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打开脑血管病患者生命新通道
| |
大神经外科主任罗志伟 |
| |
神外一科主任董建平(中)、副主任王和平(左一)例行查房。 |
| |
紧张的手术中 |
| |
神外二科主任董辉(右一)、副主任张晖(右二)了解患者病情。 |
| |
动脉溶栓手术中 |
脑卒中(俗称中风,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病,具有发病、致残、死亡和复发率高的特点。在中国,脑卒中已成为居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近年来,我国脑卒中发病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是亚太地区脑卒中发生率最高的国家。 面对脑卒中持续、快速增长的严峻形势,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11年启动了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2012年,玉溪市人民医院被正式确定为原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作为基地医院,市医院一方面成立了脑卒中防治办公室,积极开展筛查工作,另一方面努力提高脑血管疾病的诊疗水平。2005年4月,医院神经外科被原云南省卫生厅命名为“玉溪市神经疾病诊疗暨康复中心”;2015年4月,神经外科分为神外一、神外二两个科室。 神经外科分科后,在引进先进诊疗设备的同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使很多新业务、新技术得以开展,治疗业务进一步扩大,治疗病种逐年增多,给广大脑血管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分科带来神经外科大发展 今年4月1日完成分科后,市医院神经外科迎来了大繁荣和大发展。市医院神经外科专业始于1989年,1997年9月1日独立建科,因业务发展需要,于2015年4月1日正式分为神外一、神外二两个科室。神外一科设置病床37张,有医护人员40余名,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护师1 名、主治医师2名、主管护师6名。神外二科设置病床27张,有医护人员23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高年资主治医师1名、高年资住院医师2名、新进有临床经验硕士1名。护理队伍中,具有主管护师1名、护师6名、护士10名。 在秉承原科室传统的基础上,神外一科不断开拓创新,开展了脑血管疾病神经介入微创治疗,具体为:包括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颅内动静脉瘘的神经介入微创治疗等出血性脑卒中的介入治疗,包括急诊动脉溶栓、支架取栓、血管成形、颅内动脉狭窄的支架植入术等缺血性脑卒中的介入治疗。神外二科则重点开展中枢神经系统及颅神经、脊神经及与之相关相邻的多组织多系统疾病的诊疗工作。 在加强专科医生队伍建设之时,市医院还选派神经外科的专业骨干到大医院进修学习。大神经外科主任罗志伟是医院神经外科的奠基者和开拓人,2005年获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是中华医学会云南省神经外科分会委员、玉溪市百名学科技术带头人之一。1988年,罗志伟到上海市瑞金医院神经外科进修学习一年,学习回来后,面对落后的颅脑损伤救治技术和近乎空白的神经外科专业,他开始了艰难的创建工作。在他的带领下,医院神经外科从无到有,飞速发展壮大。 神外一科主任董建平,主任医师,云南省医师协会、医院管理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取得全国神经外科专科医师资格,1995年、2005年先后到天津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上海华山医院进修学习,在脑血管病手术治疗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擅长颅底肿瘤、脑动脉瘤显微手术及神经内镜治疗脑积水、脑出血等神经外科疾病微创手术治疗。 神外一科副主任王和平,2007年神经外科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2010年曾到北京天坛医院学习神经内镜两个月,对神经内镜治疗有独到见解;2011年再次到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院进修一年,对脑动脉瘤、急性脑梗塞等脑血管疾病的神经介入治疗有独到研究。 神外二科主任董辉和副主任张晖,除了有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外,还曾到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华西医学中心等国内著名神经外科中心进修,其理念、认识及临床思维方式甚至极大部分的技术操作水平均与国内发达地区神经外科中心同步。除此之外,神外一科、二科还有大批中青年业务技术骨干扎根临床,具备丰富的脑血管疾病临床诊疗技术和经验,构筑了脑血管疾病治疗的坚强堡垒,造福了一方百姓。 除了加强人才培养外,市医院还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加大对神经外科以及超声科、CT室、介入手术室设备的更新和升级改造,投入3000多万元引进3.0T磁共振,大大促进了神经外科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
