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2)[转载]方草轩经方解读:八味肾气丸选自《肘后备急方》

 johnney908 2015-09-09
      一、“中风历节病篇”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
      二、“血痹虚劳病篇”治“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
      三、“痰饮咳嗽病篇”治“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
      四、“消渴小便淋漓病篇”治“男子消渴,小便反多,饮一溲一”;
      五、“妇人杂病篇”治“妇人转胞不得溺”。

      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

      肾气丸方:干地黄(八两) 薯蕷、山茱萸(各四两) 茯苓、泽泻、牡丹皮(各三两) 桂枝、附子(炮)(各一两)

      除在第一、五项中给出具体组方外,其余都是一笔带过,但同一个组方,既可以治小便不利,又可以治小便反多,不由的让人心生疑问,我们知道,小便不利的
原因为肾阴不足,三焦火实,而小便频多的原因则恰恰相反,肾气不足,三焦火虚。
      《灵枢·本输篇》:“三焦者,实则闭隆,虚则遗溺,遗溺则补之,闭癃则泻之。”


      这个问题也困扰了我很久,直到我看到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治腰痛,小便不利将肾气丸桂枝和附子的剂量增加了一倍,才让我恍然大悟,原来方子配比是可以变的。。


      《备急千金要方》孙思邈著。朝代:唐·永微三年。(公元652年)
      治虚劳不足,大渴欲饮水,腰痛,小腹拘急,小便不利方。
      地黄(八两)、萸肉、山药(各四两)、丹皮、茯苓、泽泻(各三两)、桂、附子(各二两)

      《千金翼方》孙思邈著。朝代:唐·开耀二年。(公元682年
      张仲景八味肾气丸方。
      干地黄(八两)、薯蓣、山茱萸(各四两)、牡丹皮、茯苓(各三两)、泽泻、桂、附子(炮,去皮)(各二两)

      《肘后备急方》葛洪(稚川)著。朝代:晋。(公元 341年
      此是张仲景八味肾气丸方,疗虚劳不足,大伤饮水,腰痛,小腹急,小便不利,又云长服,即去附子,加五味子,治大风冷。
      干地黄四两,茯苓,薯蓣,桂,牡丹,山茱萸各二两,附子,泽泻一两

      《外台秘要》王焘朝代:唐。(公元 752 年)
      又若香港脚上入少腹,少腹不仁,即服张仲景八味丸方。
      干地黄(八两)、山茱萸(五两)、薯蓣、泽泻(各四两)、牡丹、茯苓、桂(各三两)、附子(炮,二两)

      男子消渴。饮一斗水。小便亦得一斗。宜八味肾气丸主之。神方。消渴人宜常服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