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41】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hyh888 2015-10-27
【7.41 】  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函太阳74 其汗不解,而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不恶寒,但热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这条在康平本的伤寒论中,是和前面茯苓四逆汤连在一起的,其实这三条都是连在一起的,康平本放在一开始了,同学可以看到。而金匮玉函经这里同学也看到了,和芍药甘草附子汤是相连的,等于说发汗后的两种结果,虚就用芍甘附,热就用调胃。但我现在倾向于这里先从略,等到了阳明篇再仔细说这里比较简单,因为阳明篇用的基本药物就是这些药,而条文基本就是在分别,什么时候用什么汤罢了,所以现在只要知道到,调胃承气汤是一种泄热的缓泻剂,这个人大概大便越来越干,快要变成燥矢了,而调胃承气汤可以阻断大便更干变成燥矢。大概就是这样。但是同学可能说,那为什么不是白虎汤?而非要是调胃承气汤?因为这样我才说,等到了阳明篇专门讨论这些汤证的不同点相同点的时候,这个问题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所以现在请先存疑。

调胃承气汤方

芒硝半升 甘草(炙)二两 大黄(去皮清酒洗) 四两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纳芒硝,更煮一两沸,顿服。
(○注加减方非疑仲景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