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希腊之心 图/俞升昇 综合于网络 地球上一切生命活动都是起源于水的。人体内的水分,大约占到体重的65%,就连坚硬的骨骼里也含水22%!人体一旦缺水,后果是很严重的。缺水5%,口干舌燥,皮肤起皱,意识不清,甚至幻视;缺水15%,心跳急促,失忆,意识就快消失;缺水20%会昏死。 对于人体这么重要的水,你真的会喝吗?这几天气温骤降,导致心脑血管病高发,有一个喝水就能防血栓的简单方法,你知道吗?
这几天,气温变化很大,气温骤降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时期!!!而防血栓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夜间多喝水。 晚饭到早饭之间十几个小时,加上排泄、皮肤蒸发,人体很容易缺水。睡前喝一杯水,可以稀释血液黏稠度,减少心肌梗死、心绞痛、脑血栓等突发危险。对于糖尿病人来说,保持一定的水分还有利于控制血糖。 准备一个能装500~1000毫升水的保温杯放在床头, 1、临睡前——喝200~300毫升水。 2、夜间小便后——喝两三口水,大约100毫升左右。 3、晨起——再喝300~500毫升。 如果夜间喝得少,晨起可多喝些。但如果喝水过多反而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切记要适量!尤其是心肾功能不好时,更要控制饮水量。 此外,还有一些关于心脑血管病的小常识,你要知道。 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前兆: 1、肢体麻木无力 2、突然说不出话 3、听不懂别人的话 4、突然头晕、头疼 身体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气温骤降,心梗和脑梗高发 当气温骤降,人体耗氧量剧增,为维持正常的体温,需要改变心率和增加血压。心肌需氧指数也相应增高,心肌缺氧现象自然就要加重。其中,最严重的急性心肌梗塞,病发是通过寒冷激发冠状动脉痉挛,在血小板聚集后形成血栓,导致心肌梗塞发生。这种现象,表面上看与“冷”直接相关,但细分析,是与气温的变化密切关联。 比利时的研究人员发现,气温每下降10℃,心脏病发病风险就上升7%。 同样,气温骤降,昼夜温差悬殊,低气压、高湿度,都容易刺激体内控制血管活动的神经,造成小动脉血管的持续痉挛,使血压骤然上升,卒中意外也就接踵而至。脑卒中发生率的高峰在每年的冬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