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识“而”辨证

 qlxzwx 2015-11-18


◎作者:田福玲 刘冠军 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编辑:吴佳莹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风之甬道 久石譲 - 久石譲 in 武道館 ~宮崎アニメと共に歩んだ25年間~

严器之在《注解伤寒论》序中说:“《伤寒论》十卷,其言精而奥。”笔者久耽《伤寒》,于其“而”字,似有一得。

笔者所说“而”字,乃指作为连词,联接两症状者,如“头项强痛而恶寒”,“无汗而喘”等。其用法有仅起联接作用者,如附子泻心汤之“心下痞而复恶寒”,白虎汤之“口不仁而面垢”,大陷胸汤之“心下满而硬痛”等;亦有除此之外,寓有深意者,如大承气汤之“腹满而喘”、麻黄汤之“喘而胸满”、白虎汤之“舌上燥而渴”等。其深意,主要体现在“而”前之症状的用法上,大概有三方面:鉴别诊断,一也;把握方证,二也;揭示病机,三也。


太阳病提纲之“头项强痛而恶寒”,主要表现在鉴别诊断方面。柯韵伯于《伤寒来苏集》中说:“三阳俱有头痛,六经受寒各有恶寒,唯头项强痛是太阳所独有也。”太阳经上连风府,下经项背,头项强痛最真切地反映了太阳病的本质———邪客太阳。“而”起修饰作用,如何恶寒,头项强痛而恶寒也,如此,二症于太阳病熟轻熟重,便可一目了然。


日本汉方医常用大承气汤治疗哮喘,其依据是大承气汤之“腹满而喘”。就哮喘病而言,喘是主症,始终存在,为病人最觉痛苦之主诉,腹满是客症,可有可无,乃兼发之症,病人常不以为意,或有不自觉者。然就大承气汤而言,腹满是主症,为必现之症,喘反为客症,或有或无。此处“而”前的症状,揭示了方剂的主症,有利于我们把握方证;因为方剂的主症更能调彻病变的本质。刘渡舟在《伤寒论十四讲》最后一讲中说:“使用经方的关键是抓住主症”,即指方剂的主症,而不是指疾病的主症。疾病的主症有利于归类疾病,确定病名;方剂的主症却往往切于治疗。再以麻黄汤之“喘而胸满”说明之。麻黄汤的主症是喘,胸满是客症。因表闭而喘,致胸腔压力增大,膈肌下移之腹满,治宜麻黄汤;与因燥屎内阻而腹满,致腹腔压力增大,膈肌上抬之喘,治宜大承气汤者,截然不同。同一抬肩滚肚之喘病,其治一以腹满为主症,一以喘为主症,方证之辨,可不慎欤!此等之义,细揣“而”字自得。


大青龙汤之“不汗出而烦躁”,“而”字揭示病机在“不汗出”上。“不汗出”即“汗不出”,虽经种种之方法,汗仍不出也。以其表闭,阳气不得发越,内扰胸中,而呈烦躁不安之状。故于大青龙汤而言,其重在“不汗出”;于疾病而言,其重在“烦躁”。“烦躁”,于患者体肤切受,医者即使不问,病人亦常告知。“不汗出”为“烦躁”所掩,病人或许不言,医者不细心询问则可能漏诊。


上述之例,分别从鉴别诊断,把握方证,揭示病机的角度予以阐述,实际上,每一例都涵盖了这三种用法。一般而言,“而”前的症状多不重,其症隐蔽,“而”后的症状多较重,其症显明;“而”前的症状多反映本质,“而”后的症状多为由本衍生之标;“而”前的症状多为主症,“而”后的症状多为客症。简而言之,“而”前后之症一般为“隐与显”,“标与本”,“主与客”的关系。但此种论述,是由方剂出发的。其实,仲景之书即是以方剂为本位,重在方证相对。“而”的用法,突出地体现了这一点。因此,方有执说“守一法,不如守一方”。


《伤寒论》中有大量的例子,都有这样的用法。如葛根芩连汤之“喘而汗出”、麻黄汤之“无汗而喘”、白虎汤之“脉滑而数”、白虎加人参汤之“舌上燥而烦”、麻杏甘石汤之“汗出而喘”、小柴胡汤之“胸胁满而呕”、太阴病提纲之“腹满而呕”、吴茱萸汤之“胸满而呕”等。


秦汉之时,书籍流传不易,极易散失,故著书为文力求简约,所以我们读此类书时应采用岳美中的方法:“宁涩勿滑”,不放过一个字。比如《伤寒论》中“某方主之”,“宜某方”,“可与某方”,“······者”等,俱有深意,值得揣摩。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若您有好的中医药文章,欢迎您踊跃投稿至新国医编辑部邮箱:

xinguoyibianjibu@163.com



关于“新国医”

青年中医论坛,又称“青中论坛”,是由“新国医”微信公众平台会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发起成立。青中论坛以青年中医为基础力量,以“传承传播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繁荣昌盛”为己任。

成立。青中论坛以青年中医为基础力量,以“传承传播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繁荣昌盛”为己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