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莲开学随记

 江山携手 2015-10-24

 

青莲开学随记
开学随记

字。青莲

这是开学第一日写下,因为匆忙,只得利用这零零散散的时间,逐一敲进博客里。

春节在元宵节的花灯汤圆中,算是真正的落下了帷幕,喧闹的心随着开学的到来也渐渐投向了那个熟悉的所在,相反的,校园却在陆续赶来的学生中间沸腾了起来,也生机起来。开学的第一天,总是很忙的,开过两个会,巡视了校园,教室,各处都风生水起的张罗了起来,才独自走到自己的那间办公室,整理自己文件,心情。

当一个人的时候,我努力的与自己相处。坐下来的瞬间,发现日子总在不觉间流逝,转眼又是一年春来到。但我相信,有学习欲望的人,每一天的日子都是新的。

顺手拿起桌上放的《人民教育》,边读边记。

《教育期待深度变革》,这是《人民教育》记者李帆的一篇年终综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将教育改革对模式的追捧,对有效教学的高调,对学习价值的思考一一呈现,很多问题,观点尖锐、独到,又很明确的指向现实,讲的鞭辟入里,过心的句子,摘录如下:

1、有用的模式,只能从学校内部,从教师身上“生长”起来。有人说,许多改革虽然“新”字带头,但与其说是创新,不如说是回归,不如说是坚守。唯有站在历史的长河中,来看待当前的改革,才会多些沉着,少些浮躁,才会不至于把改革看成是打倒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那般简单很决绝。

面对改革,有两个关键词一定不能放弃;“自由”和“坚守”。前者是对一线改革主体的尊重和激发,后者是对教育规律和教育本质的把握与遵循。从二者中生长出来的“教育内部的力量”,将是推动改革前进的不可忽视的动力之源。

2、对于“有效教学”的口号,应当考虑有效的标准是什么,应该是思维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具体知识的获得。

优秀的课堂,其结构逻辑建立在学生的思维逻辑之上,优秀的教师,可以透过知识的表层看到学生思维发展的路径。

真正有效的课堂,不在于用多快的速度把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呈现给学生,而在于是否教给了学生思维的方法、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在于是否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在他们的思维节点上进行了放大。这是因为,一个学科的思维方法,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是该学科的根源,涉及某一类问题的根本,而大部分的具体知识不过是从这根上衍生出来的枝叶,千枝万叶,根茎只有一个,离开根茎,其他的枝叶也就无所依附。

而我们现在提倡的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只是着眼于如何快速有效地让学生把握住具体的知识,于是学生们知道了具体知识,却不知晓知识间的的意义和联系;掌握了解题方法,却不能理解背后的原因和道理;他们手里握住了大量的“枝叶”,却放弃了最为重要的“根茎”,这样的课堂,单独一节来看,是高效的,但从学生的整体发展来看,无疑是低效的。

3、用什么样的时间段来衡量教学是否有效,一节课,一学期,还是三年,六年?

眼下,我们提倡的教学,恨不得课堂上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直指教学目标的达成,恨不得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能产生相应的教学效果。殊不知,教育、教学里存在大量混沌的、灰色地带。在这些地带,并不是所有的教育教学手段都够产生相应的教育教学效果。这是因为,教育教学所作用的人,其生命成长的本身就具有致密、混沌、繁杂、非匀速的特征,所以,老师会发现,同样一个教学环节,对部分学生是高效的,对有些学生是低效的,而对个别学生可能是无效的,甚至是反效的。

这种有效观,把师生的生命都机械化了,使他们成为快速运转的教学机器上的一个个齿轮,再也感受不到生命成长的喜悦,从而呈现出短期有效,而长期无效的结果。

所以,衡量一位教师的教学是否有效应该将时间适当拉长,至少在三年时间段里来衡量,给学生以足够的安静生长的时间,给教师从容施教的时间。

     不得不遗憾的停一下,抽时间在添思虑后的。

青莲开学随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