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 小青龙汤治案 1.杜某,女,60岁。2010年6月1日初诊:患者为对门邻居,咳嗽多日,痰涕俱多,痰黄粘,有小汗,咽痒,嗜困,舌淡紫胖润,脉浮滑尺弱。屡服中西药物无效,迁延半月不止,无奈求治。此寒痰咳嗽,小青龙汤加附子主之: 麻黄10g,桂枝20g,炮姜20g,白芍15g,细辛5g,生半夏20g,五味子10g,附子20g,紫苏10g,防风10g,炙甘草10g。5剂。药后即愈。 另治李某,女,87岁。系沈阳老同学之母,在杭州其另一个女儿家中居住。咳嗽3个月,痰多白粘,先吃各种止咳糖浆,无过好多药,后服当地某老中医中药半月,俱不见效,其方中有黄芩、魚腥草之类。便干,不易汗,目赤,手足不凉。老同学(在沈阳)询求于我,我与对方电话沟通,症如上诉,想苏杭乃吴门清轻流派发源地,寒痰咳嗽误治在所难免,清肺养阴“一味误投,即能受害”(徐灵胎语),故而迁延3个月不止。处方小青龙汤加附子: 炮姜25g,桂枝20g,麻黄10g,白芍10g,炙草10g,细辛5g,半夏25g,五味子10g,附子20g,紫苑30g,杏仁20g,茯苓25g。生姜10片。5剂。 服药后即愈。 按:《读医随笔》:“风寒久咳,……皆小青龙汤证也。”一语道尽天机。我用此方多加附子,久咳阳气受损也。吴佩衡先生另有四逆二陈麻辛汤,即四逆汤合二陈汤加麻黄、细辛,用治一切肺部痰饮阴证,如新老咳嗽、哮喘,咳痰清稀,白痰涎沫多者,屡用有效。如果表证明显者,吴氏亦用小青龙汤加附子。 2.董某,女,49岁。2010年3月27日初诊:北京中国医科学院某医院职员,我在北京出诊,闻讯而至。咳嗽不愈已一个月,夜间尤甚。口干能饮,气短,咽干而痒,痰多黄粘,肢凉畏冷,胃胀,素来牙龈出血,鼻亦时见出血,晨起潮汗。舌淡赤胖润有痕,脉浮滑尺沉。从舌脉和肢凉畏冷着眼,风寒夹痰,虽见痰多黄粘,并非蕴热,处以小青龙汤加附子: 麻黄10 g ,桂枝10 g,白芍15 g,炙甘草25 g ,炮姜30 g,细辛5 g ,半夏25 g,五味子10 g,附子20 g,紫苏10g,防风10g,茯神30g,生姜10g。 服药当夜咳嗽即止,特意电话告知。 3.赵某,男,53岁。2009年11月17日初诊:咳嗽12天,住院扎滴流未效。现咳嗽无痰,咽痒,遇风则咳,胸闷似喘,无汗,便略干。舌淡胖润,苔薄黄,脉沉滑寸弱。小青龙汤加附子治之: 麻黄15g,桂枝15g,炮姜20g,白芍10g,炙甘草10g,细辛10g,生半夏20g,五味子10g,紫苏10g,防风10g,紫苑30g,杏仁15g,川朴10g,附片25g。7剂。 复诊:咳嗽减轻,能咳痰出,色白,有汗,仍咽痒,舌淡赤胖润,苔淡黄,脉沉尺弱。 前方续服7剂,痊愈,自己抄下药方以备病发再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