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寡人之于国也》素材挖掘与写作运用

 昵称503199 2015-08-30

《寡人之于国也》素材挖掘与写作运用

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素材挖掘:

【素材清单】

《寡人之于国也》记录孟子答梁惠王问所讲的几段话,主要内容是阐述孟子的王道政治理想。文章先针对梁惠王的疑问,用比喻说明凶年移民移粟是小恩小惠,然后正面论证只有“行王道、施仁政”才能使天下之民归顺。

【写作素材】

1、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2、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4、中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孟子:“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寡人之于国也》堪称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萌芽。

而今,当冰山消融,当沙尘暴肆虐,当藏羚羊成片成片地倒在残忍的盗猎者的枪口之下,不知人类贪婪的欲望和短浅的目光何时能够转变?孟子“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的世纪之声是否能够唤醒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学会科学发展呢?

5、孟子人生六境界:善、信、美、圣、神。

人生在世,什么是立身的根本?什么又是快乐的源泉?傅佩荣教授从几千年前的《孟子》那里找到了答案。他说:“‘真诚’才有力量,这是孟子思想的出发点。力量可以称为‘向’,所指的正是‘善’。善是我与别人之间适当关系的实现。人性向善,孔孟之道即是追求止于至善的大同境界。在此努力过程中,我的人性得以实现,而这正是‘乐莫大焉’。”

现代人面对喧嚣巨变的时代生活,非常需要这样的深厚智慧和精神力量,用以安定身心、奋发向上。

傅佩荣教授告诉记者,“我读《孟子》几十遍了,孟子确实了不起,能想到我们平常看不到的地方,能够把人的生活经验综合起来,作全面的说明,并且深入到人性最根本的地方。孟子的思想是完整的体系,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正确的观念,加以实践,发现一种生命成长的快乐,感到人生充满了希望。大丈夫的快乐,不需要那么多外在的资本,无论得志与不得志,内在的自信才是快乐的源泉。”

他认为,孟子的人生境界观最具代表性,有六种境界,分别是:“善、信、美,大、圣、神。”儒家思想原本就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横向,关怀越来越多的人,一个纵向,自我生命不断磨炼、提升,人格日趋完善。儒家总是教人正面看待人生。这不是天真的乐观主义,而是经由“好学、深思、力行”所提炼出来的智慧。可惜的是,这种智慧在中国历史上受到各种曲解。

6、孟子言性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有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心。恻隐之心,仁也;善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孟子认为人只要保有这四善端,顺着人本来的性情扩而充之,就可以成为具有仁、义、礼、智的圣人了。有些人没有为善而作恶,不是因为本性的过错,而是因为没有养护好本性而使之丢失。孟子认为处学的根本也就是“求其放心”而已,所谓“放心”,即是丢失的本心,为学为的就是找回丢失的本心,即找回善。可见,在个人为善在德的问题上,孟子非常注重个体的道德意志,而甚少涉及外在道德规范对人的约束与塑造作用。

7、孟子的仁政思想处处都体现他的忧国忧民的仁心。他四主游说诸侯施行仁政。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充斥着暴力,流行着吞并,肆虐着攻伐,这位儒有学派的“亚圣”要从法家的血腥中抢得一丝仁爱的地位,何其不易。但是他为天下万民,仍不屑努力与八方诸侯为伍,无奈天上分久必合,孟子最终放弃了。他站在泰山之巅,俯视天下万民,有的穷困潦倒饿死街头,有的为谋生存骨肉分离……仰不足以养父母,俯不足以蓄妻子,他万念俱灰,为何他的眼中长含泪水,因为他爱百姓爱得深沉。游说不遂他便退以著书,终成《孟子》。

8、孟子为人很讲原则。即:“生而有不用也,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无论何时,哪怕是生死关头也要讲求原则,决不做苟且偷生之事。他大义凛然,四心伴身:他遇人知恻隐;遇错明羞恶;遇贤懂恭敬;遇事辨是非。面对万钟的丰厚条件,他毅然咏颂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和加焉!他一生两袖清风,不求宫室之美;不爱妻妾之奉;不需所识穷乏者得我。他从始至终都保持着人皆有之的“本心”,使他成为了正人君子的典范。

孟子作为亚圣,真的将仁爱的种子播撒如万民的心中,普济了天下。

9、在先秦的诸子百家中,能把人民放在最高地位上的,应当首推孟子。在《孟子》一书中,有大量的关于“以民为本”的论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事不可缓也”“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这些论述,在今天的我们看来,依然如宏钟大吕,振聋发聩,给我们心警惕。谁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就得到天下,就能工巧匠使国家长治久安。

