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学修真网-道门术法→

 红提1 2015-09-05

道教修真术法

身心清净

  圆形太极图,中间一条S形曲线相隔,半黑半白,黑者为阴,白者为阳,阳中有一点阴,阴中有一点阳,阴阳相互对立,其性质与镜像截然相反。无论易经研究者还是道教研究者,都用此图说事。以宗教术法派观点来看:属阳性白的一半,代表一切人世间的世间法,其中的一点阴代表有违世间常理的现象。对于研究宗教术法的,可以用巫术或者法术,包括星象、卜卦、风水术、甚至气功等来形容;黑的一半属阴性,代表玄冥界,包括神佛鬼怪(这里不妨用神鬼来形容)等一切与世间法截然相反的物质,其中一点阳,为神佛所居,其余为鬼类。中间一条S形曲线称为太极弦,将阴阳隔开,使阴阳两级一般情况下难以互通。世间为人所居,人为阳,鬼为阴性,性质不同,所以世间的人厌恶鬼;玄冥界为鬼类所居,鬼属阴,人为阳性,同样,因性质不同,鬼也厌恶人。世间法阳盛有形,玄冥界阴盛无形,相互越界间视为侵犯。按宗教说法,人阳命短,但阴命长,死后永远受苦。人死后即化为截然相反的另一种物质,即鬼,鬼即人的阴命。宗教所谓的通灵,即指人为的跨越太极弦做功,最终成为阴中的一点阳,即神佛。神佛是个无苦无难的极乐环境。这是人类面对死亡,战胜未来的一种极限的追求。所谓修真通灵,既是人类要利用有生之年,提前对玄冥界有所了解,使阴性物质为我所用,以便于最终征服。

  一般人不明白修真是怎么回事,这可以用人们常做的“梦”来解释。按宗教说法:梦”是因大脑休息,身心处于安静状态下,三魂七魄不受约束,暂时离体进入了玄冥界的一种感受。其中三魂属阳。七魄属阴,七阴三阳,阴盛阳衰,因此能量微弱,迷茫不能自主。但由于阳性的三魂的作用,在面临危险时会即刻复归人体,因人体为重阳,因此不会受幽冥界的大害。人死后,三魂即化为阴性,性质为全阴,所以完全不能自主。修真的过程,就是首先把七魄化为阳性物质,然后与三魂相互作用,进一步修炼形成纯阳的“元神”。因性质纯阳,能量巨大,虽然离开了人的大脑,但智慧尚有所存,具有孙悟空的性质,可以顺利的跨越太极弦来去自由,并可治幽冥为我所用。

  如何使三魂七魄化为元神并顺利离体跨越太极弦,在玄冥界立于不败之地,身心清净是个先决条件,自古以来办法颇多。但因人心难静,所以修者不乏,成者寥寥。

  俗云:玄!玄!玄!道最难,莫把金丹作等闲,德行未备莫谈玄,求道须凭德性悟,身心清静是根源,盲修瞎炼遭魔困,歧路如网万万千。 因为人于世间,其性喜乐好贪图,但幽冥相反,精妙幻相之处皆地狱也,水火恶相无得有失之处反为吉。因为人由喜乐贪图执著的惯性所决定,在死后失去大脑没有智慧的时候,对此更难把握。唯有活着的时候使善行成为惯性,才有机会征服。这就是宗教皆劝人自然为善的缘由所在。但只有善念还不行,还必须有措施,这个措施即为佛法道术,佛法道术中又分有为心法与无为心法。但无论有为与无为,清净身心是基础中的基础。但由于人类自身的性质,清净身心谈何容易。

  因此,修真之途说其难,犹如攀绝崖、登峭壁,步步有险;论其易,唯以人心换道心尔!德、志、行、信之基一备,悔过迁善之法频施,则是坦途光明道一条,顺水行舟处处妙。

  所云:“身心清静是根源”乃是指顺利修真通灵,顺利跨越太极弦,顺利突破空间障碍到达四维以上空间,顺利摆脱后天显态的制约,进入先天隐态环境,必须以身心清静为前提、为基础。在此前提与基础上,再施以修炼的心法,也就是技术,则能顺利通灵跨弦。背离此道,必然道小魔头大,误入魔道枉费身。 因此,无论何种法门,何种法术,身心清净,乐善好施,悔过从善是唯一的成法出路。否则,必入魔道祸己不浅。

