中包含着一种十分复杂的辛酸的情绪。诗第6节都是围绕这个矛盾展开铺叙的。

     C.“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 诗连用六个“笑”,与“大堰河,含泪的去了”形成对比,让我们感受到一种辛酸,感受到一份沉重。

    D.诗第11节写到“当我经了长长的飘泊回到故土时”,这诗句里包含着诗人数不尽的人生感慨。

    7.诗人倾吐对大堰河的爱,这种爱是同对黑暗社会(“这不公道的世界”)的恨联系在一起的。请找出表现诗人憎恨黑暗社会的语段,说说起什么作用。

 

 

    8.请找出那些描写色彩的诗句,具体说说它们的作用。

 

 

    9.请你将《大堰河我的保姆》和《雨巷》《再别康桥》进行比较,说说这首在形式上有什么显著的特点?

 

 

    10.《大堰河──我的保姆》通过一系列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真切地表现了大堰河对乳儿深厚的感情,充分表现了大堰河美丽丰富的内心世界,为我们塑造了一位伟大的母亲。请你细细体会父母为你献出的爱,体会诗人艾青是如何感受乳母的爱,也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写一首歌颂你母亲或父亲的短诗或一篇短文。

 

    11.请你以《寻找“大堰河”》为主题搞一次课外调查活动。 

 

 

    解析与答案

    1.解析:本课生字生词不多,但题中列出的字还是应该注意。

  答案:diǎn jīng jí niǔ ní bō jī xiè chì yán

    2.解析:本题旨在提示我们精心体会诗中词语所表达的意义,特别是反复出现的词语和指代性的词语。

    答案:(1)前一个“养育”是抚养、喂养的意思;后一个是养活、供养的意思。
  (2)前一个“梦”,指的是一种生理现象,是“梦”的本义;后一个“梦”指的是在现实的具体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想法,是“梦”的比喻义。
  (3)第一个“为了”是介词,表示行为的目的,后面带代词“他”做宾语;第二、三个也是介词,但表示行为的原因,后面带主谓短语做宾语。
    (4)这是一首回忆童年生活的抒情诗。由于具有回忆性,用“她”便于写实,写大堰河的勤劳、善良、纯朴,但第三人称不便于抒情;而改用第二人称“你”,可以拉近与大堰河的距离,有利于抒发自己对大堰河的深切怀念、赞美之情,更容易激起读者在感情上的共鸣。

    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即修辞手法运用及作用。通过排比确实写出了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境况,但这绝非主要目的,其最终目的是通过大堰河死后的凄惨,来诅咒这个不公道的世界,控诉这个不平等的社会。

    答案:C

    4.解析:本题考查对诗中重点语句的理解。做梦,的确是突出大堰河对乳儿的爱,她把自己的命运和乳儿联在一起,她希望乳儿成为自己的儿子。“不能对人说”是阶级鸿沟的反映。但许多人都认为大堰河的梦是“不可能实现而最终也没有实现”,这不符合诗的本意,诗的第11节和末尾节都明示,“我”已经是大堰河的真正的儿子,这说明大堰河的梦最终成为了现实。

    答案:D

    5.解析:诗歌的节奏有意义节奏和朗读节奏,一般情况下二者是统一的,因此节奏的安排,一般来说不要破坏它内在的语法结构,要有助于对诗句意义的理解。这一节诗的节奏以下面的安排较妥: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
  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
  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
  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上/之后,
  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被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
  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
  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
  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答案:D。

    6.解析:A项,诗第6节写明“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所以这个“自己”是指代“父母”。家是“父母自己”的,不是“我”的,“我”在心里不认同父母的家是自己的家。B项,“我看着母亲怀里的不熟识的妹妹”,是妹妹,却不熟识,骨肉成了陌路。“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叙乐’的匾”,父子团聚而不得其乐,虽认识‘天伦叙乐’,却没有感受过‘天伦叙乐’。一切都是新的、好的,而“我”却“忸怩不安”,不愿意消受。所以说,诗的第6节都是围绕“家”与“客”这个矛盾展开的。C项,看着大堰河的笑,让我们联想到祥林嫂的笑,由此,我们就可懂得这“笑”里所包含的深刻悲剧意味。大堰河的“含着笑”,是穷人的含着辛酸眼泪的笑。D项,艾青于1929年春,赴法国巴黎勤工俭学。1931年9月在法国参加《世界》周刊主办的左倾集会以及反帝大同盟东方支部的活动,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回到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创办“春地艺术社”,因此遭反动派搜查并被判刑。在狱中,他创作了《大堰河——我的保姆》。深入了解艾青的这段人生经历,就可以体会这句诗的份量。

