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媒体荒废了一个行业和这个行业里的人

 汕头能率 2015-09-21

手机移动端创造了很多东西,比如阅读方式,比如传播理念,比如生活习惯。但是手机移动端对我们社会产生的最大的价值应该是创造了一个职位:新媒体运营

越来越多的人被冠上了小编的名号在做新媒体运营,很多人认为新媒体一定会替代旧媒体称为未来的主流,而自己就会称为新媒体的先知先觉者。

然后我也看到了,居然我身边有无敌多的人自己开了微信账号,然后日常经常写文字表表。出去和朋友沟通也可以很洋气的和大家说,我其实是一个自媒体人。

之前看到一个数据说,现在微信账号有几万个来着,具体数字我已经不记得了,反正就是很多很多个了,所有人都希望能够在新媒体领域分一杯羹,但是我想说的是:其实在我眼里,这个世界领域里已经是一片红海。

旧媒体无效,但是大量的新媒体已经变得无力

我曾经写过一片文字,叫房地产行业已经变成以执行力作为核心竞争力的行业了,这种现象在其他行业里非常罕见。

那么反观新媒体领域,他们赖以生存的关注度大概是怎么获得的呢


1、大家在比快:嫁接热点事件总是让传播显得那么容易。跟着热点可以提现新媒体快的特性,所以一个热点事件出来,所有人stand by追热点,玩命生产热点稿子


2、大家比内幕:我们对未知的事件总是充满了各种好奇,新媒体的存在就让他发现了这个空子,因为言论的相对自由,所以内幕比较容易被生产


3、大家比资源:一个行业做大之后必然比拼的是资源问题。比如你和大佬的关系近就比较容易获得一手资料,比如有更多的人帮你转发,你的文字被大家看到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新媒体是最惨烈的,关注度是核心指标,既然如此,互相之间的竞争就变得异常惨烈。过去的媒体传播,太过于依赖自己的强势地位导致地位的削弱,而现在的新媒体又太过于讲究客户关注度而失去了自己的准则。

比如:因为热点生产各种流水线各种大字报,或者为了嫁接热点对事件不经选择

比如:为了最快的传播热点,大量的内幕不知道真假就被快速生产,不用承担责任不用考虑后果

比如:为了更多转发,狂加各种群每次消息狂转发,为了营造存在感,雇佣大量微信账号甚至购买转发。

这样的新媒体平台多么,我觉得蛮多的,大概占到80%以上的比重

那么在这个行业里的人的核心竞争力呢

当大量的公司依靠这三块作为核心竞争力的端口平台的时候,那么内部的工作员工大概是怎么样的一个状态呢。作为这样氛围的运营者,每天的工作内容大概是怎么样的呢

我曾经看过一份微信账号运营者小编的简历,他关于自己的经历是这样写的

1)负责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推广,以新增用户数为主要目标,定期发布公司或产品相关新闻动态、用户感兴趣广播和消息;

2)负责及时回复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的提问,跟进问题,记录有效建议;

3)负责策划并执行微信微博活动,提高粉丝活跃度;

4)负责定期梳理汇报新媒体维护情况,深入挖掘、研究微博微信营销策略,提出优化建议。


我翻译一下工作内容就是:转发朋友圈,微信群发红包,后台回复和制作飞机稿

这样的工作有意义么,有意义的。但是这样的工作有前景么,有前景的,但是我想说前景不大。

然后再来看看自媒体,也就是自己说了算的媒体,会不会主动权高一点呢。

自媒体领域也越发的呈现出二八法则。就是玩自媒体的只有20%可以称得上一个事情来做,其他的80%已经沦为自己的碎碎念。而那个20%可以当成一件事来做的自媒体中,有80%沿袭着新媒体的运营法则,比快、比内幕、比资源垄断。

我看了大量的媒体APP,再说的赤裸一点好了,这些现象已经成为共性

——思考已经变成了奢侈的事情

新媒体相比较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在于什么,其实就是转发。因为可以转发,每个人可以传播,所以构建了庞大的媒体网络。而新媒体为了博取别人的转发,务必要做到1件事情:要比别人快,互联网的世界,快一分钟就快了整个世界。而在比别人在追求快的道路上所有人热爱分享现象而失去了思考。

