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屈文生| 《小斯当东回忆录》译后记

 蜀地渔人 2015-10-26

题图:小斯当东

内容提要
本文为屈文生教授译作《小斯当东回忆录》的译后记。小斯当东(1781-1859,其父为马戛尔尼使团副使老斯当东)是近代中英关系史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的商人、外交使节、议员等多重身份,使得他的经历富有故事性。他于1856年完成的《小斯当东回忆录》极具史料价值。


从2008年出版第一本译著《欧陆法律史概览》算起,我已经独立翻译或主译了六部译著,《小斯当东回忆录》是第七部。如果把已完成尚未出版的《东京审判文集》(拟在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和正在翻译的《中国法学史纲》英译本算在内,就是九部了。我曾经有过翻译十部学术著作的学术计划,现在看来,落实情况还算不错。


我通常是翻译好一部,才开始另一部。但是《小斯当东回忆录》是个例外。这部著作,我拿起放下,放下又拿起,前后用了六个假期,才译好。读者现在读来简单轻松的中文,是我的译文。英文原著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的,它阅读起来很难上手。毕竟19世纪中叶的英文,在行文习惯上,同今日的英文有着很大的差异。所以,眼前这部小部头作品的翻译,一点也不比我同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欧陆法律史概览》和《世界上伟大的法学家》容易。


我之所以坚持将这部作品译出,首先是因为小斯当东值得研究。史学的角度来看,他是近代中英关系上的核心人物。从法学的角度来看,他是《大清律例》的英译者。从译学的角度来看,他是华英翻译史上的第一代译者。小斯当东一生同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我选择翻译《小斯当东回忆录》的第二个理由,是我本人对中西法律文化交流史颇感兴趣,我承担的两个科研项目,都与“西法东渐”和“中法西传”有关,我译这部作品,完全是兴趣使然。




乔治·托马斯·斯当东:《小斯当东回忆录》,屈文生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4-1 出版


需要说明的是,我对这部译著的处理,还包括结构上的一些变动。中译本的数字标题,是我加上去的。我这样做,也是效仿了戴子钦先生在翻译《吉本自传》(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版)时采取的策略。小斯当东在撰写自己的回忆录时,模仿了吉本。我在翻译《小斯当东回忆录》时,参考了戴子钦先生的吉本回忆录。想来是有趣的。此外,为增强这部著作的学术性和学术价值,我还将小斯当东为《大清律例》的译者序翻译成了中文,附在了书后。


我曾向学术界多位前辈介绍过这部即将出版的译著。我的导师何勤华教授、李秀清教授,我的博士后合作导师许钧教授,都十分关心这部著作的翻译进程。特别要提及的是,李秀清教授即将在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专著,主要着眼于《中国丛报》(1832—1851)的中西法律文化交流,她在书中对“小斯当东英译《大清律例》”这一历史事件有专论,我们师生二人,在这里不期而遇,令我感到很高兴。


2014年10月份,华东政法大学承办了“第二届中国翻译史高层论坛”,我有幸在这个场合,向华语世界60余位翻译史学者,介绍了这部译著,感谢香港中文大学王宏志教授、台湾苏精教授、游博清教授等人的鼓励。游博清先生更是慨然赐序,令我感动。


2014年11月,我应复旦大学上海史国际研究中心、上海社科院城市史学科创新团队和上海市社科院历史研究所邀请,参加“外侨与近代中国口岸城市”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做了“近代中英关系上的小斯当东”报告;复旦大学历史系王维江教授和司佳副教授就我的译者序提出了若干富有建设性的评议意见;感谢与会学者上海社科院熊月之先生、王敏研究员等老师对这部译著的关心。


上海人民出版社屠玮涓老师、南京大学法学院张仁善教授、华东政法大学王沛副教授、上海社科院历史所王敏研究员在我翻译本书期间,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我的学生,上海外国语大学的靳璐茜参与翻译了小斯当东的《大清律例》译者序。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陈雪杰老师和我教过的学生秦劫晟帮我翻译了书中部分法文词语和法文信笺。我的学生阚剑为本书制作了边码。对此,我都表示由衷的感谢。


现在,这本译著终于脱手了。我期待2015年的哥伦比亚大学之行,以及感谢邀请我到那里访学的刘禾教授(Lydia H.Liu)。


本书得到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项目(141106)、2012年度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重点项目(12ZSl58)的资助,特此致谢。

屈文生

2014.11.28 华政园


雅理读书感谢您的阅读。若您阅后有所收获,欢迎关注并分享“雅理读书”(微信号:yalipub)。

雅理编辑:荒野石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