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事情做不完,总要熬夜加班?这样安排时间,3小时搞定一天工作量!

 个人发展精英会 2020-11-26


早起后可以做任何事情

记得刚开始尝试早起那段时间,我给自己早起后安排的任务是锻炼、读书、吃早餐。我想的是早上先出去跑跑步,然后回来休息的时候读本书,之后再去吃早点,多完美呀。

可是……实际情况是根本做不到!早上一睁眼想起大冷天还得出去跑步,立刻就闭上眼睛接着睡了,起都起不来!

现在想想,那段时间早起是很痛苦的,我安排的事情过于“高大上”了。

像锻炼、学习之类的事情,通常都是困难的、痛苦的,它们让我早起的压力很大,反而成了我早起的阻力。

转机出现在一个晚上,我正在打游戏,老婆催我睡觉时说:“明儿早上再玩呗。”哎?我一想,是呀,早上起来玩会儿也不错,于是就美美地去睡了。

第二天起床毫不费力,玩了会儿游戏,挺开心的。这让我如释重负,之前只想着早起要干些有意义的事情,却经常起不来,现在把包袱放下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感觉挺不错的,而且早起习惯养成得也更好了。

看来,我应该把早起本身看成是一件事情,早起之后干什么应该以促进早起为原则。

这之后,我就放得更开了,之前晚上耗着不睡时干的那些事情,我都在早上干。看个电影也无妨。起床是件越来越容易的事情,不再像以前那样,感觉自己像是在修行,现在更像是一天好心情的开始,这大概叫“无趣不起早”吧。

不用挤时间就能多出一个小时

早起逐渐不是个问题了,但光觉得有趣不行呀,休闲娱乐似乎也和早起之后的心情不匹配,我开始思考如何让早起更有意义些,有趣又有利的早起将会更完美。

那段时间我开车上班,公司离家有20多公里远。北京的早高峰出奇地堵,早上8点前出家门,最快得一个半小时才能开到公司。不光时间糟蹋了,心情也受影响,开小两个钟头的车也很累人,还工作什么呀!

于是我决定,早起后收拾收拾立刻出家门,早出发早到公司。第一天,不到六点就出发,那叫一路畅通呀,爽。结果从出家门到进公司,一共才35分钟。哦,轻轻松松就让我省出了一个小时的时间。

后来上班不开车改坐地铁了,我也是去赶早上5点多的头班车。北京的地铁之前一直是两块钱随便坐,到高峰时间挤得哟, 没两趟车都上不去。

好多人都吵吵着利用交通碎片时间学习,挤得都喘不过气来,根本没机会学习,能活着走出车厢已经感觉很幸运了。

早坐地铁呢,完全没人,我可以随便挑一个座位,真正把“地铁变书房”了。那段时间我常和别人说,我所看到的北京和别人看到的不一样。

把闹心的工作做完,去闹别人的心

从那时候起,我就养成了早到公司早开工的习惯。

记得在某电商公司工作的那段时间,我最熟悉的三位同事都是公司的看门人,估计他们始终无法理解我为什么要去那么早。

早晨到公司后,我会尽快让自己进入工作状态。通常,这段时间状态都不错,我就把一天中最让我揪心且只能由我自己来完成的任务安排在这个时间段。

5点半出家门6点钟到,吃完早点收拾收拾也就6点半,一直到9点钟同事才陆续开始上班。如果这两个半钟头顺利的话,我能把一天的任务都完成,那感觉真是轻松,成就感满满的。

我们工作的时候不是最怕打扰嘛,一被其他人打扰我们就得被迫停止原来的思考,时间就这样被切碎了,效率大大下降。

早到公司这段时间根本没人打扰,大块的时间可以专心工作。

不仅如此,这样做还能够化被动为主动,避免接下来的8小时被人打扰。一旦你完成了自己的重要任务,就可以主动“出击”,当同事们被你弄得“鸡犬不宁”时,他们也就无暇来“打扰”你了。