——小账号无比卑微大账号无比骄傲

当自己的媒体运营得不到足够的回馈的时候,就会有一定的怨念产生。当自己的媒体运营的异常成功的时候,就会有君临天下的感觉。我观察了不少上海本地房地产的账号,据说粉丝数破十万,但是我日常感觉到他最大的观点输出就是:未来房价翻倍啊,现在赶紧买房子啊,上海房子永远涨价啊,现在不买就是傻逼的。新闻不是喉舌更加不是审判,我理解他的骄傲来源但是无法认同无依据的结论判断

而不少朋友做的小账号呢,我留心了几个朋友自己的经营地,感慨日常生活的艰难的时候,发现了更多的腹黑能量的纠结。里面会喜欢吐槽身边人身边事或者埋汰某个观点某个现象。迎合不了主流人的关注的时候,迎合了自己的小内心

——想太多回报而忘了创造

我最近和一个做亲子APP的朋友聊天,他说他构思了很多盈利模式但是很苦恼没有团队和他一起做。我说为什么,他说现在的人都很实际给他什么然后自己做什么,根本不和你谈什么梦想。

我说:你自己不是也在谈很实际的盈利模式么,拼什么要求别人和你谈梦想

他咀嚼了下我的话,没说话。

是的,现在大量的人做自媒体也好新媒体也好,构思了太多关于回报的东西而忘记了创造,没有想过自己对外输出什么内容就开始想象别人回馈你什么,这个就是这个时代之殇。

归根原因,陷进去的我们是不是有两个问题没有绕出来呢

新媒体最大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这个问题好像是一个废话,但是真的思考。现在不少的端口,增加粉丝数量是为了更多人阅读更多人传播,然后可以从中可以赚到更多的广告费。这已经成为了不少账号滚动发展的长线法则。但是这种运营模式的最大问题就是在于,长线发展下去,其实就等同于被甲方保养得账号。未来大量的内容是被包养前提下输出的内容。这样的新媒体其实就失去了当初的生命力,对于一个账号的长线发展来说是致命的影响。

但是,我想说的是,新媒体对于一个公司来讲,最大的价值不是传播,而是用户运营。后台这么多粉丝数目,你不去关心他们,反而弯着腰问甲方要广告费,这个思路我真心想不通。社群效应才是新媒体真正的长远之计。虽然逻辑思维也好吴晓波频道也好在自己的平台上卖东西,但是其实这是不影响粉丝活跃性的,他们照样有大量的正常或者有种的内容输出。

社群经济怎么玩,其实会玩的人不多,因为所有人都在摸索。但是从粉丝身上赚钱的模式永远比广告更加长远。

拥抱互联网是不是只能做新媒体

一个楼盘怎么样让自己的项目显得有互联网味道——注册微信账号;房地产营销怎么有互联网味道——找账号写软文然后推送;一个人怎么样让自己有互联网思维——是不是自己去注册一个公众账号……

好像越来越多的把新媒体和互联网思维划上了等号。

越来越发现,不少的账号一直在传播角度创新,甚少关注内容,这个现象其实是有问题的。


前段时间,马东创业的事情在朋友圈里议论开了。他从一个还算比较新的新媒体爱奇艺里辞职了,自己创立了米未传媒。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马东做的其实不是一个新媒体平台,而是一个在新媒体平台上专注于内容输出的传媒机构。马东有一句话很打动我:互联网领域各种传媒搭建了大量的平台,但是没有足够的垂直内容去深挖。今天的时代有无数的兴趣等待垂直深挖,米未传媒要打造的,是一个垂直的内容生态。

我曾经在一次演讲上有说道,内容是1,而传播是后面的0,我们看到了因为无数个0而构建的庞大影响力,而容易忽略这在前面的1,没有足够牛逼的内容输出,谈什么在互联网上的影响力呢。

人人都说在微信平台里文字的传播范围只有1天,这其实就是我们内容的匮乏,无法把1变成2,导致传播的乏力。我们想尽无数办法构建标题党,到处发红包,但是从未有人想过在内容上真正阐述有价值的东西。这是新媒体最大的问题。

互联网是一个很大的平台,远不仅仅是一个媒体平台

热爱互联网拥抱互联网,但是为什么老是在新媒体上死磕呢,新媒体领域已经荒废了一个行业和这个行业里的人,我希望大家能够跳出这个圈圈,去游像更广阔的大海。

灵感来自于几篇推送

码字地点:康桥

2015/9/18


卢俊在众筹出书了,喜欢卢俊的朋友可以扫描以下二维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