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你一个成为学霸的方法!

 蜀地渔人 2015-10-01
编者按
你是否还习惯于埋头整理精美的课堂笔记,然后把它整齐的放在书桌的一角,期待阳光明媚的日子好好阅读和欣赏?为什么学霸们很少记笔记,却屡次斩获奖学金?自己多年的学习到底做了多少无用功?
曾子曾经曰过:“吾日三省吾身…”在越来越功利的大学校园内,大学教师能真正塌下心来研究教学的少之又少,今天文章的作者就是一名标准的学霸,作者不仅熟读论语,更是创新学习方法的“实践派”代表,现实中如果能碰到这样的好老师一定要缠住缠住再缠住他!

教师是自己打小时候开始就梦想的一份职业。小的时候,看着隔壁做小学老师的叔叔可以不必“锄禾日当午”时,就萌生了长大以后也要做一名教师的想法。等到可以报考师范院校时,自己却读了也是小学老师的舅舅给我的一本小册子《玉山县博士名录》。于是设想自己未来也能成为名录中的一员,而这只有上大学。于是,一路读到自己硕士毕业。考虑到家庭情况,加上能够来到上海政法学院,实现做大学教师的梦想,自己决定先就业,后读博。工作几年后,读博梦重新燃起。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到了澳大利亚留学。遇到了以反思型法学教育见长的我的导师、澳大利亚全国优秀教师瑞克·斯奈尔(Rick Snell)教授。反思型法学教育是他带给我的除了信息法领域影响外的另一重要影响。读完博士回国后,我开始了自己的反思型教育之旅。
溯源
在西方,反思型教学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杜威对反思活动的论述。杜威在其名著《我们如何思维》当中认为反思是“一种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性的知识,按照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主动的、持久的、周密的思考”。在他看来,教学活动本质上具有反思性质。美国当代教育家舍恩教授在其著作《反思实践者:专业人员在行动中如何思考》当中明确提出了“反思性实践”(Reflective Practice)这一专业术语。现如今,反思型教学已被普遍认为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
不过,反思型教学不完全是舶来品,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就提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在《中庸》当中更明确地指出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在《礼记·学记》中则讲道:“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反思型教师
(一)概要
反思型教学首先离不开反思型教师。反思型教师则离不开反思型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说道:“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反思型教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从西方引进这一教学方式。反思型教学已影响到世界各国各学科的教学。
现代教师发展理论都证明了教师的发展并非总是一种正向的成长过程,有停滞期、有低潮期,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如何依据教师发展阶段的特点,使自身蕴含的潜能不断发掘出来,继续发展成长,这是值得我们不断思考的问题。来自自身的反思型教学实践就是一种解决方案。它的目的在于增加教师的自主理性,使教师的成长始终保持一种动态、开放、持续发展的状态。波斯纳提出了“经验+反思=成长”的教师成长公式。反思则需要借鉴布鲁巴赫等人提出的课后备课、反思日记、观摩分析等实践。
(二)践行
课后备课和反思日记是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最为常见的反思实践。每次课后,都有不少学生将自己需要进一步了解的问题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给我。而这些问题是自己课后备课的基础。针对这些问题,我真正明白了课堂教学中有哪些问题还没有讲清楚,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在下节课开始时重述。也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我单独约见个别同学进行解答。课堂教学自然而然从课堂延伸到了课后。互动教学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而且体现在课后。
反思日记依托学校的督导日志和学生在反思性札记当中提到的各式各样的关于喜欢和不喜欢该节课方面的内容进行。例如,学生反映他们喜欢视频教学、互动教学、主题发言、案例教学、引导式教学和小组讨论。学生也指出了他们不喜欢我的PPT、点名提问。除了喜欢部分继续坚持外,对于不喜欢部分,则需要通过诸多办法提升。我通过主动邀约擅长制作PPT的学生协助将我的PPT进行改进。改进后的PPT更符合学生口味。针对点名提问,我通过先让学生举手表决,后从表决学生中请他们回答问题。这些学生抵触心理少很多,也不大会答非所问。
反思型学生
(一)概述
反思型教学是为了培养反思型学生。反思型学生需要撰写反思性札记。我要说:“一个学生记一辈子笔记不一定能成为好学生,如果一个学生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好学生。”当前反思型教学最大的问题是忽视了学生作为反思主体的实践。我回国后不遗余力推行的反思性札记(rreflective journal)就是一种促进学生反思的重要途径。