【素材激活】

孟子——仁政大师

1、孟子,是光照千古的儒学圣人,是塑造中华民族灵魂的思想巨匠,是描绘盛世宏图的设计大师。从诸葛亮高卧隆中到纵横天下的人生轨迹中,我们能看到孟子设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蓝图的巨大意义。《寡人之于国也》能让我们看到孟子主张仁政、行王道的治国安邦的大智慧。

2、孟子是中国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被尊为“亚圣”,儒家文化亦被称为“孟子之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提出的治国理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孟子提出的处世原则;“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是孟子提出的忧患意识。孟子目光如炬,他看到了人与社会发展的规律,他以向社会、向时代、向历史赠言的方式,完成了自己一生的使命,孟子的伟大,或许就在于此。

一个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上的人,是让人民供在神坛上的圣人;一个反对战争的人,是具有博大胸怀的善人;一个热诚的,优游自在的,无所恐惧的人,是最能够享受人生具有理想性格的伟人。     

3、你宣传仁政思想.也曾像孔子一样周游列国,在周游列国的过程中.演绎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你主张人性本善,提出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处世准则。你蔑视权贵、刚直不阿,“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你具有丰厚的学养、刚健的气质和机智应变的能力。你,养浩然之气,做顶天立地的中华大写的人。

4、你留给后人的是一部充满了你的思想主张的书——《孟子》,虽然并非都是你所作,却可以代表你的思想和风格。

顾炎武曾说“邦无定交,士无定主”,一般游士,都肆无忌惮。是不是也因为你无定主,所以说话较随便些,在王宫大人面前,也敢抵掌而谈呢?大概也是因此,你的文章才会有如此磅礴的气势吧!为什么你会无所忌惮呢?难道单单是因为你是个游士,无定主吗?不是的,这其中还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修养,也是因为怎样的修养,才是你的文章沛然而不可御。

孟轲,请允许我叫你全名,这比叫孟子更亲切。

你是站在历史之上的巨人,“亚圣”之名当之无愧。你闪亮的思想会继续耀眼下去!

5、穿越过时间的河流,你依然被世人敬仰,二千多年亦不曾改变.历史的漩涡中,闪亮的是你那思想的光芒。

    都说乱世出枭雄,不只是所军事上,你就是思想上、政治上的枭雄。战国时期,一个混乱的时期,一个无主的时期,一个嗜杀的时期,只有你才提出“人性本善”这一主张,只有你才会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也只有你才会说人人都可以行“不忍人之政”。该说你太善良呢,还是天真呢?

    善良是肯定的,但天真也是有的,不然为什么会游历各国,而且去游说齐宣王、梁惠王。你明知他们有称霸的野心,有嗜杀的本能,却妄想用“人性本善”去感化他们,这不是天真又是什么?

曹交曾问过你“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你说“然”。当你确切地知道尧舜时代的仁政究竟是什么样子吗?我想你未必清楚,你只不过是虚构一套自己认为的仁政思想.可若说你虚构,却又有些不实,因为当时确是“疱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也许是你对这些现实的不满才构想出一套“不忍人”的仁政来吧!

    你留给后人的是一部充满了你的思想主张的书——《孟子》,虽然并非都是你所作,却可以代表你的思想和风格。

写作运用

【适用话题】可用于“仁政”“王道”“民生”“环保”“责任”“和谐”“绿色生活”“发展物质与精神”“环境与生存”“民本思想”“坚持可持续发展”“认识自己”“省察”“和谐相处”“看问题抓本质” “策略”“动机与效果”“理智” “学会说话”等写作话题或题目中。

有如下运用角度:

角度一:要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这段话反映了孟子朴素的生态环保意识,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如果一味竭泽而渔,那么资源将会在短期内耗尽,不能达到“不可胜食”的目的,现代社会,我们更应拥有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树立长远的战略目标,合理开发并利用资源。 

角度二:以民为本乃立国之关键

“养生丧死无憾,正道之始也。”治国在于治人,老百姓生活安定了,国家自然太平。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人为本,方能治国。当然,以人为本,并不是一味地对“人”纵容,“人”的自由必须有一个弹性限度,否则就是“乱治”。

角度三:追求物质与精神的共同富裕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在孟子的这幅思想的治国蓝图中,我们看到“无饥”仅仅是第一步,先使老百姓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而“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则是关键的一步,物质富裕后,需要的是精神的升华,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富有的人。

