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新加坡老板惊呼:「台湾人实在太爱学英文了!」

 尋夢閣 2015-09-30

我的部落格成立至今,粉丝或朋友比较会好奇的是我与那群如此年轻就成功的新加坡老板的互动,多数都是想知道平常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谈话内容:「或是他们对于台湾的看法,甚至八卦都可以!」可惜的是,在星国的同事与老板间,总少了台湾才有的人情味,所以也鲜少有工作之外的深入谈天。

现在回想起来,倒是有个唯一一个话题我会避着跟新加坡人和我老板不谈,就是我在台湾念的大学与科系。 毕业于实践大学的应用英文系,让我在新加坡的第一天闯荡至今都备受困扰,这虽是个在我父母眼里骄傲的里程碑,在异乡却鲜少提起,因为每当我一讲完科系名称,老板总会皱着眉,用异常纳闷的语气问:「Elsa,我不懂耶,英文不就是拿来应用的,什么叫做『应用』英文?」我通常都选择傻笑、含糊带过,因为实在回答不出个所以然。

在我这个七年级的年代里,应该有很多人可能跟我一样,从小就去上美语补习班,而我在国中和高中时,也都在台北车站的南阳补习街上为了考试度过每晚背单字与文法公式的日子。 对于我背后的那位金主老妈来说,高分的段考考卷是她最好的投资报酬。 可是,直到现在,我到了一个需要用英语讨生活、沟通谈判的世界里,才惊觉短短的26年在地球活着的日子,我花了20年在「学」的英文,没有办法派上用场。 看着我的表弟表妹还是背着厚厚的英文书去上美语学校,我不禁冒起冷汗,究竟有多少人还要到十、二十年后,跟我面对一样的窘境呢? 姑且先不谈我们的教育制度发生了什么事,光是一个语言背后的意义我们都搞错了,如何去谈一直被不肖业者的广告文宣误导的竞争力与国际观?

这些痛苦不是抱怨完就能解决的,因为在我真正需要对新加坡的客户与老板沟通时,语言障碍我都过不了,何况是文化障碍? 刚开始工作,每天都要见很多客户,除了新加坡人,各种种族几乎都会遇到,欧美人或印度人也不少,而当我这菜鸟业务很努力地用还算勉强过关的英文跟他们攀关系谈天时,自以为用油嘴滑舌的业务技巧可以打遍世界,但当有些人会很开心地回覆我,继续跟我畅聊,一段时间后总会打住,因为氛围总会陷入一点尴尬外加冷场,无法再更深入聊下去,因为我的英文程度只学到这里。 这里是哪里? 就是基本的生活应对与寒暄再多一些些商用英语罢了,而若谈及各国娱乐与政治教育等时,虽有再大的心得,却也常常只能「言不及义」,这实在是莫大的悲哀。

还有次在会议上,我老板对客户说:「我们Elsa是台湾人,你要讲中文,不要讲英文,不然我怕她做不好会议记录。」当对方笑着说:「Elsa,那我讲福建话可以吗?」我羞红着脸说:「啊......我在台湾算是外省人,家人都讲台湾话,所以我听不懂。但是,我会学啦!」这时我老板直接嘲讽我说:「嗯......Elsa又要学了喔!很好学喔!」

其实说穿了,台湾人就是太爱学了,想说先学习后再用「致用」来达到目的,这就是一个非常可怕的通病。 并非说学习不好,但在我历经一个人独自闯荡新加坡还有面对一切艰难的过程后,我相信最后能让我真正成长的,是老板的冷嘲热讽背后想强调的「学习能力」,而非那个「只会学的能力」。

语言必须先拿来说和用,才能在模仿与应用时达到习得的目的

有次我刚回到新加坡等入境时,遇到一个年约40几岁的台湾妈妈,她说是来找儿子的,儿子才20岁,却已经在星国的一家银行当业务经理,我实在掩饰不住讶异,问了一下他儿子是否念很好的大学或是有什么特别的经历,否则这么年轻应该是无法在这么竞争的新加坡金融业升级得如此快,才得知原来她儿子只念过大学,虽然又是跳级、又以优越资优生的状态毕业,但大学以前都是她和老公花几乎全部的时间在轮流带儿子自学,没有跟着任何教育系统或体制,而她在漫谈所有给孩子的课程时,所强调的即是: 做中学,养成看到新事物与面对新问题时,要习惯马上经历与实务并从中有所获得。 在我们都还在背诵九九乘法表时,她曾带着儿子和丈夫一起花了两个月把儿童木屋盖起来,盖起来后,就去租摊位请儿子想办法一起把这些木屋卖出去,结果花了一周只卖掉两个,还剩四个,于是他们就举办家庭小组会议,一起讨论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且多数的问题都会要儿子自己提出解决的方法,父母只在旁边引导与提醒而已。