  身心清静,是指身清静、心清静两个清地平基炼己的即独立又互为作用的系统。身者,在初期是指肉身,后期也包括法身。身清静的指标,是要达到全身经络、八脉基本通畅,五脏六腑干净,宿疾基本消除,新疾不染。身清静不仅要把握自身有形之质的净化,更要把握非肉眼可见微观物质对身体的污染。例如斋戒要求中,勿食高品位信息体类食物就是一种清洁身心之法门,修真者必须把握的更重要的一点,是自已体内五脏六腑中各种外来(客居寄生)的不良信息以及本身隐态全息系统的阴神,三尸九虫的清除。

  身清静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德志行信的确立,悔过迁善法的洗涤,在于有为功法与无为功法的调整。

  都知无为通大道,岂识有为是根基。无为妙有悟定慧,妙有无为通玄梯。

  心法的修炼,中根、下根之人都必须由有为过渡到无为,基础初级阶段更应注重有为法的修持,无为法的体悟。否则就是无根之木,水上浮萍。由有入无诚为法之总窍,有为知窍,无为握妙,乃法之机括。

  身清静之中,诚如道祖《清静经》中所云:动乃静之基。动是静的基础,动乃静的法门。所谓动,有意动,有形动,有有为之动,有无为之动。形动而意不动乃末乘之法,形意均动为下乘之法,意动形不动乃中乘之法,无为而动乃上乘之法。这其中,前者乃是后者的基础,后者又为前者的必然。学子于此不可不识,不可不究。明于此、法于行,则少行岐路。

  修真者如果身未清净,则不可能进入先天无为静定之境地,在修炼中也就必然:站难持久,坐难入定,此痛彼痒,挠肝抓心,心烦意燥,杂念纷纭,偶入佳境,假幻即生。

  以此类浊身修真,何能明心见性?岂能跨弦通灵?!个中道理不难明晓,望诸修真者细细体悟个中道理,认真清静心身。

  身心清静之中,心清静乃修真的根本,是修真的主宰,是跨弦通灵的总匙。其重要性又在身清静之上。两者之间心为主,身为辅。认识上应明此理,修持上应分清主次。二者兼顾,方合法度。

  何谓心清静,这其中之关键乃是一个“清”字。无“清”则无“静”可言,二者互根。什么叫做心“清”?诗曰:

  灵台无物谓之清,寂寂全无一念生。猿马牢收休放荡,

  精神谨慎勿染尘。除六贼,悟三乘,万缘都罢自分明。

  诀云:达摩西来无一字,全凭心意下功夫。要达到“心清”,对于中根、下根之人来说,只有从心意上下功夫,心猿紧锁,意马牢栓。心地频频扫,尘情细细除。六欲七情常扫除,万缘都放下,方可达到或逐步达到“清”的境界。

  没有达到清的指标,也就无所谓心静。心不清则心静只是“口头禅”。心清静目标的实现,全凭以德、志、行、信为基,以悔过忏善为梯,长期、反复、持久地修持历炼。牢牢把握和运用这两大法窍,贯彻在自己思想、言行、举止、功态之中和梦境之中,才能逐步达到心清静,真正做到在七情场中一尘不染,在六欲界里一波不生。

  正如圣祖所云:“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身心清静是功之根基,法之本源。舍此修真修真步步险阻,层层难关,根本无法逾越,故曰:难!难!难!

