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钟的要点

 振波浪清 2015-09-21
诗钟的要点
1、句式单一: 诗钟一般限于7言。每联诗钟仅十四个字,不得增减。 
2、对仗工稳:诗钟的对仗讲究属对匀整,浑然天成。
3、平仄和谐:诗钟的平仄必须严格合律,不允许以拗句的形式出现。诗钟平仄的正格,实际上只有两种:
平起: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格律虽然要求严格,个别地方也可变通,主要指第1、3字的位置:第1字不须论,第三第五字则必论,若不犯孤平第3字亦可不论,出比第三字可不论,对比第三平字则必论,所以诗钟的格律为:
通平通仄平平仄
通仄平平仄仄平
通仄通平平仄仄
通平通仄仄平平
注:“通”为可平可仄的意思。
尽管有“诗钟不允许拗救”的说法,但是当代有不少人(包括一些诗钟名家)使用拗句,并有佳作。关于拗句的格律,在此不做论述,有兴趣的联友可在网络上搜寻。
4、用字讲究:诗钟用字非常严格,以字字不落空,字字不能移易为佳制。例如“两空”六唱“不住猿声啼两岸;但闻人语响空山。”字字出自唐诗,字字不能移易,可称佳构。
5、扣题严格:除非是镶嵌格,诗钟不可犯题面字,不可转咏到题面之同义或近义字词上去,也不可以代替字明点题意。题目字眼虽不能点明使用,但却常以旁敲侧。
6、立意新奇: 诗钟篇幅短小,应该尽量追求新颖诗意,争取出奇制胜。张西厢《闲语诗钟》云:“诗钟固重对仗,尤重立意,无意义之诗钟,谓之「哑钟」,敲之不响,唱之无味。盖以白粉墙对黑漆板之类,决难引人入胜,粤派之弱点,即在于此。故正宗之诗钟,须有诗之声调风格,置之于诗中,则为名诗,置之于钟中,则为名钟。”例如“红豆啄残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若易以“鹦鹉啄残红豆粒;凤凰栖老碧梧枝。”则较平实无奇矣,当年杜老,亦何曾不推敲及此乎。
7、对法讲究: 诗钟虽为诗之一联,然切忌流水对法,而对仗亦不宜假借。
8、用典均衡:如一比用典,则另一比不能不用;而且两个典故最好同时代,至少要时代相近。
9、钟句避用叠字,盖仅仅十四字之小品,一字千金,不宜浪费半字,若以钟眼而叠字,则更不可,如“元旦”四唱,倘用元元、旦旦之叠字,则为三唱乎,抑为四唱乎。
分咏事物之造句,常因两事物之相距过远,而难于落笔者,于此时须先觅对字,再就对字而构思,例如分咏“汉光武、燕”。先觅赤帻、紫襟等之对字,分咏“牧童、蛇”先觅骑牛、吞象等之对字,则自易落笔矣,惟追求对像,须下工夫,务使有鸳鸯交颈、鸾凤和鸣之妙,不可有彩凤随鸦、鲜花插粪之嫌。

************************************

有联友针对上面第七条问到:“诗联中流水对应属上乘吧, 为什么切忌流水对法呢?

通八州老师回答道:

流水对不求形式上的严格工整,而注重句意的情感思绪,结构的因果关系。出句与对句上下相接,前后连贯,无法分割,有时更出现合掌对。例如:宋之问《初到黄梅》诗「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纪晓岚《瀛奎律髓刊误》中批评说:「途中、马上;暮春、寒食,未免合掌。」

一般的对句纯就意思而言,是并行的两件事物。上下句调换是没影响的,上下句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或是时序,倒过来讲只是平仄不合而已,文意来讲没有影响。而流水对是指上下两句如同水流般顺流而下,先后次序,不能前后颠倒,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如果倒过来讲就语序错乱了。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尾联「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下句描述紧接上句行程,即为流水对。 

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动态的摹写,对仗浑然天成。「野火」对「春风」十分工整有致;「烧不尽」对「吹又生」乃是一气呵成。上下句句意相连贯,气势流畅,在诗格中也是「流水对」。此联对仗工整而流畅,充分的发挥了流水对的优点。

    诗联,以自然为佳,,求工太过便有刻意雕琢之感,有失自然之妙。流水对往往 (或极多)两句同一意思,即所谓的「合掌」之病。诗钟与对联则更为严格,在数目、颜色、方位、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则必须成对,合掌是大忌,声律更是不得马虎。如运用典故或成语,则其中字面、型态亦须工整稳当。更甚者还考虑边旁、部首、双声、迭韵也得工对。

毕竟诗钟是诗社内的诗友互评,来决出钟首,任何瑕疵都在讨论之列,所以很多在律诗允许的手法,在钟都被严格规限,有近乎吹毛求疵的感觉。我说的评钟难就在于此,太宽不合钟的要求,太紧更易引起争辩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