角度四:“五十步百步”是无能者的遁词。

在战场上,同样是逃兵,逃跑五十步的却嘲笑逃跑一百步的人,这看似可笑,却深深地击中了人性的弱点。生活中,有很多类似“五十步笑百步”者,却深深地击中了人性的弱点。生活中,有很多类似“五十小笑百步”都,这是一种懦弱的心态,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却总想找块遮羞布,掩饰自己的无能与缺陷。这样的后果是错误依然不能改正,倒使“迁就平庸”的恶习愈演愈烈,人不能无原则地“包容”自己的不足,要勇敢地面对自我。

【运用范例】

1、悠悠千载,无数仁人志士披肝沥胆,将改善民生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甚至为此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然而,我国民生真正意义上的显著改善,其实只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实践。可以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百姓的生活才逐步走进春天里。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子两千多年前的叹息回荡在我的耳畔,它道出了古代社会民生多艰的历史真相:一个又一个王朝如太阳般东升西落,不论是桀纣暴政,还是贞观之治,百姓始终都牛马不如,任统治阶级践踏,“与万民共享盛世”只是一道空头圣旨。杜甫之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针见血。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封建王朝的滚滚车轮,从没有放弃碾压黎民百姓“大同社会”的梦想,直到孙中山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发动民主革命,民生才得以萌芽。此后,华夏儿女经过半个世纪的浴血奋战,建立新中国后,民生才真正被提上国家日程。
  坐在宽敞明亮的客厅里,望着远方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我想起了儿时屋漏偏逢连阴雨之际身体的哆嗦;品尝着美味佳肴,我想起了儿时吃在口中的玉米面、红薯叶的酸涩;感受着现代交通出行的便捷,我想起了儿时上学雨中的深一脚浅一脚和一身泥泞的难过。
  不仅如此,我的老家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商品匮乏早已随着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超市而一去不返,当年狭窄曲折的泥泞小路如今已成了平坦笔直的柏油大道,滴灌喷灌的推广和应用将我的父辈从望天收的愁苦中释放,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让父母们不再担心一家人无钱看病,贫瘠的老家正在新农村规划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向城市看齐,传统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已离我们远去。你看,夜市里熙熙攘攘,粗犷的划拳声、热情的叫卖声不绝于耳。向村中心的游乐场望去,一大群一大群,全是出来散心的乡邻。这边,风驰电掣的滑板上,少年如鱼儿一样穿过障碍。那边,打太极的老人们进、退、顾、盼,一招一式都是那么舒缓灵活。近处,十几位中年阿姨,跟着音乐的节奏,轻巧地跳起了健身操。远处,几对年轻的小夫妻,幸福地看着牙牙学语的小儿女,交换着养育生命的感动和欣喜。儿时冷清漆黑的夜也一去不返,现在,劳累了一天的人们都在尽情地享受被明亮的灯火灌满的生活。
  孟子曾言:“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民生得到改善,百姓载歌载舞,与祖国同唱盛世之歌。然而,我们不能忘居安思危,毕竟物价飞涨、就业难、房价高等问题依然是我国亟须解决的民生问题。

2、丹麦人去钓鱼常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这样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细节背后却蕴涵着丹麦人的智慧,,他们明白若是将河中的鱼无论大小全都捕回家,那么河流将会变成一滩死水;相反地,若让小鱼在水中慢慢长大,那么河流将永远繁衍生息,充满活力。

其实,这种有远见的智慧在两千多年前就已诞生。孟子曰:“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这句话用捕鱼的道理生动形象地提醒了人们:只有有远见的人,才能收获更多;贪图眼前利益,只会得不偿失。生活中总是会有人汲汲于眼前的名利,以至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而懊悔不已;而真正成功的人往往在别人鼠目寸光之时就看到了远方美景,然后向前迈进。

孟子认为梁惠王要想称雄诸侯,必须施行仁政。只有行仁政,才能顺民意,得民心,进而得天下。施行暴政,只会自取灭亡。而施行仁政的措施就是关注民生,休养生息,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百姓安居乐业,社会长治久安,“王道可成”。此外,国君要常自省,革除虐政、苛政、酷政。孟子始终围绕仁民、富民、养民、教民、利民、保民,抓住百姓和“王道”形成的关系,体现出民为国本的思想,在今天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前总理朱镕基在谈保持农村稳定时说:“土地不能动,负担不能重,治安不能松,态度不能凶。”正是体现了孟子的这一思想,可谓说在了点子上,抓准了要害。