  在基础初级阶段,第一“难”者,系指难以窥境入门;第二“难”者乃指身心未完全清静时性功难尽,无法进入妙乘佳境;第三“难”系指命功难了,内药难生也。

  此三难之中,不同阶段又各有其深刻内涵,本文之中暂先述其一。

  难也者,困难、磨难也,磨难又称为魔难。魔难,乃修真者前进路上的必然,九九归真,就是指九九八十一难的历炼,可回避乎?不能。关键是如何正确对待,少受挫折,较为顺利地度过层层魔难,早登彼岸。

  前辈有言:“无魔不成道,无道不生魔。”魔与道之间,也是一个阴阳鱼图。道心一生,魔相即生,心摇意动,假幻内生外扰。心灭,种种魔灭。道进魔退,道长魔消。唯看修者之心尔!己正则邪不可干,心清则纤尘难染。俗话语云:“神昏心动遇魔头。”心不清则神必昏,心不清逢欲必动,心动则身心被魔所困。古人云:外魔易拒,心魔难消。修真人最难战胜者莫过于战胜自我,战胜自身体内之顽阴,战胜自身体内的阴性全息体的堕性干扰,善莫大于心死,心死则神活。

  魔者,有内外之别,内魔乃由己身内环境中全息携带或因因果关系而寄居的历世之业障所化,凡心识智也能生成意识流象图,另尚有本体内堕性的阴神作祟;外魔乃时序性历史积孽所招致的必偿性业因,可溯三生求证。除此两类外,尚有师父所点化而成,以此类魔相幻境试其道心佛性是否坚若磐石等类。

  修真之举,实乃非常之道,他是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魔邪岂能相容?!所以修真必有魔乃是一种必然,并不可怕,也不应畏惧。

  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此种现象的生成,是指修真者身心未清静,见景心念动,神迷心又昏,错认贼为子的一种客观反应,心愈陷而魔愈长而已。

  明理识法,得诀知窍的修真学子,必须牢牢控制住“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态势,掌握修真的主动权,洗涤身心,常清常静,诸魔自灭。

  邪魔是顺利跨弦通灵的最大障碍,是诱人陷入左道旁门的大祸根。但是,它也是正修者炼己修心最好的老师,万物皆可为师,古有无魔不成道之说,只有高度重视修心恒志,无心应景,对境无心,顺利通过正反两个方面老师的层层考验,才有成功之期。魔不迷人人自迷,心动魔生俗尘基,无心无尘无俗意,阴尽魔化登云梯。每位修真学子必须高度重视,提高警惕,细悟详参正道之法理,穷究圣祖所传之《清静经》。不断修持巩固德、志、行、信这一基础,反复运用悔过迁善这一利器,进而掌握运用驱邪伏魔之技术,则魔无可惧,“难”也变易矣。

  论及伏魔的技术,古典修真书籍各有所述。术中又有关窍,此乃指实修中某些关键点的把握与体悟。

  假幻干扰修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性体未培炼成功之前乃第一阶段;性体培成功,尽性完功时期为第二阶段;修炼命功期间为第三阶段。

  邪魔之干扰有多种,早期尤其难以识别,例如有些人虽然有志于修真之道,由于历世福慧不足,今世业障颇多。如不能正确认识于此,常会在修炼中节外生枝,心烦意乱,干扰频出,无法安静地实修,以为是偶然,实则是必然。世事无偶然,都是因果在循环。当你认清它们,并妥善地处理好后,就必然会行进顺利,而不应单纯从外界找原因,智者多从心上寻真因,必然寻至因果根。

  此三个阶段之中,尤以第一阶段的关口难过,稍一不慎就会误入旁门,或被借体修行。这一阶段十分可怜,乃是肉眼凡胎,就如唐僧一般,正邪莫辩,好坏难分,纯是一棵识心、智识为用,如果身心不清静,不知修心为上者,或仍有较多杂质而又不知去业方法者,心动意摇,最易上当受骗。

  上当发生的根本原因,一言以蔽之:“炼己不纯,身心不清!”有些人德、志、行、信的基础不固,且未按修证步骤一步一个脚印地行持,而是好高鹜远,追求功能,因羡生妄心,盲目启灵、开灵,过早地跨弦进入四维以上空间,而自已的生物场毫无防线。虽然也能窥探到了太极弦另一侧的一些景象,但是由于身心两方面不清静,妄心妄识重重,加上无防御系统,假幻由心而生,外邪乘隙而进,认贼作父,沉迷于假幻虚象之中不能自拔。正所谓:

  身心不清盲修性,性乱情昏认错家,可恨法身无定位,当时行动念头差。

  有些人灵台不洁净,欲望甚炽,在功态中最易动心,无论怎么强调,他也难泯其欲,所以最易被假幻所迷,魔相所乘。现实中,沉迷于假幻中几年、十余年者亦大有人在。初修真之人,最忌功态中动识心(意识)。心动,种种魔生;心死,种种魔灭,就是此理。

  如何预防和杜绝陷于假幻、迷于魔相的事发生?其理甚简,其法至易。身心清静是根本,凡心勿动为大法。外魔不足俱,心魔最难消,不可不慎!其中身内诸多阴神也在炼灭之列。度假幻在修真中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不经过这一阶段就不能到达“空真”的境地,这一过程不可超越,只能经过。关键是如何顺利通过,清醒地通过而不陷于假幻迷中不能自拔。

  也许有人问曰:“师曾教言,要暗示拜师,不要当面错过。这岂不矛盾”?

  答曰:非也,要求每位修炼者在静坐之前都启师立志,善念自然,就是为了在进入功态后的高维空间的先天中,识神不再运用,凡心不动,铁石心肠一颗,不可落入后天而心动意摇,以无为无心无识观妙为用,只要正心一颗自有神助,因我找神不易,神找我不难。

  所谓暗示,是指在性体基本培育成功的前提下,识神在进入功态前暗示性体而言。当性体较成熟,识神性体较同步后,才可以在功态中暗示性体。识神如果指挥性体,常常会犯唐僧指挥孙悟空那样的错误,乱念紧箍咒自误修真。

  暗示的方法,有此一真言,可以运用。真言曰:元神元神,助我通灵,你游八极,我炼命根,拜师访道,虔心致诚,慧修性命,你我同心。

  此真言在每次炼功启师立志后默颂一次,或进入功态后发现有师前来,而主观意识又不能果断确定真伪时,均可在心中默颂一次,即可启动灵力,加强识别力。本真言不论性体是否培炼成功与否,每次炼功均可默颂,但性体未培育成功前的学子,不可因有此真言而有恃无恐,在功态中仍万不可动心!心动乃万魔之源,慎之。

  性体培育成功后的学子,是否对魔邪可以高枕无忧了呢?非也。无论在功夫的任何层次,只要尚未突破五行的制约,阴阳的束缚,在功态中,可以说:心动处处错,念生般般非,心念动处有邪魔!诸君应当切记、牢记此理。

  那么如何才能准确把握住玄中之妙呢,法中妙诀就是一个“前”字,暗示在炼功前。在景象前,在事物前等等。凡事提前一步以德、仁、真、善、美的标准进行暗示,这样就不易在功态中出差生错,自取其辱。

  有一修证者,性体已能全息复制,各配五行,能量亦颇高。一日定中,见一老年师长模样人,慈眉善目,颇有师长之风,向他频频招手。心中一动,以为是一种高的境界,而沉浸其中,……可是突然间,“老人”变幻为面目可憎,始觉着境太深,受到惑扰,当即调动性体,调摄心神,静观默运,不久境象自灭,心中一片宁静,方收功出定,事后回想起来,仍心有余悸。

  此例乃修真者中功有小成者的一次魔幻之遇,所幸者他功底较佳,不然就是难以预料的一次魔难忧苦身心了,不可不谨慎!

  顺利步入玄门,诚乃诸学子之本愿。然而:人有三品,法有多乘;玄界奥秘,难见经文;

  全凭体悟,清静身心;勤修德性,慎独身心;炼己纯正,意马勿惊;心猿牢锁,虚空结绳;

  频扫六贼,常除七情;无为而治,统驭身心;灵台空明,邪魔难侵;常清常静,步弦通灵;

  能解此诀,终至大成;为警后学,特修此文;愿君常诵,见性明心。

  修真一途,最重基础,基础之中最关键处,就在于修心,调心、制心于凡心空,俗心无。后天寂于无,是跨弦通灵,度假幻入空真的保证。此中道理,诚如诗云:

  一念才生动百魔,修持最苦奈他何,但凭洗涤无尘垢,也用收拴有琢磨,扫退万缘归寂灭,荡除千怪莫蹉跎,管教跳出樊笼套,行满飞升上大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