新技术降低脑卒中致残、致死率 “现在能吃能走,跟发病前差别不大。”刚在市医院神外一科做过动脉溶栓手术的77岁脑梗死患者张玉芬如此对记者说。张玉芬是市医院开展的首例动脉溶栓手术患者。 7月21日早上7点半,正在洗漱的张玉芬突然晕倒,并伴随口吐白沫症状;8点半,她被送到市医院急诊医学科;11点,在通过多项检查被确诊为脑梗死后,她在神外一科接受了动脉溶栓手术。 据了解,脑梗死是由脑供血动脉缺血所致,大多数脑梗死是由血栓形成及血栓栓塞引起的脑内动脉闭塞。在脑梗死早期,梗死中心部位是不可逆性坏死,如果及时恢复脑血流和改善脑组织代谢,就可以挽救脑梗死周围的半暗带组织,避免形成永久性坏死(脑梗死)。因此,使血管再通复流是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法,而血管再通复流则可通过静脉溶栓、动脉溶栓及动脉取栓等方法来实现。 “静脉溶栓治疗对治疗时间有严格的要求,需要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医院,并在发病4.5小时(最好是3小时)内完成一系列的诊断、检查及用药整个过程。到达医院的时间越早,治疗效果就越好,出现脑出血的几率也就越低。”神外一科副主任王和平表示。而该科主任董建平则强调,动脉溶栓是一种微创性神经放射介入血管内治疗手术,它比静脉溶栓有更高的血管再通率,同时局部给药也可降低药物对身体的副作用。此外,与静脉溶栓相比,动脉溶栓还有影像学检测依据,在合并其他疾病时,可同时进行检查和治疗。 记者了解到,以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这是玉溪首例,目前神外一科有包括王和平医师在内的三人可开展此项手术。作为市医院进行的首例动脉溶栓病例,张玉芬的治疗效果非常明显,“我印象中得脑梗死的人就算救活了也是偏瘫,但是我妈现在能正常走路,她还准备给孙子做饭呢!”张玉芬之子张利金说。 对此,王和平表示,脑梗死是高复发率的病种,术后一定要规律服药,同时,必须先后三次到医院进行脑血管造影复查。“只要复发都可以再进行溶栓,就目前来看,张玉芬应该没有后遗症。”王和平说。 神外一科在脑血管疾病的神经介入微创治疗上也取得了新突破。截至目前,该科室共完成急性脑梗死的介入动脉溶栓9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封堵术3例、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5例、脑动脉瘤栓塞治疗60余例。 尤其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急诊介入治疗(动脉溶栓、支架取栓、血管成形)目前在全国已悄然兴起,作为脑卒中的防治与筛查基地医院,此项技术为必备项目,为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再次开通血管提供了有力的治疗手段,从而挽救患者生命,此项技术在云南省内为领先水平。
科室发展为脑血管疾病患者带来福音 在神外一科的新业务、新技术有了长足发展之时,神外二科也开展了新业务。“原来面部和下颚疼到无法张嘴吃饭,自从在市医院做了手术后,已经不疼了,只是偶尔有点头晕。”上个月,因三叉神经痛在神外二科进行手术治疗的55岁患者李恩寿说。 3年前,李恩寿开始出现面部疼痛,辗转多家医院就医无果,去年10月份在昆明手术后,疼痛虽然缓解了半年,但是今年又开始复发。在市医院被确诊为三叉神经痛后,7月17日,他在神外二科进行了手术。据神外二科副主任张晖介绍,该手术遵循微血管减压原理,将补垫式血管减压改进为包裹式减压,在为三叉神经痛及面肌抽搐病人解决痛苦之时,还较好地解决了因衬垫物脱落引起的复发难题。 针对因年龄及其他多重因素导致的颈动脉内斑块形成、颈动脉狭窄、脑组织缺血等病理学改变,神外二科开展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在显微镜下将狭窄的颈动脉切开,剥出增生并硬化的内膜,重塑血管血流,保障脑组织血液供应,消除、减少或预防因脑组织血流减少所致的脑缺血或脑梗塞,改善了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延长了病人寿命。去年8月,在为红塔集团职工脑卒中筛查的过程中,神外二科主任董辉及其团队为75岁的合本业老人成功进行了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合本业告诉记者,“两个月前,正在看电视的时候突然感到头晕、心慌,还出现了面部歪斜、手不听使唤等症状。到市医院检查后,发现患有大动脉粥样斑块硬化、栓塞,右边血管阻塞到了90%的程度。”在医生的建议下,合本业在市医院神经外科进行了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手术前感觉心脏一跳耳朵根部的动脉就会跟着跳,并且两只手使不上力,手术后,耳朵根部的动脉跳动消失了,双手也活动自如。 除了治疗包括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及面肌抽搐等颅神经功能性疾病、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外,神外二科还开展了多项以显微血管外科技术为支撑,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的新技术。如神外二科率先开展了颞浅动脉——脑皮质贴附及颅内外动脉搭桥术,为烟雾病的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治疗手段。此外,还开展了部分高难度颅底肿瘤手术,并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