3、认识自己,正确地认识自己,发挥自己的长处,做好你自己,你便是一道风景。大老婆夸他,小老婆夸他,客人也夸他,他不盲目自喜,而是仔细观察,再分析,坚信自己不如徐公美。邹忌是一个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于是五十步笑百步,便觉得自己是最好的统治者,梁惠王不是一个坏人,却是一个缺乏自知之明的人。正确认识自己并不断地完善自我,你便是智者;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盲目自大或自卑,你就永远不会成为优秀的成功者。

4、看得见别人的短处,看不见自己的短处,梁惠王如此,世上许多人都如此。古希腊的特尔斐神殿刻着一句铭文:“人啊,认识你自己!”——虽以神的口吻,却是人类对自己的告诫。认识自己的优点容易,认识自己的缺点并且不对它们讳莫如深,这需要足够的勇气。一个个能充分认识自己的个人组成一个理智的民族,理智的民族就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5、进言者不但要敢于进言,还要讲究进言的艺术。邹忌进谏并未作居高临下的指责,而是从自己的家事说起,现身说法,以已喻人,收到奇效。孟子则巧设譬喻,先扬后抑、欲擒故纵,让对方不知不觉地接受自己的主张。

6、我听见了它心底的声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好个不淫、不移、不屈,一种凌驾于万物之上的豪情、气节,充斥着我的灵魂微微颤动。千年之后的我们为了富贵清廉荡然无存,为了摆脱贫贱不惜出卖良心,为了威武情愿丧失原则。堂堂华夏子孙,尊严何在?贞洁何在?孟子用敏锐如利剑般的双眼洞察到千年后的人情世事,刻下了世人心中理应千秋万代相传的警言。
  披波斩棘中,我闻到了来自远古的气息,是孟子身上一种沧桑、悲愤的味道,静听孟子,原来孟子也有不被世人理解所发出的愤世感慨。他心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积极、超然的宝贵思想,历游齐、宋、滕、魏诸国,但却被冷落、耻笑甚至驱逐。他的仁爱之心在强势、残暴的乱世成了诗人鄙夷之物、牺牲之品。听着孟子这样的心声,我的心不禁痛楚起来。千年巨变,人事皆非,而战争的硝烟还常常弥漫大地,人心的冷漠更加令人寒彻心田。我们需要的是仁爱相传,人与人之间再多一份关爱,国与国之间在少一份争端。孟子用四处奔走、疲倦却有力的双腿走出了一条千年不移的仁爱之路,踏平了世人心中高矮不齐的丑恶。(《孟子,我爱你》)

7、孟子的思考极为缜密,孟子曾提出一种关于“人”行为的准则:“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无此四者,非‘人’也。”虽然,孟子对人行为准则的诠释,并没有超越孔子的“仁”和“道”。但最重要的是,他将孔子侧重个人修养的“仁”和“道”,发展为一种治国安邦的政治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曾天真地幻想过这样的一种小康社会:“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我想他的这些想法一定遭到当时许多人的冷嘲热讽,可他全然不顾,坚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无疑,孟子是一个思想家。这种思想,源于他对当时人民苦难的思考,源于他对当时暴政肆虐的思考。在战国群雄逐鹿的混乱时期,孟子的这些思想,则是许多思想家所不能及的。
  虽然,孟子满肚子的治国韬略,虽然他也像孔子一样,四处游说诸侯,可无人采纳他的意见,以为他的主张“迂远而阔于事”。他只得在65岁以后,沮丧地退居老家,也像孔子一样授徒讲学。
  我无法沿着孟子的脚印,去追随属于孟子的那充满屈辱和坚韧的历史,但我还是从孟子留下的文字里读出他的铮铮铁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尽管,现在很有些人早已把它扔到了垃圾筒里,嗤之以鼻,但我却从“大”那简单的笔画中,看出一个顶着天的“人”。(《孟子,我爱你》)

8、2379年前,在古老美丽的东方,在峄山泗水之间,诞生了一位仅次于至圣孔子的儒学大师、大思想家——亚圣孟子。他,这位齐鲁英豪在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齐鲁大地和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齐鲁文化中闪烁着格外耀眼的光芒。