主动出击“打扰”同事有三种方式

汇报:通常是针对老板或协同工作的同事,主动去把你的工作进度汇报给他们,可以避免他们在你不期望的时候来催促你,同时还能探探他们的口风,看看会不会有新任务,以便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主动汇报工作能给对方留下好印象,体现良好的职业素养。如果顺便展示一下自己是早起到公司完成工作的,还会令人刮目相看。

督促:通常是针对协同工作的同事或下属。早上他们刚到公司,擦桌子、刷杯子收拾一番之后,你就可以过去找他们了,询问他们的工作进度,明确截止时间,把压力传递给他们。

这样,他们早上就得开始忙活起来,没机会再来骚扰你。

闲聊:是的,是闲聊,这还是蛮重要的,可以针对任何人。和陆续到公司的同事聊聊天,这也是增进沟通、培养感情的好方法,而且可以占用他们的时间,同样可以避免他们再来骚扰你。

不过,一切的前提是你能够早到公司早点完成重要任务,不然使用这些打扰策略将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吃好喝好,又多了半小时

由于起得早,早饭吃得早,所以我中午饿得也会早。到11 点,我就得去吃午饭了,除了填饱肚子之外,我还发现了这个时间点去吃午饭的好处。

那时在一家外企的咨询公司工作,楼下的自助餐厅正好是11 点开放。我11点到,没有人,所有的食物都新鲜地陈列在那儿,任我挑选。无须排队,快速结账,然后随便选个舒服的位置坐下就可以开吃了,吃完溜达回办公室,才11:40。

回想之前没有悟出此法时,中午12点下班,磨叽磨叽12点一 刻才去吃饭,那时候哪儿哪儿都是人。

到食堂吃得排长队等着打饭,打完饭还得费劲找座儿;到餐馆点菜得等半天,上菜还得等半天;从网上点餐吧,由于大家都在这个时候扎堆,等送餐到就又要等半天。

等待的时候同事们只能互相说些无聊的笑话,要不就各自对着手机较劲,算是利用碎片时间了。整个一顿午饭前前后后没有一个钟头拿不下来,效率之低,体验之糟,相信不少朋友都深有体会。

其实只要稍微向前错一错,就能省出半小时的时间,而且还避免了“等待”这一碎片时间的出现。

吃得美了,午休时间也更充裕了,下午就可以更早地进入状态。美中不足的是一个人吃饭有些寂寞,建议你拉一个认同你理念的小伙伴一起。

午休后,新一轮搅和

午后,人的状态在缓慢回升,这时干不了太多有创意性的事情,我自己通常在这段时间做些琐事,累积点成就感。

在公司, 与其用这段时间在电脑前发呆耗过,不如站起来主动发起进攻,再给同事加点压。

会议,最适合在午后进行,靠交流来实现你的产出。如果你有影响会议安排的能力,尽量把它安排在午后到下午3点以前。

3 点过后,你的状态就来了,可以继续工作了。而你的同事们由于自己手头的重要工作还没完成,不仅中午没时间休息,而且会议中还新增了工作压力,估计他们只能靠加班来解决问题了。

我教你的这些错峰技巧,都是调整一天时间段的安排,以此获得更高的效率、更主动的状态和更高的质量。

如果你在一家人浮于事的大公司,那么你自己悄悄地学会这些方法就行了,只把书推荐给你的几个死党;要是你在一个充满活力和进取精神的小团队,那么就把书推荐给所有人,让整个团队的效率倍增。

无论如何,对你都会有好处,因为你是一只早起的鸟儿了。

可补充一些其他适合在慵懒午后做的事情,比如机械重复的“体力活”,填填各种繁杂的考核表,跟新来的同事交代一些注意事项等,列个可拓展的清单。

小结

核心任务:看看一天当中有哪些事情,你可以通过错峰来获得更多的时间或是更高的质量。请不要忘记,你仍然要聚焦于你一天的时间段,这部分正在给你提供切实可行的优化方案。

 · end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