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8 泄泻

 解脱之道图书馆 2015-11-24
   18    泄泻


    泄泻是因感受外邪,或饮食内伤,致使脾失健运,传导失司,而以大便次数增多,质稀溏或如水样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可见于急、慢性肠炎或肠功能紊乱等病。

    18.1   诊断依据

    18.1.1   大便稀薄或如水样,次数增多。可伴腹胀腹痛等症。

    18.1.2   急性泄泻起病突然,病程短。可伴有恶寒、发热等症。

    18.1.3   慢性泄泻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时轻时重。

    18.1.4   饮食不当,受寒或情绪变化可诱发。

    18.1.5   大便常规检查可见红细胞、白细胞,大便培养可有致病菌生长。

    18.1.6   必要时作钡剂灌肠造影或结肠镜检查。

    18.2   证候分类

    18.2.1   寒湿困脾: 大便清稀或如水样,腹痛肠鸣,畏寒恶风食少。舌苔白滑,脉濡缓。

    18.2.2   肠道湿热:  腹痛即泻,泻下急迫,粪色黄褐臭秽,肛门灼热,可伴有发热。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18.2.3   食滞胃肠:  腹满胀痛,大便臭如败卵,伴有不消化食物,泻后痛减,纳呆,嗳腐吞酸。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

    18.2.4   肝气郁滞: 腹痛肠鸣泄泻,每因情志不畅而发,泻后痛缓。舌质红,舌苔薄白,脉弦。

    18.2.5   脾气虚弱: 大便溏薄,夹有不消化食物,稍进油腻则便次增多,伴有神疲乏力。舌淡,舌苔薄白,脉细。

    18.2.6   肾阳亏虚: 晨起泄泻,大便夹有不消化食物,脐腹冷痛,喜暖,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舌苔白,脉沉细。

 18.3   治疗方案

    18.3.1   辨证施治

    18.3.1.1   寒湿困脾证: 解表散寒,芳香化湿,方如藿香正气散加减。

    18.3.1.2   肠道湿热证: 清热利湿,方如葛根芩连汤加减。

    18.3.1.3   食滞胃肠证: 消食导滞,方如枳实导滞丸合保和丸加减。

    18.3.1.4   肝气郁滞证: 抑肝扶脾,方如痛泻要方合四逆散加减。

    18.3.1.5   脾气虚弱证: 健脾化湿,方如参苓白术散加减。

    18.3.1.6   肾阳亏虚证: 温肾健脾,固涩止泻,方如四神丸加减。

    18.3.2   其他疗法

    18.3.2.1   中成药:  寒湿困脾证可选用纯阳正气丸等芳香化湿、温中散寒类中成药;肠道湿热证,可选用香连丸等清热化湿中成药;食滞胃肠证可选用保和丸等消食导滞类中成药;脾气虚弱证可选用参苓白术丸等健脾化湿类中成药;肾阳亏虚证可选用四神丸等温肾健脾类中成药。

    18.3.2.2   针灸:  针刺足三里、天枢、大肠俞、止泻等穴;虚寒者可艾灸足三里、大肠俞等穴;耳针取大肠、小肠、神门、交感等穴。

    18.3.2.3   推拿: 从承山穴往上推至委中,点按承山穴。

    18.4   注意事项

    18.4.1   并发症处理: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初期无明显症状者可口服补液盐,进食少、病情重者应予静脉补液,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18.4.2   泄泻伴有低热,消瘦,乏力,血沉增快等全身消耗性症状时,应考虑肠结核等可能,需及早明确诊断,给予对因及对症治疗。

    18.4.3   中老年不明原因的反复腹泻,伴形体消瘦,低蛋白血症,贫血者,应予腹部B超、CT或者结肠镜等检查,以排除胰腺、结肠肿瘤。

    18.4.4   必要时进行肾功能、甲状腺功能检查,以排除尿毒症和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泄泻。其治疗可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参考本篇进行辨证施治。

    18.4.5   饮食: 发作时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宜,避免牛奶、乳制品、生冷油腻和粗纤维之品,注意饮食卫生。

    18.5   疗效评定

    18.5.1   治愈: 大便正常,其他症状消失,临床检验正常。

    18.5.2   好转: 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其他症状改善。

    18.5.3   未愈: 症状未见改善。

    18.6   病名注释

    本病证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第22条,第35 款;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第1.1条,第17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