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本质思考录(2)

 庄子吴松柏阅读 2015-10-18
 读雅斯贝尔斯《什么叫教育》,在慢慢品读的过程中,摘录其中经典名段,作思考与评价:
  “真正的教育总是要靠那些不断自我教育以不断超越的教育家才得以实现。他们在与人的交往中不停地付出、倾听,严格遵守理想和唤醒他人的信念,以学习的方法和传授丰富内容的方式找到一条不为别人所钳制的路径。教育绝不能按人为控制的计划加以实行。教育计划的范围是很狭窄的,如果超越了这些界限,那接踵而来的或者是训练,或者是杂乱无章的知识堆集,而这些恰好与人受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
  ——这段文字,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自己当下的教育行为好像绝大部分违背了教育的本质,我们这些教师每天忙碌做的工作似乎也并没有按照教育的规律来进行,我们该怎样调整自己的教育思路,该怎样学会唤醒学生的潜力,逐渐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这是关键也是根本,我们能够做到吗?
  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过程的一部分。科学中根本不存在作为立身之本和对终极价值叩问的东西,因此也就没有绝对价值可言。对教育来说,科学更多地意味着知识价值的匮乏,在教育过程中,科学的思维方式会强制地成为有意识的知识经验。这样,作为人类存在的不可或缺基础的科学思维方式,应该在一个自身有限范围人的生成造福,相反,对人的本体的追问则是人的深度价值所在。”
     ——教育的过程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是否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是否真正明白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最终的目的是对人的本体的追问,是对人的深度价值的思索与探究?假如我们的教育只是为了考试,只是为了学生取得理想的分数,考上名牌大学,而忽略了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的思索与探究,教育有意义吗?
    “就像所有的传统是由于社会组织的特殊构成所决定的一样,有意识的教育同样也依赖于此。教育以它的构成不断变化,教育接受了民众的历史盛会。教育的统一性是社会统一性所给定的,比如:教堂、地位和民族。教育是一种方式,和特殊的社会构成一样,是通过多少代人的传承而保留下来的。因此当社会发生根本变革时,教育也要随之而变,而变革的尝试首先是对教育本质问题的追问。”
   ——我们的教育是否能够做到与时俱进?我们的教育改革是否遵循首先对教育本质问题的追问?我们的教育现状是否还是没有真正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真正的教育应先获得自身的本质。教育必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教育的目的在于让自己清楚当下的教育本质和自己的意志,除此之外,是找不到教育的宗旨的。

教育是极其严肃的伟大事业,通过培养不断地将新一代带入人类优秀文化精神之中,让他们在完整的精神中生活、工作和交往。在这种教育中,教师不是抱着投机的态度敷衍了事,而是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为人的生成一个稳定而且持续不断的工作而服务。

教育,不能没有虔诚之心,否则最多只是一种劝学的态度,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敬是一切教育的本质,缺少对绝对的热情,人就不能生存,或者人就活得不像一个人,一切就变得没有意义。绝对的东西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大众共有的,比如一个人所属的阶层,或者国家、或者对无限的追问中所体现出来的宗教意识,另一种是个人性质的,比如真实、独立自主、责任和自由,一个人也可以同时具有着两种性质的绝对事物。”

——我们的教育有信仰吗?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自己有信仰吗?我们是否对教育有一颗虔诚之心?我们是否能够始终保持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