我知道并非所有父母都有这种毅力和现实上的能力与时间自创学习系统来教导孩子,但若我们能提早发现自己所受的教育方式不这么正确时,或许可以提早纠正并重新开始。 若能决定花更多时间去看别人的做法并修正自己,用英文字来诠释这差距,就会像在新加坡刚开始工作时,几次同事教我一些工作报表及客户应对技巧时,他们总会问我:「Elsa, can you “pick up” what I said to you?」,绝对不会说:can you“learn”。 英语里从学习意思切入的Pick up比”learn”有更快速带走、更加速地习得某件事的概念。

这样讲好了,如果我拥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就不需要花一生时间去学习英文,却在要用的时候讲的零零散散,反之,就算我刚到新加坡时一点英语都不会讲,但只要能在一个月内达到「表达我所要沟通的事情」的能力,我就算是有学习能力。

把英文能力套用在这位妈妈说的做中学,就可以找到我们的盲点了,任何语言必须先拿来说和用,才能在模仿与应用时,顺便达到习得的目的,而不是花时间去学习怎么学。 在新加坡最有趣的情景是,一个人可以讲三到四种语言,而我老板则是英语华语和闽南语都精通,去香港出差时,粤语更是吓吓叫,可是他没有上过任何华文或广东话的课。 他说:「小学与中学时老师有教过华文,但都不记得学到些什么了,喔......还有中学时有几个朋友是香港人罢了。」这也让我想起一位大学最要好的朋友,她爸爸在高中时代托福就考满分,每次我都逼着我朋友要她爸爸教我英文,但她爸爸不愿意,直说你就学我这样就好,当时的我真的看不懂他在做什么,甚至还觉得老土。 直到现在才发现,他用老旧的录音带把电影里的人物对话全录起来,听一整晚直到睡着,就是要让自己从适应这个语言的抑扬顿挫与音域开始!

在我领略了其中道理时,有次回家跟我老妈大吵,我毫不客气地大喊:「要我说几百次?语言真的是拿来用的,不是学的!」我们吵了很多次,都是因为我老妈坚持要我那英文科一直不及格的弟弟去补习英文,那时我想说至少在新加坡学到了教训,更不可以让弟弟妹妹重蹈覆辙。 但最后老妈还是得逞,弟弟还是乖乖去上课了,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他用了一年半的满江红与及格不了的分数,说服我妈这是错误的选择。 我妈有天终于从台湾用Line打电话给我,无助地问我:「那到底怎么样才能让你弟弟的英文学好啊?」听到这,我才发现原来大家都把目标与目的设定错误了,到不了彼岸也是必然的。

为何我们不反问自己:到底要怎么样把英文讲好? 当这个「讲英文的目的」来设定好了,方法即可能是:1.透过反覆应用与模仿等实际模拟;2. 直接进入一个全英语环境,去适应这种语言频率,3. 从文化沟通去了解这个语言,进而就能知其所适地应用。 若还不了解其中差异的话,我来用刚刚那个问题的延伸来举例设定「学英文的目的」,而方法就会是:1. 听老师的讲法背单字语文法;2.反覆练习英文的用法;3.用母语的逻辑去完成一个对话与句子。

为此,分享我过来人的惨痛例子,诚挚地希望那些还没有机会到全英语环境的人,现在开始,沉浸于英文环境,并使用英文。 使用方法建议如下:1. 直接找英文为母语的人对谈;2.研究自己有兴趣的议题,如时尚娱乐或政治教育,旅游摄影什么都可以,只是请找英文版;3.如果没有人可以对谈,请找电影或影集,直接模仿对方语调与表情,同时嘴巴记得讲出他所讲的英文台词。

本文经授权转载至方智出版《 出去闯! 拥抱世界级梦想:27岁CEO的圆梦方程式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