反思性札记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文字、图画等多种形式记录整个课程的学习体会而形成的日志。它不同于原先只专注于记录知识点的学习笔记,更多关注学生自身对所学课程的思考。它要求学生在脱离课本基础上记录每堂课所学到的关键知识点,由该知识点联想到其他已学知识点并希望学习新的知识点,所学知识点和自身生活的联系,由所学知识点延伸出去的其他思考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反思性札记这一教学法,目的是提升学生主动学习意愿、增强因材施教效果和促进教学相长。
反思性札记教学已经在我的课堂上实施了三年。经历了开放式反思、一句话反思和模板式反思三个阶段,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合我校大学生特点的反思性札记教学法。我在最近一年还推行了模板式反思。模板式反思由教师设计一定的模板,供学生在填写反思性札记时参考。每周课结束后鼓励他们将填写好的模板通过电子邮件发还给我。我在下一节课前通过阅读他们反馈回来的资料,在上课前就他们反应上来的普遍问题在课堂上统一解答。就个别不具有共性的问题在课后抽出固定时间个别解答。经过一年的实践,这种模板式反思提升了学生主动学习意愿、增强了因材施教效果并促进了教学相长。
(二)效果分析
1.提升了主动学习意愿
2012年上半年,我共收集到323篇反思性札记。自愿上交10次以上的学生有19名,占29.7%。这些学生主动学习意愿很强,愿意思考,也愿意提出问题。所提问题大多数出自这些学生。意料之外的是,积极提交反思性札记不一定是经常坐在前排认真听课的学生。值得欣慰的是,反思性札记帮我发现了一些课堂上“默默无闻”的却勤于反思的学生。我相信,他们的潜能更大,也更需要激发。
反思性札记也锻炼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我在课堂上通过案例方式提出了一个问题:从事批发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是否还受旧公司法50万元注册资本限额限制?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法去寻找答案。其中有一学生先是去图书馆查看其他案例和数据分析,得出的答案是仍旧受50万元限制。因为图书馆的资料偏旧,她所接触到的案例本身的依据就是旧的公司法。我告诉她继续找。后来她又上网找到了各类公司所需注册资本明细。但明细中未谈及批发类公司。我又要她继续找。她这次不再依靠自己去查资料了,打了个电话给律师。律师给到的答复是仍受50万元限制。我问她你还有其他方法吗?她说,没有了,我告诉她你去工商局问问吧。这次她知道了,打了个咨询电话,最终得到的答案是不受50万元限制。这件事后,她说她从中学到了自己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答案,而是学会找对方法自己去动手解决问题。《论语·述而》中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思想得到了有效贯彻。
2.提升了因材施教效果
我国大学生即使遇到问题,也不在课堂上直接提问;加之大班教学,因材施教难以开展。反思性札记则充分照顾到这点。学生很乐意通过反思性札记向我提出自己所不解的问题。至今收集到的问题可具体分成两类。一类是具有共性的问题。这类问题适合在下一节课堂开始前在课堂上作统一回应。这样可使原本单个学生受益变成了所有学生受益。另一类是具有个性的问题。不适宜占用课堂时间在课堂上统一作答。而适宜另外抽出时间单独作答。就拿《反不正当竞争法》来说,具有共性的问题有两个。①哪些情况可被视为不正当竞争,哪些情况又是正当的竞争,为什么?②外国恶性竞争少,是因为法律体系比我们完整吗?这些问题涉及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判定、法律实施方面的问题。虽然课堂上有所讲授,但是这些问题需要重复讲授,才能有助于学生真正领会该法。学生也提出了一些个性问题,如经营者为了战胜竞争对手揭露对手的隐私,内容是真实的,也达到了损害对手公司商业信誉的目的,这是商业诋毁行为吗?这些问题针对具体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判定。课堂上已讲过,不必在课堂上再次重复。我则鼓励学生自己去找答案或单独找老师答疑。这种方式有效贯彻了《论语·为政》中所提及的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
3.促进了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体现在通过学生的学习和提问,教师自己也增长了知识、发现或避免了错误并改进了教学方法。有次学生提出了是否所有公司类型对公司重要事项做出的特别决议都需要代表2/3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对于该问题,刚开始我回答是。但后来查《公司法》法条后才发现,公司法实际上区分股东会和股东大会,对特别决议表决通过的比例有作区别对待。该事例说明反思性札记有助于通过学生所提问题帮助老师增长知识。真正体会到《论语·子张》当中的“学无常师”和《论语·述而》中“三人行,必有吾师焉”的内涵。

结语
我的导师所推行的反思性札记教学法深深影响了我,告诉我要做反思型教师。我通过借鉴该方法影响到了我的学生,告诉他们要做反思型学生。不仅在我的课堂上,而且推广到其他课堂。目前已有一些学生正将反思变成一种习惯。我的学生也向他的同学推广反思性札记,并取得了效果。我也向其他老师推荐该方法。可喜的是,已有两位老师参与到了该实践。学校已获批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我想,卓越法律人才的有效培养恐怕离不开反思型教师,更离不开反思型学生。《论语·卫灵公》提及的“有教无类”是我们教育和老师应保障的,但是“反思有类”则来自学生乃至教师的自愿。让我们一起努力,来推广反思型教育实践!
本文节选自《为师之道:教学感悟文集》(法律出版社 )
作 者:肖卫兵 上海政法学院
原题目:《做反思型教师,育反思型学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