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子太极拳美人手研究 - 第8页 - 当代新论 - 中国太极拳网

 太极柔刚 2015-11-05
足见当时郑曼青即有兼用《易》、《老》,又以“老子”柔弱胜刚强为主的基本原则。一九五○年出版的《郑子太极拳十三篇》,《释名义第一》即以老子之说立论曰:“彼以刚为用,我以柔化之;彼以动为攻,我以静待之。柔静之极,是为阴极。阳极而遇阴极,未有不败。此即老氏所谓柔弱胜刚强也。”(49)第三篇《专气致柔》又以“气沉丹田与心相守之法”解说老子“专气致柔”之道。
致柔的进一步引申,则为不用力。郑曼青解释“不用力”与陈微明“内劲”说不同。他以力的构成言之:“不用力者,不受人袭击之力。”此说以不受别人袭击之力解释为自己不用力,看似狡辩,其实颇有深意。因为力的形成,必须大小、方向、施力点(即抗力点)三者齐全,缺一则无力可言。若彼此接触之点无对抗之力,则对方必无可施力之点,也就无力可言。故不用力本指自己不用力,其结果则是对方亦无袭人之力。如郑曼青所说:“任人用力袭击,而我不以丝毫气力抵御,反引其力落空,而攻击之效能全失。”(50)郑曼青对“不用力”(也就是“柔”)的功用似较陈微明体悟更深,因此不必另以“渐长之内劲”解决“不用力何以能御敌”之疑问。
不用力的另一种说法为“松”。郑曼青记录杨澄甫不轻易传人之要诀十二则(51),首则即为“松”。郑曰:
澄师每日,必重言十余次:“要松、要松”、“要松净”、“要全身松开”,反此则曰:“不松、不松”、“不松就是挨打的架子”。
按,松之一字,最为难能,如真能松净,余皆末事耳。余将澄师平日口授指点之大意,附于下,使学者易于领悟:松,要全身筋络松开,不可有丝毫紧张。所谓“柔腰百折若无骨”,若无骨,只有筋耳。筋能松开,其余尚有不松之理乎。(52)
能松透,就是沉。于是松沉即是郑曼青得之于杨澄甫的秘传口诀中最根极理要者。只是松之一字,说来容易,行之维艰。郑曼青于从学杨澄甫的前两年间,听杨澄甫叮嘱何只千遍,一闻此语“甚至觉头大如斗”,烦恼非常,始终做不到松净的境界,“自恨愚蠢,抑何至此?”直到有一晚“忽梦觉两臂已断,醒惊试之,恍然悟得松境。”松的感觉若何?郑曼青记曰:“其两臂所系之筋络,正犹玩具之洋娃娃,手臂关节赖一松紧带之维系,得以转捩如意,然其两臂若不觉已断。”悟得松净之后,与原本功力较高者比试,皆大为惊异,“其进境不啻有一日千里之感”。(53)可知松之为用大矣。松的另一种陈述是“不动手”。郑曼青又记录杨澄甫分释太极拳要点,第一点就是“不动手”:
每于练功架,或打手时之讲解曰:“练太极拳者,不动手,动手便非太极拳。”且戒之曰:“健侯老先生之教人,每引拳论曰:‘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又曰:‘其根在脚,发乎腿,主宰于腰,行乎手指。’谓手必要相随,不可自动。于此可见本末之不相离也。且《行功心解》,首谓“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亦可证手之不得自动明矣。(54)
老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