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推拿大全[下]】简单易学的小儿推拿手法和穴位图文并茂,麻麻们赶快学起来!

 郭氏养生2013 2015-09-21
  【外劳宫】
[位置] 在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
[操作] 用揉法,称揉外劳;用掐法,称掐外劳。
[功用] 本穴性温,为温阳散寒,升阳举陷佳穴,能发汗解表。掐揉外劳宫主要用于一切寒证。
[主治] 受寒感冒,腹痛,腹胀,肠鸣,腹泻,消化不良,痢疾,脱肛,遗尿,疝气等。



【一窝风】 [别名] 外一窝风。
[位置] 在手腕背侧,腕横纹中央。
[操作] 指端揉,称揉一窝风。
[功用] 揉一窝风能温中行气,止痹痛,利关节。
[主治] 一切腹痛,伤风感冒,关节痹痛,急慢惊风。



【总筋】 [别名] 内一窝风。
[位置] 在掌后腕横纹之中点。
[操作] 以指按揉称揉总筋;用拇指甲掐称掐总筋。
[功用] 镇惊,醒神。
[主治] 惊风,夜啼,潮热,呕泻等。



【退六腑】
[位置] 在前臂尺侧,自肘关节至腕横纹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拇指面或示、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或推六腑。
[功用] 清热,凉血,解毒。
[主治] 一切热证。高热,口渴,惊风,咽痛,鹅口疮(口腔舌上满布白色糜点,形如鹅口),腮腺炎,大便干燥等。



【膻中】
[位置] 在胸骨上,两乳头连线之中央,属任脉
[操作] 中指端揉称揉膻中;两拇指自穴中向两旁分椎至乳头名分推膻中
[功用] 膻中为气之会穴,居胸中,推揉膻中能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 主治] 各种原因引起的胸闷,呕吐,气逆,咳喘,痰鸣等症。



【腹阴阳】 [别名] 腹。
[位置] 在中脘穴与两胁下之软肉处。
[操作]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分腹阴阳;掌或四指摩称摩腹。
[功用] 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主治] 腹痛,腹胀,肠鸣等消化系统疾患。顺时针摩腹可通便,逆时针摩腹可止泻。



【肚角】
[位置] 脐下2寸,(石门)穴旁开2寸大筋处。
[操作] 用拇、示、中三指做拿法,称拿肚角;或用中指端按,称按肚角。
[功用] 此穴为临床止痛要穴,对寒性腹痛及伤食腹痛也相当有效。
[主治] 腹痛,腹泻。



【天枢】
[位置]肚脐旁2寸(约一指)的地方,左右各一个。
[操作]用食指和中指分别点按在两侧的天枢穴,轻轻的按揉,揉50~100次。
[功用]天枢为大肠之募穴,能疏导大肠,理气消滞。临床上常用治疗消化系统疾患。
[主治]腹泻、腹胀、腹痛、便秘,消化功能紊乱。



【脊柱】
[位置] 自大椎至长强呈一直线。
[操作] 自上而下作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捏3~5遍,每捏3下再将背脊皮提1下,称为捏三提一法。
[功用] 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具有强健身体的功能。
[主治] 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呕吐、腹痛、便秘等。



【肺俞】
[位置] 在第3胸椎棘突下缘(第3胸椎与第4胸椎间)旁开1.5寸,属足太阳膀胱经。
[操作] 用两拇指或用示、中二指揉两侧肺俞,称揉肺俞;用两拇指分别自肩胛骨内缘从上向下推动100次,称分推肺俞,或称分推肩胛骨。
[功用] 益肺理气,止咳化痰。
[主治] 发热,咳喘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


【龟尾】
[位置] 在尾骨端。
[操作] 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
[功用] 调理大肠,消炎,止泻通便。
[主治] 泄泻,便秘,脱肛,遗尿。



【涌泉】
[位置] 在足掌心前1/3与2/3交界处
[操作] 用拇指面向足趾推称推涌泉;用指端揉,称揉涌泉。推揉50次
[功用] 推涌泉能引火归源,退虚热,止吐泻,左揉止吐,右揉止泻
[主治]发热,呕吐,腹泻,五心烦热(即双手心、双足心发热及心中烦闷)以及烦躁不安等症。



这里只是一部分哦!

点击查看【小儿推拿大全[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