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鸭子

 圆角望 2015-09-08

  ■文、图 朱樵

  

  鸭子在被驯养以前,应该也就是现在这个样子,绝对不会是最漂亮的飞禽。将它说成是天下第一鸟,用“甲”和“鸟”构成的“鸭”字来命名,其实是最早被驯养或食用的意思。早在西汉的时候,已经有民间食用鸭子的记载,因此有学者认为,中国人养鸭,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我以为可能会更早一些,因为人们驯养动物,往往会选择群居的,这样效益会更高一些。鸭子喜欢成群结队,又温和听话,对人类来说,这样的动物必定是驯养的首选。成语“趋之若鹜”的“鹜”,就是指成群结队的野鸭。

  我小时候养过鸭子,大约在十岁。有一次放学回家,在小南湖边的树荫下,看到许许多多卖小鸭的,一大盘一大盘地接连着,黄黄的一片,像风中的油菜花,非常可爱。本来只是想看看,但看着看着就有了想买的念头。问了问价格,北京鸭四毛二,草鸭要便宜一些,雌的二毛八,雄的只要六分。我就买了两只六分的,回去才养了一个星期,就足足大了一倍。而且不用太操心。每天早上一打开院门,它们就会快活地冲向门外的小河,到了傍晚,再打开院门时,它们已经在那等着回家了。

  至于鸭子的吃法,似乎地域性很强。最有名的是北京烤鸭,而且它的吃法能直接融入西餐,所以在一百年前就已经闻名世界。其次是南京板鸭,俗称“琵琶鸭”,清代时曾为“贡鸭”,所以吃鸭有“北烤南板”之说。再下来,是苏州的酱鸭和杭州的老鸭煲。嘉兴人在口味上接近苏州,所以也特别爱吃酱鸭。曾经有一年,我按照苏州大房陆稿荐秘制酱鸭的配方,用砂仁、丁香、桔皮、桂皮、大茴香等五味香料,再用红曲熬制卤汁,成功烧制了色、香、味、形俱佳的酱鸭。直到前不久,还有人谈起我烧制的酱鸭,哈,真是回味无穷。不过,以“大暑老鸭胜补药”的说法,鸭子最正确的吃法,应该是杭州的老鸭煲,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烤鸭、板鸭、酱鸭,其实就吃个口味,而传统中医认为的“妙药”和滋补上品,就谈不上了。

  旧时到了中秋节,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吃鸭子。正逢桂花开放,也是当年新鸭子上市的时候,人们就把它称为“桂花鸭”。当然不是本地的草鸭,是那种白白胖胖的北京鸭,一只足有五六斤重。过去人穷,胃口大,而且鸭子煮时会缩水,两斤一只的草鸭,杀白后才一斤多点,一煮就跟没了似的。而杀鸡杀鸭又没有代客,全得自己动手。草鸭杀起来又比较麻烦,杀白后浑身还有许多黑色的小毛,像爬满了蚂蚁,没有半天的功夫,根本就弄不干净。我小时候养的那两只草鸭,长大后也是送给了邻居,外婆嫌杀起来太费事,不合算。再说,嘉兴人比较爱面子,北京鸭醒目,拎着它从菜场出来,人家远远就能看到白乎乎的一大团。要是中秋节拎只小草鸭回来,那还是算了,别吃了。一般来说,鸭子买回来后,不会马上杀掉,而是先把它放在院子里。鸭子受了惊,便伸长着脖子“嘎嘎嘎”地满院子乱跑,这无意间给节日增添了许多的气氛。没有院落的人家,也会把它拴在门口节节高竹的脚下,邻居经过时,鸭子同样也会热情过头,“嘎嘎嘎”地叫个不停。因为雄鸭发声哑,叫不响,于是都抢着要买雌鸭,雌鸭的价格就上去了。这雄鸭雌鸭吃起来不是一样的么?乡下人就觉得好笑,笑城里人真是太洋盘。在吃鸭子这事上,嘉兴人却违背了不喜张扬的性格,有点外露。当然,这“外露”绝不是什么炫富,应该是想流露一下过节的气氛。相比春节、元宵、端午等其他节日,中秋真是太安静了。

  然而,在吃鸭的雌雄问题上,乡下人笑城里人太洋盘倒是笑对了。传统中医认为,从养生角度来看,鸡鸭正好相反。吃鸡要选雌的,而吃鸭却要选雄的。清初文学家李渔在《闲情偶寄·饮馔部·鸭》中说:“诸禽尚雌,而鸭独尚雄;诸禽贵幼,而鸭独贵长。故养生家有言:‘烂蒸老雄鸭,功效比参芪’。”李渔认为雄鸭善于养生,和雄鸡之类的家禽不一样,比较安静,所以越老越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