贪玩的童年。孟子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人,三岁时父亲逝世,孟子便与母亲相依为命 。孟母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曾经为了替孟子找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而三次搬家,最后搬到学宫附近,这就是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自小便受严格的管教,据说他自从搬到学宫附近,便十分认真读书,稍大一点,孟子变得十分贪玩。孟母便剪断织机上的麻布,她要孟子勤奋读书,要不然将会像那块麻布般,变成一团废物,这就是另一个著名的故事“孟母断绩”的故事。孟子终于明白了母亲的苦心,牢记母亲的教诲立志成材。

沉醉于儒学的青少年时期。孟子长大后,被孔子的儒家思想所吸引,于是决定离开邹国到孔子的家乡鲁国深造,其老师正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徒弟。通过学习,孟子认为孔子是有人类以来最伟大的人,于是他立志发展孔子的思想。

醉心研究的晚年。孟子在儒学方面的刻苦钻研,终于让他名声大噪,孟子于是到其他国家宣扬他的“仁政”思想。可是,他先后游历了宋、滕、魏、齐、梁诸国,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没有一位君主愿意实施他的政策。因为他的学说当时被人认为“迂阔而远于事情”,不切合战国时代急功近利、激烈竞争的社会现实。可是孟子还是那么认真、那么执著、那么热情地到处宣传儒家的“仁义礼智”,讲解儒家的王道理想,推行儒家的仁政措施。他像孔子一样周游列国,也像孔子一样四处碰壁。

最后,孟子终于放弃继续宣扬仁政的念头,决心写书建立学说。周赧王25年辛卯(公元前290年),《孟子》编撰完成;周赧王26年壬申(公元前289年),孟子永远的离开了他深爱的这个人间。(《精心雕琢儒家文化之花》) 

9、带着一颗朝拜的心,我又一次走近经典聆听孟子。作为一代儒家宗师的孟子并没有走远,他是一座解读不尽的文化宝藏,依然穿越时空给后人启迪,给后人震撼!

这是一个秉持忧患、心怀天下的孟子——生于乱世,勇于济世;游于列国,长途跋涉;晓之以理,苦口婆心:他奔走在游说的路上,执著而坚定,焦灼而真诚。

这是一个满怀智慧、为民呼号的孟子——民生的艰辛与百姓的困苦触动着他的心灵。他重视民心的向背,深谙人民与天下的载舟覆舟关系;他向往理想社会图景,规劝统治者安定人民,善待民生。

这是一个气节超然、卓然出众的孟子——呼唤高尚人格,是《孟子》不变的主题;追求气节超然,是孟子永恒的追求;注重人格修养,是孟子真挚的宣言。

这是一个才学渊博、文采飞扬的孟子——《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孟子的言辞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并耐人寻味。那些精彩的比喻,那些巧妙的构思,那些练达的语句,构成了孟子作品特别的气象。

这是一个提倡社会和谐的孟子,他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一个睿智理性的孟子,他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这是一个自信的孟子,他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这是一个笑傲困难的孟子,他说“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忽然想起有本书上这样说过:阅读孟子,让经典进入民间,让传统回归现实,让历史告诉未来。(《我们的文化宝藏?——孟子》)

10、孟子认为,从人的天生资质看,人是善良的。人性中的这四端就如同我们的四肢。如果没有这四种心,简直就不能算是真正的人。而其中恻隐之心是“仁”的萌芽,羞耻之心是“义”的萌芽,辞让之心是“礼”的萌芽,是非之心是“智”的萌芽。孟轲的性善论是他“仁政”学说的基础,也是他教育理论的根据。而人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的重要依据乃是人实现了对动物生存法则的超越,人在理性基础上生成的道德良知,使人能够推己及人,在心与心之间搭设彼此沟通的桥梁,敏锐地感受到弱者的不幸,并向弱者伸出救援之手。因而,对弱者的关怀,确凿地证明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区别,显示了人的尊严与高贵,反映出人性的璀璨光芒。孟子以性善论作为根据,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不忍人之政”),并以此为己任周游列国,推行他的这种治国理想,虽没有得到实施,但他的这种观点依然闪耀着璀璨的人性光芒,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11、在《寡人之于国也》中草药,有这样一段话:“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是孟子告诫梁惠王要爱惜民力,遵循自然规律,与民休息,让人类繁殖,从而达到丰衣足实结果的话语。这段文字在今天看来,依然在其积极的意义,甚至可以说有先见之 ,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孟子就已经认识到滥捕伐的危害,告诫人们要注意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并且看到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这让我们记起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宣言》中说的一句话:“人类要想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 孔子的思想和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