    答案:A。

    7.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心思想的进一步加深与理解。即要求我们不仅对大堰河及其全家的悲惨命运有着深刻的认识,而且要明白诗人通过对大堰河的描写,来表达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憎恨,深刻地揭示出旧中国农民的必然的悲剧命运。

    答案:课文的第三部分,即9~11节,通过描写大堰河死时的凄凉,死后一家人的悲惨,诅咒了黑暗世界的罪恶。

    8.解析:作者原是学画出身,曾在欧洲学过印象派画技。印象派主要借助色彩的调配,光线的明暗对比来表达感情,突出主题。我国二三十年代就曾有一批诗人借鉴印象派画技来写诗歌,给沉闷的诗坛带来了生气,拓广了诗歌的表现技巧。如戴望舒的《雨巷》利用色彩来宣泄感情:“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这些色彩耀人眼目,调动了人的多种感觉器官,以达到突出主题、抒发情感的目的。

    答:本诗大量运用了色彩的描写。如 “长了青苔的石椅”,表示一种荒凉、败落。“把乌黑的酱碗放在乌黑的桌子上”,写出家具的陈旧破烂,显示大堰河家的生活十分穷困。 “红漆雕花的家具”、“睡床上金色的花纹”、“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显示艾青父母家里非常富有豪华。“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表现艾青童年的聪明伶俐。“辉煌的结彩的堂上”,显示大堰河梦中的艾青婚礼隆重。“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以黑色描写大堰河的脸颜,意在突出她的厚道纯朴;用“紫色”形容灵魂,是为表现大堰河的悲伤和高贵。

    9.解析:本题旨在启发我们进行比较阅读,体会新诗中格律诗和自由诗的不同特征。

    答案:《雨巷》和《再别康桥》每节诗行整齐划一,讲求押韵,或一节一韵,或一韵到底,首节和末节回环重复,造成整齐美、音乐美,色彩美,是典型的现代诗歌中的格律诗。艾青的诗在形式上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即在奔放与约束之间取得协调,在参差与变化里取得一致,在繁杂的细节中提炼出单纯的意象。这首诗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它在形式上不拘泥于外形的束缚,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或字数、行数的划一,但又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造成变化中的统一、参差中的和谐。全诗13节,少则4行一节,多则16行一节;少则每行2字,多则每行22个字。全诗不押韵,但有11节的首尾句相互重复,以确定基调与色彩,中间几行大多采用排比句式,且多长句,以尽情抒发与描摹。在外在的表现形式上,这首诗与《雨巷》《再别康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它们同样成为新诗中的名篇佳作。

    10.解析:母爱父爱,靠我们用心去体验,因为它不是惊雷,不是闪电,它是轻轻的柳絮,悄悄地抚慰我们的心灵,它是无声的春雨,默默地滋润我们的心田,它表现在许许多多的为人忽略的或不易察觉的细微小事里。年节里,为儿子忙着切冬米的糖,把儿子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显要的位置上,情不自禁地逢人便夸赞自己的儿子,就连做梦,也盼望儿子得到幸福,在繁忙劳动的间隙,给儿子甜甜的一个吻,谁没有饱尝过这种人世间最真最纯的爱?但是你回味过吗?你细细地品尝过吗?你深深地感受并为之激动过吗?那么,现在请拿起你的笔,想想这一切吧!

    答案:略。

    11.解析:生活中不乏像大堰河这样勤劳善良而又命运悲苦的社会底层劳动者。这样的人在哪里?他们在贫困的边远山区里,他们在街头行乞的人员里,他们在下岗失业的队伍里,他们在风雨飘摇的茅蓬草舍里,他们在老弱病殘的弱势群体里,他们遭遇天灾人祸的苦难人群里,我们注意过他们吗?我们关心过他们吗?请同学们开展一次寻找“大堰河”、关心“大堰河”的活动,好吗?活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集体组织访贫问苦;可以与媒体(例如中央电视台)联系,进行对口交流;也可以在网上搜集。可以编写墙报;也可以召开主题班会等等,总之,让我们和诗人、和老一辈比爱心!

    答案: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